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与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研究
——评《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在中国的实践研究》

2021-06-05邹山丹

灌溉排水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时期现代化马克思主义

邹山丹

(绥化学院教育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自古以来,农业便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强国,犹是如此。伴随着技术的代际革命,以及社会的飞速发展,农业也不断实现着由传统农耕向现代化生产发展。而在这个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我们的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指引作用,对中国的传统农业文化以及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均起到了思想引领的重要作用。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刘显利所著的《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在中国的实践研究》一书详尽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思想,并深入论述了该思想如何在我国农业合作理论的丰富、农业生产合作组织的发展、农业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实践中产生指导与运用价值。

该书全文脉络清晰、逻辑严密、理论扎实,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全书共分为6 个章节。各章节之间内在有紧密联系,为读者明晰地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在我国的各时期阶段的价值与实践。第一章内容为绪论,作者分别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研究的创新点几方面入手,总体引出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在我国的实践价值,并对全书的整体行文作出了统领简述。第二章内容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农业合作的理论介绍。作者率先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的基本内容,介绍了列宁对其理论的丰富,进而对毛泽东农业合作理论以及邓小平农业合作理论作出了详实地阐述,向读者充分呈现该理论中国化的丰富与发展过程。第三章至第五章内容为本书的主体部分,作者以时间为线索,分别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改革前以及改革开放以来3 个不同阶段的实践应用。第三章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北伐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等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传播与实践过程。第四章着重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在改革前包括恢复时期、过渡时期以及人民公社3 个时期的实践经验及教训。第五章则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在改革开放后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作者通过对新型农村微观经济组织、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后者内涵、发展历程、政策、类型、特征等内容的详尽介绍,向读者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农业变革实践道路上的融合发展。在第六章中,作者则以一个湘南样本作为范例,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当前在我国的具体实践路径与模式,剖析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我国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建议。

无论是从历史发展实践,还是理论指导层面,马克思主义中的合作思想都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推动着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我们没有完全地照搬,而是不断地结合国内文化理论与现实,才逐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实际的新指引,才能在数年后的今天依旧不断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力量。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目前在发展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新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诉求与发展需要,我们更应汲取过往经验,将马克思主义的农业合作思想引入未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中,将科学、严密的理论思想与现实相结合,以真正为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助力。

总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在中国的实践研究》一书在整体行文中,科学规范,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详实地梳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在我国的发展与实践历史,以史为鉴,结合现实发展,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我国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指导。

猜你喜欢

时期现代化马克思主义
边疆治理现代化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开心一刻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十三五”时期的国企改革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