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基坑局部塌方原因及处理方案探讨

2021-06-07张莉郭雄伟

建材发展导向 2021年8期
关键词:塌方土体基坑

张莉,郭雄伟

(1.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工程系 江苏 苏州215104)

(2.中建七局(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201814)

0 引言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为了节约用地,业主往往要求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尽可能的扩大使用面积,从而使得基坑边紧靠周边建筑;同时周围环境要求深基坑施工要确保其稳定安全,这就使得基坑的施工难度加大,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避免深基坑事故的发生,相关规范规定,对于基坑支护要进行结构设计[1],对于深度大于5m的基坑必须要进行专家论证。

基坑开挖是基础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中关键的环节。基坑施工安全又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环。据统计,深基坑工程中,由于施工不当引起的事故约占总数的40%。为尽可能的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塌方事故,在基坑工程施工中,必须事先制定好完善的施工方案,要做到预防为主,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损失。

1 常见的基坑支护塌方原因

在许多基础工程施工中,由于坑壁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原因造成事故,不但会影响工程工期,对周围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还会引起施工人员的伤亡。常见的基坑事故有[2]:

(1)重力式挡墙结构失稳。土方开挖后,由于周边土质的差异,使得一侧水泥土搅拌桩挡墙整体向坑内倾倒,工程桩被挤压位移,坑外土体裂缝、滑坡,致使临时房屋严重开裂。

(2)围护体整体失稳。由于施工或设计不合理,导致围护结构中支撑发生破坏,周边挡土墙裂陷。

2 工程案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某住宅项目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项目南侧和北侧均为道路,临近运河,西侧为正在施工地块(施工进度与本项目类似),东侧为拟拍地块。该工程由15栋2F联排别墅、15栋4F联排叠墅、4栋8F洋房和1个大底盘单层地下车库组成。洋房为剪力墙结构,其余为框架结构。项目总用地面积63 504.27m2,地上建筑面积67 823.74m2,地下建筑面积44 159.01m2。地下1层,基坑开挖面积约54 075 m2,基坑周长约1 005m,基坑开挖深度约4.00~4.20m。局部深坑落深1.35~1.70m,基坑围护安全等级为3级,围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年。基坑南侧采用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支护,拌桩墙宽度4.7m,桩长11.5m。基坑其余侧采用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支护,拌桩墙宽度4.2m,桩长11.5m(坑中坑14.0m)。坑内采用搅拌桩裙边加固,加固宽度4.2m,有效加固深度3.5m。集水井及电梯井区域采用宽1.2m搅拌桩加固。

2.2 局部塌方情况

工程施工过程中,北侧靠近一楼栋基坑围护出现整体下沉及向内倾斜,主要导致北侧路面出现大幅度下沉及多处出现裂缝,最大的约60cm,土体发生剪切断裂。初步判断为坑内隆起坑外下沉的稳定性破坏。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所有坑内作业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并第一时间对该部位土体进行机械回填,当回填结束,基坑边坡趋于稳定后,立即安排北侧所有堆载的卸荷工作。

2.3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施工方总结原因共有以下5点[3]:

(1)重力坝未及时进行强度检测;

(2)北侧中部区域搅拌桩桩顶压板及挡土墙等未进行施工;

(3)搅拌桩桩顶压板施工过程中钢管全部拔除,用钢筋替代,未完全按图纸施工;

(4)基坑北侧坡顶外材料堆场超载;

(5)重力坝边长开挖过长过快。

2.4 处理措施

出现问题后,施工单位第一时间联系基坑设计单位,按照设计单位的要求去进行施工,具体支护处理方案见图1:

(1)应急处理结束后,变形区域范围的坑外土体进行卸载,宽度2m范围内,高度下降2m并喷浆硬化,设置排水沟;

(2)再向外按1:3进行放坡喷浆;北侧现有一段水沟抽干后进行回填;

(3)未施工压顶的部位按图纸要求施工完善;

(4)北侧严禁任何超载堆载,加强雨季期间排水及巡视措施;

(5)加强监测频率,并及时上报;做好自监工作,对10号楼塔吊基础进行观测,检查土体挤压是否对塔吊基础造成影响;

(6)留置部分断面的的土方,并适当硬化,将所有材料堆场均移至基坑内,减轻对基坑坡顶的压力。

图1 支护处理示意图

2.5 事故处理总结

2.5.1 加强雨季施工

由于该基坑工程施工正处于雨季,因此必须做好防雨、防雷、防风等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1)做好现场的排水系统,将地面雨水及时排出场外,并安排抽水设备,防止场地内积水(特别是北侧已发生坍塌区域)。施工前应做好场内的道路畅通,排水通畅,使场内雨后不陷不滑、不积水。

(2)提前备好防雨器具,薄膜3 000m2,3寸水泵5台,排水胶管500m,沙袋500个、铁锹30把、雨衣、雨靴等防雨物资,确保雨季正常施工不受影响。

(3)做好中长期天气预报收听工作,及时调整施工顺序。如果暴雨后基坑内积水,把提前准备好的5台水泵立即安装启动,将基坑内水排出,确保基坑安全。

(4)对于留置土体区域,可调动应急库存的薄膜把坡面覆盖,防止坡面冲塌。

(5)雨期施工期间,必须派专人昼夜值班,并准备好抢险材料和人力,时刻准备排除险情。

2.5.2 做好应急预案

土质极差,周围环境复杂,在土方开挖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再次出现小范围坍塌,同时土方开挖又必须和支护密切配合。

针对预测支护结构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编制如下施工应急计划:

(1)对于局部土体剥落的位置,及时采用土袋填充,随后喷射混凝土封闭,在混凝土终凝后注浆填实。

(2)现场准备一定数量的砂袋及砂土,必要时可对被动区采取压重法,可有效减少基坑变形和抵抗基坑隆起。

(3)挖土时分段开挖,严格控制每段开挖长度不超过30m。

(4)在开挖过程中,若有流沙层涌入基坑,作业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内撤离施工现场,同时采取措施制止流沙继续。

(5)北侧基坑开挖期间,加强基坑监测工作,监测结果及时上报,若再次出现预警,采取的措施为:a、进一步卸土放坡;b、邀请有关专家及设计院共同制订方案并组织实施。

(6)突降大雨或暴雨时,立即起动备用水泵抽水,并安排专人不间断观察基坑的稳定情况。

另外,在处理塌方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安全防护,防止二次塌方。看到塌方问题后,立即制定处理方案,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并不断对塌方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上报。

3 结语

基坑支护虽是基坑施工过程中的临时设施,但却较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在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管理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基坑事故的发生,故在工程建设中任意过程都不得马虎。

就施工方面而言,施工前要做好基坑降水方案、施工应急预案等,并检查地下管线有无渗漏等情况。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基坑监测、地下水位的监测。一旦发现边坡、周边道路、临近建筑物有塌陷、裂缝等现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发生更严重的事故。造成基坑支护发生稳定破坏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地下水位的变化,水打破了原始土体的平衡。所以在雨季施工时,一定要加强防范[4]。

猜你喜欢

塌方土体基坑
顶管工程土体沉降计算的分析与探讨
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塌方治理技术应用
高埋深隧洞断层破碎带塌方处理及开挖支护方案设计
基于土体吸应力的强度折减法
不同土体对土
——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分析
简述渗流作用引起的土体破坏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