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因素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
2021-06-07宋林雪
宋林雪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0 引言
血液科收治的是患有血液系统疾病以及一些非血液系统疾病但是涉及血液学问题的患者。该科室患者的疾病类型复杂多样,且很多患者都存在免疫力低下等问题[1]。常见的疾病类型有白血病、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同时也为糖尿病、风湿免疫病、感染性疾病、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存在血液学问题的非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提供专业服务[2,3]。受到该科室收治患者的特殊性的影响,使得血液科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风险比较高。而一旦发生院内感染,会使患者的病情变得更为复杂且严重,不但增加临床治疗难度,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后果[4]。为此,血液科应当十分重视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和控制工作。本文主要对导致血液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150例在本院血液科接受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对其实施分组,具体如下:(1)常规组(常规护理,2019年度75例患者),其中包括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0-62岁,中位值为(37.83±5.26)岁;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统计,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这两种,患者均在本院接受化疗。(2)干预组(针对性护理,2020年度75例患者),其中有38例为男性患者,37例为女性患者,年龄最大的患者60岁,年龄最小的患者19岁,中位值为(36.58±5.73)岁;该组患者的疾病类型与治疗方法同上。入院时,两组患者体温均低于37.5℃,将已经存在感染情况的患者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排除。对比两组的各项一般资料,水平均衡(P>0.05),对照研究价值较高。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按照血液科的常规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之前,先对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并据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科学规范的护理方案,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详细方法如下:
1.2.1 成立院感防控小组
血液科成立院感防控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血液科、感染科的医生、护士长、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等。院感防控工作的执行者主要是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对护理人员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意义,并掌握丰富、专业的院感知识以及防控技能[5]。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同时由专人进行护理人员工作情况的监督,以此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责任感和护理操作规范[6]。对患者的侵入性操作应当尽可能减少,另外需要做好穿刺、深静脉置管等的护理,确保无菌化操作。
1.2.2 落实院感护理内容
对患者应当做好日常护理工作,让患者保持手卫生,每天让患者使用药物进行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日常需要戴好口罩,减少感染风险。另外,患者的各种日常用品应当专人专用,不可混用,且每次用完后需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对患者进行诊疗以及护理过程中用到的各种医疗用品需要进行严格消毒,防止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每天对病房环境进行紫外线消毒,保证合格的空气质量,若病房中有人,不适宜使用紫外线消毒,可以对病房实施中药熏蒸消毒[7]。
1.2.3 做好卫生宣教
护理人员应当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并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危险因素、严重后果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使患者和家属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工作,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
1.2.4 做好隔离措施
血液科患者中很多存在粒细胞减少的情况,另外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也会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为此,应当做好隔离措施,对于陪护人员,需要穿戴好防护衣物,做好手部清洁消毒等[8]。
1.2.5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防控
对血液科的空气、物品表面、医用物品、医护人员手卫生、无菌物品等需要加强检查和微生物检测,确保均处于合格状态。对患者的治疗方案需要保证科学合理,避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出现,对于免疫抑制剂也应当谨慎使用[9]。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及版本:SPSS 22.0;计数资料:差异进行χ2检验,用(n,%)表示;计量资料:差异进行t检验,用(±s)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P<0.05。
2 结果
2.1 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
干预组的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相较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血液科患者中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的情况十分普遍,这也是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10]。另外,给患者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化疗药物等,加之各种侵入性操作,都使得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极大增加。要想让血液科患者获得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在护理工作中一定要加强感染因素的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本研究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患者,其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常规组,因此该组患者对相应的护理效果更为满意。
综上,结合血液科院内感染风险因素,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是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感染风险、保证患者疗效以及安全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