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煤层半煤岩巷围岩控制支护技术研究
2021-06-05王磊
王 磊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慈林山煤业有限公司慈林山煤矿,山西 长子 046605)
由于矿井优先开采赋存较好的煤层,因此对薄煤层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对薄煤层巷道支护研究不重视,支护施工过程中存在参数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不达标等问题,使得巷道围岩控制效果不理想,巷道后期返修工程量和成本较高。针对薄煤层巷道的稳定与控制,专家学者前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4],为薄煤层软弱煤岩体控制原理与技术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本文基于对慈林山9107 运输巷变形破坏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围岩变形控制技术要点,并结合巷道围岩条件设计了支护参数。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经过锚索+穿层锚杆补强后,有效控制了巷道变形破坏,成功地抑制了巷道片帮,巷道变形量在可控范围内,保障了回采巷道服务期间的正常使用。
1 工程背景
1.1 9107 运输巷地质条件
9107 运输巷位于井田北翼一盘区,设计沿9#煤层顶板东西向掘进,长度为1422 m,巷道断面为4.6 m×2.4 m,用于承担9107 工作面的进风、运输、行人等任务。9#煤层平均埋深为310 m,煤层厚度0~1.98 m,平均厚度1.6 m,煤层倾角2°,属于近水平薄煤层。直接顶为泥岩,平均厚度2.4 m;基本顶为粉砂岩,平均厚度为5.6 m;底板为砂质泥岩,平均厚度3.2 m。根据物探资料显示,该巷道在掘进区域内无大的陷落柱和大的断层等地质构造。巷道掘进过程中,随煤层倾伏变化巷道的角度变化较小。工作面布置示意图如图1。
图1 工作面布置示意图
1.2 9107 运输巷原支护情况
9107 运输巷断面形状为矩形,巷道宽4.6 m,高2.4 m,采用钻爆法破底掘进施工。原支护形式为锚杆支护,顶板选用型号Φ20 mm×L2000 mm高强锚杆,间排距800 mm×800 mm;帮部选用型号Φ18 mm×2000 mm 玻璃钢锚杆支护,间排距900 mm×800 mm。巷道原支护方案如图2。
由于巷道围岩较为松软破碎,同时半煤岩巷存在煤岩交界面,在原支护方案下,掘进工作面推进50 m 后,后方巷道变形显著,顶板明显下沉,同时帮部玻璃钢锚杆发生脱锚现象(如图3),片帮严重,威胁工作面人员、设备安全。
图2 巷道原支护方案
图3 巷帮玻璃钢锚杆脱锚
2 薄煤层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技术
2.1 巷道变形原因分析
(1)巷道顶底板力学性能差,松软破碎。煤层顶、底板的岩性主要为泥岩,岩石力学强度较低,受扰动易变形破坏。同时由于岩体由黏土矿物组成,因而遇水易膨胀、崩解,且易风化。
(2)顶板赋存砂岩含水层。据钻孔揭露情况,巷道赋存较大范围的顶板砂岩含水层。受顶板淋水影响,加之围岩较为破碎,锚杆等支护构件易受水侵蚀破坏,同时泥岩顶板遇水泥化崩解,支护系统稳定性较差。
(3)煤层厚度波动不定。受煤层厚度变化影响,半煤岩巷道围岩结构不稳定,围岩岩性复杂多变。巷道施工过程可能会遇到全煤、半煤岩和全岩等断面情况,岩性大幅波动为巷道支护设计与施工带来了阻碍。
2.2 围岩变形控制技术及支护参数
