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创意商业街改造提升研究

2021-06-07何正标

关键词:商业街业态文化

何正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投资促进事务局,北京 100710

引 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工作部署,商务部于2019年初启动了全国商业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19年,商务部先后召开全国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全国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培训班,发布《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方案》(商流通字〔2019〕8号)和《步行街改造提升评价指标(2019版)》(商办流通函〔2019〕271号),全面指导国内商业街改造提升工作。2020年6月至7月,商务部批准了首批5条“全国示范步行街”(商流通函〔2020〕182号)和12条试点商业街(商流通函〔2020〕183号),持续推进商业街改造提升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内商业街日益成为促进消费升级的平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

作为在电商冲击、体验经济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等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商业街形态,文化创意商业街在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不断拉动内需,支撑创业和就业,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是高知识性、高附加值、低碳环保的新兴产业,凭借着较强的渗透力和融合力广泛渗透和融入经济社会各行业领域[1]8,契合城市发展定位;另一方面,商业街作为城市“窗口”单位和产业链的销售展示平台,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载体。当前,中国文化创意商业街在建设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盲目化、形象化、同质化和客流少、空置多、效益差等[2]20,还有一些文化创意商业街存在规划设计不科学、业态单一、文艺元素不足、绿化景观低效、管理不规范[3]等问题,亟须通过新一轮改造提升来破解这些难题。本研究旨在全面系统探索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建设发展规律,以期为文化创意商业街的改造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一、概念理论及文献综述

(一)商业街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1.商业街的概念

《多功能现代汉语词典》[4]《现代汉语词典》[5]把商业街定义为商店、商场等密集的街道。商务部2009年颁布的行业标准《商业街管理技术规范》把商业街定义为满足人们商业需要的统一管理的商业集群,由一定规模的商业及服务设施按规律组成,在建筑形态上以带状街道为主并呈网状辐射。中国著名商业街专家、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负责人韩健徽[6]沿用了商务部的定义。唐代剑等[7]84认为,商业街是城市商业的集聚区和精华区。李学工[8]和黄宇[9]3认为,商业街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自然形成的商业集聚体。

商业街的英文名称一般为“commercial street”[10]或“high street”[11]。《外研社实用多功能英汉词典》关于“high street”的释义为“(市镇中商业区的)主要街道,大街”[12],《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关于“high street”的释义则是“大街(市镇商业区的主要街道)”[13]。

由此可知,商业街是一种融合多种业态的发挥商业功能的城市街区。

2.商业街的特点

唐代剑等[7]89认为,高度的产业集聚、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元的休闲旅游功能是商业街的三大基本特点。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则把商业街的特点归纳为商业形式多元、商业特色鲜明、商业结构清晰和保障措施完善等[14]14。赵镜宇[15]认为,商业街的特点体现在商品结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

3.商业街的分类

韩健徽[16]86根据历史、地域、产业和消费等因素,把商业街划分为传统型、新建型、综合型、专业型、社区型、旅游型、室内型、地下型和站点型等9大类。唐代剑等[7]87根据发展动力把商业街区划分为商贸型、文化型和休闲型等3种类型。黄宇[9]3在研究了日本的商业街后,按经营规模和辐射范围将其划分为超广域型、广域型、地域型和近邻型等4种类型。

(二)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形成与概念

1.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形成

21世纪是一个以创意、创新和创业为经济发展驱动力的世纪。20世纪末,欧美发达国家提出了创意立国、发展创意经济的国家战略[17]。2005年,美国著名学者、世界创意经济学家R.Florida[18]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意经济等4个阶段,提出创意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并提出了发展创意经济需要人才、科技和社会包容度等3个关键要素。联合国直属机构分别于2008、2010、2013年发布《创意经济调查报告》,总结全球创意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探索创意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在国内,自“十二五”规划以来,各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和苏州等城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大潮下,伴随着各地持续推进的商业街建设发展热潮,一批文化创意商业街在大型城市应运而生。韩金竹、张建华[19]以商业街的设计由传统转向现代化为案例,认为创意商业街已经崛起。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文化创意商业街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来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等内在因素[7]89。从各地出台的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北京市分9大门类、27中类、88小类,上海市分10大门类、30中类、102小类)看,文化创意产业直接或间接覆盖国内广大商业街的经营业态门类。李业锦等[20]29认为,文化创意商业街是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之一。李山石等[21]137以南锣鼓巷为例,分析了商业街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互利共生的关系。据此,商业街与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平台与内涵的关系。

2.文化创意商业街的概念

关于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定义,学界尚未达成共识。李业锦等[20]29结合国外学者研究,认为文化创意商业街是在大城市原有商业街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营造文化艺术特性,经营文化、艺术和创意活动的地理场所。柳绮文[22]认为,文化创意商业街是20世纪末兴起的在国际化和区域特色大城市的老城区,由有历史纪念意义和文化艺术聚集的街区改造而成的具有文化底蕴、独特景观、本地民间艺人和良好交通条件的商业街区。庄春夏等[23]43对比了传统商业街和文化创意商业街后认为,文化创意商业街注重商品营销的同时,更注重体现文化特色。

结合国内学者以支柱产业划分商业街的分类法[16]86,本研究认为,文化创意商业街是主营文化创意产品及其衍生业态的发挥商业功能的城市街区,一般是在具有一定文化创意氛围、文化创意产业基础和独特景观风貌的旧城街区的基础上,经过专门的提升改造而成的。

