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探析

2021-06-06张晓磊李海

中州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消费升级产业融合

张晓磊 李海

摘 要: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新时代,体育旅游产业呈现出创新性、动态性和群体性等发展特征,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和促进经济内循环的有效着力点。在“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处于快速发展起步阶段的体育旅游面临产业转型升级乏力、动能转换不畅、支撑能力欠缺、创新动力不足、发展驱动力不够等诸多现实困境。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旅游产业亟须强化产业融合、提升供给效率、强化创新智力支撑、增强政策供给有效性、加强风险防范,以推动体育旅游产业的量增质升,加速我国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关键词:体育旅游产业;消费升级;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21)04-0021-06

随着传统旅游业态由观赏型消费向参与型消费的加速升级迭代,运动参与、健康养生等复合型消费需求已超越传统的旅游范畴,旅游提质扩容亟须体育赋能。体育与旅游两大幸福产业融合催生的新动能已成为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推动体育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的新引擎。目前,在政策激励和资本集聚加持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正以全球体育旅游产业年均增速的2—3倍持续快速增长,体育与旅游的优势叠加效应逐步放大,产业相互赋能作用日益突显。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已将体育部门与文旅部门合并,从制度层面推进体育与旅游产业加速融合发展。但现阶段,体育旅游经济过热导致产业内在素质不高的隐患逐步显现,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正面临发展质量不高与增长空间巨大的基本矛盾。“十四五”时期,在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体育旅游产业亟须加快量增质升发展进程,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一、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特征

1.创新性

一是产业发展的融合创新。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文化核心元素支撑,与文化融合是其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健康融合顺应了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与教育融合拓展了研学旅游空间,与大众休闲融合则推进了体育旅游生活化……以多元化的融合创新催生、激发多种新业态成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二是体育旅游资源的创新。以体育运动为核心,以参与体验为主要形式的体育旅游需要契合体育旅游消费新需求,重塑传统体育内容表达,创新现代运动参与方式,实现与不同旅游资源的有机融合,提升大众参与度,丰富体育旅游业态。三是体育旅游方式的创新。伴随地理信息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对体育旅游产业的赋能,以数据化支撑、数字化内容为特征的体育“云旅游”成为不可或缺的体育旅游消费场景。

2.动态性

一是产业融合的動态性。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旅游消费升级,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体育旅游消费诉求,正在驱动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在规划、设计、开发、推广以及服务等价值环节的深度融合。二是产业间的互动发展。体育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而旅游亦影响着体育运动的生命周期。通过体育基因植入,丰富旅游产品,增强客户黏性,提升重复消费能力,拓展旅游消费空间已成为传统旅游目的地重新焕发生机的重要策略;旅游是盘活体育资源,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原本只是体育旅游项目的滑板、冲浪、攀岩被列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项目,尽管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此届奥运会被推迟,但也大大增强了这些运动项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延长了运动项目的生命周期。三是体育旅游参与体验的动态性。随着体育旅游参与者消费体验的逐步深入,会对体育旅游产品的体验性提出更多需求,体育旅游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旅游更大的消费黏性。“体育旅游参与模型”①描述了体育旅游者由初级参与者到一般参与者再到职业参与者的体验变化。参与、体验性的体育旅游向深度参与、健康性的方向加速迭代,体育旅游消费亦将从“泛众”走向“精众”。

3.群体性

由于体育活动的聚集天性、个体参与同质偏好活动形成的归属感以及体育旅游文化的浸润,体育旅游具有很强的群体性。一是体育旅游服务板块凸显群体性。体育旅游较传统观光旅游的服务板块边界更为鲜明,体育旅游的三大板块——体育赛事游、体育参与游、体育观光游及其以不同项目为边界的体育旅游更具群体特征。二是体育旅游参与者呈现社群性。体育旅游者基于共同的体育兴趣、运动偏好而参与的体育旅游易增进人际互动,形成社群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建构起同质的体育旅游群体,形成特定的体育旅游社群。如同为水上体育旅游的冲浪、帆船帆板、漂流以及溯溪等项目都具有明显的群体性。