针对9107 巷道围岩松软破碎且存在煤岩交界面这一条件,为控制围岩变形,提出采用锚杆索补强围岩控制技术保障巷道稳定,可实现改善巷道围岩承载性能、增强煤岩体整体完整性、抑制巷道变形的效果。
2.2.1 支护原理
(1)发挥巷道深部稳定岩体的承载能力,强化锚索支护作用。在对巷道进行支护时,可充分利用两肩和两窝应力集中压缩区稳定岩体的承载力。
(2)改善支护结构与围岩的变形协调性,实现高阻柔性支护。半煤岩巷道的变形呈不均匀特征,应在变形初期适当考虑让压,并及时实现高刚度阻力支护,避免产生大量有害变形。这就要求支护结构与煤岩体具有较好的协调性,即支护结构应具有让压性和高阻性。
(3)提高巷道围岩的整体稳定性,使巷道全断面变形在可控范围之内。为保证整个巷道断面煤岩体的稳定,应遵守强力控顶、帮部抗剪的原则。一方面要注意保证顶板的稳定性,避免由于覆岩离层引起的帮部承受载荷过高,进而引起帮部变形显著。若巷帮变形量较大,会出现顶板下沉空间,将无法避免顶板下沉破坏。可通过在顶板布置高预紧力锚索实现强力控顶。另一方面需注意控制煤岩结构面剪切滑移。可通过布置穿层高强锚杆以控制层间滑移,抑制半煤岩巷道的不均匀或局部变形,保障巷道围岩结构的稳定性。
(4)增大锚杆索托盘尺寸,增大护表面积,提高帮部侧向支护阻力。通过采用大尺寸垫板,配合槽钢或钢带支护,增加巷道表面的护表面积,充分发挥出预紧作用。
(5)提高托盘等护表结构的材料刚度。若托盘强度不够,无法施加高预紧力,通过选用优质高强度钢材制成的托盘,使穿层锚杆在煤岩交界面处具有高锚固力,从而有效抑制煤岩层间的剪切滑移。
(6)注意发挥巷道两肩深窝的承载能力。巷道开掘后围岩应力状态重新分布,本质是应力释放和转移。由于两帮煤体承担上覆岩层载荷,因此会在巷道肩窝位置产生应力压缩区(图4)。该区域应力高度集中,围岩在压应力作用下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区域,若将锚索的锚固位置设在此区域可实现良好的支护效果。巷道底板的两帮煤体下方也有应力集中区域。针对巷道围岩力学状态分布特征,可布置倾斜锚索实现围岩的深层锚固。
图4 半煤岩巷围岩控制原理
2.2.2 支护参数优化
根据9107 运输巷巷道围岩条件,结合巷道原支护参数,综合上述分析与工程类比,确定了薄煤层半煤岩巷围岩变形控制方案及技术参数,如图5。
补强锚索选用Φ21.6 mm×L4000 mm 的普通锚索,顶板垂直布置三根,间排距2 000 mm×2000 mm;顶底板两侧肩窝各布置一根斜拉锚索,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60°。穿层锚杆选用型号为Φ20 mm×L2000 mm 的高强锚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
图5 巷道补强支护方案
3 现场应用效果
采取锚索补强+穿层锚杆控制技术对原支护方案进行优化后,围岩结构完整性及承载能力被改善加强,能够抑制顶板下沉及煤岩交界面滑移错动。为验证支护效果,对巷道围岩变形情况进行了观测分析,巷道变形情况如图6。
由图6 可知:巷道的顶板下沉量、两帮移近量、底鼓量在巷道掘进初期快速增加,当掘进工作面向前推进至大概50 m 远时,巷道围岩的变形速率开始逐渐减小,变形趋于稳定。最终,巷道两帮移近量达100 mm,顶板下沉量达87 mm,底鼓量达17 mm,表明采取锚索补强+穿层锚杆控制技术后能够有效对巷道围岩进行加固,改善了围岩承载性能,抑制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保证了巷道服务期间的通畅。
图6 巷道变形量曲线
4 结论
(1)针对慈林山煤矿9107 运顺巷原支护巷道围岩控制效果不佳问题,分析了巷道变形原因,提出围岩控制原理,并结合巷道条件设计了支护参数。
(2)采取锚索补强+穿层锚杆加固措施后,现场实测表明支护效果良好,改善了围岩承载性能,抑制了巷道变形破坏,保障了服务期间巷道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