(三)文化创意商业街改造提升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文化创意商业街建设发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涉及文化创意商业街改造和提升的具体单项问题,缺少宏观层面的数据分析和系统性研究。关于文化创意商业街改造提升的主体,国内学者韩健徽[2]20从政府干预理论出发,指出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商业街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何正标[24]61-64从具体操作层面出发,认为政府干预主要集中在政策指导支持、街区经营管理等方面,包括街区的规划设计、招商引资、业态布局、品牌拓展和风貌保护等。围绕文化创意商业街的文化创意氛围营造、景观设置、城市家具建设等,庄春夏等[23]44-45提出了统一建筑景观与文化氛围、商业主题与背景音乐成就文化氛围、错位店铺经营模式等建议;胡丹等[25]以上海五番街为案例,提出了构建创意商业街硬质景观的基本策略;董慧等[26]则进一步提出了创意商业街休憩座椅设置的方法。

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27]系统介绍了北京、杭州、青岛、武汉等16个城市的创意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创意城市建设策略。程萍[28]、吴娇娇[29]从建设文化创意特色小镇的视角,分析了文化创意特色小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要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集成产业高端要素,形成“产、镇、人、文”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齐季等[30]从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天津市创意产业园区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园区的发展方向及模式。

2.国外文献概述

国外关于文化创意商业街的研究则相对成熟,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大卫·赫斯蒙德夫[31]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主题商业街奠定了理论基础。Caves[32]全面研究了艺术创作产业的组织形式,融合了创意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和商业街等商业平台模式。Jane Zheng[33]通过对上海建设“创意产业群”的研究,结合中国建设“创业型城市”的实践,分析了创意产业的商业化模式,为中国其他城市建设文化创意商业街提供了借鉴。

综上可知,文化创意商业街是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发展的新型商业街形态,是商业街在电商冲击、体验经济的新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路径之一。因此,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建设发展过程不可避免存在着商业街的共性问题,必须遵循商业街建设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中国关于文化创意商业街改造提升的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于经营管理、规划设计、风貌保护等具体单项要素的操作层面,对于文化创意商业街改造提升的综合性和理论性研究相对偏少。

二、文化创意商业街建设发展分析

据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商街委”)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中国县级以上城市商业街已逾5 000条[34]。本研究以发展成熟、示范性强的国家级商业街、国家级文化创意商业街为样板展开分析。

(一)中国商业街建设发展综合研究

1.国家级商业街统计表构建

自2005年始,中国商街委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商业街发展高峰论坛”或“中国商业街行业年会”,其间通过评审和授牌,将一些知名的地区级商业街升级为国家级的“中国特色商业街”或“中国著名商业街”,按照综合型、专业型两大类进行经验推广,分类指导国内各地商业街建设和发展。本研究收集到中国商街委2005—2018年各年度商业街高峰论坛或年会《纪实》通讯、中国商街委内刊《中国商业街》发布的《全国商业街分类指导总名录》以及其他政府官网和权威媒体的报道,在此基础上按年份、城市进行系统梳理,汇总形成“2005—2018年国家级商业街统计表”。2005—2018年,中国商街委在全国37个城市共培育国家级商业街97条,包括综合型的中国著名商业街37条、专业型的中国特色商业街60条,各年度、各城市的国家级商业街均各具特点。

2.国内主要城市商业街分析

当前,中国的国家级商业街集中在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本研究以这些城市为代表,分析其建设发展商业街的现实基础。

(1)上海

作为全国经济和金融中心之一,上海的商业街建设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16年底,上海全市共有市级商业街67条,包括南京路和淮海路等老牌综合性商业街,人民南路、宜山路和新源路等餐饮、服饰、珠宝和建材类的专业性商业街,南翔古镇老街、小东门老街和七宝古镇老街等历史风情老街;也包括充满异国风情的五番街和欧式风情的佛罗伦萨小镇;还包括一批依托上海本地文化资源打造的文化创意商业街,如田子坊和新天地等。在这67条商业街中,以南京路步行街最为著名,其距今已有168年的历史,堪称“上海商业的原点”,是最具国际风情的“十里洋场”。

上海商业街的发展,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16年上海市政府便提出,要解决瓶颈问题,促进商业街提质升级。2018—2020年,上海市累计投资100亿元支持南京路步行街和淮海路商业街的建设发展,将其打造成为世界级商业街[35]。

(2)北京

21世纪以来,北京市商业街蓬勃发展,2001—2011年全市培育和提升改造了24条市级商业街。2019年初,北京市启动“十百千”生活服务业提升工程,重点打造10条商业街区,培育特色示范点;同时,鼓励商业街区适当延长夜间营业时间,打造“深夜食堂”,发展夜经济,与之配套,也适当延长商圈周边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及垃圾清运时间。2019年6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对全市商业街建设发展进行分类指导,包括防止古都风貌型商业街过度商业化、强化现代时尚型商业街服务能力和升级专业商品型商业街业态等[36]。

(3)苏州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2000年以来的历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评比中,苏州市下属4个县(市)一直稳居前十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

