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与中国西部:疫情下的合作与交流
——专访德国驻成都总领事鲁悟刚

2021-06-07李卉嫔

一带一路报道 2021年2期
关键词:德国交流

文:本刊记者 李卉嫔

现任德国驻成都总领事有一个好听且富含寓意的中文名字——鲁悟刚,他说,这是他1997—2001年任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时朋友为他取的。“鲁”来自中国文学巨匠鲁迅的名字,“悟刚”贴合了他的性格——真诚、刚强,更妙的是这个名字与他的本名(Wolfgang Rudischhauser)发音极其相近。

初见鲁悟刚是在2020成都·欧洲文化季的德国专场活动“纪念包豪斯——德国艺术与设计学院系列展”上,他在开幕式上致辞的开头和结尾都用上了中文,标准而流利的发音让记者大为惊讶,他却谦虚地说,自己的普通话还远谈不上流利,这只是基于在上海工作期间学过一点,估计即使在中国生活多年也达不到完美的水平。他笑说,对他这样年过60岁的人来说,工作之余要学会一门新语言是非常困难的,何况中文还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语言,但是他想尽力多学,因为语言是更好地了解一国文化的基础。

时隔20多年再次来到中国工作,鲁悟刚希望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过去20年的发展变化。他回忆道,20多年前,他任职的上海是全中国最开放、经济活力最强的城市,而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西部地区还相对封闭和落后。如今,中国大部分地方经济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西部的基础设施、住房、交通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更让他惊讶的是,虽然20多年过去了,但成都的街边小吃摊依然存在,没有被大型购物中心或美食街所取代,一边逛街一边还可以品尝到很多正宗美味的川味小吃。着迷于传统文化的他,希望一些传统文化、历史建筑能长久保留下来。他喜欢旅游,过去一年中到过眉山、乐山、重庆、贵阳、昆明、丽江、西双版纳、香格里拉等很多地方,他一边聊天,一边向记者展示小桌子上摆放着的西南少数民族的特色工艺品。

轻松愉悦的话题之后,我们把焦点转向了“疫情之下的合作与交流”,疫情蔓延,给2019年10月履新的鲁悟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希望新冠疫苗普及,国际合作交流恢复正常水平”

记者: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德合作带来哪些影响?

鲁悟刚:

新冠疫情对国际合作是巨大的打击,对中国、德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如此。代表团访问取消,许多国际性会议和贸易展览推迟,部分学术交流和学生交流终止,这些变化严重影响了双方的合作。虽然货物贸易很快恢复并逐渐重回正轨,但仍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目前的航班频次无法满足在华德资企业业务的重启。德国在中国的投资,比如大众汽车在四川新建的发动机工厂,需要德方人员到现场指导设备安装、组织员工培训,受疫情影响,这些工作都很难正常开展,这也导致很多大型投资项目严重推迟了。我希望新冠疫苗能尽快普及,促进全面复工复产,使国际合作与交流恢复到正常水平。

德国驻成都总领事鲁悟刚Wolfgang Rudischhauser,Consul General of Consulate General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in Chengdu(雷露 摄)

“人才、成本优势是西南地区的重要资产”

记者:

近年来,四川通过各种平台与欧洲国家紧密合作,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是四川在欧洲最大的投资来源国,您认为在拓展包括四川在内的西南地区与德国合作方面,双方可发挥哪些互补优势?

鲁悟刚:

德国是中国在欧盟最大的合作伙伴,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德国的第三大市场,仅次于法国和其他欧盟国家。2019年,中德双边贸易额已超过2000亿欧元,许多德国大中小型企业如大众汽车、西门子等都在中国设有工厂或办事处,或与中国有贸易往来。在川德资企业就有160多家,其中一些企业在过去一两年中进行了大笔投资。比如在眉山,2020年,德国通内斯集团和四川德康集团共同投资5亿欧元,合作开展欧盟标准生猪屠宰和肉食品加工产业一体化项目。

中国西南地区对德国企业的吸引力在于,这里不仅有很多年轻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相比东部沿海地区,这里还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生活成本,这都是西南地区的重要资产。而德国的优势是其先进的职业教育,这也是其以高端制造业如汽车制造业闻名于世的秘笈,因为发展工业和服务业都需要受过培训的熟练技术工人。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基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元制”培训,学生既要掌握技术理论知识,也要熟悉技术工人的实际日常业务,这种教育理念在欧洲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希望能将其引入中国。

记者:

川渝地区正着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政策将给德国与川渝地区的合作交流带来哪些新机遇?

