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术作品中浅思舞蹈艺术的“身心一元”
2021-06-05李娅倩男
李娅倩男
舞蹈这一流动的造型艺术用来传情达意离不开舞者的身体,然而“神形兼备、身心合一”的肢体表达才是舞蹈对美的追求,这种美不在外在,而是通过身体这一感性材料来表现内心意识的或真善美或假恶丑。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了解美术理论,欣赏美术作品,可以看出美术和舞蹈这两种不同的艺术样式虽通过不同的媒介传情达意,但两者皆是“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艺术家和其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创作的“身心一元”。艺术家希望观众在审美过程中,能够探索到的更深层含义,也是艺术家创作的意图,就如一个舞蹈作品的呈现,它的创作是受什么支配开始的,这是创作者的潜意识,那么作品的效果一定呈现了个人色彩,这也就是舞蹈美学研究的起点(图1)。
图1 1973年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
图2 《后街》
一、舞蹈艺术的“身心一元”
身心一元论是哲学一元论的逻辑结果,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认为身(肉体)和心(精神)要么是统一于物质、要么是统一于精神,即在本源上是同一的。在舞蹈艺术中,“身”是艺术表现的外因,而“心”则是内因,舞蹈的身心一元要求内外兼修,从身体外在的“可动性”到身体的主观积极的“能动性”。一个完整的用舞蹈讲故事的身体是身心一元的身体,是人的情感、意志制动下的感性材料。有意识地去表现主观的潜意识与直觉、表现客观事实,这也正是为何动物地手舞足蹈不叫舞蹈。正是找到了“身心一元论”这一本质,舞蹈艺术才会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舞蹈艺术也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体现时代精神。
立足“身心一元论”可以帮助和引导人们更好地去体验舞蹈,进行舞蹈审美、舞蹈创作、表演、教学等活动。舞蹈工作者基于“身心一元论”的思想,从不同的艺术门类中去借鉴经验、反省自我,使舞蹈能力得到同步的提升,从而获得一个清晰的意识、丰富的思想情感的“赏心悦目”的作品和身体。
二、美术作品浅析
(一)高小华《后街》 《赶火车》
图3 《赶火车》
图4 《拾穗者》
图5 《三等车厢》
图6 舞蹈《进城》剧照
11970 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全面实施,中国社会发展驶入新时期,各领域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面貌。新时期中国油画艺术领军者,开启“伤痕”美术的四川油画家们把握时代的脉搏,在生活与阅历之中提取素材,创作了大量杰出的油画作品,描绘了时代的节奏,成为社会发展的见证、记录者。这类作品有深厚的生活积淀、浓郁的人文情怀、鲜明的地域特色,彰显出特有的“西南经验”,高小华就是其中之一。作者不断关注社会底层,创作出了表现百姓生活面貌的系列油画《后街》(图2),作品把那个时代的街头巷尾生动还原,让观者“穿越时空”,回到作品创作的当下,和作者共鸣。
另外,高小华还创作了反映了社会大众最真实的生活百态、关注中国人与社会的佳作——油画《赶火车》(图3)。作品从时代的现实场景出发,还原了车站现场图。
2 高小华说“没有比赶火车的时刻更能了解中国人与社会的了,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人们来自各个民族、阶层,送故迎新、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全都集中在此一刻…那是中国社会缩影。”可以看出这两幅作品都是从现实主义角度入手进行艺术表现,作者紧跟时代潮流,时代的变化发展也刺激艺术家去创作,这又何尝不是美术家的“身心一元”。
(二)米勒《拾穗者》、杜米埃《三等车厢》
不仅是中国社会,世界各地画家都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现当下社会的场景,对真实生活的观察记录,创作出普罗大众熟知的、接地气的、与之情感共鸣的作品。米勒的作品《拾穗者》(图4),作品中三个妇女身着粗布衣裙,低着头弯着腰,收着剩余的麦穗,她们身后是大片的麦田,劳动的群众和高高隆起的麦堆也远远可见,她们就是现实生活中最底层、纯朴、平凡的劳动者的写照。杜米埃的代表作之一《三等车厢》描绘出了拥挤(图5)、杂乱的三等车厢一角,年轻的母亲怀抱着沉睡的孩子,披着披风,面部满脸皱纹的老妇面色呆滞,靠着座椅的孩子歪倒着昏昏欲睡,小小的车厢坐满了形形色色的人。画面某种意义上反映了那个时代底层民众的生活概貌。
三、从美术作品中浅思舞蹈艺术的“身心一元”
在一定时代背景下,作者受环境因素、个人经历的影响,就会塑造出与之紧密联系的作品,作者与作品共鸣合一,而后观者与作品共鸣合一,我认为这即是美术作品达到的“身心一元”。对于美术我绝对是门外汉,我不敢在专业的笔触、构图、色彩等给出拙见,就如同大众欣赏专业舞蹈,优秀的经典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被流传,一定是能够让人反复思索回味的,美术作品如是。于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欣赏美术作品,除了从视觉出发,更旨在探索情感共鸣、探索艺术家作品表现出的“身心一元”。把美术作品与舞蹈作品放在一起研究对比,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通性。
3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之所以美,就是因为身心共筑,虽然具有一些超前或超社会性,但其内核还是对当下社会及社会现象的反映。所以优秀文艺作品需紧跟时代潮流,被人民大众喜闻乐见,要充满命运感、使命感等神秘伟大的力量,立足传达积极向上的民族和时代精神。例如青年舞蹈作品《进城》,作品表现的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工大量地涌入城市的一个社会现象。舞蹈通过夸张的动态表现了进城的农民工面对全新生活的悲喜交集,陌生、欣喜、挣扎……这正是城镇化影响下的青年农民形象,是时代精神的典范(图6)。
可以看出,无论是美术作品还是舞蹈,创作者不是盲动,只有丰富的意识情感支配,才能创作、表演出好的作品。舞蹈以人体为物质材料,无论是自身创作表演、还是客体的审美,必须从身体出发,将“身”与“心”相互结合统一。“身心一元论”也就是我们教学中经常说的“心里没有,身上白走”,遵循“身心一元论”,舞蹈艺术才能真正鲜活、生动,只有立足于“身心一元论”,舞蹈艺术才不会被只看作是供人娱乐的产物,而是应该被欣赏、培养发展的高雅的艺术。
以情带舞、以舞传情。动作从来都不是舞蹈的真正目的,而是表现手段,通过动作的表现,能够对人的情感有所触动、对人的思想有所启迪,才能称得上是艺术。看向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无论是藏族民间的“卓”“谐”,佤族的木鼓舞,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蒙古族的筷子舞等,这些民间传统歌舞,无一不是具有强烈的节奏,激烈的宣泄和热情的展示,这一切正是现代生活的人们在努力追求的那种审美感觉。舞蹈的魅力不仅因为舞蹈展现出生动翩翩的舞姿,还因为其中那真实、朴实强烈的感情的牵动,这种身心一元,才是舞蹈带给人的最美的享受。
注释
1 四川油画邀请展《与时代同行》前言。
2 艾中信、王琦《1982四川美院油画赴京展座谈会纪要摘》。
3 赵吉春.舞蹈作品的分析及创作探索[J].戏剧之家,2015(1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