苏州市于2008年成立商业街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市商业街建设发展,并于当年全面实施商业街区提升改造工程。截至2019年底,苏州全市共有35条商业街,其中17条为国家级商业街,高居全国榜首。在苏州众多国家级商业街中,以观前街最负盛名。观前街老字号林立,名店和名品云集,集中体现了江南名镇的地方特色。此外,还有山塘街、平江路和东门町等一批知名的商业街。苏州商业街地方特色建构较强,如山塘街延续了千年古街繁华,是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平江路以江南水乡的市井生活体验闻名,东门町则彰显了中西合璧的民国风情。

(4)杭州

杭州市商业街建设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共有18条市级商业街,其中有7条升级为国家级商业街,仅次于苏州,排名全国第二。

从1987年建设中国丝绸城开始,杭州商业街经历了自发发展、政府管控和集群化可持续发展3个阶段。2000年,杭州市成立商业街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全市商业街进入政府有序管理的快速发展阶段。

2010年,杭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商业街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更加注重商业街的产业升级和业态优化。杭州商业街经济持续繁荣发展,据杭州市商务局统计:2017年,杭州市GDP达12 556亿元,其中商业街总营业额达870.7亿元、总税收14.74亿元、接待游客量1.5亿人次,商业街总营业额占GDP的6.93%[37],为杭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西安

西安是世界历史名城和十三朝古都,也是“一带一路”沿线核心城市之一、中国西部重要工业基地和商贸中心。截至2019年5月,西安全市共建有50条商业街,其中国家级商业街4条。近年来,西安市大力开展商业街建设,将商贸、旅游和文化创意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批文化创意主题商业街,如西部中关村—雁塔路商业街、老城根G park商业街和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等。其中,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是商务部全国首批11条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之一。如今,商业街区已经成为西安商业品质提升、消费升级和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平台[38]。

(6)深圳

深圳是中国的经济特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全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现有3条国家级商业街。与国内其他商业街城市相比,深圳相对缺乏历史文化资源,商业街建设须另辟蹊径。作为国内首批5G试点城市之一,深圳在各大商业街区实现5G全覆盖,促进了商业街经营发展。如东门步行街整合可供5万人使用的公共WIFI,推出了多种优惠返利的O2O经营活动,以有效应对电子商务的冲击[39]。深圳还创新地建成了全国最长地铁商业街——华强北地铁商业街,同时在各大商业街区实践夜经济,打造“深圳夜游经济特色商业示范街”,营业时间延长到凌晨2点[40]。

(7)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辐射中亚的国际商贸中心,也是中国边疆民族地区重要城市。乌鲁木齐的商业街颇具民族风情和边疆特色。当前,乌鲁木齐培育有国家级商业街2条——中山路商业街和二道桥民族风情街。其中,二道桥民族风情街是一条充满浓郁异域风情的百年老街,街区从业人员达数千人,是乌鲁木齐发展商业街经济、带动居民创业就业的典范。近年来,乌鲁木齐商业街不断优化业态布局,适度融合特色餐饮业态,拉动内需,积聚商机。截至2019年,乌鲁木齐全市分3批次培育了24条市级特色美食街。

3.国内商业街建设发展规律

根据各个国家级商业街的形成年份、所在城市和城市属性,形成国家级商业街建设发展相关统计图(见图1至图3)。

(1)政府干预性——宏观政策影响

中国商业街的建设发展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较大,政府调控作用明显。每一年培育的国家级商业街数量都有变化(见图1),其中首年2005年和2010—2013年数量较高。

图1 2005—2018年国家级商业街数量统计图

2005年,中国商街委启动国家级商业街培育工作,推出首批十大“中国著名商业街”、十大“中国特色商业街”,为后续国内各地建设发展国家级商业街提供了样板。2009年,商务部提出利用2~3年时间培育一批商业街样板。2010—2013年,中国商街委和各地政府响应商务部号召,加大了商业街建设发展力度,共培育国家级商业街36条。这一时期国内商业街整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2)经济属性——发展水平影响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全国37个有国家级商业街的城市中,建有2条以上国家级商业街的城市有22个(见图2)。

图2 国家级商业街分布图

由图2可知,建设运营有4条以上国家级商业街的城市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苏州(12条)、杭州(7条)、沈阳(7条)、北京(6条)、成都(5条)、西安(4条)、南京(4条);上海、天津、重庆、深圳、青岛、无锡以及苏州下辖县级市常熟均有3条国家级商业街;拥有2条国家级商业街的包括大连、合肥、济南、南昌、宁波、乌鲁木齐、郑州等城市以及上饶市辖县婺源。

进一步分析可知,图2中的城市基本是全国或地区性的经济中心。其中,排名第一的苏州是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其3个市辖县(区)占5条。这些县(区)的经济实力雄厚,一直稳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的前十名。由此可知,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其商业街建设水平。

(3)城市属性——地方特色影响

城市商业街的建设发展直接受地方特色影响,特色是商业街的生命线。而每个城市都拥有独特的地方属性。按照所在城市的地方属性统计,全国97条国家级商业街中,省会城市共建设运营41条,占42%,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较大的市,共有17条,占18%;京津沪渝4个直辖市以15条排名第三。而地级市、县级地方的国家级商业街均仅有7条。

进一步分析可知,大城市(省会、较大的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拥有的国家级商业街占全部国家级商业街总数的85.6%;而国内其他城市(地市级、县级)仅占14.4%。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城市在历史遗存、民俗文化、建筑风貌、自然资源、产业生态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具有丰富而鲜明的特色,培育国家级商业街具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目前国家级商业街仍处于分类建设指导阶段,往往选择基础较好的大城市进行试点。

