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湘西苗族民俗舞蹈舞台创作实践的思考*

2021-06-05解舒冉谭建斌

艺术品鉴 2021年14期
关键词:湘西苗族民俗文化

解舒冉 谭建斌

一、湘西苗族民俗舞蹈舞台创作实践

通过对湘西苗族民俗的了解与研究,笔者根据沈从文的相关文学作品作品改编而来,在作品中沈从文作为湖南凤凰人,在作品中将楚人的民族文化与信仰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出来。湘西苗族艺术舞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舞蹈形式,是在千百年年来民族文化与传承中形成的具有模式化的舞蹈效果,在舞蹈中通过提取苗族民俗文化中的动作元素,从演绎者本身的情感出发,将对楚文化的思考进行了进一步的创编与拓展,而创作了一个关于苗族民俗文化主持人在权利与爱情之间取舍的舞蹈作品,具体为下。

(一)主题凝练

该舞蹈作品名为《忢》(见图1),同悟,作品在标题上即表达了作品的基调与情感,整首作品既是一种感悟也是一种自己内心的感觉,所以用了“吾”、“心”的结合。该舞蹈是一个立足于湘西苗族民俗文化,但没有只呈现传统民俗文化,而是在演绎的过程中结合了演绎者的情感出发,将内容与演绎者个人情感结合的原创作品。整首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内涵和丰富的民族魅力。

图1 《忢》剧照

该作品的舞蹈主要表达了以演绎者在权利与爱情之间取舍为题材进行编创的男女双人舞作品。作品通过写实与写意、现代与传统相辅相成的创作手法,以倒叙的形式讲述了男主因不想在世俗的角度来看待爱情,而是只想一心一意爱一人而不愿成为苗族的特殊领导者,而女主也想表达自己的爱意,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为男主思考,女主则想成就男主,希望他成为主持人带领苗族人民更好的生活的故事。通过此作品赞颂湘西苗族人之间对于家族对于族人的责任感以及纯洁的爱情,在通过故事情节的转折来表达恋人的奉献精神,歌颂这种“一家不圆万家圆”的伟大爱情,以两人之间的爱情为点,赞颂湘西苗族领导对人民的责任担当、奉献大爱之情。融入笔者对他人之材的重新解读与不同立意。

(二)作品结构

该舞蹈作品采用的作品结构为倒叙,倒叙即先把作品的结果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产生触动和疑问,然后将整个故事娓娓道来。它的优点是能抓住观众的心,让作品有一种神秘的慢慢揭开的感觉。本舞蹈作品中,首先描绘了男演员成为民俗文化主持人后主持仪式的过程,其次回忆了男演员和他心爱的人相知相恋的甜蜜过程以及两人不同态度的冲突,最后的转折,则是男演员听从恋人的意愿,最终成为仪式主持人又回到舞蹈开始时主持民俗文化活动的场景。整首作品如果用音乐固有的结构来说,可以成为一种是有在线的三段式,首先是主题的呈现,其次是对比的乐段,最终呈现出一种前后呼应的舞台效果,通过这种“aba”的结构,让整个作品极具有转折性之感,又在不断的联系中将整个作品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优秀民族舞蹈作品。

(三)舞蹈语汇

舞步动作源于生活,是艺术上经过净化处理后站在舞台上并对生活产生反作用的艺术肢体语言。无论哪个民族的舞蹈,即使其动作千变万化,其表现的舞姿也不可能脱离其基本形态,而这种基本形态的本质正是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赋予了客观世界的不同意象。由此可以看出,民族舞蹈动律的产生并非出于主观臆想,而是受本民族固有的生活习俗、居住环境、民俗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本舞蹈作品也不例外。作者借鉴了许多其他民族表现爱情的男女双人舞作品,并从中寻找共性,同时以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思想,从湘西苗族民俗文化中提炼出典型动作特征,丰富作品的舞蹈动作语汇。

在该作品中,笔者将双人舞编舞技法和苗族传统动律进行了合理且巧妙的融合。如:作品为表现民俗文化主持人和他心爱的人抒发爱恋的缠绵婉约,多次运用了两人下身“曲膝送胯”加“手掌由掌根到指尖贴合”的细节动作营造氛围,这样的处理手法可在视觉上产生一定的亲昵感以及甜蜜性的效果。

二、湘西苗族民俗舞蹈舞台创作启示

本舞蹈作品把湘西苗族民俗舞蹈化为舞台艺术,其实就是对民间文化的再认识和再理解的过程。民间舞的创作受制于地域、民族、文化等多种因素。所以在创作舞台作品时,必须尊重民族舞蹈的民族性,尊重其审美意识和审美原则。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传统民间文化

与其他舞蹈不同的是,湘西苗族舞蹈的创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民俗文化的基本属性是不可改变的。例如“接龙”民俗活动,其基本属性就是表达对祖先的尊崇,通过组织人们形成固定的类似于民俗文化的舞蹈表达对自然、祖先的敬畏,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将民族的共同情感用舞蹈的形式表达出来。最自然、最接近人性的形式,是建立在对自然及一切事物的感觉与需求之上的。所以,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舞蹈所表达的意蕴要符合湘西苗族民俗文化的内在本质属性,也要符合该民俗文化的本质属性。湘西苗族民俗文化一方面要挖掘其历史文化与精神观念,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其舞蹈语汇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将原生态的传统文化艺术作为文化创作的材料,不仅能减缓民族文化流失的速度,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还能使人们更多地了解和认同少数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团结意识,实现社会主义民族的全面融合发展。

(二)明确民族风格

在湘西苗族民俗文化舞蹈创作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原生态舞蹈语汇与现代编舞的结合,关系到舞蹈作品的风格准确性。为了更好地把握湘西苗族民俗文化舞蹈的风格和属性,需要对湘西苗族民俗文化文化和舞蹈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无论怎样编排,都要在原生态舞蹈语汇的基础上,保留舞蹈风格。尊重民间传统是第一,第二才是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进一步创作。

(三)把握编创的度

在舞蹈创作中,应遵循一定的构思和编排原则,在选材和编排上都应遵循一定的要求。这部作品的创作受到湘西苗族民俗文化舞蹈元素的制约,如何在各种“限制”中表达主题和情节,把作品编好,使之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是重点所在。特别是交叉融合性的作品,编创时既要考虑舞蹈动作的创新性,又需要兼备湘西苗族民俗舞蹈的风格性,还要达到叙事和情感的表达、双人配合的流畅和要求等,多种限制为一体的条件下,只有把握好编创的度,才能用舞蹈动作、情感和表演清晰传达作品的中心思想,直接传达给观众的内心,使之产生共鸣。

湘西苗族民俗文化舞蹈在创作过程中,应结合相关学科,加强交流,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对湘西苗族民俗文化舞蹈的文献资料和演变规律进行全面梳理。把这种民俗文化舞蹈界定为一种发展中的舞蹈文化,而不是断层的、孤立的个体,并结合大众审美心理的变化,探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原因。挖掘与整理有关资料,可从学术史与现实形态两个方面,分析民俗文化舞蹈的发展规律,寻找其发展规律。挖掘和重建湘西苗族民俗文化舞蹈的文化价值,这就需要舞者在对其舞姿进行提炼和创造的过程中,尊重其审美心理、起因、风格变化规律,扎根于湘西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

猜你喜欢

湘西苗族民俗文化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基于民俗文化视角下的潮汕旅游资源开发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从山东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准“滴灌”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湘西 国画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