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熵的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2021-06-04韩凤彩朱芳芳
韩凤彩,朱芳芳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广州511300)
居民消费结构指居民各类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其可用来反映居民的消费水平、质量以及层次等。[1]国外对消费结构的研究比较早,在19世纪中后叶就已经有人着手开始研究。[2]而我国直到1919年才开始对消费结构进行相关的研究。
河南省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2019年年底总人口达9 64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了将近70%的比例,但河南省的城镇化率却仅为为53.21%,低于全国(60%)7个百分点。2019年河南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 200.97元,相比农村居的人均纯收入仅为15 163.75元,城镇是农村的2.25倍;同期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1 971.57元和11 545.99元,城镇是乡村的1.9倍。可见城乡居民在收入和消费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农村居民有较大的消费潜力可以挖掘。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必将带来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分析消费结构,有助于研究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了解消费行为及社会消费水平、社会消费趋势和经济发展趋势,为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安排生产与流通提供依据。
一、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现状的对比分析
20世纪以来,河南省的经济取得了超高速的发展,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必将会导致其的改变,接下来利用1995-2018年间河南省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的数据资料来分析其现状。
图1 1978-2018年河南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对比图
由图1可知:河南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都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由1995年的2 673.95元上升为2018年的20 989元,是1995年的7.85倍;在此期间,农村则由929.03元攀升至10 392元,是1995年的11.19倍;因此,整体上来说,虽然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在逐步增长,但无论是总量上还是增长速度上都远低于城镇。而且其与河南省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之间的差距却也在逐渐变大,尤其是1995年以来,二者之间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愈发拉大的趋势,二者之间的人均消费差距这一数值由1995年的1 744.92元增长至2018年的10 597元,拉大了6.07倍。河南省城乡居民之间这样大的消费差距的存在,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美丽中国梦背道而驰,违反建设美丽河南的理念,不符合共同富裕的原则,不利于一个符合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河南省政府需要在扩大内需的环境下,制定相关的策略方针,积极推行“三农政策”,大幅度地提高河南省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
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必将带来其消费结构的改变,从消费结构的变化可看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因此,本文接下来利用信息熵的理论来研究1995—2018年间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
二、模型简介及本文模型的构建
“熵”这一概念最先是由德国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R.Clausius提出的,最初它指的是一个系统的紊乱程度,在此以后不同的学科给予了它不同的含义。Shannon(1948)是信息理论的开创人,他借用热力学科中有关熵的概念来描述信息的不确定性,销毁信息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而产生信息则是一个产生负熵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熵是一个衡量信息的不确定性或系统混乱程度的重要指标。[3]Shannon就把熵的观点引入到信息理论中,在信息论中,系统的无序程度的大小可以通过熵值的大小来衡量,熵越大,则它所蕴涵的信息量越小,[4]系统越紊乱;反之,信息熵的值越小,则它包含的信息就越多,系统就越有序。从此以后信息熵就成为了为度量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5]
设X是一个离散的随机变量,其分布律为:p(X=xi)=pi,i=1,2,…n,则的信息熵定义为:
H.钱纳指出经济的发展意味着结构的转换。[6]居民的消费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它包含了人们从物质消费到精神层面消费的所有内容。[7]消费结构在内部“涨落”与外部“干扰”的双重影响下,不断发生着结构上的变化,呈现出自发的、不可逆的特征,完全贴合耗散结构系统的预设条件。[8]其构成比例可以反映不同收入水上消费结构的差异,而信息熵取值的变化完全可以反映不同年份居民消费结构差别。
三、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局官网站中的历年统计年鉴。查找到1995-2018年间河南省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数据,本文沿用统计局官网上统计年鉴里对对消费支出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将居民消费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居住、医疗、交通通讯、教育娱乐以及杂项商品及其它消费支出八大类。[9]
四、模型的构建
由于各种消费在物质形态和计量单位上各不相同,为了计量的方法,我们这里统一采用人民币来计量各类消费支出的数值,设折算以后的居民在八大类项目上的消费支出金额分别为M1,M2,…M8,则总消费支出为各项消费所占比例为:
由熵的定义可知,家庭消费结构的信息熵定义为:
它可以反映消费结构的复杂性,H越大,居民的消费结构越复杂;H的值越大,消费结构越复杂,特别的,当H=0,此时居民的消费结构最简答,所有的消费均用在了一类上。
为了能更好阐述八大类消费支出质量的差异,在计算信息熵的基础上,给出反应消费结构的均衡度(E)和优势度(D)的计算公式。
值越大,消费结构的复杂性就越大,各类消费所占比例差别越小.当时,居民消费结构最简单。优势度则从相反的角度反映了各类消费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的大小程度。
五、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
接下来根据(1)(2)(3),利用收集到的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的原始数据计算得到表1和表2,结果如下:
表1显示了自1995年至2018年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河南省经济的发展,河南省政府在民生领域提出了诸如教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五险一金等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城镇居民在满足基本的物质追求后开始向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的产品和服务追求。
