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孕育教育新生机

2021-06-06郑结霞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5期
关键词:剧团爱国主义红色

郑结霞

2020年12月,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杜时忠教授的带领下,广东省郑凤姚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到武汉市长春街小学进行学习交流。在杨红校长的热情接待下,工作室成员们通过实地考察、校长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了该校的德育品牌活动——“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诞生于1937年,是一个以给难民同胞唱歌、演讲为抗日救亡形式的儿童团体。2016年,“孩子剧团”雕像搬迁至长春街小学天地校区,成为校园里肃立的红色文化资源。多年来,学校以“孩子剧团”精神为主导,大力弘扬地方红色文化,培养出一批批责任意识强、家国情怀浓、国际视野宽、自主发展好的学生,被授予“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学校以“孩子剧团”为载体,将传承和弘扬地方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学校的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

一、打造红色文化名片,彰显教育魅力

红色文化资源泛指革命活动遗址、标志物以及革命前辈的光荣事迹等,这些精神文化载体和革命事迹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为更好地帮助师生感知风云变幻的革命年代,学校经多方走访、深入探索,以建立红色文化展馆的形式,将传承和弘扬地方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校园环境中,以此打造红色文化名片。

为搭建传承“孩子剧团”精神的平台,学校修建了陈列馆,主体部分由“奇花初放、武汉抗战、峥嵘岁月、红色传承”四个板块组成,共展示了93张照片、25本书籍和20件“孩子剧团”用过的实物或仿制品。陈列馆不仅向全校师生、家长开放,还定期向社会开放。迄今为止,陈列馆总共接待了2万多人次的访客,其中不仅有中小学生、党员干部、社区居民,还有中宣部领导、港澳台师生等。

为了让“孩子剧团”红色基地的教育更立体,学校进行整体规划,配套建设了孩子广场,采用中国传统书画“手卷”浮雕的形式,展示了12个记录“孩子剧团”光辉历程的情景雕刻。学校还建立了孩子剧场,为新“孩子剧团”的表演提供了专业的演出场所。

三个红色文化场馆的建设,不仅为全校师生提供了跨越时空的体验,还丰富了校园文化,成为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文化名片,使爱国主义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走进师生的心里,实现红色文化对个体价值观的塑造作用,彰显了教育的魅力。

二、讲好红色文化故事,铸就爱国童心

为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凝聚精神的作用,全校学生都是“孩子剧团”的团员,在讲好红色文化故事的同时铸就爱国童心。

每一位团员都要熟读“孩子剧团”的历史故事,在经过礼仪、语言及中国近代史知识的培训后,才被正式聘任为“孩子剧团”红星讲解员。课余,他们穿着整洁的校服,佩戴红领巾和绶带,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来访者,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当年“孩子剧团”在党领导下艰苦奋斗的光辉历史。红星讲解员们不仅向访客们宣传了“孩子剧团”的故事,更在一次次的讲述中重新感受鲜活的红色文化故事,对其精神实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全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行动,传承和传播地方红色文化基因,才能真正实现把红色精神根植在每一位学生心中。

三、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搭建多种平台

为了更好地传承地方红色文化基因,长春街小学搭建多种平台,把爱国主义教育自然地融入学校日常的教学、社团与活动中。

1. 爱国精神进课堂

为了让全校学生都有机会学习和体验爱国教育活动,学校开设了“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如阅读课、爱国教育专题课和主题班会课等。在阅读课上,学校提供了记载“孩子剧团”历史的书籍,让学生阅读文字和图片,了解过去的峥嵘岁月。在爱国教育专题课上,组织学生学唱“孩子剧团”演唱过的歌曲,观看“孩子剧团”演出过的节目等历史影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爱国精神,明确其作为21世纪接班人的责任与义务。

2. 爱国精神进社团

长春街小学与时俱进,把“孩子剧团”与学校开设的社团培训活动结合起来,通过重建新“孩子剧团”的形式,为学生发挥特长、展示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如今,学校已有包括合唱、舞蹈、乐队、戏曲等在内的20多个艺术社团,专门编排历史剧、京剧等不同主题的爱国主义题材的节目,并定期组织巡回演出。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弘扬“孩子剧团”团员们刻苦认真的品质,感悟当年团员们顽强的毅力,练就精湛的艺术特长。

3. 爱国精神进活动

学校每年都以弘扬“孩子剧团”精神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2018年暑期开展的主题为“新‘孩子剧团重返延安”的研学活动,融合了武汉与延安两地的红色基因,加强了两地的艺术交流。在2020年疫情期间,“孩子剧团”宣讲团的成员通过网络宣讲疫情防控知识,讲述逆行者们的先锋事迹。学生通过参加活动练就刻苦训练的意志,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彰显了未来接班人的志气。

长春街小学以“孩子剧团”为载体,通过“打造红色文化名片”“讲好红色文化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三个方面,创新了爱国教育的方式和渠道,实现了“追尋红色足迹”“汲取红色营养”“凝聚红色力量”的教育目的,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广东的教育工作者们可以借鉴这些方法,利用丰富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如虎门炮台旧址、孙中山故居等,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把爱国教育与校园生活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优化学校红色文化育人环境,创设红色文化育人课程,举办校园内外红色文化活动等,结合红色文化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以及学校原有的活动,促使学生将革命英雄的爱国精神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真正实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实习编辑 鲍梦然

猜你喜欢

剧团爱国主义红色
红色是什么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红色在哪里?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追忆红色浪漫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