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QGA-GRNN模型的SCR脱硝出口NO x质量浓度预测方法
2021-06-03曹喜果张永涛李雅恬
曹喜果,张永涛*,李雅恬
(1.新疆工程学院能源工程学院,乌鲁木齐830091;2.河北华电石家庄鹿华热电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00)
0 引言
NOx是危害人体健康、引起酸雨、诱发光化学烟雾、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污染物[1]。燃煤电站是NOx排放大户,建立燃煤电站NOx排放数学模型是脱硝控制策略设计的前提,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3]。然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系统工艺复杂,建立其机理模型较为困难[4-6]。目前,一些先进的控制技术在SCR脱硝控制方面已得到应用,人工神经网络作为并行计算模型,对建模对象先验知识要求不多且有很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因此,国内一些学者将神经网络引入SCR脱硝控制系统建模。翟永杰等[7]分析影响出口NOx质量浓度的因子,通过神经网络方式进行SCR脱硝建模。周鑫等[8]将核偏最小二乘算法(KPLS)和遗传算法(GA)结合,提出了利用GA-KPLS建模方法建立SCR模型。秦天牧等[9-10]采取多尺度核偏最小二乘法(MKPLS)建立SCR脱硝模型,并用预测控制方法实现了喷氨优化控制。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适用于解决非线性问题,在逼近能力及学习速度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样本数据较少时预测效果也较好[11-13]。GRNN结构简单,计算过程中只需确定一个参数——光滑因子σ,运算较为简单。σ的选择对GRNN的网络泛化能力和精度有重要影响[14]。
量子遗传算法(QGA)基于量子计算原理,将量子的态矢量引入遗传编码,利用量子逻辑门实现染色体演化,比常规遗传算法具有更好的局部搜索能力[15-16]。但传统QGA演化目标较为单一,量子旋转角取值不灵活[17-18],对此,笔者采用动态调整量子门的方法对其进行改进,并利用改进量子遗传算法(IQGA)实现GRNN网络中光滑因子σ的寻优,从而建立IQGA-GRNN网络模型,提高SCR脱硝控制模型的精确度。
1 GRNN网络基本原理
GRNN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输入层、模式层、求和层和输出层构成。网络输入X=[x1,x2,…,xn],网络输出Y=[y1,y2,…,yk]。
图1 GRNN网络结构Fig.1 GRNN structure
(1)输入层。该层神经元的数目与训练样本中向量维数相同,该层的作用是输入学习样本并将其参数传入模式层。
(2)模式层。该层神经元数目与训练样本数目n相等,第i个神经元的训练函数为
式中:X为网络输入;X i为第i个神经元训练样本,i=1,2,…,n。
(3)求和层。该层神经元为各神经元的加权和,模式层中第i个神经元与求和层中第j个神经元权值为输出样本中第j个元素值。传递函数为
式中:wij为连接权重,为各训练样本的期望输出值;j=1,2,…,k。
(4)输出层。该层神经元数目与样本输出维数k相等,即求和层中2类神经元相除
式中:SD为求和层中各神经元的代数和。
2 IQGA原理
2.1 IQGA基本原理
量子遗传算法是量子计算与进化算法的结合,为了使该算法能更好地解决所研究问题,本文在此标准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QGA中,量子旋转门的调整操作定义为
式中:θi为旋转角,取值范围为[0,π/2]。
染色体第i个量子的更新过程为
式中:[αi,βi]T,[α'i,β'i]T分别为染色体第i个量子通过旋转门前、后的概率幅值。
量子门更新原理如图2所示,图中:θ'为当前最佳基因值;θ为目前要更新的基因值。
图2 量子门更新原理Fig.2 Update of quantum gate
旋转门的目的是朝着有利于进化的方向更新种群,一般情况下量子旋转角度Δθ是固定的,但Δθ太小将导致算法收敛较慢,反之会出现算法早熟,从而给算法造成一定的限制,为此,采用动态旋转角可解决这一问题。动态旋转角策略可表示为
式中:fx,fmax分别为当前个体及最优个体的适应度;θmin,θmax分别为旋转角的最小值及最大值。
Δθ取值区间一般为[0.01π,0.05π],fx与fmax的差值越小,旋转角越小,该策略既有利于染色体不断向最优解靠近,又有利于在最优解附近精细搜索。基于以上原理,IQGA算法流程如图3所示。
2.2 IQGA测试
为了验证IQGA的有效性,本文选取典型非线性函数进行GA,QGA和IQGA的对比试验。非线性函数在给定的范围内存在很多局部极值,常规的寻优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值或在极值间振荡,式(7)中:-3.0≤x≤12.1,4.1≤y≤5.8。
图3 IQGA流程Fig.3 IQGA flow
maxf(x,y)=xsin2(4πx)+yxsin2(20πy)。(7)
