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肥料”,还要有“好服务”
——访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兴旭
2021-06-07中国农资刘颖通讯员张洁
《中国农资》记者 刘颖 通讯员 张洁
风吹麦浪,阵阵稻花香。农业农村部5月29日发布,截至目前,全国夏粮单日收获量已过300万亩,这标志着夏收大面积开镰,夏粮产量对保障国内口粮绝对安全至关重要。粮食生产离不开化肥、农药、优种等农资产品。肥料作为粮食的“粮食”,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走绿色发展之路,农业也开启了绿色发展的新征程。未来肥料行业的发展方向应问计于农,加强不同类型肥料研发创新和推广使用,为化肥农药减量化提供技术支撑。化肥行业在此大背景下如何破解困局创新求变?对此,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兴旭结合新形势下心连心的绿色创新发展经验,对化肥行业如何通过企业创新落实精准施肥,保障粮食安全,助推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做了深度解读。
《中国农资》记者:充足的粮食总产量是粮食安全的基础,而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则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最重要的资源性主因。对于化肥与粮食的关系是否需要新的认知?
刘兴旭:化肥是作物增长的关键因素,化肥行业是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我国用7%的可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1%的人口,化肥在提高粮食生产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化肥对国家粮食的贡献率是50%,但化肥不是越多越好,化肥施用过量可能会造成土壤酸化、养分失调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会对农业连续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既要保证化肥发挥很好的利用率,同时也要保证粮食的产量,是肥料行业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绿色农业不是不用化肥,而是如何科学施肥,如何在减少化肥使用量的前提下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中国农资》记者:经过五年实施,我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目标顺利实现,企业就“减肥、增效、提质”等新要求如何研发高效肥料?
刘兴旭: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的战略部署;2015年2月,原农业部发布《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经过五年实施,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目标顺利实现。截至2020年底,我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已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化肥农药使用量显著减少,化肥农药利用率明显提升,促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效果明显。经测算,2020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需求约40%,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加强举措,力争到2025年化肥农药利用率再提高3个百分点,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全面绿色转型。不要小看了“化肥利用率提高3%”,这3%的利用率增加,意味着我们国家将减少整个氮肥使用量的100万吨的纯氮使用率。因此,我们要加大产品的科技创新力度,来持续提高化肥利用率。
心连心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研究土壤和作物营养,通过科技创新,加强新型高效肥料的创新研发。心连心与巴斯夫合作开发了超控士(脲酶抑制剂)尿素,氨挥发抑制率在50%以上,给化肥减量以及氨减排工作带来了质的改变;在已经开展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减少农业氨排放课题》相关研究中,心连心超控士肥料产品,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用肥量和氨排放分别减少28%和47.8%,小麦亩产量增加9%。除此之外,针对土壤板结、作物品质不高等农业问题,心连心积极研发腐植酸系列产品,腐植酸是大自然经过上亿年地质作用等形成的有机物质,与土壤同源,有着很神奇的功能,将腐植酸和尿素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仅促进农作物的生长,而且对于解决土壤板结问题,对增加产量,特别是对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都有很神奇的作用。
总之,心连心集团依托技术研发、农化服务平台,相继开发推出了聚能网、控失肥、腐植酸肥等高效肥料,提升高效肥占比,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为公司提出的“中国高效肥倡导者”品牌定位和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奠定基础。心连心秉承“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受尊重的化肥企业集团”的企业愿景,匠心品质50余年,连续十年荣膺“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称号,以“差异化+总成本领先”为经营理念,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农资》记者:绿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大势。在此大背景下,农资企业在产出好肥料的同时如何打造与之相匹配的农化服务体系?
刘兴旭:当前,我国农业正在向着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稳步迈进,对农业投入品和农化服务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也对农资企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面对化肥行业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竞争,农资企业不仅要有“好肥料”,还得有“好服务”。
多年来,心连心集团始终坚持“以肥为主,肥化并举”的发展战略,通过不断地优化产品组合,淘汰落后产能,以打造绿色旅游工厂为前提,以提高农服质量为理念,为中国生态环保绿色农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心连心在大数据平台搭建与农化服务体系方面进行了实践和创新,利用移动应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从平台理念出发打造心农服平台系统,利用大数据功能把农民和心连心工厂有机结合起来。大数据网和农业技术人员、科研机构人员随时衔接,农民在种地当中对于化肥使用,包括其他农作物的虫害、病害等这一系列问题随时都可以和专家联系。
为加快推广高效肥,把科学施肥落到实处,心连心通过“配肥中心+化验室+高效农业服务中心”三位一体模式,打造心连心特色的农化服务体系。在全国建立了120多家高效农业服务中心,测土化验室23家,从免费测土化验开始,到专家配方、精准施肥、种植指导、飞防服务等,形成“测、配、产、供、施”一体化,通过对当地土壤和作物的深入研究,为农户提供精准服务和解决方案,将减肥增效落到实处。
《中国农资》记者:“零增长”要求施肥更加精准高效,如何帮助农户实现轻松耕作,精准施肥?
刘兴旭:往年农户为了高产大量施用化肥,不仅浪费还造成土壤问题,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施肥习惯,引导他们精准施肥。不仅要打通线上服务体系,落实精准施肥,更要让农民“省肥、省工、省力”,轻松耕作。测土施肥是实实在在为农民服务,也是减量增效的关键。为了做到这一点,心连心已经建立了140多家配肥站,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所需要的不同配方科学测土以后配好肥料。截至2020年10月底,心连心测土配肥站累计生产配方肥超20万吨,累计服务种植面积超400万亩,累计取得有效测土数据近6万个。
为了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与普及,心连心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了水肥一体化工作基站布局。在新疆投资6000万元建成了水肥一体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结合新疆地区特点,利用滴灌设施对棉花生长的整个生长周期需要不同的肥料做配比,从水肥管控、植保方案、栽培管理等建立客户全流程的技术服务体系,让用户科学田管、精准施肥,真正让用户节省成本、增产增收。从而实现水肥一体化的智能化、信息化,提升企业农化服务水平。
诚然,这些还远远不够。未来,心连心将会投入更多服务,使农民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心连心将继续坚持“以肥为主,肥化并举”的发展战略,为中国生态环保绿色农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