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临床诊断研究

2021-06-06索朗曲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9期
关键词:萎缩性病理学胃镜

索朗曲珍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西藏 日喀则)

0 引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腹痛、进食时加重,同时伴有嗳气、反酸、食欲减退以及恶心等症状,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等疾病表现类似[1]。近年来随着胃镜技术的发展,内镜在该疾病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探究内镜在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本研究以我院近期收治的疑似萎缩性胃炎患者为例,展开了研究,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因消化道症状于我院就诊的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一般对象,本组患者中,男性32 例,女性23 例,患者年龄34~73 岁,平均(57.55±2.58)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其中阳性患者41 例,阴性患者14 例,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1 例,异型增生患者7 例,肠上皮化生患者5 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2 例。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相关文件;②所有患者病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完整;③接受黏膜组织病理诊断者;④以腹部胀满、疼痛等症状于我院就诊,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者。

排除标准[2-3]: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②合并胃部、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者;③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④患者语言、认知功能存在障碍,无法配合相关检查者;⑤检查不耐受者。

本次研究在赫尔辛基宣言下,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慎重研究,最终对本次研究表示同意。同时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进行充分了解,并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前完善抗HCV、抗HIV、HbsAg 等检查,检查前8 h 内,嘱咐患者禁食禁饮,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检查前做好心理建设,向患者说明检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适感,并讲明检查注意事项,争取患者的配合。给予患者利多卡因胶浆(生产企业: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3568)进行口服,以其润滑作用,采用日本奥林巴斯GIF260 胃镜对患者胃内情况进行观察,如有可疑病变,将镜头贴近可疑部位重点观察,对胃壁、胃脘、胃黏膜、胃窦及肠道壁等部位进行全面探查与摄片[4],结果判断由本院两名高年资医生共同完成,如意见不一致,由其共同商讨后得出统一定论。将镜检结果详细记录,如胃部黏膜表面呈颗粒状、结节状或是粗糙不平、血管透明可见、胃壁黏膜出现薄化改变、黏膜白相等,对于镜检初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病灶处取3~4 处样本组织,送病理活检诊断。

病理检查:收到送检样本后及时检查,如未能当即检查则合理保管待检。采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组织,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染色,仔细观察样本组织结构、细胞学形态等,病理诊断由我院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进行。

1.3 观察标准

内镜检查诊断准确率。

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内镜检查诊断准确率

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下,对55 例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行内镜诊断,阳性患者为55 例,其中40 例患者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同,诊断准确率为97.56%。敏感度为97.56%(40/41),特 异 度 为85.71%(12/14),阳 性 率 为95.24%(40/42),阴性率为92.31%(12/13),见表1。

表1 内镜检查诊断情况(n)

2.2 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对比

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差异较小(P>0.05),见表2。

表2 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对比[n(%)]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该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所造成,其主致病菌为幽门螺杆菌,同时,患者日常不良饮食与生活习惯,均可导致该疾病的发生,同时,还会导致患者胃出血、贫血以及胃溃疡等疾病发生,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患者癌变,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由于该病患者临床症状接诊呈非特异性,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要以胃镜或粘膜组织活检为主要诊断方式[5]。

临床中,胃镜检查属于医学内镜检查方式之一,通常是医用检查内镜,借助一条纤细柔软的管子伸入患者胃中,可直接对患者食道、胃以及十二指肠等病变进行观察,特别是对微小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显著的效果[6]。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胃镜检查不但能有效对微小病变进行诊断,还能对患者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进行准确反映,并且还能够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学活检以及细胞学检查,从而提高对患者诊断准确性。

根据相关研究指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行内镜检查可见胃黏膜颜色、粘膜下血管以及粘膜空表面不平呈颗粒状、结节状甚至可见假息肉形成,同时对粘膜下血管进行掩盖,并可见萎缩粘膜呈易出血状态并伴有糜烂病灶,并可见浅表性胃炎充血状红斑,并附有粘液等表现。此外,部分实验室检查可结合对患者胃液含酸以及胃蛋白酶含量等进行免疫学检验,可作为对萎缩性胃炎疾病及分型的辅助检查手段。

根据刘继梅等[7]的研究指出,异型增生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病变,通常是指胃黏膜上皮以及腺体偏离正常分化,从而导致形态、机能的异形性与增生性病变现象,在对患者病情行鉴别诊断中发现,其肠上皮化生属于机体发生慢性胃炎时,胃黏膜上皮转变为含有帕内特细胞或杯状细胞的小肠或大肠粘膜上皮组织的现象,在临床诊断中可采用内镜技术进行诊断,并可采用胃镜基于早期胃癌的研究与诊断。因此,我们认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胃镜诊断能有效对患者病灶、增生以及粘连等情况进行诊断,能有效对患者病情进行确诊。通过对患者胃黏膜上皮与腺体进行检查,可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异型增生的情况,而通过对患者胃黏膜上皮进行诊断,可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肠上皮化生,甚至还可通过对患者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还能有效对胃癌病变进行诊断,从而提高对患者诊断准确率,加强了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效果。

根据解朝莉[8]的研究指出,患者在进行内镜检查前,需要禁食禁水,并采用口服去泡剂的方式,使胃黏膜表面能够具有更为清晰的视野,并采用口服利多卡因等方式对患者咽喉部进行麻醉,从而减少在对患者进行胃镜插管检查中出现的应激反应,并可缓解患者精神紧张现象,提高对患者检查的效率。对于情绪较为激动的患者,可根据医嘱服用镇静药物,并嘱咐患者行左侧卧位,卧于检查床上,放松身体,以便进行检查。因此,我们认为,在对患者行内镜检查前,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禁忌事项,为内镜诊断提供更为清晰的视野环境,提高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内镜检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检查与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并取得以下研究结果: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下,对55 例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行内镜诊断其敏感度为97.56%(40/41),特异度为85.71%(12/14);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差异较小(P>0.05)。因此我们认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行内镜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内镜检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检查与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萎缩性病理学胃镜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
皮肤科住院医师皮肤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胸腔镜微创切除肺小结节性病变临床病理学分析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