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导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2021-06-06徐小林

关键词:辩论历史教学情境

徐小林

摘要: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摆正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以活动导学形式贯穿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积极愉快地获得学习成果。

关键词:活动导学;历史教学;情境;辩论;探究

近期,笔者听了一些年轻老师的历史课,发现老师们在课堂中滔滔不绝,恨不得将自己积累的专业知识一股脑全部倒给学生,而学生在座位上默默无闻,目光呆滞,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这种老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已经很不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了。目前,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摆正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以活动导学形式贯穿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积极愉快地获得学习成果。从学科特点角度讲,历史也需要以活动形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提升对历史学习的认识。那么,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如何有效地实施活动导学呢?

一、重视各类情境活动,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毫无疑问,一方面历史属于社会学科,具有自身特有的乏味枯燥性与抽象性,另一方面历史年代距离学生生活时代较为久远,单纯依靠教材的文字难以唤起学生对历史的切身感知。此时,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教师要对教材中学生可能难以感知、难以理解的内容设置情境体验活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到历史就在眼前,历史就在生活中,历史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一种天然的亲切感,饶有趣味地主动去接触历史,学习历史。如部编版历史教材九下《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这一课,这课内容涉及很多的法西斯暴行,但仅用文字表述法西斯的暴行是难以体会法西斯反人类、反正义的本质的,当然也无法理解法西斯的对内独裁、对外侵略的政策。此时,我们可设置模拟法庭形式,如对德国法西斯的暴行,可让学生扮演犹太人的受害者,结合相关图片史证,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泪俱下地控诉法西斯的暴行。再如对日本法西斯的暴行,可由学生扮演外交部发言人,用具体的史实声色俱厉地斥责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的暴行,从而驳斥近年日本国内美化侵略的论调。通过这种模拟情境,历史事件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意识,同时在客观上有效增强学生的史证意识。

二、实施主题辩论活动,培育历史认知辩证思维

学生学习历史不单纯是为了积累一些简单的史实,而是在对史实有所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对史实的正确而全面的认知,从而达成“学史明智,以史为鉴”的学史目的。由于初中生思维特点,学史对一些历史现象、历史史实的认知总是围绕某一方面阐述,带有不可避免的片面性,很难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对此,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学活动时,要善于设计课堂微辩论活动,以主题辩论形式引领学生实现对历史的全面认知,增强历史辩证思维意识。如部编历史教材八上《辛亥革命》这一课,最后如何实现对辛亥革命的认知是一个教学难点。辛亥革命虽然给中国的社会面貌、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的经济发展等等方面带来一些新气象,但在辛亥革命后,由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使得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能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能改变,人们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何辩证全面的认识辛亥革命,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导学方式。历史辩论不是要吵得你死我活,也不是要脑子一根筋,最终非要坚持己方的辩论观点,而排斥对方的观点。历史辩论的目的在于感知对方观点的合理之处,其好处在于一方面引领学生以历史证据说话,培养学生史证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辩论双方感知对方的合理点,增强对对方观点的认同感,从而实现对史实的全面、辩证认知。因此,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我们可以大胆采取主题辩论的形式开展导学活动。

三、严谨组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历史主体认知

历史教学中避免不了一些有深度的历史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采取其他导学活动不太方便或者缺乏适切性,那就果断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当然,根据历史学科史证的特点和要求,探究活动必须建立在充分的史实素材基础之上,万不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想当然。要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理有据地发言,有一份证据讲一份话,没有证据不瞎说话。小组探究后可派一名优秀代表对探究成果进行展示和阐述,这样,其他小组的同学也会在该小组的带领下,实现对历史的主体认知。如部编版八下《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课,对于如何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一话题,学生必须要经过小组活动来进行认识的。教师要呈现经济、人们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拨乱反正等方面的资料,引领学生认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大幅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化、制度、理论、拨乱反正工作等等,都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由此引导学生生成“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一观点,进一步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这一系列变化的起点。学生的这种历史认知是建立在严谨的小组活动基础之上,学生经过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探究思维,因此,这样的历史认知必定是印象深刻的。

总之,无论是历史情境活动,还是开展历史主题辩论,或者是组织必要的探究活动,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多元活动导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体现主体地位,实现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是真实有效的。当然,学生自主学习并不能排斥教师的引导,教师在课堂导学过程中既不能越位,但是也不能缺位。一旦学生出现了思维卡顿,或者学习资源不足,或者活动方向出现偏差,教师要及时介入,帮助学生扫除导学过程的各种障碍。因此,可以说,活动导学,是学生在活动,是学生在学习,但是教师必须要做好有效的、及时的、充分的、必要的“导”。

(作者单位: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初级中學,江苏 如皋226500)

猜你喜欢

辩论历史教学情境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同影子辩论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