试验中对3种算法分别测试100次,对最优值、最劣值和平均值进行对比。统计结果见表1,测试曲线如图4所示。
表1 3种算法测试结果对比Tab.1 Test results obtained by three algorithms
图4 3种算法的进化曲线对比Fig.4 Comparison of evolution curves of three algorithms
从表1可知,3种算法都能获取最优值,但IQGA的成功率达100%。从图4可以看出,进化代数不到20时IQGA已达到最优值,说明该算法拥有更好的收敛性,故本文采用IQGA算法进行参数优化。
3 SCR脱硝系统模型建立与仿真
3.1 建模背景
火力发电厂是NOx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降低NOx排放主要有2种措施:一种是控制燃烧过程中NOx生成,即NOx优化燃烧[3],但低NOx燃烧技术的脱硝效率仅有25%~40%,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另一种是对生成的NOx进行处理,即烟气脱硝技术。本文针对第2种措施,根据脱硝系统机理,建立基于IQGA-GRNN的脱硝系统数学模型。
以某300 MW供热机组为研究对象,该机组脱硝系统采用SCR工艺,根据脱硝反应机理及数据库中实际测点情况,选择机组负荷、入口NOx质量浓度、入口氧量、入口烟气流量、入口烟气温度、喷氨量6个变量作为SCR脱硝系统模型的输入变量,SCR出口NOx质量浓度作为模型输出。图5为脱硝系统NOx排放影响因素取值范围及关系。
图5 脱硝系统NO x排放影响因素取值范围及关系Fig.5 Valuerangesof theinfluencing factorsof NO x emission from thedenitrification system and their influences
以30 s为采样周期,选取分散控制系统(DCS)的历史数据,剔除失真或不完整数据后,选择390组数据并将其分为2类。针对数据特点,取其中350组作为训练样本,其余作为测试样本。图6为部分现场实测数据变化情况。
图6 部分现场实测数据变化趋势Fig.6 Variation trends of some field data
3.2基于IQGA-GRNN的SCR脱硝系统建模
将选取的6个输入变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分别代入IQGA-GRNN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利用IQGA算法优化GRNN模型的光滑因子,以目标函数值(σ的适应度)最小为原则,实现GRNN网络中光滑因子σ的寻优,σ的适应度为IQGA算法最大进化代数为100,种群大小为40,采用二进制编码,其最优个体适应度曲线如图7所示。IQGA寻优结果为σ=0.2。
图7 最优个体适应度曲线Fig.7 Optimal individual fitness curve
将IQGA寻优后的σ值赋予GRNN网络,根据输入输出变量个数及维数,利用350组历史数据训练模型,从而完成模型建立。训练数据预测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训练数据预测结果Fig.8 Training data prediction results
从预测结果看,IQGA预测误差较小,可用于后续的研究分析。基于以上模型,对现场数据中的后40个进行预测,为了充分检验该算法的性能,将本文所提出的IQGA-GRNN与GRNN,QGA-GRNN进行对比,其中GRNN寻优结果为σ=0.10,QGAGRNN寻优结果为σ=0.16,测试数据预测结果对比如图9所示。模型训练时间及误差对比结果见表2,其中Emax为实测值与训练模型之间的最大误差,Eave为平均误差。
图9 3种算法测试数据预测结果对比Fig.9 Comparison of predicted resultson test data by threealgorithms
表2 3种算法测试数据预测误差对比Tab.2 Prediction errors of thetest data obtained by three algorithms
从图9可知,IQGA-GRNN训练模型的最大误差Emax为2.336 0 mg/m3,实测值与训练模型的最大误差控制在8%以内,平均误差只有0.069 5 mg/m3,在0.2%范围以内,且IQGA-GRNN运行时间更短,效率更高。由此证明,本文所提出的QGA-GRNN算法能有效预测脱硝出口NOx质量浓度。
4 结束语
烟气脱硝系统的非线性特点导致其机理建模较为困难,为此提出一种新的IQGA-GRNN建模方法,可用于变工况下出口NOx质量浓度的预测。应用改进量子遗传算法对广义神经网络中光滑因子进行寻优,使该算法逼近能力更强。针对现场实际运行数据,采用本文提出的IQGA-GRNN算法进行训练建模,并将该模型与GRNN模型、QGA-GRNN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IQGA-GRNN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最大误差在8.0%以内,平均误差在0.2%以内,模型预测精度更高,是NOx质量浓度预测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