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写好材料升格作文
——以记叙文为例

2021-06-04山东省青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翠

中学时代 2021年5期
关键词:橘子记叙文角度

■山东省青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翠

作文题目及要求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画家费尽心力创作了一幅画,在即将完成时,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了画上。他沮丧极了,想要放弃这幅画。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渍上涂了几笔,墨渍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融合。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思路解析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中学作文训练中,材料作文题目往往都很有创意,给我们的感觉是既熟悉又陌生,使既觉得可写又难以写好。正所谓:“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而这恰恰说明:命题材料内涵丰富,选取角度多样,文章体裁自由。在阅读完材料作文后,我们一般需要经历三个过程,才能下笔习作。

第一,多维审查——锁定关键词。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审题是材料作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一般来说,可将一道材料作文题分解为材料、要求两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材料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精准立意,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通过审读这则材料,我们发现:画家将墨滴在画上后想要放弃这幅画,但冷静下来后,他变换角度,将墨渍变作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融合。在这个材料中,“冷静”“变换角度”是关键词,这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习作核心词。

第二,精准立意——把握方向标。

材料作文要求我们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立意,理解材料内涵后再作文。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的内涵和写作角度是多维度的。因此,要想写出优秀的材料作文,就需要精准立意。根据以上锁定的关键词,我们可以把作文立意为“变换角度”“学会变通”“坚持到底”“遇事冷静”等。当然,材料作文的立意又有最佳立意与次之立意之分,我们在习作时尽量选择最佳立意。在这篇材料中,最佳立意是“换个角度看问题”。

第三,构思布局——打好腹内稿。

在中学作文训练中,我们遇到的作文文体一般是不限的(诗歌除外)。这篇材料作文要求不限文体(诗歌除外),特征鲜明即可。因此,我们既可以选择记叙文,亦可以选择议论文。好的作文是有生命力的,需要通过突出文体特征,写出文章的“精气神”。记叙文在初中阶段是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体,也是我在初中阶段能够运用自如的一种文体。下面,将以记叙文为例来具体阐述。

写好记叙文要求我们做到:至少写好一件事,有头有尾,详略得当。“写好一件事”指的是围绕着中心思想,至少写好一件体现主题立意的事件。“有头有尾”指的是把这件事写完整,不能戛然而止。“详略得当”指的是为中心服务,突出中心思想的内容要重点写,详细写;情节的铺垫、与突出中心无关的内容要少写、略写。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需要在下笔之前,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首先,要起一个怎样的题目来体现主题?体现熟悉性原则。题目所表现的内容、角度应是新颖的,体现新颖性原则。也可将平常用语提炼加工,变成带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即“诗意化”,这样题目就会显得唯美、深刻而含蓄。因此,这篇作文可以这样来命题:《换个角度看待问题》《换个角度,又是柳暗花明》《换个角度,也是风景》等。

其次,需要写一件什么事来体现立意?写作记叙文,要注重生活素材的积累。贴近实际生活是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亦是写出好作文的基石。现实生活中生动鲜活的各色人物,惊奇有趣的各种事件,多姿多彩的各种景物,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素材。作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可以是自己较熟悉的、平时积累素材较多的,要善于选取生活中令自己心动、印象深刻的场景,从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要真正融入生活,观察生活,感受身边的真善美,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下印象深刻的人与事。基于“换个角度”的立意,我们可以通过叙述生活中遭遇的一件小事,领悟到生活教给大家的“换个角度看问题”的道理。

素材积累与运用

记叙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文章就失去了生命力,成为无源之水,再华丽也没有真情实感。周国平在《风中的纸屑》一书中写道:“很多时候,灵感和素材只是一瞬间。”因此,针对以上命题,我们需要充分调动生活中可供选择的素材,用心思考,激活创作灵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写出抓人扣题的好作文。

(一)名言警句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出自《题西林壁》,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出不同的样子。因此,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指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这样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说明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局面时,必须要改变现状,进行变革;遇事不必死钻牛角尖,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这句话既可以用在记叙文抒情议论的部分,点明文章“变通”“变换”的主题思想,也可以用在议论文写作当中,做文章的道理论据,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3.乐观者于一个灾难中看到一个希望,悲观者于一个希望中看到一个灾难。