与此同时,少数县级城市、边远城市凭借自身颇具影响力的地方特色,国家级商业街建设也走在前列。婺源县作为一个县级城市来说,拥有两条国家级商业街,占全国总数比例高达2.06%。婺源县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第二批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独特的地域文化为建设商业街奠定了特色基础。大西北边远城市乌鲁木齐也基于独特的边疆民族风情,培育了两条国家级商业街。

(4)不平衡性——区域发展不同步

在中国,97条国家级商业街分布于37个城市中,其中有24个城市位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含北京),占全部城市的64.86%。这24个城市共有70条国家级商业街,占全部商业街总数的72.16%。而乌鲁木齐、西宁和昆明3个边疆民族地区城市占全部城市的8.10%;仅有国家级商业街4条,约占全部商业街总数的4.12%(见图3)。

图3 国家级商业街地区分布统计图

由图3可知,国家级商业街建设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010—2017年的《中国商业年鉴》显示,排名前100名的商品交易市场基本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边疆民族地区商业街也得到了发展。

4.国内商业街建设发展特点

(1)发展历程阶段化

中国商业街的发展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呈现阶段性特点。从纵向上看,中国的商业街普遍经历了自发发展、政府管控和持续提升改造3个发展阶段(缓慢起步期、快速发展期、品质提升期)。以杭州市为例,从1987年中国丝绸城开街开始,各商业街进入萌芽起步阶段;从2000年杭州市成立商业街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开始,进入政府统筹的快速发展阶段;从2010年杭州市提出加快商业街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开始,进入品质提升阶段。从横向上看,中国商业街经历了由点到面和由东向西的发展阶段。一是逐步从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等中心城市的“点”向广大大中型城市的“面”延伸。如苏州市商业街经济效应从主城区延伸到市辖县(区),各县(区)先后培育了5条国家级商业街。二是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和边疆民族地区推进。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全局性快速发展,边疆民族地区也迎来了商业街蓬勃发展的机会。

(2)建设主体政府化

中国现代意义的商业街萌芽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即计划经济后期市场经济初期,当时政府干预的“有形之手”无处不在。商业街在自发形成阶段往往发展缓慢,存在诸多困难,需要政府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在国家层面,中国商街委迄今共分类指导和培育了97条国家级商业街;在地方层面,各地政府普遍成立商业街管理机构,制定并实施商业街建设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商业街经济。如:上海市投资100亿元提升改造南京路步行街和淮海路商业街;北京和深圳等地鼓励商业街发展夜经济等。在政府的主导下,商业街日益成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柱。如杭州市2017年商业街总产值占全市当年GDP的6.93%,纳税14.74亿元。

(3)发展规模集约化

近年来,中国主要城市商业街发展日益集约化,主要表现在:一是从传统的从事商业活动的街区,向“商、旅、文”一体化发展;二是从单个商业街的孤立发展,向商业街群联合发展;三是同城同行业商业街实行错位经营、协同发展。如:乌鲁木齐市基于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边疆特色,集中建设了一批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边疆特色的餐饮美食街区,有力地支撑了城市商圈的人气和商机;杭州市基于发达的服装产业建立的四季青服装街、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和中国丝绸城3条商业街,分别锁定中低档服装、时尚女装和丝绸服饰进行错位经营,成功避免了同质化竞争。

(4)开发模式多元化

当前,中国商业街开发模式日益多元化,有“时尚+商业”“历史+商业”“文化+商业”“艺术+商业”“主题+商业”等多种“商业+”模式[41-42]。

“时尚+商业”模式商业街的建筑风貌时尚现代,业态和品牌也颇具时尚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有杭州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历史+商业”模式商业街依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修旧如旧,进行适当的商业开发,具有代表性的有北京南锣鼓巷。“文化+商业”模式商业街综合利用街区丰富的文化资源,走特色体验街区发展之路,具有代表性的有苏州观前街。“艺术+商业”模式商业街是艺术元素与商业的嫁接,具有代表性的有北京798街区。“主题+商业”模式的商业街一般立足属地实际,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开发和经营,具有代表性的有西安雁塔路IT产业一条街。

(二)国家级文化创意商业街概览

在对国家级商业街的代表城市分布、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国家级文化创意商业街进行系统分析。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有21条国家级文化创意商业街(见表1)。

表1 2019年国家级文化创意商业街统计表

续表

1.北京798街区:中国文化创意街区的最前沿

北京798街区在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厂区老厂房基础上改造而成,现已成为京城文化时尚创意先锋基地,聚集了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和设计公司等文化创意业态,对首都的城市人文环境和空间应用产生了积极影响。798街区基于“艺术+商业”的发展模式,融合现代时尚创意,有效嫁接艺术元素和商业活动,逐步建成国内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区,成为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从2002年开始,798街区持续吸引大量艺术家入驻,把闲置厂房改造成为综合性业态空间。入驻单位既包括文化创意行业,也包括家居、时装、酒吧和餐饮等服务性行业。798街区建筑整体为20世纪50年代德国设计建造的包豪森风格建筑群。各入驻单位在保留厂区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修饰和改造,使其转型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形成了颇具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和LOFT生活方式。798街区重视艺术的原创性和包容性,其原创艺术作品来源于中国当下生活,从设计、制作到销售都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体系;在经营中国元素的同时,也吸纳了大量国外文化艺术和一些超前卫的文化艺术,包容发展。当前,798街区汇聚了来自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国家的各类文化机构400余家,成为国内外设计师寻找设计元素和设计灵感的首选地之一。

