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效果探讨

2021-06-05朱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8期
关键词:指征绿色通道溶栓

朱瑛

(黔西南州中医院 内三科,贵州 兴义 562400)

0 引言

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及病情复杂特征,需及时对症支持治疗,配合专业看护,挽救患者生命安全[1]。由于急性脑梗死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应针对该疾病设置针对性护理流程,传统急救护理未能专门针对急救脑梗死设置护理流程,易出现护理混乱,繁琐操作,影响急救效果。而落实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建立专业护理抢救团队,确保成员明确自身职责,并加强仪器药物规范管理,以期接收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快速完成分诊、监测及溶栓等操作,保证急救过程流畅,规范,提高抢救效果[2]。为此,本次研究对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探讨,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资料,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资料,均为本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收,随机分组各50例,均经头颅MRI、CT检查确诊,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标准,均发病<8 h[3]。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62.15±4.74)岁,发病时间0.5~7 h,平均时间(3.03±0.42)h,梗死位置基底节区28例,脑叶16例,脑干6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62.07±4.12)岁,发病时间0.5~7 h,平均(3.05±0.40)h,梗死位置基底节区29例,脑叶15例,脑干6例;排除合并出血性疾病患者,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患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及精神异常患者等。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接收患者快速转运至急诊科,配合医生进行急救护理操作,快速链接仪器设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完成吸氧、输液等治疗,控制后转运至病房。

1.2.2 观察组:对观察组50例患者实施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护理,具体流程如下:①组建护理团队,护理成员均需接受卒中护理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培训,充分掌握护理技能;按照护理人员能力组成小组,由4名成员组成,明确各自位置及职责,落实责任制度,规范护理操作。②管理制度,将仪器、药物等按照位置、数量等固定位置放置,确保快速操作及使用,交接时需进行物品的核查,确保无遗漏、无过期等问题;每次抢救完成后,需进行回顾性讨论,明确护理及流程的优势及不足,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意见。③急诊护理,接通电话后获取患者信息,是否表现肢体无力或麻木,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向一次凝视,视力丧失或模式、意识障碍或抽搐等症状,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医用平车、氧气袋及急救药物等迎接,并确保转运路线畅通;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采取药物控制血压,并避免低血压,若有脑疝征象采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1名护理人员接收患者后快速转运,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40 min完成影像学、血常规、凝血等检查;1名护理人员负责开放静脉通路,若发病6 h内且无溶栓禁忌,快速溶栓治疗,若发病超过6 h或溶栓禁忌,需选择抗血小板及其他药物治疗,密切监测是否出现用药不良反应;1名护理人员组进行抢救器械、环境等管理,协助安置患者,完成呼吸道分泌物清理,体位管理及心电监护等,且需配合心肺复苏及电除颤操作。最后1名护理人员负责信息整理及协调指挥,快速完成患者病情资料整理及评估,负责患者心理疏导。④流程护理,送入卒中急诊绿色通道后,神经科急诊意识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10 min内完成血型、血常规、凝血常规、电解质、肌酐、尿素氮、血糖、心电图等检查,确定发病时间,测定NIHSS评分,并行头颅CT,30 min内获取是否存在出血,未出血患者判断有误溶栓指征,有溶栓指征开始静脉溶栓治疗,无溶栓指征行常规治疗,出血患者判断有无手术指征,无手术指征收入监护室常规治疗,有手术指征进入手术绿色通道。

1.3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入院至检查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含感染、皮肤受损、晕厥、休克、梗死再发,计算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救效率分析。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入院至检查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效率分析( )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效率分析( )

组别 例数 入院至检查时间(min)抢救时间(min) 住院时间(d)观察组 50 7.52±1.02 45.12±6.26 9.08±1.13对照组 50 12.52±1.43 58.84±8.19 14.13±1.72 t - 20.12 9.41 17.35 P -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分析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急诊科护理流程优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对症支持治疗利于病情控制,神经功能改善,因此需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设置可靠的卒中护理流程[4]。常规急救护理中虽然重视各项医护操作的快速开展,尽早完成吸氧、输液及仪器设备连接等操作,但整体过程缺乏规范性和针对性[5]。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护理流程体现稳、准、快特征,并强化护理内涵、细化流程,如提前准备、分配职责及快速配合,确保接收患则后能够优化急救时间,快速完成各项护理操作,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6-7]。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护理流程通过建立急救护理小组,均具备熟练的急性脑梗死护理技能,且分工科学,接收患者后急而不乱的完成转运、检查、治疗及综合评估,能够快速协助医生完成急救操作,提高急救效率。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的完善需多个部门密切培训,急诊科需完成预检分诊,快速熟练分诊患者,全程参与时间窗内急诊救治及全程陪同,走好患者的全程追踪、记录、随访和数据录入工作。介入手术室保证无菌操作环境,做好股动脉穿刺前患者准备,确保药物、物品准备完善,脑血管病中心准确实施卒中专科护理评估,准确判断处理溶栓指征、手术指征及术后并发症。临床研究可知卒中早期有效治疗可减少神经元损伤,甚至有可逆性修复作用,避免遗留神经和肢体功能障碍,确保尽早治疗恢复闭塞血管血流灌注和血氧供应,改善预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入院至检查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P<0.05,提示开展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可缩短入院检查时间和抢救时间,而且有多个部门协同工作,快速完成分诊、治疗等,加快各个环节进程,利于快速控制患者病情,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挽救患者生命,并且有利于患者良好恢复,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庭经济压力,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可取得良好的抢救效果,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指征绿色通道溶栓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效果观察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我院2012年剖宫产临床分析和研究
我院近5年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分析
一种基于“绿色通道”思想的短信下发模型研究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