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的核心是价值管理
2021-06-06葛丰
葛丰
近日,有私募业内人士爆料多家上市公司的所谓“市值管理”内幕。证监会主席易会满针对市场关切,专门在其后召开的中国证券业协会第七次会员大会上强调指出,对于伪市值管理,证监会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势。
作为资本市场正常秩序下的一股潜流,伪市值管理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实控人与相关机构和个人相互勾结,利用资金、信息优势操纵股价。这股潜流在A股市场的禁而不绝,恰与市值管理在A股市场的曲高和寡,形成了一组鲜明的对比,共同反映出A股市场改革发展任重道远。
在境外成熟市场中,市值是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具体体现,股东和管理层对市值的重视与敏感,几乎可称之为一种天性。但是新兴的A股市场脱胎于一个不完全的市场,在股权分置时代,控股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很难确定其公允价值,因此上市公司普遍并不太关心其股价与市值。
这种状况显然既无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价值发现与定价功能,亦不利于充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及时明确地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 ,中国内地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由此进入到规范化与制度化阶段。
但是必须承认,A股市场迄今仍然是一个弱有效市场,股价中包含的实质信息并不充分,投资者热衷于“炒新、炒小、炒绩差、炒概念”,既是对市场定价功能不足的无奈应对,同时又会对定价功能的正常发挥形成新的障碍。
以占到A股全部市值1/4的央企上市公司为例,有研究表明,在过去5年的时间里,央企的业绩复合增长率高达16.6%,远高于全部A股上市公司7.8%的平均水平,但从股价来看,央企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不仅显著低于A股平均水平,而且从投资收益率指标来看,2017年以来央企上市公司股票的总体涨幅更是远远低于沪深300指数涨幅,两者差距竟然高达20多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国企经理层的考核指标中可能很少涉及股价与市值,但是反过来说,既然市场在并不算短的5年时间段以及并不算小的样本范围内,无法通过价格变化及时体现上市公司业绩水平,那么至少在未来可预见时段内,对国企经理层的考核很可能仍不会赋予市值足够的权重,而由此形成的普遍轻市值管理氛围,在加剧“博傻”成风的同时恰恰又会给伪市值管理提供更多滋生的土壤。
因此,要讓伪市值管理无处容身,就要让真正的市值管理能够得到市场恰当的回应,而这种生态系统的改善与良性循环的构建,首先要求上市公司深刻认识到市值管理的核心是价值管理,市值管理所追求的,是建立起涵盖价值创造、价值经营与价值实现全过程的长效战略管理机制。这就必须要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胸襟视野,要相信真正的价值终将穿透价格起落,两者间的良性互动其实就在行动后的可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