2.南京1912街区:民国特色商业街

南京1912街区位于南京市中心城区,由17幢民国风格的建筑和4个街心广场组成,被定位为六朝古都南京的“城市客厅”。1912街区主打民国文化牌,主营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兼具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时尚的文化创意商业街区。1912街区规划设计风格与民国南京“总统府邸”遗址建筑群总体风貌保持一致,17幢建筑中有5幢是原有的民国建筑,最高的只有三层,大多数建筑是两层楼或平房。该街区建筑装修坚持修旧如旧,立面色彩普遍以青灰色和砖红色为主,墙体基本无任何修饰,古朴精巧,错落有致。南京1912街区深度开发和经营1912文化创意空间、文化传媒、广告和1912衍生产品等项目,先后获得“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城市商业文化创意奖”等荣誉,2008年被中国商街委授牌命名为“中国特色商业街”。

3. 新疆国际大巴扎:“新疆之窗”“中亚之窗”

新疆国际大巴扎位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是中国特色商业街——乌鲁木齐二道桥民族风情街的主体部分,是集民族商贸、娱乐、餐饮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主题商业街。街区建筑集中体现了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采用土黄色为主色调,融合了中亚、西亚等建筑因素,是乌鲁木齐市重要的文化性地标建筑群、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街区呈T字形,分为总长315米的文化创意区、总长134米的国际时尚区、总长145米的特色美食区3个区块。其中,文化创意区为主街,主营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产品,包括画廊、书店、旅游产品店、名家大师作品展示店和非遗传承人作品制作加工店等,每天定时有民族乐器弹唱和民族歌舞等民俗文化表演。国际时尚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衍生业态,汇聚了国际时尚的咖啡馆、小酒吧和西餐厅等。新疆国际大巴扎是国家级商业街中为数不多的边疆民族地区商业街,素有“新疆之窗”“中亚之窗”的美称。

4.杭州中北创意街区:中国版“秋叶原”

杭州南宋御街·中山北路创意文化商业特色街区(简称“杭州中北创意街区”)在古代南宋都城的中轴线上,位于杭州市中央商务区核心商圈,主营动漫及其衍生行业,成为杭州创意城市的金名片。杭州中北创意街区作为在历史文化街区基础上建设而成的文化创意商业街,融合了“历史+商业”与“文化+商业”的开发模式。中北创意街区以创意产业为先导,以营造创意体验为核心,采用“主题+商业”的开发模式,被定位为中国版“秋叶原”。杭州市制定实施中北创意街区“两规划、一计划”,确立街区主题定位、突出创意产业业态和提升街区景观环境,为街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引导和前瞻性思路。杭州市组建了街区管理委员会和运营公司,双管齐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推进街区房产整合、业态调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等工作,有利于街区创意氛围的营造、创意产业的集聚和创意交易平台的搭建,从而加快推进街区的建设发展。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引导街区业态的调整方向,对进驻街区的文化创意企业实行房租补贴、装修补贴和业态调整补贴等财政扶持,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5.上海田子坊:中国版“苏荷”

田子坊位于上海市老城区,是在里弄民居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文化创意商业街,被定位为中国版“苏荷”。田子坊系旧城改造而来,完整保留了老上海石库门建筑群,并融合了老上海的市井风情和本土文化的时尚创新。20世纪90年代末,在政府主导下通过租赁、转让和置换,逐步将旧厂房和民宅改造成画廊、设计室和摄影室等,吸引国内外一批知名艺术家和创意企业入驻,形成文化创意主题商业街区。政府同时批复同意街区内居住性房屋“居改非”,协调商住矛盾等,支持街区功能的拓展和改造。人才是田子坊成功转型的重要支柱。从1998年底开始,一批国内著名艺术家和多家工艺品商店陆续入驻,形成了人才集聚的优势,推动田子坊走上文化创意型发展道路。当前田子坊入驻70余家单位,集聚了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设计人士。街区主营视觉艺术、工艺美术、时尚消费和特色餐饮等,日益成为国内知名创意街区。2007年出台的《上海田子坊发展规划2008—2015》,在产业发展、建筑风貌和景观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范,使田子坊的建设发展有标准、有指导。

(三)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建设特点

1.基于历史文化资源

根据创意经济理论,打造文化创意商业街亟须挖掘和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国家级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建设发展,往往基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见图4)。

图4 国家级文化创意商业街属性图

2.基于城市发展水平

由图4可知,大部分文化创意商业街是在原有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上,通过政府主导的提升改造、转型升级发展而来。如南京1912街区是基于民国历史遗址和其他民国建筑打造而成。一些新建文化街区也立足属地文化资源进行提升改造。如,北京798街区建设在老北京工业厂房区基础上,上海田子坊建设在老上海里弄民居基础上。

作为商业街的新型发展形态,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分布也更加集中于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较大的市等大城市(见图5)。

