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潮流=“国潮”崛起
2021-06-07策划新作文执行
@策划/新作文 执行/明 灯
近年来,“国潮”悄然兴起,并呈席卷之势。说起“国货”“国潮”,你会想到什么?前阵大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高度还原了五四运动时期爱国人士和学生上街售卖、推销国货的情形。特殊历史时期的国货,承载了人们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而如今,我们所说的“国货”“国潮”,则更多展现的是一种生活选择——买国货、用国货、晒国货,成为当今“Z世代”的消费和文化生活新时尚。在科技不断创新、民族愈发自信的新时代背景下,国潮也在全面进化。从吃穿住用,到文化共鸣,再到科技崛起,“国潮”势不可挡,且不断派生新意。
背景梳理
“国潮”崛起的三个时代
百度与人民网研究院不久前联合发布的《百度2021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指出,“国潮”在过去十年的关注度上涨了528%,而伴随着消费升级,这十年的“国潮”崛起史,可以分成三个时代。
在1.0时代,“国潮”仍处于萌芽阶段,时尚潮牌、网红零食、文创产品是这个阶段的主力,老字号们借助传统文化成为被追捧的网红,传统文化则借此植根于潮流的年轻化。这时候,国货才刚刚走出了可能掀起浪潮的第一步,以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向上生长,养分则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沉淀。
当然,新生代的爱国与潮流,绝不会只靠传统。因此,在此后的2.0时代,在新生活方式的催化下,新玩家悉数入场,带来电动牙刷、盲盒手办、新派食品和智能设备等“新国潮”。对于国人而言,“国潮”的1.0时代大概相当于一份并非必需的饭后甜点——能提供赏心悦目的观感,时不时有一点小惊喜,但很难撑起一顿体面的正餐。在国潮刚刚能够带来惊喜的时候,我们谈有意思的设计、欣赏接地气的传统文化、为那些焕发新生的情怀买单,但不怎么喜欢谈品质——因为不现实。
从2.0时代起,“国潮”从以日用品为主的“轻国潮”,开始进化到科技含量更高的“新国潮”,才终于具备了被“端上餐桌”的底气。在这一点上,国产手机就很有话语权。十年前,小米刚满一周岁,华为、中兴、OPPO等国产品牌日趋成熟。但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还是外国品牌的天下。那一年,iPhone4横空出世继而横扫中国,江河日下的诺基亚仍然占据着市场龙头,索尼爱立信、三星、摩托罗拉都有各自的竞争力,能在“围剿”下挤进前五的国产品牌,也就只有HTC。十年之后,手机世界依然百花齐放,时代潮流却已倒转。据《中国手机通信产业数据观察报告》,OPPO、vivo和小米三个品牌占据了中国市场出货份额的前三位。虽然米粉、花粉、ov粉们都有情怀,但选择一部国产手机,当然还是好用第一。
何况,在一部手机所承载的黑科技方面,无论摄像头、折叠屏,还是解锁方式、升降技术,谁又敢说国产手机不扛打?对未来怀有无限想象的年轻人,谁又能拒绝被众多黑科技加持的新“国潮”?更何况,这股新“国潮”已经扑出了国门,涌向了世界,被国际友人所认证。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在欧洲市场的智能手机品牌市场份额中,小米、OPPO和一加都位居TOP5。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当国货在“国”上熬出足够的竞争力,“潮”自然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因此,在当下的3.0时代,人们最爱搜索的“国潮”内容,已经从传统的美妆、汽车、化妆品、家电、鞋服和食品,扩大到了数码、影视、游戏、漫画、音乐、文学、文遗、科技等内容,几乎占领中国人所有的消费生活。从墙内开花到风靡世界,从世界工厂到中国质量,从古老文明到新兴潮流,今天的新“国潮”显然不能被实物概括。对于中国人来说,文化复苏与科技进步带来的骄傲和信心,才是新“国潮”汹涌而来的根源。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代表新“国潮”的3.0时代,基本已经被年轻人把持。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90后在关注“国潮”相关内容的人群中以48.6%排在第一,第二则是占25.8%的00后。理所当然地,在2021年十大热搜“国潮”话题中,占据前五的国货数码、“国潮”服饰、国货美妆、国产影视和国漫国游,全都是年轻人的心头所好。因此,当《觉醒年代》以非常接地气的面貌出现时,年轻人会打出高分;在新疆棉事件之后,中国服装品牌关注度增长137%。
