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力、思维力和表达力的融通
2021-06-06童志国
童志国
摘 要 补写型连贯题之所以能在连贯题三大类型中脱颖而出,成为高考命题者青睐的题型之一,是因为命题立意的全面性:指向学生的阅读力、思维力和表达力的综合考查。厘清了补写型连贯题的命题立意,指导学生在通读中整体把握内容、在上下文语境中发现作者思维的外在痕迹并在表达上仔细斟酌,从而提高答题效率。这给日常教学带来的启示是,阅读教学要以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为主要内容,在阅读中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在表达上要多练笔,尝试写实用类文章。
关键词 补写型连贯题;阅读力;思维力;表达力;解题策略
据笔者统计,补写型连贯题自2013年被正式“试验”到全国卷,一直沿用至2020年,其中2018年没有考查,但在第18小题中考查了选句连贯题。考察历年全国卷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我们不难发现,在不断改革和创新的题型中,补写型连贯题的经典地位在不断强化,已然与成语题、病句题构成“三足鼎立”之势。
下面笔者从补写型连贯题的命题立意和解题策略两个维度试作简单阐述,以求能给2021届莘莘学子在备考中以点滴启发。
一、补写型连贯题特点及命题立意
(一)连贯题考查的类型
连贯题在备考中一般属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生动、鲜明”这一考点,从考查目的来看,主要考查学生简明、连贯、得体、准确传递信息的能力,即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从高考的能力层级来看,属于E级——表达应用,是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连贯题的考查一般有三个类型,选句型连贯题(也称复位型连贯题)、排序型连贯题和补写型连贯题,既有主观题的形式,也有客观题的形式。这三类题型在以往的高考中都出现过,但就难度而言,从每年考生反馈的信息来看,补写型连贯题难度最大。
(二)补写型连贯题特点
补写型连贯题往往是命题者提供一个语段,在语段中有意空出三个句子,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在准确理解段意的前提下将其补写出来。一般要求是语段语意完整、衔接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并且有一定的字数限制。
就语段的内容而言,其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或新闻媒体报道的热门话题,内容涉及科教文卫体生物制药等方面,表达方式一般是说明介绍性的文字,语体风格平实严谨。近三年(2017~2020)来(2018年没有考查),补写型连贯题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分值固定为6分、题量为3小题、题目位置固定为第20题,题干要求几乎一致。
补写型连贯题在总体平稳中,也略有变化,首先主要体现在语段的篇幅上,2020年全国卷I补写题篇幅比卷II、卷III多出近100字,篇幅的增加无形之中增加了阅读量,答题的时间相对缩短。2020年全国卷I与2019年全国卷I在阅读量上持平,虽然2019年全国卷I与卷II、卷III有篇幅差距,但还不是太大。2016年和2017年全国三套卷各自的篇幅差距也不是很大。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进、统编教材进课堂,笔者认为,在今后的考试中加大材料的篇幅可能是大势所趋,这也与新课标提倡增加学生阅读量的精神统一。其次体现在答题的字数要求上,答题字数并非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少,但在保证准确、连贯、简明的前提下,书写字数越多耗时也就越多。总之,在阅读量和答题字数都增加的背景下,题目总分值6分却不增加,无形之中就等于增加了难度。
(三)补写型连贯题的命题立意
补写型连贯题深受命题专家青睐的原因,在于其对考生能力的考察具有覆盖性,是对考生的阅读力、思维力和表达力的综合考察,是真正对学生“读—思—写”三位一体能力的全面检测。在这一题型的检测下,学生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将会得到明显的区分。
1.加大对阅读力的考查
阅读力是现代人必备的一种能力。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每天都会接收海量的信息,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会阅读也就意味着不会生活,或者说不能很好地生活。对这些海量的信息,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一一阅读,所以必须要练就一双慧眼,善于在庞杂的信息中去粗取精,为我所用。
正因为阅读能力对现代人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就是阅读教学。在目前的升学体制下,考试还是检测教学效益、选拔人才的一种相对较好的手段,尤其是高考,故而补写型连贯题的第一个考查层面即学生的阅读力。学生读得懂,自然能迅速地答题;学生读不明白文段的大意,要想獲取可观的分数无疑是很难的。新一轮的统编教材即将全面实施,整本书阅读已经被提到课堂教学日程上来,阅读力更是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补写型连贯题的阅读量由2017年全国卷I的102字,增加到2020年全国卷I的250字,阅读量增加了一倍多。这说明什么?似乎只能说明加大对阅读力的考查将成为高考的一个明确方向。
与此同时,补写型连贯题的阅读不是通常意义上获取信息式的泛读,而是精读、深读,唯有对所提供的材料读得透彻,才能还原作者的思路,并用简练的语言加以陈述;否则,下笔迅速,离题万里。这就要考生调动自己平时积累的阅读技巧,唤醒自己的阅读经验,尽快进入语段的情境,积极与作者对话,与作者、命题人达成理解上的共识。
2.聚焦对思维力的考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不难发现,将“思维发展与提升”放在第二个层面,足见学界对发展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重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之所以现在如此重视,正是以前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力的培养。
