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白”到枣王,刘新明有何“秘密武器”?
2021-06-07李荆波,杨成
沾化冬枣是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沾化冬枣栽植历史悠久,民间尚有“先有冬枣树,后有沾化县”之说,当地百姓“房前屋后三棵枣树”的习惯更是由来已久。沾化面临渤海湾,又是黄河冲积平原,土壤偏碱性,气候也很独特,有意思的是,这片土地上种别的都不适合,连最好活的白蜡树也长不好,可偏偏适宜种枣树,当地农民发现这种现象后,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大面积种植,经过30多年的发展,沾化枣农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模式已逐步成熟,却一直没有停止探索科学高效种植的脚步。
说起冬枣的科学高效种植,就不得不提到沾化区富源街道苏王村的冬枣种植户刘新明,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的他原本在滨州某大型国企工作,2005年,他看到家乡的特产沾化冬枣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而此时国内也正掀起一股创业潮,刘新明瞄准时机,顺潮而动,毅然决然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启了他的创业之旅。凭借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和多年的刻苦钻研和摸索,他从一个“小白”成为沾化响当当的“枣王”——2017茂林杯沾化冬枣大赛获得三等奖;2018年获得全区冬枣大赛二等奖;2019年全区冬枣大赛二等奖;2020年全区枣王争霸赛获得原生态冬枣枣王,他种植的冬枣果型周正,口感细腻,甜度达到30以上,每斤能卖到40-100元。
推陈出新换思路土壤修复第一步
刘新明种的冬枣价格之所以这么高,与他严苛的品质把控密不可分。早年大部分枣农盲目追求产量,过量使用化肥,滥用激素类农药,导致了沾化冬枣品质严重下降。2013年,沾化县冬枣由于气候原因大面积落果,使得留下来的冬枣营养吸收更充分,果型、口感、甜度都得到了很大提升,虽然产量降低了,但收入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这一意外情况对他触动很大,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提升冬枣品质,保住沾化冬枣的口碑,让沾化冬枣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奇果”。
他认为,要想种出原生态、高品质的冬枣,首先要从土壤修复开始,只有土壤肥沃、营养均衡,冬枣才能品质好、品相正、标准高。于是他开始增施土杂肥、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切实提高土壤肥力和松散度,同时树下铺设了防草布,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备,从根本上保证了冬枣的质量,严格按照冬枣生长规律科学培育,对树体进行物理防虫,增加了粘虫板及盲蝽蟓信息诱捕器,以确保沾化冬枣绿色无公害的品质。为了专心提高产品品质,刘新明将亩产量严格控制在2000斤以下。
巧施底肥是关键质量产量双提升
秋施底肥是黄金,早秋施底肥更是千足金。
刘新明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巧施底肥,俗称“月子肥”。由于沾化有着枣树生长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多年来枣农就没有施“月子肥”的习惯,但刘新明始终认为地下投入要大于地上投入,所以每年冬枣采摘结束后,他都会施一遍“月子肥”,对增强树势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019年,在沾化区冬枣协会秘书长、鄂中生态滨州经销商杨超的推荐下,刘新明用鄂中高分子二铵+15-15-15平衡肥作底肥,仟金方12-6-24作追肥,分别在3月下旬和4月上旬追肥长枝叶,5月下旬和6月上旬追肥促花芽,7月下旬和8月上旬追肥膨果实,经过第一年小面积试用,冬枣的果型、口感、甜度进一步提升,2020年,600多棵枣树全程施用鄂中仟金方+高分子套餐肥,产量上去了,品质也得到了同步提升。
2021年,刘新明的枣园被选为鄂中全国标准化建设试验田之一,对仟金方、高分子套餐肥的应用效果及枣树生长情况进行全程跟踪记录,他本人也成为鄂中套餐肥的坚定推广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带动周边乃至全区冬枣种植户重视“月子肥”的施用,科学管理、科学施肥。
可喜的是,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加入到以绿色食品标准为准则的生产模式中,努力为沾化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