归根到底,年轻人之所以中意“国潮”,是因为他们具有的三大核心特质:
1.文化自信:国力的持续增强、更广泛的信息来源,以及对成见的怀疑精神,让年轻人具有更强的文化自信、品牌自信。在他们眼中,“进口=好货”只不过是老一辈的刻板印象,只要产品质量过硬,他们会优先消费国货。这也是“国潮”崛起的机遇所在。
2.敢于尝鲜:年轻永远意味着敢于尝试。相比于其他消费者,“90后”“95后”更追求新鲜、个性与高品质。在产品多元化的当下,有故事、有设计感、方便自我表达的潮流产品更容易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眼球。
3.消费能力:经济的发展让“90后”“95后”乃至“00后”的潮流消费增长势头明显。以球鞋消费为例,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的报告显示,球鞋市场中的年轻人尤其多,其中“90后”人均消费遥遥领先,“95后”与“00后”人数占比超6成,“00后”人数增速是整体人群的近4倍,潜力可期。
标志事件
“新疆棉事件”后国产服饰崛起
2021年上半年,H&M发布声明称停止与新疆的服装制造工厂合作,不再使用从新疆地区采购的棉花原材料,并称此举主要是由于BCI(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已决定暂停在新疆发放BCI棉花许可证。同属于该协会的还有阿迪达斯、优衣库、Zara、Gap等大众熟悉的一系列国际品牌。
这些言论在网上迅速传播,引起大众的广泛声讨,国内消费者随后展开“自卫”,对“涉案”的海外服装品牌进行自发抵制。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纷纷下架H&M相关产品。众多国货品牌立即表明自己一直采购和使用中国棉产区出产的棉花,也因此受到追捧。2021年8月,阿迪达斯公布了二季度及中期业绩报告,2021年二季度只有大中华区收入不及2020年正当疫情发生的同期,下降15.9%。相比抵制事件发生前的一季度,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曾十分出色,当时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增长155.9%。在阿迪达斯半年报发布后,一开始对新疆棉事件产生的抵制潮保有乐观态度的阿迪达斯CEO在2021年8月表示:“中国的市场需求已经偏向中国本土品牌而非全球品牌。”
网友“买爆”鸿星尔克
郑州水灾后,一笔“低调奢华”的捐款,让“艰难营业”的国货品牌鸿星尔克一夜爆红。
2021年7月21日,鸿星尔克官方微博发文:通过郑州慈善总会、壹基金紧急捐赠 5000 万元物资,驰援河南灾区。一时间,这个消息火上热搜,并引起消费者购买狂潮。几乎是一夜之间,无数网友和人群涌入它的网店和门店进行扫货,这种扫货的行为甚至变成段子在网上流传:在直播间里,无数网友无视主播一再呼吁请大家理性购物的声音,纷纷表示“我不听我就要买”“叫你们老板不要多管闲事”“鞋不合脚没关系,那是我脚长歪了”,以极其夸张的回馈把这个国产服装品牌推上网络顶流。在鸿星尔克的带动下,随后几日“国潮”运动品牌的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80%,鸿星尔克、安踏、361度、匹克等品牌销售额位居前列。
究其原因,其一是鸿星尔克连续多年亏损,其官方微博甚至连会员都没买,却低调地捐了这么大一笔物资,这其中的反差堪比靠蹬三轮车为生的老人却默默资助大学生这样的感人事件。可以说,鸿星尔克的这笔与其经营状况不是很相符的捐助,是整个事件发酵的基础。其二是网友自发感谢鸿星尔克,并把支持这个品牌的行为,变成了类似于段子的形式进行传播,从而使得购买这一商业行为变成了具备某种特殊含义的文化现象,把购买鸿星尔克品牌的行为,和“爱国”联系在了一起。鸿星尔克的口号是“To Be NO.1”,或许连它的创始人和员工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多少显得有些简单粗暴的愿景,凭借这次捐助实现了。
时评展现
“国潮”兴起,国货的春天来了?
