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1食品产业趋势
2021-06-03孙永立
文/本刊记者 孙永立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作为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瞩目。
今年会议明确提出了八大重点任务,包括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相比去年,今年会议有不少新的提法。例如,首次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等。在以上重点任务和新提法、新表述中,不少与食品产业直接相关,其背后传递的信号,意义重大。
总体要求: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作为2021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之一,会议强调,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同时反复强调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作为我国第一大产业,食品行业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
总的来看,今年我国食品行业持续稳定发展,“六稳”“六保”任务落实成效日益显现。此次疫情凸显了食品工业对缓解疫情期间经济下行压力起了积极作用,成为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数据是最直观的注解。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403.2亿元,同比增长10.1%,高出全部工业12.5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 1327.2 亿元,同比增长 16.7%。
食品行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粮食产量持续丰收。1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连续六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20/21年度我国三大谷物仍将供大于需。其中,小麦产大于需1400万吨左右,稻谷1700万吨左右。小麦、稻谷口粮品种库存为历史上最充裕时期,口粮供应绝对安全。
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克服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两节临近”,会议强调,要安排好“两节”市场供应,确保基本民生,做好困难群体兜底工作。同时,提醒疫情防控要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严防死守,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
反垄断: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这在12月1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也被提及。此次会议拓展了政治局会议的提法,强调国家的政策大方向仍然是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的,但是依法规范仍然是必要的。
中央近期接连出台反垄断政策以及多次进行强化反垄断表态,这预示着反垄断“强监管”时代已经到来。对于食品行业来说,这一表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为2020年末最大的消费风口“社区团购”划定了竞争的边际。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团购迎来了爆发式增长,阿里、拼多多、美团、滴滴、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们纷纷跑步入场。就现状而言,企业成为巨头后本应担负起追求科技创新和改变人类命运的责任,但少数巨头不断利用资本、技术优势加强垄断地位加以扩张,攫取利润,形成覆盖全国的强大扩张力,一般企业和创新企业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现在是时候开始反思这种模式是否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了。11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12月对阿里、阅文、丰巢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作出顶格处罚,三家企业各被罚款50万元。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一些平台公司通过资本优势消灭竞争对手,赢者通吃,店大欺客,坐地起价,损害市场公平竞争,同时,大数据杀熟、绑定会员后加收费、个人隐私被贩卖等乱象损害消费者的权益,所以必须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特别是对一些平台公司进行管控。
扩内需: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注重需求侧管理
“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要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继续发挥关键作用。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2015年提出后,轰轰烈烈的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开始了,而如今又提出“注重需求侧管理”,对需求侧进行有效制度安排,势必会对未来的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走高,2019年达到89%,连续六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尽管今年受疫情影响,食品消费对于中国经济增长依然显现了不一样的领跑意义。根据工信部统计,2020年1—9月,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403.2亿元,同比增长10.1%,高出全部工业12.5个百分点。
“双十一”和进博会堪称展现我国食品消费市场最有力的证明。“双十一”期间,天猫数据显示,100多家大型连锁商超订单量突破历史峰值;京东数据显示,11月11日开场2分钟,京东超市三大核心品类——干货食品、母婴、酒业成交额均超15倍。
在进博会的各大展区中,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参展企业数量最多,有近30家世界500强及龙头企业,共1264家企业参展;覆盖3个展馆,是本届进博会参加国别和企业最多的展区。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受到疫情的冲击,当前投资、消费的需求依然有提振的空间,注重需求侧管理,进行需求的总量和结构的管理,抑制铺张浪费、炫耀性消费等不合理的需求,正确引导需求,把消费从五花大绑的限制中松绑出来,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提升消费的水平和品质。
粮食安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种子问题 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强调,这是比较罕见的。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种子技术对农业特别重要,对增产的贡献比较大。现在国际上种子垄断性比较强,意味着价格上是供应方说了算。中国本身是一个农业大国,良种培育是基础性的技术,自己掌握也是应该的。
党国英说,目前中国良种覆盖率其实挺高,特别是粮食方面,主要是我们国家自己培育的,但确实也存在一些种源需要进口,这部分需要进行技术攻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八大重点工作中,其中在谈及“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时,都提到了“卡脖子”一词,会议要求“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种子可以说是农业的芯片,目前种子被垄断,中国严重依赖进口,对于自身的粮食安全是不利的,必须未雨绸缪,这样才能牢牢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徐洪才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表示,中国有很多种源还在被“卡脖子”,要加大种业技术的研发和重大产品的研发,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耐盐碱、适应性强的重大动植物新品种,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毕竟粮食安全是我国重大战略需求,也是国家安全稳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