二、大力发展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必要性

1.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体育旅游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已呈现出产业融合优势叠加、相互赋能的良好态势,体育旅游产业既是全球旅游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亦是我国旅游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随着旅游消费不断升级,旅游者呈现出重参与、重健康、重服务等旅游新需求,更倾向参与一些能够促进身体健康、恢复体力精力、增强体育锻炼意识的运动项目。登山、骑行、露营、潜水、冲浪、冰雪以及观赏体育比赛、演出等体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体育旅游产业作为综合性、带动性极强的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18年体育旅游发展报告》显示,自驾露营、山地户外、冰雪、水上运动等体育旅游项目已成为拉动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1)》预计,2020—2021冰雪季,我国参与冰雪旅游的人次将达到2.3亿,冰雪旅游收入将超过3900亿元。②体育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其产业内容丰富,参与体验性和消费黏性强,弥补了旅游产品结构单一、重复消费黏性不足、季节性波动严重的产业缺陷,体育旅游日渐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和动力引擎。

2.体育旅游是促进我国经济内循环的有效着力点

内生消费力是构建内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石。体育旅游以强体验、重服务的特性引领着旅游消费新升级,成为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中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全球范围来看,体育旅游已成为体育产业的支柱,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世界旅游组织(UNWTO)报告显示,全球体育旅游产业正以每年14%、超过旅游产业4%—5%的速度快速增长,体育旅游产业每年的产值已经超过4500亿欧元。③而原国家旅游局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体育旅游市场的年均增速达到30%—40%,远高于全球体育旅游产业平均水平。④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正在加速释放国内消费潜力,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据人民网报道,2019年,日照市体育旅游人口约1500万人次,拉动消费达100亿元左右。⑤另据官方发布的数据,为期仅几天的2018年厦门马拉松赛为厦门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16亿元,带动经济效益1.75亿元、综合经济效益2.91亿元,一场体育赛事拉动了一座城的消费。⑥伴随着马拉松办赛数量的迅猛增长,多种多样的体育赛事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体育旅游正在成为我国未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内循环的重要着力点。

3.体育旅游是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等多重因素驱动下,集参与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体育旅游产业在各地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产业布局多元化趋势明显。目前,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主要以资源禀赋为依托,凸显区位发展优势。譬如北方地区依托丰富的冰雪资源实现了体育旅游的迅速增长,河北、吉林两省2019全年滑雪旅游均突破200万人次;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在高海拔攀登、徒步、探险以及沙漠汽车拉力赛等体育旅游项目方面发展迅猛;海南则依托丰富的水资源着力发展海上运动、水上运动项目,积极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此外,我国一体化区域的体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京津冀、粤港澳以及长江经济带等国家级重大区域体育旅游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长三角地区通过组建体育产业协作会,三省一市大力推动“体育+旅游”业态的发展。该地区已连续六年发布长三角精品体育旅游目的地、线路、赛事和汽车自驾运动营地,成为当前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考察冬奥会筹办工作时,首次公开提出“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以北京冬奥会举办为契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将深挖体育旅游资源,打造冰雪旅游的中国特色和国际品牌,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注入新内涵、提供新抓手。

三、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面臨困境

1.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深度不足,产业转型升级乏力

体育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参与性、体验性的旅游消费需求,但产业融合大多停留在“体育+旅游”或“旅游+体育”的产品融合供给层面上,与文化、教育、健康等领域的融合普遍存在价值环节融合缺失与深度不足等问题。此外,多样化、个性化的体育旅游需求决定了体育旅游方式的散客化,汽车自驾露营、登山、骑行等越来越多,更加自主、灵活的体育旅游形式对传统业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模式提出挑战。现阶段,我国体育旅游的基础设施大多是基于对传统旅游或体育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而建成的,缺乏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统一规划、设计;基于条块管理的传统公共服务供给亦缺乏体育、旅游两部门间的横向协作与融合。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不足直接影响体育旅游消费潜力释放,进而导致产业转型升级乏力。《2019年中国体育旅游产业全景图谱》显示,2018年我国体育旅游市场规模达2605亿元⑦,距《国家旅游局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到2020年,体育旅游总人数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⑧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