◎盛玉雷
把大白兔奶糖的香涂在手上,将六百年故宫的美抹在脸上,把六神花露水的味揉进酒里,除此之外还有泸州老窖香水、青岛啤酒外套、老干妈卫衣、马应龙唇膏……观察最近的流行指数,一股“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吸引了众多目光,传统品牌和潮流文化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国潮”的热度,跟年轻的态度息息相关。无论是“种草”的国货商品,还是“燃爆”的国产影视,抑或是“复兴”的国粹国风,这些涵盖衣食住行的“国潮”品牌,既满足了时尚的追求和个性的张扬,又凸显了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的回归,这和当下年轻人的消费偏好不谋而合。有态度又实用,有情怀又个性,有质感又新潮,附着在潮流中的情感诉求、价值归属和社群认同,让“国潮”品牌收获了大量的新生代消费群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但是,“国潮”并非“横空出世”,也不是简单的“复古怀旧”,相反其拥有深厚的底蕴、内在的逻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潮”的兴起,其实就是国货的崛起。从美食饮品到服装美妆,从电影电视到文创周边,“国潮”里总能发现老字号的新面孔。曾经,“进口”还是品质的象征,国货只是不得已的“替代品”。然而时至今日,买国货、用国货、晒国货的人不少,走出国门、扬帆出海的国货也越来越多,背后依靠的正是沉淀的口碑、稳定的质量和创新的态度。当撕下“老土”“过时”的标签,一件件情怀与时尚跨界融合的国产商品、一个个跟跑并跑乃至弯道超车的国货品牌应运而生,自然就成了消费者惊喜之后的购物首选。
对曾经的欧美潮、韩潮、日潮多羡慕,对今天的“国潮”就应多珍惜。实际上,消费既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概念。如果说国货是这股时尚潮流的物质基础,那么广泛的文化认同和强烈的文化自信就是这个流行趋势的精神内核,让“国潮”在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当中产生了巨大的穿透力。盘点“国潮”层出不穷的素材、形象、符号、题材乃至理念,植根于新中国70年的风雨历程,也源自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矿藏。可以说,品牌是载体,文化才是语言。“国潮”不仅打开了广阔的市场,也打开了不少人或妄自菲薄、或自惭形秽的心扉。因为它让更多新生代消费者有理由相信,只要增强文化自信、保持文化自觉、涵养文化内涵、挖掘文化价值,潮流可以土生土长,时尚就能风起本土。
当然,被“种草”就可能会“踩雷”,火爆的“国潮热”其实也有隐忧。比如,一些现象级潮牌做工粗糙、制作简陋,只在包装上主打国风元素和国货情怀;有的爆款产品山寨抄袭、过度营销,与真正的历史意蕴和文化味道相去甚远。这些不和谐的音符,正在破坏“国潮”不断迭起的乐章。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生产者来说,消费潮流能否经久不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是否能够良性发展。倘若把“国潮”当噱头、拿文化做外壳,只堆砌元素符号不深耕核心价值,那么再热闹的潮流长此以往也将难以为继。由此而言,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必不可少,行之有效的行业规范也势在必行,这些理应成为各方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共识。
不久前,一部脱胎于中国本土神话的动画电影叫好又叫座,一部打着中国本土标签的科幻电影失望又失利。这样的鲜明对比,更加凸显“国潮”来之不易、维系之艰。唯有以更高的追求、更严的标准、更好的水平制造国产商品、挖掘国货价值、呵护国产品牌,市场才会繁荣不止,“国潮”才会澎湃不息。
“国潮”何以成热潮
◎祝 伟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为国货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国货的崛起也重新塑造着消费者的文化追求,激发出内心的文化自信。
泸州老窖香水、青岛啤酒外套、老干妈卫衣……最近几年,一波“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让人们记忆里那些朴实、低调的国货品牌通过联名、跨界等方式在现代潮流和传统文化的碰撞中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国潮热”的兴起,折射出年轻人新的情感诉求、价值归属和社群认同。“当你买耐克鞋时,你可能并不仅仅是在挑一双穿着去逛街的鞋,还可能是在表明自己的生活方式,说明自己是什么人或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今天,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品质与个性。他们对于跨国品牌的态度也从曾经的盲目崇拜走向了现实理性。
“国潮热”的兴起,也是国货的崛起。自2018年李宁携鲜明的中国元素登上纽约时装周之后,一大批“国潮”品牌向阳而生。曾经,进口大牌是品质的象征,国货只是大牌的“平价替代”;如今,随着消费升级,“中国制造”正改变着传统的刻板印象,更时尚、更前沿的中国品牌重新焕发出光彩,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的首选。诸多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遭遇的水土不服也从侧面印证了在今天的中国市场,要实现基业长青,离不开强大的本土思维。
