APP下载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的现代文献研究∗

2021-06-07李成辉任宝琦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5期
关键词:病性证素病位

李成辉 任宝琦 黄 镛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参与的以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多种潜在的发病机制决定了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1]。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改变是气道炎症、气道重塑等,需要综合一体化治疗[2]。目前世界范围内针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基本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联合应用支气管舒张剂等,但部分患者仍达不到哮喘的完全控制,或者仅仅部分控制[3]。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确切,而中西医结合方案在支气管哮喘的早期防治方面优势明显,且可降低并发症[4]。由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存在高度的异质性,在辨证分型、临床诊疗上均缺乏规范,这对该病的临床诊疗、经验传承等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也不利于中医证候的研究[5]。本研究以现代文献研究为基础,通过整理、规范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证候,拟得出支气管哮喘的常见证型及其证候要素分布,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证候规范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检索2000年至2020年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期刊论文发表的支气管哮喘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包括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两个领域。文献检索策略为“支气管哮喘”或“哮喘”且全文包含“中医证候”或“证候”或“辨证分型”。

1.2 文献选择 纳入标准: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干预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文献;支气管哮喘患者诊断明确的文献;辨证分型/证候分类明确的文献。排除标准:理论探讨、动物实验、个案报道、药代动力学以及综述性文献;硕士、博士论文;对内容雷同或重复发表的文献,选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相关资料最全的1篇;无法获取原文的文献。

1.3 文献筛选 按以上选择标准,逐一审阅所检索出的文献,如文献的题目、摘要、关键词,进行二次筛选;统计文献中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分布频数;对基本方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文献,依据方药、治法以及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型的规范指南,推断该文献的中医证型。

1.4 规范证候名称 提取筛选文献中的中医证型,参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6]对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规范化。对标准未涉及证型,参考《中医内科学》[7]《中医证候规范》[8]《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9]以确定证型名称。将内涵一致但名称不同的证型进行合并,如将寒哮证、冷哮证统一为寒哮证;外寒内饮证、内饮外寒证统一为外寒内饮证;肺卫不固证、肺气虚证统一为肺气虚证;风盛挛急证、风哮证统一为风哮证;邪热壅肺证、痰热壅肺证统一为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痰瘀互结证统一为“痰瘀阻肺证”;虚哮证根据文献内容归属至具体的脏腑、气血、阴阳亏虚证型中;合并过程中其他在参考标准中未涉及且无法合并、统一的证型予以保留,如肺阴虚证、外寒内热证、肾虚痰瘀证等。

1.5 证候要素提取 根据《证素辨证学》[10]并参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6]进行提取。证素提取将证素拆分为病位、病性证素,计数保持不变;如痰瘀阻肺证,痰、瘀为病性类证素,肺为病位类证素。分析支气管哮喘主要证素。质量控制程序:由2位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对最终入选文献进行核对。

1.6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归类统计文献中原始证型,录入病性、病位的证素资料,计算频率。

2 结 果

2.1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型分布 检索结果显示,2000年至2020年中国知网、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共有支气管哮喘文献27 473篇,符合“中医”“中西医”“中医药”“中药”“证候”“证型”等主题词的文献共计5 712篇。根据纳排标准筛选,纳入文献共2 504篇。支气管哮喘的辨证分型复杂多样,证候的名称不统一。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证候术语命名标准对相同意义的证候合并以及二次规范筛选。按频率由高到低前5位的证候为寒哮证、热哮证、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脾气虚证,占所有证候比例的74.23%。其中出现频次≥10次的证型见表1。

表1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型分布构成情况

2.2 支气管哮喘病性证素分布 见表2。按照病位、病性证素拆分以及统计频数,计算频率,显示病性类证素主要为寒、热、痰、气虚、瘀、浊、风、内饮、阳虚、郁、心火。

表2 支气管哮喘病性证素分布构成情况

2.3 支气管哮喘病位证素分布构成情况 见表3。病位类证候要素主要为肺、脾、肾、肝、心、胆、胃;其中前3位为肺、脾、肾,占全部病位证素的95.90%,且与肺相关的证候最多,占65.37%。

表3 支气管哮喘病位证素分布构成情况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在中医学属于“哮病”“喘病”等范畴,其发病主要与肺、脾、肾相关,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肾主水、纳气。肺、脾、肾功能失调,即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哮喘发病的潜在“夙根”,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引动伏痰,使痰随气升,搏结气道,以致痰阻气道,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哮喘[11-12]。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又进一步损伤肺、脾、肾之阳气,复助滋生痰饮,使哮喘持续不解,甚者累及心阳,发为喘脱危证[12]。

支气管哮喘为本虚标实之病,标实为痰浊,本虚为肺脾肾虚。发作时以标实为主,主要证候包括寒哮证、热哮证、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等;虚主要包括肺脾气虚证、肺气虚证等。若哮喘大发作时,邪实与正虚错综并见,肺肾亏虚且痰浊壅盛,加之不能调节心血的运行以及命门之火不能上济于心,累及心阳,甚至出现“喘脱”之危候。本研究按频次统计支气管哮喘的主要中医证候(出现频次≥10次),结果显示由高至低依次为寒哮证、热哮证、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脾气虚证、痰浊阻肺证、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风哮证、外寒内饮证、风痰阻肺证、外寒内热证以及肺肾阳虚证,前5位的证候占所有证候的74.23%。

支气管哮喘出现频次≥10次的证型有13种,其病性证候要素主要为寒、热、痰、气虚、瘀、浊、风、内饮、阳虚、郁、心火,其中寒占25.30%、热占18.34%、痰占15.52%、气虚占11.93%、瘀占11.84%、浊占8.41%、风占3.61%、内饮占3.16%、阳虚占1.25%、郁占0.36%、心火占0.27%。由支气管哮喘的证候要素可以看出,支气管哮喘中寒、热、痰、瘀、浊、风、内饮、郁、心火等实性病变及病理性产物,也能够出现气虚、阳虚等虚性病变;病程中的虚实转化,与机体的抗病能力及致病因素有关,是一种消长盛衰的动态变化。寒、热、痰、瘀、浊、风、内饮、郁、心火为实证中的常见证候要素,寒、热、风、郁、心火等均可引动伏痰,进一步可产生痰、瘀、浊、内饮等。气虚、阳虚是虚证中常见证素,支气管哮喘的基础病机为肺脾气虚,加之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肺肾之阳,出现一系列虚弱、不足的证候表现。本研究整理支气管哮喘文献,结果基本上反映了本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本研究对支气管哮喘的病位类证候要素统计,按频次由高至低,以“肺”相关的最多,其次是脾、肾,即与肺相关的证候约占65.37%。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由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而痰的产生与肺、脾、肾相关。“伏痰”遇外因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壅塞在气道,使气道发生挛急,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最终导致本病。本研究统计支气管哮喘的病位类证候要素的结果与上述理论相一致。

本研究通过文献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近20年间支气管哮喘临床文献,按选择标准筛选2 504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类型以寒哮证最多见,其次为热哮证、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脾气虚证,外寒内热证、肺肾阳虚证及其他证型较少见;第二,支气管哮喘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以寒、热、痰、气虚、瘀为主,浊、风、内饮等亦占一定比例;第三,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位在肺、脾、肾,肝、心、胆、胃亦占少数比例。

猜你喜欢

病性证素病位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中医证素分析
脾系藏象病位与病性特征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风痰瘀虚”的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病性证素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研究
八珍汤加味序贯中药包热熨治疗气血两虚型子宫腺肌病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消渴病合并抑郁症之病位探析
《伤寒论》三阳三阴病证的证素辨证研究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和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