图5 国家级文化创意商业街分布城市

由此可知,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建设发展与所在城市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由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两大核心要素——创意人才和文化资源,往往集中于大城市,未来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发展竞争更趋向于大城市。如国内外的艺术家集中选择聚居在北京、上海的老旧厂房和里弄民居创业就业。

3.基于文化创意产业

商业街与文化创意产业存在互利共生的内在关系[21]137。因此,建设发展、改造提升文化创意商业街,更需要基于一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家级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全部主营业态中,包括创意文化用品、创意手工艺品、创意服装服饰、时尚创意电子产品及衍生品和民俗艺术等在内的文化创意业态约占70%;餐饮等作为辅助业态占25%。如深圳华强北步行街和沈阳三好街均基于创意电子产品及衍生业态而打造。

(四)文化创意商业街发展趋势

1.开发模式趋于融合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力和融合力,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开发模式更加多元化,呈现多种“商业+”模式融合发展的形态。以中国版“秋叶原”——杭州中北创意街区为例,杭州市以“南宋御街文化”为品牌,以动漫及其衍生产业为拓展,综合利用中山路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合“主题+商业”“历史+商业”“文化+商业”的开发模式,打造了动漫主题的文化创意商业街。如美国苏荷区在提升改造、转型升级中融合运用“艺术+商业”“时尚+商业”发展模式,成功打造了以艺术为主题,融合时尚购物和休闲体验于一体的都市文化创意街区。

2.发展定位趋于务实

建设发展文化创意商业街,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资源和创意人才等核心要素。这一现实要求各地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发展必须立足属地实际,科学发展(见表2)。

表2 国内文化创意街发展定位分析表

可见,国内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发展定位日趋务实和“接地气”,紧紧围绕当地文化资源,吸引或培养创意人才,推动可持续发展。

3.业态构成趋于多样

文化创意商业街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营业态,搭配餐饮、美食和休闲等其他业态作为辅助和保障。当前,国内文化创意商业街业态构成日益多样化。如:北京798街区在主营绘画、演艺、设计、出版等文化创意业态的同时,也引进酒吧和餐饮等辅助业态作为服务支撑;新疆国际大巴扎在业态布局上分为文化创意区、国际时尚区和特色美食区3个街区,其中文化创意区为主街,主营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和非遗产品,两条辅街分别经营国际时尚购物、特色美食等辅助业态。

4.规划设计趋于精细

近年来,中国文化创意商业街的规划设计务求精细,从操作层面具体指导街区提升改造和转型升级。如:杭州市制定的中北创意街区“两规划、一计划”,明确了街区主题定位,突出了文化创意业态,提升了街区景观环境;《上海田子坊发展规划2008—2015》在产业发展、建筑风貌和景观环境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设计。

5.风貌保护趋于规范

风貌保护关系到文化创意商业街区的环境品质和顾客体验。近年来,中国文化创意商业街区风貌保护日趋规范。如:上海田子坊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完整保留了老上海石库门建筑的市井风情,有效地将文化创意元素融入弄堂和工厂的建筑风貌中,形成了地方特色;南京1912街区建筑群呈“L”形环绕民国“总统府”,保留民国建筑风格,修旧如旧;新疆国际大巴扎的建筑风格集中体现了“西域”“边疆”等特色,迥异于国内其他地区。

6.管理服务趋于并重

当前,中国文化创意商业街已从过去的重管理、轻服务,发展到管理与服务并重阶段。在管理层面,各地文化创意商业街基本组建了官方的管理机构,以统筹街区建设和发展。在服务层面,强化对街区企业的服务支持。如:杭州市下城区政府专门发布《商业街财政扶持政策》等文件,给予商户多种财政支持;上海市批准田子坊街区居住性房屋“居改非”,支持商业功能的拓展和改造。

(五)文化创意商业街存在的共性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建设发展过程也存在诸多共性问题,影响着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同质化竞争。位于同一城市的不同商业街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往往表现在街区业态和经营模式的雷同和缺乏创新,极易引发商业街之间的恶性竞争,甚至导致破产。这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未进行科学合理的宏观统筹和规划引导,商业街之间未实施错位经营。二是业态与产业不关联。商业街区的主营业态与属地产业不相关或关联度不足,主要表现在街区主营业态缺乏地方产业支撑和地方特色,难以从产业层面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该问题是政府缺乏合理有效的引导所致。三是市政环卫设施滞后。商业街区市政环卫设施滞后主要表现在街区拥挤、公共设施老旧、消防隐患大、环境差、卫生不达标和停车难等方面,直接降低了街区环境品质和体验效果,影响街区日常经营。这一问题在老城区的商业街比较常见,提升改造难度大。四是商户转型升级困难。商业街的培育和改造提升,需要街区广大商户配合。由于政府政策“一刀切”和商户经营能力、抗风险能力参差不齐等主客观因素,商户转型升级面临诸多困难,极易导致部分商户破产,使街区陷入恶性发展。五是商铺租金无序增高。商业街区少数产权私有的业主哄抬商铺租金,恶意攫取发展利润。长此以往,导致部分商户因无力经营而转场,酿成街区生存危机。该问题需要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干预。

商务部统筹开展的全国商业街改造提升工作,重在示范引领,为国内各地商业街树立标杆。因此,亟须科学有效地破解当前文化创意商业街存在的上述共性问题。

三、文化创意商业街改造提升的对策建议

文化创意商业街的改造提升必须在政府主导下进行,要把握文化创意商业街建设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围绕科学规划,发展创意经济,确保街区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干预:政策支持与规范

