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食俗
2021-06-05
过年吃饺子、年糕,过端午吃粽子,过中秋吃月饼……小朋友,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这种在特定时节吃特定食物的习俗叫岁时食俗。岁时食俗自古流传,传到明清的时候,就与现代很接近了。岁时食俗作为一种长久以来形成的现象,已经融入全国乃至全球华人的生活之中。
过大年
过春节也叫过大年,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
大年三十晚上人们会守岁,等待新的一年来临,北方的人们会在这时吃饺子,而南方的人们则会吃年糕。
饺子是最受欢迎的岁时食物之一,它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相传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为的是饮食保健,在冬日给人们增加营养。饺子起源很早,很可能源于馄饨,出土的春秋時期的文物中就有包成三角形,里面有馅的食物。隋朝《颜氏家训》中有:“今之馄饨,形如偃(y2n)月,天下通食也。”偃月样的馄饨,那可不就同饺子很像了嘛。唐代出土的文物里,有木碗盛着饺子,和今天的饺子几乎没有差别。
年糕是糯米蒸成的糕,黏性很大,南方人过大年时,蒸上几屉年糕,热气腾腾,蒸蒸日上,寓意“年年高”。
立春迎春
立春里,小孩子要咬春,大萝卜又水又脆,可解春天里的困乏。
吃春饼是重要的立春食俗,一摞薄薄的荷叶饼,蘸着甜面酱,卷着葱、韭菜等各种春天的菜蔬,还可以卷上熏酱肉、摊鸡蛋,卷什么都好,吃了春饼,春天就来了。
古人过立春还有食五辛的习俗,葱、蒜、韭菜、油菜花、香菜就是五辛,因为这五种菜蔬都有种辛香的气味。“辛”与“新”同音,寓意迎接新春。
中秋吃月饼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唐代开始盛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起源很晚,苏轼在诗中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这里的小饼可能是月饼最初的样子。“月饼”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的《梦粱录》中,到了明清,人们才固定在中秋节时吃月饼。
月饼需要用荤油和面,用蜜糖、坚果、蛋黄、肉类等做成香酥可口的馅料,所以,即使月饼在明清时期已经成为岁时食俗,但它仍然是普通人家可望而不可即的食物。
清朝小说《红楼梦》中,提到了内造瓜仁油松瓤(r1ng)月饼,这是贵族官宦人家才能吃到的高级坚果月饼。清代袁枚《随园食单》里介绍的刘方伯月饼:“用山东飞面,作酥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为细末,微加冰糖和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甚甜,而香松柔腻,迥(ji6ng)异寻常”,应该与这款“瓜仁油松瓤月饼”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