2.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囿于路径依赖,产业动能转换不畅

现阶段,我国体育旅游产业依然沿袭旅游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思维惯性和传统路径,新动能培育不足,远不能适应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需要。一是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粗放化。当前体育旅游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多为传统企业在原有发展基础上进行的市场扩张。市场主体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仍然依赖资源开发与自发成长的发展模式,导致出现产品同质、创新滞后、市场影响力小等一系列问题,难以回应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带来的更加专业、更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供给要求。此外,行业缺乏动能更新,内涵式质量型增长不足,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以及重短期轻长远的特征明显,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较大挑战。二是体育旅游产业运营模式的传统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正在重构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也对体育旅游的经营模式带来深刻影响。当前,数字化已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加速体育旅游线上布局迫在眉睫。但由于缺乏数字智慧基因植入,体育旅游运营仍主要依赖线下场景流量,线上运作布局投入匮乏和相应运营基础保障能力欠缺矛盾并存,“智慧旅游”“智能体育”等模式亟待创新与开发。

3.体育旅游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产业支撑能力欠缺

目前,我国体育旅游装备制造业虽然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较高,对体育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支撑不足。当前,体育旅游的个性化和品质化催生了对高端体育旅游装备的需求,但在运动游艇、低空飞行器、滑雪板、造雪机等诸多高端体育器材装备领域国产装备凤毛麟角,体育旅游装备业高端制造短板凸显。我国体育旅游装备制造大多在中低端产品生产体系中徘徊,高端体育旅游装备产能严重不足。另外,体育旅游装备缺少自主品牌。现阶段,我国体育旅游装备制造业主要通过引进技术、管理进行贴牌生产或外商加工形成生产力实现规模扩张,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与知名品牌。譬如,在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以及《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我国冰雪旅游呈井喷之势,但国内冰雪装备尚未拥有自己的知名品牌,滑雪板、滑雪手杖等冰雪旅游装备国产化比率很低,高额利润大都被国外品牌厂商垄断。我国体育旅游装备制造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对外依存度高将大大削弱我国体育旅游竞争力,增大体育旅游经济的脆弱性。

4.体育旅游人才开发培养滞后,产业创新动力不足

体育旅游产业创新的内核是创新型人才的输出,体育旅游产业创新驱动乏力,凸显复合创新型人才匮乏短板。由于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起步较晚,体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和适度规模,既掌握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又掌握旅游专业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极为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当前,我国体育旅游产业人才无论是在数量、质量上还是层次结构上都尚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就数量而言,体育旅游产业从业人员大多由体育院校或旅游院校的体育旅游专业输送,而我国2018年才开始开展体育旅游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市场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质量而言,目前体育旅游从业人员多为从事户外运动装备的经营者、户外运动组织的领队以及从其他行业转向体育旅游的爱好者,由于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大多凭借经验从业,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就层次结构而言,目前正在进行第一批本科层次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教育,高层次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更为稀缺。在体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之下,复合创新型人才匮乏短板将严重制约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

5.体育旅游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不强,产业发展驱动力不强

合理的体育旅游产业政策体系是引领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以及产业内各运动项目产业政策不尽完善,政策有效性和适用性不强,政策环境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驱动力不足。一是体育旅游产业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尽管我国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和《国家旅游局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等对体育旅游产业具有明确指引作用的权威性文件,但对于体育旅游产业领域的土地使用、水电价格、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配套政策却常常由于不完善、不具体而存在执行不足与偏差等问题,体育旅游产业经常出现执行一般工业水电价格以及不享受相应财税政策优惠的情况。二是体育旅游产业内各运动项目产业政策不完善。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专项文件,有力推动了体育旅游的发展。但由于体育旅游领域项目众多,一些历史悠久、参与度高、受众广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如龙舟、健身、气功、养生等也亟待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体育旅游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带动力强、成长性高等特点,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善将极大制约体育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推进策略