文化创意商业街的改造提升是一项复杂多维的系统工程,涉及规划设计、建筑保护、市政环卫、招商引资、业态调整和市场管理等诸多领域,政府干预的“有形之手”贯穿始终、至关重要。

1.立法明确管理机构职责

中国的文化创意商业街基本成立了管理委员会作为管理部门,但在法律上没有统一界定管理委员会的组织机构与职责,管理委员会的权力往往被弱化,造成商业街政策和制度层面的不确定性。据此,必须明确商业街管理委员会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同时明确属地职能部门对商业街管理委员会的协助义务。管理委员会要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小机构、大服务”的原则,高效服务街区的规划布局、市政建设、招商引资、业态监管和商户经营等,全面推动商业街区和谐发展。

2.协调解决多元业主矛盾

在老城区基础上改造而成的文化创意商业街普遍存在着多元业主多样利益诉求的矛盾,单靠商业街管理委员会往往难以协调。尤其是建筑权属矛盾,呈现为街区商铺和历史文化资源产权的多元化。不同产权业主的诉求难以统一,如:商业街区工程建设遭遇拆迁“钉子户”和上访户;部分业主哄抬房租,或擅自改变经营业态和店铺风貌等。

面对多元业主的不同诉求,需要从政府层面进行协调和规范。一方面,成立街区业主委员会,推动多元业主之间利益协调一致,通过契约形式明确业主的权利和义务,强化政府对多元业主的管控力。另一方面,加强沟通和协调,通过腾挪置换、购买产权、控股经营等多种方式,协调不同产权业主配合街区的整体建设发展。

3.健全规范街区社会组织

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是协调政府和企业关系、引导企业自律、弥补政府监管盲区的保险阀。文化创意商业街要立足街区实际,精心培育相关社会组织,弥补政府管理的盲区和薄弱环节。以杭州中北创意街区为例,其管理委员会立足街区从业人员中年轻人居多、设计师队伍较为强大的现状,分别成立了街区团委和创意设计师协会,从组织上增强街区人员的凝聚力,从业务上增进从业人员之间的学习交流。

4.寓服务经营于街区管理

街区管理委员会和各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街区、经营街区”的理念,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创新服务举措,安商稳商。要坚持商户和企业路线,定期走访街区商户和企业,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和实际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对商户和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其发展;做优各类促销活动,广泛积聚人气和商机,帮助商户和企业销售;提供培训和咨询,如“营业员营销技巧培训”“中英双语培训”“抗风险法律咨询”等,提升街区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创建发展平台,如“大学生创业创意基地”“街区文化站”等,鼓励人才创业与就业,推动文化创意成果落地;开展物业服务,为商家提供方便快捷的物业服务,让商户和企业安心经营。

(二)创意经济:整合资源与人才

提升改造文化创意商业街、发展创意经济,必须科学整合资源和人才两大要素,同时做好街区业态的优化提升。

1.整合文化资源

中国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建设发展往往基于一定的文化资源,包括属地历史文化、建筑风貌、创意产业和特色民俗等,要整合原有分散的文化资源,形成主题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如:北京南锣鼓巷,政府统筹整合街区文化资源,包括老北京胡同文化、官府文化、古玉河文化、民居风情文化、民间工艺文化、现代建筑设计文化和影视戏剧文化等,以原有的古建筑为平台载体,融合发展老字号品牌店、民俗工艺品店和特色餐饮店等,成为老北京的名片;其他包括南京1912街区、成都宽窄巷子和二道桥民族风情街等也均有效整合了属地文化资源,成功培育了国家级文化创意商业街。

2.培育创意人才

创意人才是文化创意商业街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中国北京798街区、中国上海田子坊、美国纽约苏荷区、日本东京秋叶原等国内外知名文化创意商业街的繁荣发展,都离不开大量的艺术家、设计师的支撑。创意人才不仅包括产品研发和设计人才,也包括销售和服务人才。杭州市的国家级文化创意商业街在创意人才培育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其中,杭州武林路时尚女装街管理委员会定期举办服装服饰设计师培训班、设计大赛,选拔、资助优秀设计师赴欧美发达国家进修,提升服装服饰设计业务水平;中北创意街区管理委员会则定期举办业务培训,培训内容覆盖动漫设计、摄影摄像、会展营销和商务英语等多方面,同时建立了大学生创意创业实践基地,为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养和集聚创意人才。

3.优化业态发展

业态是商业街发展创意经济的基础,是彰显文化创意商业街内涵与品质的关键。建设文化创意商业街、发展创意经济,管控和优化街区业态是根本。

其一,要创新拓展体验式营销。围绕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体验度和满意度,创新发展和拓展体验式的营销模式,强化和优化消费者体验效果,持续为街区集聚人气和商机。如:杭州中北创意街区定期组织开展大型动漫主题彩车巡游活动,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成都宽窄巷子以民俗文化为特色,立足街区“闲、慢、新”古院落文化,推出院落体验情景式休闲消费服务项目;南锣鼓巷推行情景体验式营销活动,包括仿古经营的银饰店、古装“货郎”走街串巷售卖等。