鲁悟刚: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中国西部形成新的增长极,这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中国已经有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增长极,很多德资企业已经在上海等东部地区投资,要想吸引更多德企投资西部,需要集中四川、重庆、贵州部分区域、云南北部(包括昆明)的优势,共同努力创造更多经贸合作机会,才能实现目标。例如,成都和重庆都有发往欧洲和中亚的国际班列,这也可能吸引德国企业。

“实现‘丝绸之路’上的互利共赢”

记者:

中欧班列的开通给中德企业合作带来哪些机遇?中德两国应如何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建设?

鲁悟刚:

中欧班列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德中双方的贸易联系与合作,但要使其具有与海运、空运竞争的实力,还需要兼顾时效和具有竞争力的运价,这是企业选择货物运输方式的重要考量因素。此外,中欧班列开行要实现双向增长,有中国运往欧洲的货物,也有欧洲运往中国的货物,这样才能实现“钢铁丝路”的繁荣和高效 。

“丝绸之路”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标签,想象一下,地球上有一条路,一端连接着欧洲,一端连接着中国,是不是会让欧洲人和中国人心理上更加贴近?但增强双方纽带的关键是其能带来实在的经济优势。就“一带一路”建设而言,德国企业基本还没有参与其中,另一方面,欧洲正在实施“欧亚互联互通”战略,促进“丝绸之路”沿线的贸易畅通。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贸易便利化,才能在“丝绸之路”上实现互利共赢。

“更重要的是推进人员交流往来”

记者:

您如何看待中德两国人员往来对双方经贸合作的影响?

鲁悟刚:

经贸合作之上,更重要的还是人员之间的自由往来、交流,包括学术人才间、学生间、游客间和商人间的往来,只有加强交流,有实质性的接触而不只局限于互联网上的交流,才能增进彼此了解,想他人所想,真正了解他人的需求,从而促进更好的经贸合作。

记者:

新的一年里,德国与中国西部地区有哪些即将落地的人文交流活动?如果请您向德国同胞推介四川,您将如何推荐?

鲁悟刚:

为加强中国人对德国的了解,2021年我们有文化交流计划,但许多活动能否顺利开展都取决于届时人员往来是否恢复正常,因为很多文化活动的展演都需要人到现场才好进行。我们打算举办贝多芬音乐会,以现代方式解说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展,还要举办摄影比赛,反映德国在推进中国西部发展过程中的参与情况。

推介四川的最佳使者仍然是可爱的大熊猫和美食。德国人和四川人在饮食上有一定的共性,都喜欢吃猪肉、香肠,同时,越来越多四川人喜欢吃德国猪蹄、德式香肠,也有越来越多德国人喜欢川菜的麻辣鲜香。德国有一句俗语,“Liebe geht durch den Magen”,意思是“爱是走胃的”,中德两国人民之间的爱也能通过美食来维系。四川不仅有大熊猫和美食,还有美丽的风景。我们还应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德国人和四川人的互相往来。

记者:

在您接下来的任期内,您有哪些目标和规划?

鲁悟刚:

我主要的目标就是加强德国与中国西部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一是让德国更加了解中国西部及其发展潜力;二是共同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学术性的、大学间的合作;三是推进中德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例如推进德国制造企业和汽车企业的在华投资和中国IT、大数据企业在德投资;四是推进文化交流与合作,让中国人了解德国不仅仅有贝多芬、巴赫等早已熟知的古典音乐家,还有现代流行音乐,现代的艺术、电影、戏剧和社交媒体等更多特色文化元素。这也是我们在去年12月举办为期一个月“纪念包豪斯——德国艺术与设计学院系列展”的初衷,作为20世纪德国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学院,包豪斯影响了整个世界,从iPhone到现代建筑,比如成都高新区的建筑,就受到包豪斯的功能主义和极简主义的启发。

猜你喜欢

德国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梦梦”“娇庆”德国行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新中国科技60年(3)
无情的应试教育
开始敲门
可怕的过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