补写型连贯题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考查是明显的。其主要考查的不是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新颖性,而是求同的思维,考生要力求与文段作者、命题者的思维保持趋同性。对一个语段,读懂了其内容大意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要让自己的思维介入文段,在上下文的语境中,抓住作者思维的外在痕迹,从而推断出空缺处要补写的内容。不可否认,在一个表意完整的语段中,作者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先总说后分说,还是先分说后总说;是正反对比着说,还是并列递进着说……都是有讲究的,其背后是作者的思维在起作用。短时间内,考生要想快速理清作者的思维走向、行文逻辑,必须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让自己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发挥作用,从而与作者的逻辑思维取得同频共振,这样就能对文段的前言后语做到心中有数。
在阅读、思考文段内容结构的过程中,思维力处于中间位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一方面是对阅读的深化,在读得懂的基础上追求读得深、读得透、读得准;另一方面是表达的源头活水,直接决定着表达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3.强化对表达力的考查
与阅读力一样,表达力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际能力。表达一般分为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补写型连贯题的表达主要是书面表达。但与作文书面表达不同的是,补写型连贯题的表达一般不要求像作文那样,在遣词造句、组段成篇的过程中讲求有文采,或者以情动人;它更倾向于实用性、科学性的表达,讲求逻辑的严密、思路的贯通和达意的准确,这与语段所提供的说明性、介绍性的文字性质紧密相关。
阅读力和思维力具有内隐性的特点,表达力则具有明显的外向性特征,阅读力是否深刻、思维力是否敏捷,最终都会在书面的表达中得以呈现。因理解含糊而导致的条理不清、逻辑不明等等弊病,从表面上看是表达力低下的表现,其实根源在于思维力欠缺。反之,则是思维力强大的表征。对不少考生而言,补写型连贯题的书面表达是一个难点,主要表现为:一是无话可说,一是言无节制。如何有分寸地表达,在“无言”与“多言”之中取得平衡,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如何突破“无言”的瓶颈?关键在于理清文段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合理地推断出作者的言说逻辑,这样才能在表达上写出吻合作者本意的内容。对“多言”的表达,适当地删除一些不影响意思表达的赘余文字,或者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合表述,这些都是可取的路径。
另外,因为补写型连贯题考查的是学生求同的思维,故而在文字表达上也不需要考生独树一帜,强行出新,个性鲜明,而是要力求贴合作者、命题人的表达原意,以准确、贴切为上。规范的文字表达是阅读力和思维力综合作用的成果,所以,要想准确地表达,必须在阅读力和思维力上下功夫,力求读懂、读深,达到理清、理顺行文思路之目的。
二、补写型连贯题的解题策略
厘清了补写型连贯题的命题立意,补写型连贯题的解题策略也就呼之欲出,无疑要在“读得懂—想得清—写得明”上做足文章。
下面笔者以2020年全国卷I为例,具体谈一谈解题策略。为了表达的方便,现将原题摘录如下: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增加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记忆力。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会太晚,即使进入老年阶段,①
,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有30名被试人员(平均年龄66岁)参与了研究,② ,这两组人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也没有记忆障碍的迹象。其中一组每周完成数次有氧运动的任务,而另一组只进行拉抻和平衡训练,同时保持较低的心率。12个月后,与拉伸平衡组相比,有氧运动组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增加了。研究开始和结束时进行的记忆力测试显示,③
,而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不明显。
(一)阅读——在通读中把握内容
如前所述,閱读只是解答补写型连贯题的第一步。一般而言,我们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通读后,要能掌握文段大意,或抓住文段的主要观点。以2020年全国卷I来说,通读后,我们大致清楚文段讲的是有氧运动与改善人的记忆力之间的关系。第二遍精读,我们要能理清文段的层次结构,分清哪个是中心句(观点句或结论句),哪些是说明句(或支持句)。本文段一共有六句话,第一句话很明显是总起句,也可算作中心句或结论句。第二句是支持句,说的是锻炼可以帮助人改善、提高记忆力,即使在老年记忆力衰退时锻炼也有效果。第三至第五句是具体的测试过程,第六句是测试的结果,同时也印证了文段开头总起句结论的正确性。第三遍快速阅读,整理出整个文段呈现出的先总后分的层次结构。这样基本上算是读懂了整个文段的意思。
(二)思维——在语境中瞻前顾后
理清了文段的大致内容及层次结构后,考生的思维力就要“上场”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思维不是发散性思维,而是聚合性思维,考生要将自己思维的焦距调节到与作者、命题者同等的维度,否则难以取得理解上的共识。同样地,学生思维的活动区域离不开语段提供的具体语境,这里的语境主要指上下文的内语境。