盘点这些年“国潮热”层出不穷的符号、形象、题材等,一个清晰可见的特征是传统文化和审美的复苏。诸如祥云、繁体字等文化元素已经突破了文化圈层,加入这场情怀与时尚跨界融合的商业实践中,重新定义了“潮”的概念,并引发年轻人对“东方美学”的追捧。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潮热”既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文化现象。如果说,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为国货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那么国货崛起也在重新塑造着消费者的文化追求,激发出内心的文化自信。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消费者购物车里装的八成以上是国产品牌。正是有了这样一份文化自信,购买国货、使用国货、分享国货才能成为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方式。
事实上,不仅国货,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国漫、国剧等也借助传统文化IP实现了新生,还有越来越多年轻人自信地穿着汉服走上街头。李子柒在网上的走红更是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中,她通过镜头,让传统的笔墨纸砚、蜀绣、桂花酒有了新的生命,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个发现中国之美的窗口。不少国外网友纷纷感叹,“李子柒在重新向全世界介绍,那些被我们忘记的中国文化、艺术和智慧”。
让“国潮热”澎湃不息,就要呵护好这份文化自信。“国潮”二字所承载的意义,远不止跨界融合的商业创新。因此,对企业来说,切不可仅把“国潮”当噱头、借势营销。如果只是堆砌文化符号,不挖掘核心价值,失去了对文化的敬畏、对品质的坚守,既无法恰当传递出潮流理念,也与“国潮”的文化内涵相去甚远。在国货品牌弯道超车的路上,需要多一点这样的文化自觉。
高考直击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二模作文题)
材料一:“国潮”是一种现象,它需具备两个要素:其一,要有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其二,要与当下潮流融合,更具时尚感。
材料二:“90后”“00后”是生活在国富民强时期的一代,拥有民族的文化自信,他们不再视国潮国风为老气、传统的符号,而是将其看作一种国际的文化浪潮、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
材料三:近年来,消费市场上涌动起一股“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老字号品牌焕新,传统品牌升级,新锐品牌崛起……
对于“国潮”,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想?请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读◆
此题的核心话题很明确,即对“国潮”的认识与感想。
材料一指出“国潮”的两个要素:文化和传统基因,融合时尚潮流。材料二结合90后、00后的实际,表明他们对“国潮”的态度:正面肯定与认同国潮国风,突出“文化自信”。材料三引入当前市场上的“国货新潮流”,指明传统老字号正在崛起、焕发生机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
总而言之,要抓住“国潮”的核心点来写,注意适当结合三则材料的要点,联系当下的社会现实,写出“你”即一名年轻00后的认知与感悟。三则材料整体倾向于肯定、称颂“国潮”,但也允许考生秉持批判思维,冷静思考,一分为二,理性辨析。
可以有以下立意角度:
1.文化底蕴。“国潮”承载着丰富的中国元素、中华文化、华夏文明。“国潮”风的兴起,代表着传统文化和基因的新面貌,是民族品牌的健康发展的见证。
2.民族自信。“国潮”热背后不仅是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崛起,更是中国情怀、中国自信的彰显。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人对于中国文化与中国元素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也在不断攀升,90后、00后也对“国潮”有了新的认知和追捧。
3.守正创新。传统品牌老字号,既要坚持正道,立足传统,守住初心,又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大胆创造,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走进广大国人包括年轻的90后、00后的视野,体现他们的审美喜好与消费诉求。
可以用如下出彩的标题:
守正创新中国潮
“潮”人不如“潮”己
国风正红,当“潮”不让
风起本土,“潮”向传统
悠悠国潮风,浓浓华夏情
国潮风,中华魂
文化传统的“现代相遇”
中国造,正当潮
我们的国潮,自己的腔调
……
○教师下水
“国潮”奔涌,龙腾华夏
◎徐建华
“国潮”很“潮”,但其实也很“土”;“国潮”不是舶来品,“国潮”古已有之。
前天,汉唐盛世,远销海外的精美瓷器,巧若云锦的丝绸,沁人心脾的中国树叶——茶叶,郑和下西洋时随船携带的器物,被竞相抢购一空……这些都是“国潮”。“国潮”涌动的背后,是万国来仪,是世界对中华文明的歆慕不已。
昨天,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国货式微。百年同仁堂门可罗雀,而西式药房人满为患;津门老字号狗不理,终不敌麦当劳、肯德基……鲁迅也惊呼:“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国货沦陷、洋货充斥的背后,是民生凋敝,国将不国。国货不潮,折射出传统文化式微;国货不潮,近代中国也被时代浪潮所搁浅在边缘之地。
