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50+作文中的高分基因
2021-06-06河南豆党锋
河南 豆党锋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正式出炉;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高考评价体系基于素质教育理论和考试评价规律,创造性地将素质教育目标与考查内容对接,将素质教育评价维度与考查要求对接……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高考作文亦如此,只有体现新高考的命题理念,才能得到高分。纵观近几年高考50+作文,无不充满着暗扣新高考命题理念的高分基因。
一、高分基因之家国情怀——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梁衡在谈写作时说:“夫人心之动,一则因利,二则因情。于一人私利私情之外,更有国家民族的大利大情。”由此可以看出,写文章要展现大情、大理,要充满家国情怀。同时,家国情怀也是新高考背景下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北京卷“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2020年天津卷“中国面孔”;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Ⅱ“青春接力,强国有我”,2019年天津卷“爱国是本分,甘做小浪花”;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I“世纪宝宝与改革宝宝”;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I“中国关键词”……这些试题无不在培养考生的家国情怀,无不在引导考生书写家国情怀。
如2020年天津卷优秀作文《中国面孔,熠熠生辉》之片段——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中国面孔是勇于担当的时代楷模。
国之英者,时之楷模。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些“最勇敢的人”是杜甫,他身居漏雨茅屋,却期望得广厦万间庇护天下寒士;是屠呦呦,她皓首穷经,从中医药古籍中收集2000多种方药,筛选380余种中药提取物,只为找到抗疟灵感;是钟南山,他敢医敢言,一路奔波不知疲惫,满腔责任为国为民。“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些时代楷模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丽篇章。
不慕名利,精益求精,中国面孔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匠人。
只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无数匠人用专注、坚守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根雕大师徐谷青呕心沥血十几年,潜心磨砺根雕技艺,最终使五百罗汉根雕群跃然眼前;中国第一代钢琴家巫漪丽,把西洋乐器与中国情感相结合,创作了《梁祝》钢琴伴奏;钟表修复师王津,在故宫工作了40余年,用一双巧手修复流金时光。他们精益求精,将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代代传承,让世人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唯有不忘过去,方能赢得未来。传承传统文化的匠人面孔,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在立意上,考生紧扣时代主题,从“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与“不慕名利,精益求精”两个方面阐述中国面孔的内涵;在选材上,考生选取了杜甫、屠呦呦、钟南山、徐谷青等体现担当、实干精神的素材加以论述。可以说,文章无论是在立意上还是在选材上,都处处彰显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提醒:让文章充满家国情怀的方法除了上述在立意上紧扣时代主题外,在选材上也可以精选时代热点素材“大杂烩”,或对一则时代热点素材深度解读,也可穿越时空横跨古今选材。同时,在表现手法上,可以小见大、可升华主旨、可故事新编,从而以小切口表现大主题。
二、高分基因之文化底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延续,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与精神层面的集中表达,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文化传承与理解”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四大学科素养之一。2020年全国新课标卷I“齐桓公人才强国”,2020年全国新高考Ⅱ卷“带你走近_________”;2019年上海卷“中国味”,2019年北京卷“文明的韧性”;2018年浙江卷“浙江精神”,2018年天津卷“器”……这些试题无不在引导考生传承传统文化,无不在引导考生增强文化自信。
如2020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优秀作文《带你走进济南》之片段——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副对联可看作人们对济南的赞美。济南地处华北平原东南部边缘、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的省会。它风景秀美,人杰地灵,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历史文化名城。
先来观赏泉吧。济南城内百泉争流,有“七十二名泉”之说。因此,济南又被称为“泉城”。百泉之中,以趵突泉最为著名。澄清的池水中,三处泉眼永不停息地向上腾起水花,水花清亮,如珍珠般翻涌,有时上方水汽弥漫,白茫茫一片,形成“云雾润蒸”的景观。趵突泉曾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一泉”,每年都会有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百泉之城不只有泉,还有湖,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大明湖。大明湖风景秀丽,若登高俯瞰,只见大明湖平极,静极,翠极,仿佛一块上好的翡翠。若绕岸近观,则可见郁郁苍苍的芦苇和岸边婀娜多姿的垂柳。微风吹过,柳枝轻扬,最是好看。更妙的是湖里的荷花,初夏时小荷尖尖,盛夏时红荷映日,便是入了秋,也可泛舟湖中,残荷听雨。
我们再去看看济南的另一处亮丽的风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联合国国际艺术广场”称号的泉城广场。泉城广场上天蓝的“泉”字雕像无声伫立,蕴意深刻;入口处的《泉城颂》诗作描述了泉城济南深厚的自然人文底蕴,表达了当代济南面向世界的广阔胸怀;夜晚的荷花形音乐喷泉五彩缤纷,都是极具济南特色的风景。此外,还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历下亭,供奉众佛的千佛山等。济南的名胜,真真是多得数不过来。
除了“物华天宝”,还有“人杰地灵”,济南的历史名人也不少,“济南二安”——辛弃疾、李清照都是著名的词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词为济南的历史文化添上了流光溢彩的一笔。
到了现代,最喜欢济南的当属老舍了。老舍称济南是他的“第二故乡”,他不仅写了《济南的秋天》,还写了《济南的冬天》,把一个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成了他散文里的经典地标。
