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下水示范

2021-06-07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教培中心吴东生

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增益强者弱者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教培中心 吴东生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教师下水◇

勿以天生体健为喜,勿以天生体弱为忧

人生之初,性别各异,体质不同,身体强健与虚弱固有先天之本源;然则,勿以天生健体为喜,勿以天生弱体为忧。何也?身体强弱转化自是后天人力可为!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生为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强弱之道在于人力之可为与无为、有为与滥为,可为有为则强者更强,弱可转强;无为滥为则强者削弱,弱者更弱。不独身体强弱之道若是,天下人事莫不如此。

强者,彊也,弓有力也。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硬弓长箭自是尖锐之质,然而木强则折、峣峣易缺,事物太过刚强则会走向它的反面。“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不可谓不强大,乘势起于陇亩之中,三年率五诸侯而灭秦,划分天下号为霸王,成功之后不知进退,继续逞强,自矜功伐以武力来经营天下,结果倏忽之间四面楚歌,被刘邦逼迫乌江自刎,功败垂成。是至强者滥用其强以至于转为至弱的典型。个人如是,国家亦然。秦始皇“履至尊而制六合”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秦朝不可谓不强大,然而万世基业不过二世而亡,这也是滥用其强,以至于“天下苦秦久矣”,民怨沸腾所致。强者一味逞强,便是无为滥为,该为之处不为,该谦逊的时候骄傲,该思危的时候自满,该忧劳的时候逸豫,最终由强转弱,由盛而衰,甚至自取灭亡。

弱者,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氂桡弱也。“云霄高暂致,毛羽弱先摧。”毫毛鸟羽弱不禁风,世间至弱之物看似极易摧折,实则亦可为刚强之态。秦末农民起义首领陈涉,崛起阡陌之中,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论出身、才智、财富、武器等各方面的条件无不是弱到极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弱者引发天下云集响应,成长为一方诸侯,敲响了大秦王朝的丧钟。由弱转强必须可为有为,陈涉少时为佣耕农夫便有鸿鹄之志,后来在大泽乡遇到失期当斩的危难之时,他更有举大计死国的行为。他虽然是一个弱者,却因为有“可为”的志向,遇到危机又采取了“有为”的行动,才最终实现了由弱转强的蜕变。所以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危难中发掘可为之处,在困难中砥砺有为,这样增益其所不能是由弱变强的不二法门。

强弱之间相互转化是世间矛盾对立统一的自然辩证法,然而强与弱对于同一事物而言,有时候是相对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身体可谓弱矣,然而其锲而不舍地钻土,却能使它“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贯穿大地。蚯蚓是强还是弱呢?对于人类而言,强弱更是一体并存于身。身残志坚的科学家霍金是强还是弱呢?身体的虚弱有时候会与精神的强大形成剧烈的反差。何况,何为强?何为弱?标准不同,答案各异。有人说“胜人者强”,因为要凭自己的力量和实力战胜别人,非常难;老子却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他认为胜人者固然不易,但是“自胜者”,要克服自身的弱点和局限,实际更难。正如王阳明在进剿暴动山贼时曾说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中之贼是自己心中的自矜、自骄、自卑,是偏见、欲望、偏执。“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战胜自己,成为一个自律的人,才能拥有因自强而充实无悔的人生。

《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使中华文明既具有百折不挠的坚韧,又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在风雨如晦的五四时期,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以可为有为之精神,以时代新青年之责任大谈“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的信仰,这是他那个时代中华民族有为青年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今天,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躬逢盛世,无论是体健还是体弱,无论是胜人还是弱人,无论是自胜还是自弱,都应该自尊自重、自信自强,于坎坷中见光明,于坦途中见挑战,绝不放弃对美好未来的希冀与追求。丢掉“佛系”,丢掉“躺平”,以中华儿女血脉里“自强”的基因,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名师点评

文章开篇抓住了题目的要点——强弱转化的道理,并指出“天下人事莫不如此”,既切合题意,又为下文论述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对由强变弱、由弱变强的论述,都是从对文字的解读入手,结合项羽、秦始皇、陈涉等历史上的典型事例,展开论证。这些事例都来自课本,学生非常熟悉,也非常贴合本文观点,使论证极具说服力。倒数第二段对强弱关系的辩证的论述,很有思辨性。由物及人,引用老子、王阳明的话,使文章深刻隽永,耐人寻味。这是符合新课标对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新要求的。文章最后一段回扣题目材料,倡导当今青年树立信念,以“自强”强国。整篇文章文风刚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点评老师:华师一附中吴洪涛)

猜你喜欢

增益强者弱者
“增益”还是“损耗”?挑战性工作要求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双刃剑”影响*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有源环路低通中运放带宽对相噪的影响
基于增益调度与光滑切换的倾转旋翼机最优控制
弱者
漫画
强者的品质
宽频带增益放大器的设计与测试
不要把孩子从弱者变成失败者
强者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