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心肌酶活性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2021-06-06顼卫冰
顼卫冰
(鄂尔多斯市第四人民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1-3]。精神分裂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精神病,由于人们的压力较大,精神病的发病概率也在逐渐上升,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生活能力减退、生活较为被动[4-5]。有研究表明患者的血清心肌酶的活性与患者的发病急病情转变有一定的联系,本文就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心肌酶活性的改变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1 月至2020 年1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 例进行观察研究,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7 例,女23 例,年龄24~46岁,平均(32.69±3.26)岁;对照组患者男28 例,女22例,年 龄23~49 岁,平 均(33.12±3.8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都同意并签同意书;患者及其家属能够配合本次研究;患者的基本资料齐全;患者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1.3 排除标准
因特殊情况不能坚持治疗的患者;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或有心脏病的患者;临床检查资料不齐全的患者;伴有药物过敏史或对氯氮平过敏的患者;患者或其家属拒绝参与的患者;排除由其他因素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因个人因素拒绝或者中途选择退出者。
1.4 方法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皆采用氯氮平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患者入院治疗3 d 后进行静脉抽血检查,观察组则在患者治疗1 个月后进行抽血检查,主要检查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活性。
1.5 观察指标
通过对比两组的血清心肌酶活性、SAS 评分、SDS 评分及治疗效率进行评判,判断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心肌酶活性的改变对病症的影响。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依据疗效水平可分为高效、有效、无效。高效:患者的症状治愈情况良好,无任何反复病症;有效:治疗效果不错,但效果不明显且不稳定;无效: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于先前的状态无任何改善。
1.6 疗效评判
疗效总有效率=(高效+有效)/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t和χ2检验,并分别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活性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活性,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心肌酶中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活性(,U/L)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活性(,U/L)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SAS 评分、SDS 评分
对比两组患者的SAS 评分、SDS 评分,观察组患者的SAS 评分、SDS 评分更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SAS 评分、SDS 评分(,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SAS 评分、SDS 评分(,分)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更好,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n(%)]
3 讨论
认知和记忆力不断恶化的过程会导致患者生活能力的衰减,而出现一系列的行为障碍,这一精神状态临床上称之为精神分裂症[6-7]。精神分裂症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的生活变得十分混乱。其研究数据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心肌酶与病情呈正相关,为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带来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活性、患者的SAS 评分、SDS 评分及治疗效率进行评判,判断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心肌酶活性的改变对病症的影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心肌酶CK、LDH、AST 活性有明显的下降,观察组患者的SAS 评分、SDS 评分更优,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更好,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证明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与精神分裂症的病情有联系,通过质量能够帮助患者缓解体内血清心肌酶的活性,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对心肌酶的研究更能够帮助人们深入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及发病原因,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