1.强化产业融合,夯实体育旅游产业消费基石

强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回应旅游消费升级过程中的强身健体、健康养生等消费新需求,已成为时代所需。一是以市场主体融合为引领,强化市场各环节融合。在市场决定和主导资源配置的机制下,市场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体育和旅游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要积极引导体育和旅游领域生产与供给主体的深度融合,加强市场主体的对接交流以及多方位合作,促进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上的相互借鉴、融通和赋能,同时大力推进消费过程和消费内容的融合以及市场监管体制和监管职能的融合。二是以“体育+旅游”业态融合为根基,积极拓展多业态融合。以体育为内容,以旅游为场景,推动体育旅游业态融合。以体育为载体打造体育主题的旅游度假区和景区,推出兼具民俗风情和体育文化特色的体育旅游主题精品线路,积极推动山地户外旅游、冰雪旅游、体育旅游小镇等融合业态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旅游”,推动体育旅游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等新技术结合,以科技创新推动体育旅游业态深度融合。三是以多方位公共资源整合为基础,提升公共服务体系融合水平。加大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向体育旅游领域倾斜的力度,强化现有公共体育设施和旅游公共设施的整合;推进体育与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有机衔接,完善公共信息服务数据资源共享;研究并制定统一的体育旅游公共服务标准、统一的绩效评估制度和指标体系。

2.提升供给效率,推动体育旅游产业量增质升

现阶段,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尚不能有效满足消费升级、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等新发展阶段的要求,亟须提升供给效率,加快释放消费潜力,以此构建我国体育旅游产业量增质升同步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培育、壮大体育旅游市场主体,丰富体育旅游供给。大力发展专业体育旅游经营机构,扶持特色体育旅游企业,引导、规范各类体育旅游俱乐部,不断培育、壮大体育旅游市场主体。鼓励具有消费引领作用的时尚体育旅游项目加快发展,不断提升体育旅游市场有效供给。二是制定体育旅游行业服务标准。服务标准是保护体育旅游者合法权益、提高体育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体育旅游中户外运动参与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体育旅游服务标准应在完善一般服务标准的基础上着重考量安全管理、紧急救援以及危机管理等标准的制定,以保障體育旅游业在突发事件中的积极平稳过渡。三是大力发展智慧体育旅游。通过体育旅游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高度开发、整合体育旅游线上资源和信息资源,以感知互动的高效信息服务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加速体育旅游产业的管理智慧化、服务信息化和营销智能化,有效推动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3.强化智力支撑,赋能体育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体育旅游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持续动力。一是强化源头培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专业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为主体的体育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继续推进各体育院校和旅游院校设置体育旅游专业或增设体育旅游方向,鼓励和支持各职业院校大力发展体育旅游职业教育,加快体育旅游人才输出。将体育旅游内容纳入导游岗位培训体系,加强体育旅游从业人员在职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二是优化体育旅游人才结构。在借鉴国外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结构配比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总规模和增长速度,科学优化我国体育旅游人才结构。积极组建体育旅游专家智库,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理论和实践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撑。三是建立适度宽松的体育旅游人才流动机制。行业的人员流动性越强,该行业的生命力就越旺盛。体育旅游业应建立一套灵活的人员流动机制来促进人力资源的不断更新和升级。这不仅有助于体育旅游人力资源在行业范围内实现最优配置,而且有利于激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4.完善政策供给,提升体育旅游政策供给效能

政策是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驱动力。作为新兴业态的体育旅游产业,亟须提升政策供给效能,确保体育旅游产业活力迸发和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研究、出台体育旅游发展纲要或体育旅游发展规划。体育旅游发展纲要作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体育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多个国家层面的文件中都有明确提及,但至今仍未编制完成。目前,亟须出台国家层面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纲要,以明确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可靠依据。二是加强部门协同,切实形成政策合力。进一步加大、完善体育旅游产业财政金融扶持、用地供给、税费减免等政策供给,建立相关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协同联动,强化政策衔接,执行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涉及的价格、消费、税收等政策,切实形成政策合力。三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估督查。政策的引领作用关键靠落实,而评估是贯彻政策落实的核心环节。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发挥研究咨询机构独立性、专业性的优势,对体育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实施效果进行有效评估,引导决策更科学,政策更切实际,促进体育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5.增強风险防范,加速体育旅游产业危机管理体系构建