这句话是英国的谚语,意思是人应该有乐观主义精神,无论遭受什么打击、挫折,都不应消沉、垂头丧气。生活中,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亦是一种新的风景。

4.假若是个萝卜,就要力求做一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是棵白菜,就要做一棵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

语出杨绛先生的《隐身衣》。有很多人固然生活在平凡中,但在平凡中可以创造不平凡的自我。不抱怨,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生活会变得更加美丽。

5.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这是漫画家蔡志忠的一段话。生活本来就如蔡志忠说到的橘子,纷繁万象,难尽人意。我们固然喜欢大而甜的橘子,厌弃小而酸的橘子,可是,真实的生活往往呈现给我们的是大而酸、小而甜的橘子。这该如何选择?表面看这是个两难问题,其实它恰恰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智慧,遇到生活中的困境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问题。

(二)环境描写

写作时,自然环境描写并非可有可无,环境描写服务于文章的主题并侧面推进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可很多同学在写作时,不论情况如何,总是“风和日丽,天高气爽,小树对我招手,小鸟为我唱歌”,纯粹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却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文章中,多次使用景物描写,不仅可以使情节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吸引读者,还能自然地展开情节。下面我们就深入体会一下环境描写的重要性。

1.连串式环境描写

在一篇以《关心》为题的中考满分作文中,三次出现了景物描写。开头是这样描写的:“细雨绵绵,如同那扯不断剪不断的缕,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中间接着说:“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娇美了,那一簇簇的绿叶,经过雨水的洗刷之后,更加绿了,更加亮了。”结尾的时候,作者再次写到了景物:“我呆呆地伫立在雨中,望着父女俩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心中忽然静静地淌过一阵热流。……雨依然飘洒,不过,雨丝却成了母亲的双手,在轻抚着奔跑的我。”同样写雨,却用了三段情感不同的文字,情节自然。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文章,脉络分明,极富情感。

2.情景式环境描写

一位同学在《茵草坪上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作者不直接写内心滋生的思念之情,只说:“一场雨之后,那一片茵草地更绿了,那一株株的绿草一下子似乎长了一大截,让这片小小的草地变成了一张厚厚的绒毯,我感到,那正在滋生的不是小草,而是自己无法阻止的思念。”这样的句子含蓄有情,与一般的景物描写就有了不同。

3.环境描写范例

开头使用环境描写是记叙文写作的一个好选择,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故事情节,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将情感的主旋律“润物细无声”地表现出来。记叙文写作时,使用环境描写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天气,可以交代周围的环境、氛围,也可以自然地过渡到记忆中的故事等。

例如:“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笼在这一片红殷殷的花雨梦中。”“柏油路”“凤凰木”“花瓣”所组成的温柔而清新的画面一下子就将读者带入了暖暖的回忆中,让人初读文章就感受到了作者的怀念与感动之情。

佳作展示及评析

换个角度,向前迈步

□山东省青州市宏德学校/李文竹

往昔记忆,如黄昏的阴影逐渐消融在夜色之中,唯独那些挫败的经历却如同电影镜头,在我的脑海中反复浮现。有时候,面对受挫败的人生境地,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也许是另一番风景。

一场大雨不期而至,考试失利的我倍感烦躁,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紧蹙着眉,推开窗,无神的目光游离不定。这场暴雨使得小区花园里的花都凋谢了,残花失去了昔日的美艳,在冷风中无力地摇摆,世界也因此显得晦暗、阴沉。这时的我好像那些花,面对风雨的摧残,我只能苦笑。无奈的情绪环绕着我,忧愁弥漫在空中,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

狂风怒号,暴雨如注,闪电不时划破阴沉的天空。忽然,我眼前一亮——那是花园里的小草。虽然那弱小的身躯在强大的狂风面前显得不起眼,但它们仍随着狂风的节奏起舞,在暴雨的洗礼下显得更青翠,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那层层叠叠的浪花,在欢笑,在翻腾,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那浪花尖上,更是绿得鲜亮,绿得令人陶醉,给阴沉的世界带来一丝丝生气与力量。