其二,健全“商、旅、文”发展链条。韩健徽提出:商业街要努力打造商业繁荣地、旅游目的地和文化展示地[34]。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可持续发展应由商业链、旅游链、文化链来支撑,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旅游促进商业繁荣,文化提升旅游内涵,商业扩大文化传播,三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联动发展。据此,可围绕文化创意主题,建立健全以商业购物、旅游观光为主,满足文化活动、创意体验、商务会谈等多种商业和文化需求的“商、旅、文”一体化产业链(见图6)。在此基础上,整合街区多样化的业态,探索“商、旅、文”一体化发展之路,不断优化业态发展模式,提升街区的竞争优势。

图6 商业街“商、旅、文”一体化产业链图

(三)城市规划:总体原则与设计

提升改造文化创意商业街、发展创意经济,科学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成功的商业街区规划设计,往往具备分阶段实施、实用解难和开放融合等特性,即围绕具体商业街区的实际科学设计、循序推进,以解决街区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难题为导向,同时构建开放式的布局,融合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各项规划设计和实施应遵循阶段性、实用性、开放性等总体原则。

在具体的规划设计层面,文化创意商业街应把握好“黄金涡点”的开发提升、商业回旋带的打造和街区风貌的保护提升等关键要素。

1. 开发提升“黄金涡点”

一些国家级文化创意商业街在街区业态管控与发展中,从规划学的角度培育商业效益最好的“黄金涡点”,强调商业利益的最大化[14]35。如北京南锣鼓巷可形成两个“黄金涡点”地区。其中,“主涡点”应位于南锣鼓巷主街与帽儿胡同、北兵马司胡同交汇处及周边区域;“次涡点”约在南锣鼓巷主街与黑芝麻胡同、后圆恩寺胡同交汇处及周边区域。从现场调研可知,南锣鼓巷街区“主涡点”布局了“意大利冰激凌”“创意杂货铺”“I Love冰箱贴”,“次涡点”则仅布局了“文宇奶酪店”“16毫米”两家小吃店,均未能有效突出文化创意主题、充分发挥区块的最佳效益。因此,在进行下一步的业态调整时,应在纵向上适度拓展“主次涡点”区块建筑的地上、地下空间,建立符合街区实际的中小型商业综合体,一方面改变目前商业规模均质、雷同的现状,另一方面破解街区商业空间单调和偏小的问题。

2.打造街区商业回旋带

构建文化创意商业街区商业回旋带是从规划设计层面集聚商机和人气的治本之策,可破解一些商业街区存在的客流少和效益差问题。一是创造值得停留的“回旋”空间,从街区的总体层面出发,弥补商业街过于笔直、缺少回旋空间的先天不足问题,重点加强“黄金涡点”处的商业节点营造,强化商业气氛。二是创造有吸引力的场所,提升知名度和人气度,使之成为以创意文化生活为导向的商业场所。如设置国内有影响的创意设计师工作室和工艺品展销区等,吸引客流,使人气在此“回旋”。三是持续举办各类本地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进一步集聚人气和商机。

3.保护和提升街区风貌

文化创意商业街区的风貌提升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标识系统完善、立面色彩形象整改、户外广告设计改造、市政环卫设施升级改造和夜景照明工程改造等诸多方面,必须在政府规划、建设、城管、环保等部门的配合下实施,实施过程中应杜绝“千街一面”“万店雷同”,以增强地方特色;同时立足5G信息技术建设“智慧街区”,提供刷脸消费、便捷泊车、智能导视等智慧服务,提升购物体验。

在标识系统完善方面,实施CI战略服务于CI终端应用,以完善标识系统,提升街区整体形象。具体项目包括标识图案(Logo)、标准字体、标识性导示系统、标识色彩和雕塑小品等,可在街区的各项载体和活动中广泛应用,并注意与城市标识的组合使用,借助城市品牌与街区品牌的有机互动,推广街区品牌。

在立面色彩形象整改方面,结合商业街区整体CI形象和历史文化街区主色调,对主街和支巷两侧沿街立面进行整改,主要包括道路两侧楼房的立面改造及部分商店的店面装修,使之与街区的整体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相一致,体现属地文化特质。同时,通过对街区立面景观的改造,逐步弱化和弥补街区空间先天不足的缺陷,以增强街区的文化创意体验感。

在户外广告设计改造方面,结合街区户外广告类型和建筑物性质,围绕文化创意氛围,对街区现有广告进行统一主题、色调和材质的设计改造。广告设计改造要与立面整治、项目建设和城市家具更新等结合起来同步进行。

在市政环卫设施改造方面,一方面,围绕文化创意主题,对街区的座椅、板凳、花坛、树池和公共艺术品等城市家具进行升级改造,由CI形象拓展进行一体化设计更新,以创意、实用的外形和本地文化气质的色彩,衬托丰富多彩的街景,切实增强街区的体验性;另一方面,结合“厕所革命”“庭院整治”等社区改造工程,同步开展环卫设施改造,全面提升街区环境洁美度。

在夜景照明工程改造方面,立足街区业态布局和特色风貌,对街区夜景照明进行系统化改造,重点抓好街区主要出入口、节点以及沿街重点建筑的改造,通过整体改造强化街区夜间消费的商业氛围,提高人们在街区夜间观光消费的频率。

猜你喜欢

商业街业态文化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完美小店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共享员工”更需共同呵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商业街区改造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李晶晶作品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