表1 河南省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构成及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的变化
表1可以看出:在1995-2018期间,城镇居民主要的消费是食品和衣着,而且二者所占比重(除个别年份外)呈下降趋势,其中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由1995年的50.1%下降到2018年的25.7%,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10]河南省城镇居民的生活已进入相对富裕的阶段。第一,衣着上面的支出从16.3%下降到8.1%,这足以表明河南省城镇居民在衣着上的需求已然得到了满足;第二,居住所占比在1995-2001年的六年时间里由5.95%增加至2001年的15.82%,增长了将近10个百分点。2001年-2013年逐步下降到了8.87%,2014年这一数字突然增至19.38,以后的每年持续上增,到2018年增加为23.9;第三,家庭设备及服务所占比重波动较小,基本是维持在6%-8%之间。究其原因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90年代以来,彩电、冰箱、空调、电脑等家用和通讯设备一直是居民的消费热点,且这些大型家电用品寿命长且耐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产品的追求导致这些耐用品的使用周期缩短,因此这一比重会出现一定的小幅度波动。第四,交通通讯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4.28%逐年增加到2018年的12%。第五,文教、医疗支出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第六,居民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也在逐年上升。统计数据表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在满足基本生活条件后更加重视健康、娱乐、文化教育等消费项目,消费选择多样化,消费结构的层面不断提高。第七,其他消费所占百分比最小且基本稳定。
表2 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构成及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的变化
综上所述,随着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河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得到改善,食品、衣着消费下降,而文娱、交通、医疗费用消费逐年在提高,其他杂项所占比重基本不变。
得益于国家“三农”政策的实施,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伴随的就是其消费支出的不断增加,其消费结构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由表2可知:第一,与城镇居民类似,农村居民也将大部分消费用在了食物支出上,所不同的是,它的第二大支出是居住,由1995的14.2%增加为2018年的21.9%。原因在于对于农村居民而言,他们的消费观念相对于城镇居民有些保守,他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以后,并不像城镇居民那样去追求衣着,而是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建新房、装新房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其在居住上的消费支出;第二,用在医保上面的支出由1995年的3.7%增加到了2018年的11.8%,而且它的涨幅稍大于城镇;第三,交通通信支出则由1.9%上升至2018年的12.4%;第四,文教支出由6.8%增长到11.8%;第五,衣着支出在2010年以前基本是逐年下降的,2010年-2015年逐年上升,过了2015年以后又逐渐下降;第六,农村居民在家庭设备及用品服务上的支出由最初的4.7%增加到了2018年的6.7%;第七,与城镇不同,农村居民用于杂项务上的支出整体是下降的,是因为生活在农村的居民将大部分收入都用在了生活和精神必需品上,结果导致的就是用于其他支出的减少。
可以看出,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他们用在生活必需品上的支出越来越少,用于医疗、交通、居住支出比重增加,这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在农村的居民开始追求享受和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比如说科教、医疗、旅游等服务型消费。
六、基于熵的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综述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政府大力引导城乡居民消费,其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项目越来越丰富,信息熵的变动刚刚好可以反映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由表1和2可知,城镇居民信息熵由2.298增加为2.735,增加了0.437,均衡度E由0.766增加为2018的0.912,优势度D则由0.234下降为0.088;农村居民信息熵由2.01增加为2.717,增加了0.707,均衡度E由0.67增加为2018的0.906,优势度D则由0.33下降为0.094。可见,与1995年相比,2018年河南省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得到了提高,收入的增加必将导致消费的转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他们的消费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地得到优化和升级,向更高层次的消费方式演变。
起初,城乡居民在食品和服装消费上的比例非常大,其他六类别的比例相对较小,消费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单一。随后,医疗保健、通信、文教等支出比例逐渐增大,多样化的消费开始出现,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信息熵的不断增加。说明人们在对生存型物质资料的追求得到了满足后,转向寻求更高一层的精神层面的消费。住房、文教、医疗、通讯和旅游这些消费将会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居民消费的热点,其所占比重在未来还会继续上升。消费结构虽得到改善,但城乡消费结构依然差异很大,尤其是农村,其用于享受型的消费所占比例并不高,因此发展空间很大。
七、结语
1995—2018年间,河南省城乡居民八大类消费中,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明显要高于农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消费结构中城乡居民排在前两位的结果,可以说明城镇居民在收入水平提高的时候更倾向于将新增收入用于提高生活水平,以追求享受型消费为目标;而农村居民由于消费观念的不同更倾向于将更多的消费用于生存型消费类别上。医疗、交通、文教、家庭设备等各大类支出,城乡居民都基本呈现增加的趋势,而且农村居民的增加幅度还要大于城镇。但无论是总量还是相对量上都无法和城镇居民相媲美。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比农村居民更为优化。城乡居民消费层次的差距较大,在消费总量差距不断拉大的同时,八类消费品支出所占的比重却呈现基本同步的变化趋势,说明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正在向城镇居民逐渐靠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想要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市场必须首先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城乡居民只有达到共同富裕,才能整体提高其消费倾向,最终带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