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色的表达

2021-06-03彭敏

大众摄影 2021年6期
关键词:手工物体摄影

彭敏

幻梦 赵卓 摄

网 樊芝薇 摄

草木 韩利梅 摄

英国天文学家、化学家约翰·弗雷德里克·赫歇尔(John Frederick Herschel)于1842年发明可以持久保存蓝色照片的摄影印相工艺——蓝晒法(Cyanotype),又称铁氰酸盐印相法。我们制作的蓝晒印相需要使用和照片等大的数字中间底或者半透明、不透明物体进行接触转印,利用紫外线曝光并在清水中显影成像,最后获得以蓝色调为主的照片。利用制作工序中湿度、温度,以及人为刷感光剂厚薄不均匀等特点,使制作出的每幅作品具有唯一性。

藏匿的少女 曹乃千 摄

人体局部NO.2 金亮亮 摄

不可复制的“摄影原作”,手工制作传递“温度感”

时代变革下,摄影具有便捷性、智能化、可复制和易修改的特点,使得图像的采集和生成变得非常容易,蓝晒印相受手工涂抹、药物材料、试验环境、光源环境等多种可变因素的影响,往往同一幅作品在使用相同的制作手法时,所呈现出的作品质感、纹理、色彩等也各不相同,所以用蓝晒印相来表现每幅作品都是唯一的,是不可复制的“摄影原作”。

数码科技的发展,使得很多摄影师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有所突破,而手工制作的过程,使摄影师与作品有了更直接、更亲密的接触。蓝晒印相通过手工涂抹感光剂、手工制作相纸,具有独特的手工痕迹和强烈的个人趣味。使用不同材料的现代摄影方式,在改变摄影视觉的同时,也使作品独具特色、充满质朴感,并因手工参与而传递的“温度感”。

日常生活 赵卓 摄

羊 姜旭 攝

山脉 章有为 摄

世间万物构成蓝晒载体

蓝晒印相中材料的选择可以来自我们的生活,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绢、丝绸、棉布、玻璃、石膏等都可以作为蓝晒印相的材料使用。比如绢表面纹理较薄,涂抹感光剂容易渗漏,需要使用半干毛刷进行涂抹;可多次浸泡,遇水易皱、容易粘连;曝光后的画面反差小、亮面细节丰富,整体画面比较朦胧。每种材料各具特点,正因为各种材料不确定性的存在,恰恰预示着更多的新鲜感和更大的可能性,可以呈现出独具个性的蓝晒作品。

组合 赵卓 摄

物影成像(Photogramme)作为一种无照相机的摄影方法,是蓝晒印相常见的创作方式,即把半透明或不透明物体直接置于涂有感光剂的纸上进行曝光印相。照片的最终成像受到物体与纸张的距离影响,距离越近边缘越清晰,距离越远则相反。不透明物体印相形成的照片比较简单且影调单一,一般能够呈现物体的轮廓,但是没有细节。运用半透明物体印相可获得层次丰富的照片,我们可以利用花草、树叶、羽毛、吸管、浴球、口罩等常见的半透明物体进行制作。王乐《攻防之下》关注了如今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物品——口罩,通过物影成像为口罩“留影”,口罩的细枝末节在画面中一览无余、令人惊叹。樊芝薇《网》将不同颜色的浴球拆开,平铺在纸张上,浴球网状边缘在画面中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具有一种奇妙的轻盈美感。

蝶扇 卢晶 摄

攻防之下 王乐 摄

静谧 马超 摄

数字技术给摄影古典工艺带来了新的机遇,使用数字中间底制作蓝晒照片得到了普遍应用,通过相机拍摄直接获取图像,结合蓝晒印相呈现影调较短的特点,在软件中调整图像密度和特性曲线,打印输出数字中间底,最后结合中间底进行接触转印。章有为《山脉》拍摄了建筑工地上用绿网盖住的土丘,拍摄完成后将图像输出为数字中间底,结合蓝晒进行制作,照片远看像是山脉一般。赵卓《幻梦》以现实生活和场景作为表现对象,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不同寻常的美,画面以淡蓝色调为主,表现出一种朦胧的梦幻之美。

现代构成 郝晓坤 摄

蓝晒,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拿来”

当下,我们面对数字时代胶片生产快速衰退,图片无节制泛滥的挑战,艺术家、摄影师和受众都在“不谋而合”地重归于理性,重新审视摄影古典工艺,为摄影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定位思考。摄影古典工艺为摄影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运用现代的摄影手段,通过回归传统材料媒介之中,用传统技法对当下现实提问,通过作品进行有益的探索,它蕴含着影像艺术在时间纵向上过去和现在的梳理和对接,希望这种探索为摄影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秩序 朱文欣 摄

钥匙 林玉菲 摄

吸管世界 于子奇 摄

蓝晒印相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图片制作手段,重要的是在运用工艺过程中的手工性、作品本身内容題材的可读性,只有将内容与制作形式的高度融合,才是作品成功的关键。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拿来”,避免片面地为了应用而去结合,而需要更深层次地挖掘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我们的创作作品具有内涵和价值。

猜你喜欢

手工物体摄影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悬浮的鸡蛋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