本片段有名言素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有人文景观趵突泉、大明湖、泉城广场、历下亭等,有文化人物辛弃疾、李清照、老舍,有文学作品《泉城颂》《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考生将这些文化素材“大杂烩”在一起,既使文章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又使文章有了很强的感染力。
提醒:让文章充满文化底蕴的方法除了上述在内容上让文化素材“大杂烩”外,还可以采取引用或化用古诗词作标题、引用或化用古诗词作小观点句、深度解读文化典故、深度解读文学形象、深度解读文化人物、深度解读文化符号、故事新编等方法,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三、高分基因之思维品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雨果在谈到莎士比亚的天才时说:“天才与凡人不同的一点,便是一切天才都具有双重的返光。”所谓“双重返光”,从实质上讲,便是一种思维品质。考查考生的开放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引导考生对“二元矛盾体与多元矛盾体”的辩证思考,不仅是《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与《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核心素养之一,更是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必备品质。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2020年上海卷“转折”,2020年浙江卷“人生坐标与现实变化”,2020年江苏卷“未来的样子”;2019年浙江卷“作品与读者”,2019年上海卷“异域音调与中国味”;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II“战机修复”;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I“中国关键词”……这些试题无不在培养考生的思维品质,无不在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
如2020年上海卷优秀作文《为大势趋,驭势者胜》之片段——
于是有人说,我们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人定胜天”终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倒也不如听天由命,草草了却这一生。这话看上去的确毫无破绽:多少人试图打破规则,最终被规则反噬;又有多少人浑浑噩噩,臣服于事物的发展,却也过得安逸而舒适。
可事实,果真如此么?
始终坚信所谓转折绝非偶然,比起天命说,我更觉得这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所以周瑜留下赤壁之战的佳话,并不是天佑蜀吴。而后三分天下的巨大转折,虽令人意外,也绝不是客观世界控制的。真正改变这一切的,是一兵一卒一朝一夕的精心准备,是主将脑海中的灵光一现,是集腋成裘,是聚沙成塔。
荀子曾言:“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诚然,这话有些过于绝对,可也足以让我们醍醐灌顶。也许大多数人囿于生活的角落,面对宏大的历史潮流惶惶不可终日,所幸我们依旧拥有敢于向这世界反抗的人,他们以未来为赌注,舍命下一场生死棋。
知不可为而为之自是苍凉而悲壮,可谁又能保证为之之后不会满载而归呢?
本片段考生既没有否定“转折”的客观存在,也没有表现出在“转折”面前的无能为力,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既看到了意外“转折”背后的必然因素,也讴歌了为避免意外“转折”出现而具有的忧患意识。如此使文章充满了极强的思辨性,彰显出考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提醒:彰显思维品质的方法一般有如下两种:在立意上要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用对立统一的眼光看问题,以增强文章立意的深刻性;在行文结构上,要善于采用由实到虚、有小到大、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先破后立等思路行文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
四、高分基因之自我意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打击套作与宿构,预设情境限定写作任务,鼓励考生抒发真情实感、张扬个性、突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作文要求显然代表着未来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更是综合考查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2020年全国新课标卷I“齐桓公人才强国”,2020年全国新课标卷Ⅲ“如何为自己画好像”,2020年江苏卷“未来的样子”;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I“热爱劳动,从我做起”,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Ⅲ“师生话别”;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I“世纪宝宝与改革宝宝”;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Ⅲ“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这些试题无不在引导考生我手写我心,无不在培养考生的自我意识。
如2020年江苏卷优秀作文《孤独撑起一片天》之片段——
孤独滋润高洁。流放途中的屈原是孤独的,他坚守寂寞,高扬高洁的旗帜;大观园里的林黛玉是孤独的,她在孤独中守护高洁,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我认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也许保留一份清醒,保留一点孤独意识,才能平息躁气,冷却火性,那些一时看不见、分不清、看不透、辨不明的事物,才有可能被我们完全洞悉,才能像屈原那样“举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才能像林黛玉那样“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孤独铸造辉煌。司马迁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成就了“史家之绝唱”的《史记》;陈景润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攻破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堡垒;史铁生是孤独的,他的孤独使他登上了文学的高峰。费德说过:“孤独是成功之母。”孤独可以让人排除外界干扰,沉浸于自己的选择之中,潜心钻研、醉心研究;孤独可以让人保持清醒,不断审视自己,修正目标;孤独可以让人挣脱繁琐的事务,有时间思考,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日趋成熟。孤独是铺就成功之路的基石。勇敢地跨越孤独和寂寞吧,我相信孤独和寂寞之后定会找到一条洒满光辉的人生之路!
本片段从两个方面彰显了考生的自我意识:首先表现在思想深邃方面,考生反弹琵琶,讴歌孤独,并用大量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文章见解独到;其次表现在善于运用第一人称“我”来行文,如此既增强了文章的真情实感,又突出了自我意识。
提醒:让文章充满自我意识的方法除了上述在立意上见解独到、善用第一人称行文外,还可以采取文中有我的故事、文中有我的思想变化历程、文中有我的情感等方法以增强文章的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