在上下文语境中瞻前顾后,也就是要发现作者思维上外显的蛛丝马迹,抓住了这些线索,就能快速还原作者的思路。这些外显的线索主要有语法逻辑(陈述语要一致,补写内容不能重复等)、句式上的明显特征(对偶句、排比句的使用,分句之间语义上的递进、转折、因果等关系)、配套使用的关联词语、特殊的标点符号(如总结上文的冒号等)、甚至补写句子所在的位置……在2020年全国卷I中,结合第①处前后文的语境,人进入老年,记忆力必然会衰退,从“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反推,“改善”什么?不难推断出应该是记忆力。从第②处后面的“这两组人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来看,“这两组人”是指第②处之前的“30名被试人员”,他们被分成了两组。第③句在段末,是测试后的结果。从“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不明显”的结果推断,前面句子的意思应该与之相反,即有氧运动组的成绩提高应该很明显。
(三)表达——在斟酌中追求精确
在仔细阅读、参与文段深度思考和推断之后,最后一步就是将读与思的过程物质化——形成文字。这一步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仍然需要仔细斟酌。笔者建议考生可以先将自己的思考写成文字,然后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检查:一是检查补写的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与上下句衔接是否连贯、句子有无语病等;一是认真核对字数是否符合要求,也就是检查所写句子在表达上是否简明。如果字数超标,可以删除不影响核心信息的内容,从而达到优化表达的目的。另外学生要能熟练地使用代词、指示词和合并代称等来简化表达,以适应字数的要求。补写型连贯题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单纯地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其实从设题的要求来看,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准确等都在考查范畴之内,是一个复合式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全面考查。语意上做到了衔接贯通其实还不够,语言的简明、表达的得体(比如表达方式、语气)等却是得分高低的隐性衡量标准。
从2020年全国卷I的第②处来看,不少考生觉得此处补写的内容非常简单,不假思索地填上了“他们被分成两组”,并自以为2分在握,殊不知却丢了1分。究其原因,就是在表达上不斟酌所致。从第②处后两个分句“这两组人都没有……记忆障碍的迹象”来看,“这两组人”是指前面的“30名被试人员”,他们被分成了两组。但是,是随机地分组,还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分组呢?这里涉及科学测试的一个常识,即双盲测试的随机性。文段中的测试显然是很正规的科学测试,那么第②处应该补写“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的“随机”不能少,否则会扣分。这是一个典型的表达需要斟酌的例子,也提示考生形成文字后要不断地回头看,力求完美无缺。
当然,表达力的要求也有高低之分,其较低要求是能连贯准确地补写出句子,文从字顺,能贴近作者表达的本意即可;较高的追求还要保持语体风格的一致、吻合文段所处的社会语境等等,而后者往往不在高考的考查之列。
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视角出发,现在的高考题越来越重视对考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在评价理念上,也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而高考评价体系也将“引导教学”纳入核心功能,在实现为高校选拔人才目标的同时,高度契合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和评价目标,从而达到理顺教考关系、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补写型连贯题在高考试题中的稳固地位、不低的分值,启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着重关注并发展学生的阅读力,在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益;在阅读中聚焦学生的思维发展,训练学生的思维,除了培养学生的直觉和形象思维外,也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提升;在优化学生的表达力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叙事类文章,还能写出具有思辨性的议论文和具有语言平实、逻辑严谨的实用文。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从而使“教—学—考”成为互补相融的一个整体,形成合力并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当然,在今后的命题中,补写型连贯题还可以在如下这些方面作一些改进,比如适当拓宽选材表达方式的范围,将一些议论性的文段引入进来,从而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力;在材料内容的选择上,选择一些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文本;在试题命制上,要突显学生的个人体验情境、社會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设计典型任务,以综合考查为导向,让考生在特定情境中借助累积的语文素养完成答题任务。
补写型连贯题无疑是吻合高考评价理念的经典题型,其对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能力的考查,实质上是对学生阅读力、思维力和表达力的考查,这些都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正是因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笔者相信补写型连贯题今后仍可能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常客。
[作者通联:安徽铜陵市第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