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部CT 检查在脑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分析

2021-06-06吕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9期
关键词:脑血栓急性期头部

吕臣

(哈密市中心医院,新疆 哈密)

0 引言

脑血栓是脑梗死的一种常见类型,是由于脑动脉主干粥样硬化致使血管增厚、管腔狭窄,而管腔的闭塞会造成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现象,导致脑组织坏死形成了脑梗死[1]。其发病人群大多以中老年人为主,且致残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到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晚年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发现诊断及早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其致残致死的风险,对保障中老年身体健康及晚年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2]。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脑脊液检查、生化检查、血常规检查、脑血管造影、头部CT 检查等,本文主要研究头部CT 检查在脑血栓诊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于2018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收治的100 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选取的患者中女性65 例,男性35 例,平均年龄(54.26±7.28)岁,平均病程(8.32±1.3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栓的诊断标准,可以被确诊且所有患者无其他精神类的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均对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采用头部CT 进行检查,在检查时医护人员指导患者保持仰卧在检查床上,双手放于身体两侧且头部放置于枕托内,首先扫定位片,接着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通常设置为10 mm,特殊部位病变的检查采用5 mm 以下薄层扫描。然后开始对患者头部进行扫描(扫描中注意扫描线与眦耳线保持水平),先作平扫后,对患者注射造影剂后进行造影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经过头部CT 检查之后,以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进行对比分析,记录头部CT 检查的确诊率、漏诊率等情况,分析总结头部CT 检查的准确率,其在临床上的运用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研究数据资料分析对比后显示,头部CT 检查与血管造影检查在确诊率、漏诊率、准确率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表1 患者检查结果对比分析[n(%)]

3 讨论

脑血栓是中老年人群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大威胁。受脑血栓影响的部位不同,患者出现的症状也各不相同。比如当影响到患者的运动神经,患者出现的症状是肢体偏瘫即四肢无力现象,同时其面部表现会出现口角歪斜情况;如果患者的小脑系统受到影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头晕、走路摇晃、步态不稳现象;如果影响到脑干的部位,相对会比较复杂,会影响到患者的面部神经致使其出现面部的感觉异常,还有眼球活动异常、瞳孔异常,患者可能出现复视、眼震等症状;除此之外语言功能障碍、癫痫等也是常见症状。甚至在最严重时候的可能还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现象[3]。

在临床的分期上面,病情发作的6 h 以内被叫做“超急性期”,是整个治疗中较为黄金的时间,有临床的研究表明,如果在这个时期使用恰到好处的溶栓进行治疗,那么产生的不良影响会达到最小化,而得到的治疗效果极佳,在这个时期进行CT 检查的目标是排除脑肿瘤与脑出血等其他的病变可能,以及对病灶进行确认,并加以确定它的大小和它的方位等。在病情发作的6~72 h 会称作为“急性期”,经过严谨的临床研究表明,急性期是病症发生病变的高发时期,这个时候进行CT 检查则是对病变发生的范围、大小、方位进行确定,此外,需要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作为溶栓治疗预后的评价用。在病情发作的72 h 到10 d 这段时间,被称作“亚急性期”,这个时期疾病的特点是已经坏死的脑组织逐渐进行吸收并修复,这个时候进行CT 检查能够有效地对病变的方位和大小进行确定,还能够有概率清楚梗死的病因。在病情发作的10 d 之后,被称作“慢性期”,坏死的脑组织走进了最后的时期,它们具有了不可逆性,这个时候进行CT 检查,能够十分清晰地对病灶的大小、范围、方位进行确定,之后便有了一个关于随访与患者二次发生梗死情况的对比信息[4]。其中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中在CT 中脑动脉高密度影表现为,一截动脉密度比同一支动脉的另外一截或是其他动脉密度更大。这也意味着此截动脉中血栓的出现,从而侧面提醒此区域脑梗死的发生。在局部脑肿胀征表现为,部分地域中线结构的位移、基底池不对称、脑沟消失、脑室受累。尤其是大脑动脉血栓的出现这种征兆最为显著,这样的现象也预示着预后效果不好,此时死亡率也会相对偏高[5]。在脑实质密度减低征中表现为,局限性的脑实质密度减低,和健侧结构或者相同区域对比,减低6~10 Hu 是病变区一般会发生的情况。在亚急性期进行CT 检查中,可以看到是脑实质内部存在斑片状或是类圆形,说明了血栓在深部穿通支内出没。可以看到边界模糊或是可以看到低密度影。且脑实质内可为楔形,也可以被叫做三角形,在脑表明可以看到它的基底,而且其尖部朝向脑室,提醒着血栓在大脑动脉和其大分支中出没。在慢性期进行CT 检查中,可以看到的是低密度灶较为明晰的边界,靠近脑沟增大变宽,脑室也变大,个别的患者的中线结构会朝患侧进行位移。

因此只有识别脑血栓的前兆,才会及时对其进行治疗,不至于让病情加重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需要这需要有效的检查方法。而脑血栓在临床症断中常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彩超、脑血管造影、心电图、RMI 影像及CT 影像检查等,其中CT 检查较为常用,其操作较为简单,成象也比较清晰,图像中明确看出解剖关系,CT 影像不仅能提供无组织重叠的横断面图象,还可进行冠状和矢状面图象的重建,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6-8],能测出各种组织的CT 值,造影剂增强扫描,提高病变发现率,能做定性诊断等优点,可以为医生治疗时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资料参考,从而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在本文研究中通过CT 影像检查的患者对比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其在准确率上并无很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头部CT 检查脑血栓患者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效果,无创性检查,方便迅速,易为患者接受,对患者来说没有其他不良影响,准确率也较高,所以在脑血栓诊断中头部CT 检查可以作为临床诊治的重要参考依据,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脑血栓急性期头部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自动驾驶走向L4 企业头部效应显现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脑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