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备端的科技硬件、工业软件等在碳中和大潮下存长期投资机会

2021-06-06林伟萍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涨价工程机械制造业

林伟萍

在42期《红周刊》发表的《碳中和浪潮的“卖水者”打开投资空间 风电、光伏、锂电池设备订单高涨》文章中,中金公司高端装备制造组分析师孔令鑫就碳中和下光伏、风电、锂电等新能源设备端投资机会进行了深入探讨。本周我们将聚焦工程机械、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带来的投资机遇与挑战。

在孔令鑫看来,偏低功率中小型机械电动化正逐步成为趋势,参考海外,仍有翻倍市场空间。从景气度来看,工程机械边际弱化,工业自动化仍维持高景气度,这也使得面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工业自动化龙头较工程机械有更高议价权。但整体来看,大宗涨价对制造业带来的成本压力将在二季度体现的更为明显。“当然仍是布局碳中和的好时机,冶金、建材等高耗能行业龙头碳中和下份额和竞争力提升以及节能减排带来的余热回收利用、碳检测以及智能制造等行业的投资机会容易被投资者所‘忽视。”孔令鑫分析说。

偏低功率中小型机械电动化成趋势工业自动化高景气度工程机械边际弱化

《红周刊》:“绿色、智能”成为工程机械公司报告中高频词汇。在2021年宝马展上三一、中联、徐工等纷纷推动电动化工程机械产品。您如何看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在电动化领域的布局?

孔令鑫:我认为,偏低功率的中小型机械领域的电动化是长期发展趋势。以叉车行业为例,2015~2016年的时候,电动化叉车出货占行业比例约为30%,但2020年内燃叉车和电动叉车的出货比例已经达到了1:1的比例,电动化叉车多出了20%的市场增量。

再比如,15吨以下中低吨位的小挖或微挖,也具备规模化应用的可能。据我们统计,现在中国小挖、微挖保有量分别占到了20%以上,合计40%左右的社会保有量,但这绝不是天花板。参考日本小挖和微挖的社会保有量占比分别达到20%和60%以上,二者合计接近90%。而电气化率的提升也会带来整个电动挖掘机市场的进一步增长。

《红周刊》:从4月PMI数据来看,虽然制造业仍保持扩张态势,但相较于3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二级市场上,机械工业龙头股价承压,在您看来,工程机械行业的高景气度能否延续?

孔令鑫:我们也在做一些高频数据跟踪,但目前机械行业市值占比最大的两个细分板块,工程机械和工业自动化行业的景气度出现了一定的分歧。如,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很多上市机床企业订单仍然同比翻倍增长,下游订单趋势非常的好。但工程机械行业则出现了一定的需求边际弱化,增速下行,如2月份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200%以上,3月份行业降速到60%,4月份最新数据显示行业同比持平。5月份根据我们最新经销商调研,工程机械行业销量仍将同比持平。

此外,从社融数据等前置指标来看,在工程机械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可能偏弱,建议持续跟踪行业高频指标,尤其是货币政策的指标。工业自动化,从长周期来看,是机器换人带来的长期成长,但以一年时间维度来看,我们认为制造业固投今年一、二季度仍将是高起的状态,但是在三、四季度面临去年的高基数,整个行业的景气可能会有一定的弱化。

《红周刊》:有观点认为,对于工业自动化、工程机械等高景气度行业,周期性正在弱化。您是否认同?

孔令鑫:我比较认同这个观点。以工程机械为例,其周期性弱化的核心原因主要在于三方面,一是行业的需求增量,中国人口老龄化带动的机器换人趋势,尤其是小挖、微挖对于农村劳动力的替代,在近几年小挖出货占比上体现的比较明显;二是环保政策,2017年以后,随着《蓝天保卫行动三年行动计划》的执行,道路机械,如汽车起重机、混凝土泵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重卡等,行业排放标准持續升级,行业更新替换需求的进一步加速,在此之前是非常微弱的;三是出口需求增长,中国挖掘机从2018年以前的净进口到如今的净出口,且出口占比逐年扩大。如2020年疫情影响下,中国挖掘机的出口同比增速达到了30%,今年有望继续加速。这些结构性的因素共同导致整个行业的周期性弱化。据我们观察,即使未来行业需求出现回落,大概率也不会像2012年~2015年断崖式的下滑。

工业自动化除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器换人大逻辑,从固投入结构看,产业机构逐步升级。如以前工业自动化最主要的需求来自于汽车、家电、消费、电子等行业,但在2017年以后,PCB、面板、半导体、IC集成电路等高科技制造业的行业需求增长速度远高于传统行业。而在需求结构变化之下,工业自动化未来的周期属性可能也会相对弱化。

大宗涨价成本压力二季度将更明显 高景气高议价权公司或涨价转移压力

《红周刊》: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再度飙涨,市场通胀预期加重。上游原材料涨价,是否将导致工程机械制造业承压?

孔令鑫:相关企业一季报上已体现大宗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这种趋势在二季度或更加明显,机械行业毛利率同比、环比应该都会面临一定的压力。如,仅以钢材价格简单测算,当前价格比半年前上涨了30%,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0%以上。在此背景下,整个机械装备、制造业都会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

且不说液压系统、发动机的间接用钢,直接结构件使用的钢材可能就占到生产成本的10~20%。工业自动化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机床、机台,所用钢材占生产成本约20%。假设这部分成本增长30%,对应的就是6个点的成本端影响。

《红周刊》:相关企业是否会通过涨价或者说是其他手段来转嫁成本?

孔令鑫:这也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最近我们也在跟企业做渠道验证,了解不同企业的涨价幅度以及下游市场对于涨价的接受度。目前看,对于行业景气度比较高的工业自动化领域,不同的机台出现了3%~5%的涨价幅度,且下游认可度较高。但对于受行业需求的边际弱化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的工程机械行业,实际上在今年3月份有过涨价的尝试,但是由于4月份涨价是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涨价幅度全部回落。所以大宗商品涨价,对于高景气、有议价能力的行业和公司,毛利率受损情况会相对弱一些。对于行业竞争激烈、行业需求景气没有那么高的行业和板块,毛利率压力会更大。

猜你喜欢

涨价工程机械制造业
高职院校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
餐饮企业涨价有没有资格“任性”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工程机械液压控制技术的研究
浅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软PLC技术下的工程机械智能控制器研究
猪肉涨价,与CPI无关?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