我感受到那茸茸的绿,茵茵的绿,幽幽的绿。虽然没有红那样鲜艳,没有黄那样明亮,没有白那样纯洁,但是不管环境怎样黑暗,那绿仍透露出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是绿肥红瘦的暮春、天晴风暖的炎夏,还是风霜高洁的深秋、山寒水瘦的严冬,我们都能够看到绿的颜色,绿的形态,绿的精神,绿的希望。

我从未如此深刻地感受到绿的蓬勃,感受到生命的存在。瞬间,我顿悟:小草在狂风暴雨面前能够织出绿色的绸缎,我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看待挫败,释放心中的那抹失落的愁云呢?每次打击,只会让我更加强大。想到这里,我的内心不禁升起了一团火热的勇气。我小心翼翼地翻开那份鲜红的试卷,重新做了起来……

那些生活中的起起落落,都是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路。正是这些迎面而来的磨难,才让我的脚步更加坚定。漫漫人生路,遭遇困境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继续向前迈步!

简评:

本文立意准确、选材精当,小作者眼前所见之景由被暴雨击落的花转移到在雨中焕发出蓬勃生气的小草,其考试失利导致的烦闷心情也随之被火热的勇气与不息的斗志取代。换个角度,就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小作者用眼中所见之景抒心中所感之情,观暴雨中起舞的小草,读出了绿的精神与希望,懂得了挫折与磨难助人成长。结尾紧扣材料点明主题,有画龙点睛之效。

换个角度,亦是风景

□山东省青州市宏德学校/陈思如

苏轼有语:“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当我们正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时,不妨换个角度,生活自是另一番景象。

又是一年夏天,夏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绣球花,投下斑驳的光影,夏蝉的鸣噪声此起彼伏,远处的楸树叶又翻出了新绿……我的思绪不禁翻涌。

熬过去年漫长的春天,我终于来到会考的冲锋节点。每天走进教室,背板上都会赫然写着一竖排大字:“距离生地会考还有X天”。日子如流水落花一般,一去不复返,而我也逐渐开始焦躁不安。望着试卷上密密麻麻的题目,我常常会抓耳挠腮、汗流不止。果不其然,二模考试,我没有发挥正常水准。课上,陈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火热,知识点如狂风暴雨般阵阵袭来,我一时反应不过来,顿时涨红了脸,羞愧地低下了头。

陈老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将我叫到了办公室。陈老师似乎也有些憔悴,蜡黄的脸上又爬了一些皱纹。为了给大家解疑答惑,陈老师已经连续一个月靠在班晚自习了。犹豫了半天,我刚要开口,陈老师突然轻轻用手拍着我的背说:“我看你有些焦躁,挺过生活一道坎儿的人,才能更有韧性。”凝望着她赞许的目光,我看到了期望,看到了信任。生活就像攀岩,险阻重重,所以在遇到困难时,我应该学会换一种角度去看待:每一次打击,又让我更有韧性。

此后,我争分夺秒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清晨的上学路、热闹的操场上、半夜的台灯旁,那些被我挤进时间胶囊的知识点,都一下子活了起来。每当“每日一测”不够理想时,我就反复告诫自己:“当你经受种种逆境时,都要换一种角度去思考:每次考试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又为成功铺就了一块垫脚石……”

终于到了会考成绩公布那天,望着查询屏幕上显示的“A”,我潸然泪下。生活真的从另一面,开出了一朵向阳的花。夏日的绣球花开得烂漫,粉的似霞,蓝的如波,我站在光影斑驳的楸树下,灿烂地笑着……

生活就像是一幅绵远无尽的画卷,每个人都是这画卷中的主角,演绎着自己独特无双的风采。当你处在生活的夹缝处时,一定不要放弃。换个角度面对生活,人生亦是另一番风景。

简评:

本文开头引用苏轼的词句,开门见山,点明挫折与磨难乃是人生常态,只要换个角度就会发现,挫折与磨难更是助人成功的垫脚石。文章恰当地突出了材料作文的主题。小作者将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运用自如,比如会考前的“我”是如何焦躁不安,耐心敬业的老师怎样给“我”鼓舞与力量;夏季的绣球花出现在文章的首尾,却包含了不同的情感。整篇文章行文落笔都紧扣材料,文中三次点题,脉络分明,极富情感。

猜你喜欢

橘子记叙文角度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橘皮猜想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摘橘子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沉下去,浮起来
角度不同
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