由于存在大量的户外运动参与,体育旅游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加之体育旅游风险教育缺失导致的风险认知不足以及监管乏力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体育旅游风险事故时有发生。提升体育旅游风险防范与化解能力,加速构建体育旅游产业危机管理体系,已成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增强体育旅游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构建以学校教育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风险教育体系,提升培训市场风险教育考核比重,利用情境创设、仿真模拟等现代技术手段模拟演习风险发生的真实场景,提升体育旅游参与者的风险防范意识、知识和技能,弥补风险教育短板。二是加强管控,建立有效的体育旅游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构建国家、地方各级体育旅游主管部门以及行业、企业、社会志愿组织共同参与的风险管控网络体系。加强多部门联动管控,建立、完善体育旅游市场准入与监管、从业人员风险培训与考核、安全救援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提升体育旅游风险预测效能,建立有效的体育旅游风险防范、预警和应对机制。三是加强和完善有关体育旅游风险的法律法规,为体育旅游风险管理提供法律支撑。加紧出台、实施体育旅游风险防范与安全救援的法律法规。强化体育旅游行业、体育旅游参与者等利益相关主体的风险和安全意识,明确其责任、义务,尽可能避免由体育旅游风险引起的法律纠纷,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注释

①“体育旅游参与模型”是Weed & Bull对体育旅游参与者生命周期的描述,其描述了体育旅游者由初级参与者到一般参与者再到职业参与者的体验变化。参见Weed M, Bull C. Sports tourism: participants, policy and provider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96.

②《〈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1〉发布 预计2020—2021冰雪季冰雪休闲游将达2.3亿人次》,人民文旅网,http://www.rmwl.cn/details/iux_bhX6U.html,2021年1月20日。

③《海航凯撒发布出境游报告 体育旅游成新风口》,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local/2017-06/26/c_129641234.htm,2017年6月26日。

④《体育旅游万亿市场受关注 国内年增速近40%》,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sports/2017-02/27/c_1120536190.htm,2017年2月27日。

⑤《体育为城市助力增彩 城市为体育筑基搭台——日照市体育兴城的改革探索实践》,人民网,http://leaders.people.com.cn/n1/2020/1110/c128280-31925816.html,2020年11月10日。

⑥《马拉松背后的“奔跑经济”》,《中国青年报》2019年11月5日。

⑦《2019年中国体育旅游产业全景图谱》,前瞻经济学人网,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90625-81c1de40.html,2019年6月25日。

⑧《国家旅游局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人民网,http://sports.people.com.cn/n1/2016/1226/c202403-28975954.html,2016年12月26日。

参考文献

[1]江小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及支柱地位[J].管理世界,2018,(5).

[2]张晓磊.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困境应对与高质量发展前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1).

[3]刘晓明.产业融合视域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4,(5).

[5]郑向敏.体育旅游:理论、方法与研究框架[J].社会科学家,2020,(7).

[7]韩元军.以大众冰雪旅游助力北京冬奥会战略[J].旅游学刊,2020,(4).

责任编辑:澍 文

Abstract:Sports tourism is a new industrial form that sports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are deeply integrated. In the new era,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dynamic and group, which is an important engin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an effective focus for promoting the internal circulation of economy.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China" and "Sports Power", sports tourism, which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is faced with many practical difficulties, such as weak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poor conversion of kinetic energy, weak supporting capacity, lack of innovation impetus, and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drive.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a "dual circul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mprove supply efficiency, strengthen the intellectual support of innovation,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policy supply, and strengthen risk preven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quantity increase and quality increase" of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and accelera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Key Words:sports tourism industry; consumption upgrading; industry integration

猜你喜欢

消费升级产业融合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这次“消费升级”,就是越买越贵吗?
消费升级给营销带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