于是,我们惊呼:“狼来了!”在汉字的原乡,却是满眼的洋文。不光是商品,就连世代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村居,也都改成洋名了。香榭丽舍,不只是在巴黎、维也纳,也不只是在奥地利,它们就在中国城市的街巷中。连一个小小的日本马桶盖,国人也竞相天价购买,而对廉价的国货,弃之如敝屣,这无疑是一颗高悬于国人头顶的巨大的苦胆,值得我们去知耻反思,去励精图治。
今天,几十载的复兴路上,我们欣喜地看到“龙”的回归。在抗震救灾中,“王老吉”慷慨解囊,以纾国难,成为“国潮”新网红;李宁、蒙牛等国货,匠心铸就品牌,成功进军奥运会和世界杯;故宫文创产品,《国宝会说话》等栏目品牌,融合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掀起文旅消费热潮……
无论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用品,还是“珍奇华美多贵重”的奢侈品,甚至关乎国计民生的国之重器、大国工程,无不有“国潮”在奔涌。“东风快递,使命必达”,长
△素材链接
1
无纸化生活早已盛行的今天,一支签字笔也能引领时尚?当文具遇上国粹,产生的“化学反应”正颠覆很多人的想象。此前,晨光文具与京剧“联姻”,将生旦净末丑的扮相绘于文具之上,瞬间火爆市场。而因文创的融入,晨光把看似几块钱的小买卖做成了年营收80余亿元的大生意。
一支笔的蜕变,折射了国货的“复兴”。“国潮”的背后是供给的创新,一系列为满足年轻人对品质、文化、个性等需求的创新,正推动国货不断焕发新的神采。
2
有学者认为:时尚不仅是某种思潮、行为方式渗透于社会的过程,而且,通过各种渗透的过程,时尚队伍的扩大,还包括不断改换人们的价值判断过程。当代中国年轻人在改革开放的思潮下将“国潮”作为追求自我表达的新形式,其背后正是中国文化不断走向自信的过程。新时代背景下,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造就了新一代消费升级浪潮,国人的消费理念已经从物质层面追求,上升到追求精神、文化领域的自信和满足感。
3
国货之所以“出圈”,是因为其不断修炼内功。既守牢品质线,占据口碑优势;又不断挖掘新兴消费趋势,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潮流有机融合,国货抓住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大白兔香水、青岛啤酒外套、花露水味鸡尾酒、故宫化妆品……跨界、联名碰撞出各种创意,盘活了不少老字号国产品牌,也催生了很多新生代中国品牌,他们瞄准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时尚化、个性化、品质化的需求,在设计、质量、服务上全面发力,引领消费新潮流。
4
国货能蔚然成“潮”,离不开“国”这个深层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和全社会层面的重视。既有“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顶层设计,也有中国市场、多元消费带来的巨大空间,中国品牌大有可为。另一方面则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底蕴支撑。“逆代购”现象兴起、老字号网红迭出、东方审美观席卷……这些现象说明中国品牌的崛起,背后实际上是不断增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征火箭为世界各国承担发射任务;“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中国路桥享誉世界;“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每一剂疫苗,都标注了生命的价值,中国新冠疫苗,为人类健康共同体注入力量。
国货受青睐,源于本身的与时偕行、自主创新。国货品牌,摈弃“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自矜自大,和“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媚外自卑,悦纳自我,吐故纳新,在古典、传统与科技、时尚之间,跨界破圈,多元破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和现代消费理念,让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遇。因此,国货突围,并风靡世界,理固宜然。
“文化兴则国运兴”,“国潮”是一种文化现象,自然也是时代的映射。“国潮”,不仅是时尚潮流,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彰显,是中华复兴的外化。如今,人们已经不再津津乐道于“德国制造”“日本电器”和“进口货”,转而对传统文化、国货青睐有加,这背后得益于国力日益提升,民众生活幸福感与日俱增,以及中华文化雨露的滋养。
民族复兴的大潮滂滂,百舸争流的“国潮”涌动。一直奔涌吧,“国潮”!而我们的民族图腾——龙,正在踏浪回归,正在腾跃而上!
◆结语
说到底,所谓“新国潮”,就是国民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当新中国不再百废待兴,赢得改革开放、实现全面小康,下一代年轻人也就有足够的理由,为更深远而非世俗的理想而努力。毫无疑问,当“国潮”一开始发轫于小众潮牌,年轻人对其的理解可能只是审美上的好玩、新鲜,甚至有些猎奇。但在数千年的文化宝藏中,那些构筑我们的不服输的处世态度、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温良恭俭的生活风尚,才是真正能够在今天成为浪潮的东西,是我们一直前进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