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应街道:以志愿精神润泽文明之花

2021-06-03胡启敏沈新娜责任编辑张逸龙

宁波通讯 2021年8期
关键词:工单志愿街道

文/胡启敏 沈新娜 责任编辑/张逸龙

(上图)3月3日,下应街道百名党员志愿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在湾底村宣誓广场举行。

村口巷陌有环保志愿者的身影,小区垃圾投放点有垃圾分类志愿者的身影,社区广场摊位前有便民服务志愿者的身影……近年来,鄞州区下应街道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通过抓点、延线、扩面三大工程,实现了“统阵地”到“活阵地”、“定标准”到“创模式”、“建队伍”到“见成效”的深化,以志愿服务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下应街道文明创建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整合多方资源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

3月3日,下应街道百名党员志愿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在湾底村宣誓广场举行,线上招募的百名党员志愿者组成五色志愿者服务队在现场为居民提供宣讲、培训、义诊等十大类便民服务。

今年初,下应街道湾底村党委、天宫社区党支部联合在鄞领志愿服务平台开放志愿者招募窗口,辖区内百名党员报名,认领了不同的志愿服务项目。根据这些服务项目,下应街道组建了红色宣讲、垃圾分类、环境整治、文化传承、便民服务等“红、绿、蓝、黄、橙”五色志愿者服务队。

这5支志愿服务队进村社、企业,持续开展各项服务。如红色宣讲志愿队在湾底村的政治生活馆、幸福生活馆及辖区内的社区、企业,提供红色故事和党史知识宣讲服务;黄色文化传承志愿队依托鄞州非遗馆,推出国风胸针制作、灰雕、剪纸等公益培训课程;橙色便民服务志愿队组织志愿者,走进各社区开展便民咨询服务等。

在下应街道海创社区漫街区,有一个2800平方米、总投资超700万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这个实践所共三层,按照“贴近群众、注重结合、深挖潜力”的原则打造,设有城市会客厅、运动休闲区、文化休闲区等三大空间,围绕政治文明、未成年人教育、传统文化、生态文明等四大文明实践主题,搭建起理论宣讲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综治调解法律服务、便民服务等九大服务平台,成为下应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高地。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下应街道充分整合志愿者和社会资源,已组建志愿者团队55支,引进专业机构6家,孵化培育社会组织19家,备案登记社区社会组织73家。“依托这些志愿团队和社会组织,我们实现了志愿服务半径的延伸,打造了一个15分钟的志愿服务圈,居民就近出门15分钟就可以享受到各类志愿服务。”下应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慧娜介绍说。

近年来,下应街道以点带面,不断延伸文明实践服务半径,依托湾底村的“红色资源”、天宫庄园的“绿色资源”、中国插花艺术馆的传统文化资源等,将文明实践延伸到机关、企业、学校、景点、文化礼堂、文化家园、博物馆等阵地,构建起“实践所—实践站—实践基地”三级组织架构,实现文明实践全覆盖、全员参与,确保资源供应高效化、效应发挥最大化。

下应街道景湖社区为志愿者颁发2020年度鄞州区星级志愿者证书。

(左图)3月5日,志愿者在海创社区广场志愿服务活动中为居民测量血压。

(右上图)3月5日,志愿者在海创社区广场志愿服务活动中为居民磨刀。

(右下图)图为海创社区志愿服务“公益币”。

创新“工单制”服务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自行车轮胎破了,小区附近哪里有补胎?”鄞州海创家园第65幢居民苏静刚在社区居民群“下单”,几分钟后就收到了回复。快速响应,让她直呼“灵光”!

今年3月份,下应街道海创社区推出了“工单制”党员服务系统,居民有什么需求或问题,在居民群动动手指就能生成“工单”,之后有党员和志愿者“接单”。该系统整合了党员、志愿者、居委会、物业、社会组织等主体,居民只要在微信群中@居民助理,就可以自主填写上报事项,系统后台会将“工单”分发至相应部门处理。

海创社区的党员服务“工单制”是下应街道打造志愿服务菜单化模式的缩影。近年来,下应街道采取街道(村社)制单、群众点单、所站派单、志愿接单的“四单”模式,利用街道网格化管理平台、QQ微信群、上门走访等线上线下方式,向村社群众“发单”,引导群众根据自己需求和爱好“点单”,街道根据“点单”情况进行“汇单”“制单”和“派单”。各志愿服务团队“接单”后,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年年有计划、月月有菜单、周周有活动。去年,下应街道55支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200余次,累计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

在推行“居民点单,志愿者接单”模式的同时,下应街道还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辖区内文明实践特色资源,不断推出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提升志愿服务水平,让居民享受高质量的服务项目。

海创社区是鄞州区单体最大的商住社区,社区居民以“80后”“90后”为主,社区未成年人有3000多名。针对这一实际,该社区引进了拥有专业服务资质的志愿服务机构,进驻社区的“小蚂蚁六号空间”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开展防震减灾、亲子阅读、国学教育、健康医疗等各类活动。景湖社区是征迁安置型社区,老年人居多。针对这一特点,社区启动“倾听您的芳华”关爱老年人项目,通过对话聊天的形式,让老年人重拾年轻时的记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洋江水岸社区居民大部分来自征迁的姜村、河西、东升、胜利等4个村,居民结构多元化。针对这一特点,社区整合党建资源,成立党建联盟,以党员带动居民开展垃圾分类、楼道环境治理、文明创建等志愿服务,提升志愿服务的实效。

除此之外,下应街道还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结合“周日文化”“桑果文化节”等载体,利用辖区景区、艺术馆、非遗馆、乡贤馆等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开展文明旅游、插花培训、旗袍走秀、越剧会演等具有下应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丰富居民的服务体验感。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居民参与积极性

“群里派发的‘需求工单’,只要‘接单’并完成3次服务,就能兑换一枚‘公益币’,‘红色海海’上的学习积分也能兑换‘公益币’。”3月5日一早,借着学雷锋广场志愿活动的契机,下应街道海创社区社工张晓房向社区居民讲解起全新的“公益币”获取方法。当天,海创社区正式推出“公益币”2.0版。

2019年,海创社区推出了“公益币”志愿服务体系,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发布的志愿服务活动获取“公益币”。截至目前,海创社区发行的“公益币”总价值超过40万元,居民志愿服务参与量也从4000人次增加至9000人次。2020年,海创社区被评为全国“四个100”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公益币”2.0版依托社区的“红色海海”智慧党建平台,与“工单制”相结合,志愿者可以通过在智慧党建平台学习获取学习积分兑换“公益币”,也可以通过参与平台推出的“工单制”服务,“接单”完成相关任务兑换相应的“公益币”。

做志愿,换服务,这一模式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来兑换社区的优质公共资源。海创社区党员黄夕映在手机上接了一个“有害换有爱”需求“工单”后,和女儿一起完成了上门回收有害垃圾的服务任务,从而收获了“公益币”。“这样多接几单,就能兑换不少‘公益币’。有了这些‘公益币’,我打算带女儿参加社区的亲子烘焙体验课。”黄夕映开心地说。

海创社区的“公益币”模式是下应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又一创新举措。近年来,下应街道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平安建设、文明创建、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利用“公益币”等奖励机制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构建文明规范引导体系。

在洋江水岸社区,社区联合医院、银行、商店、理发店等单位成立“爱心服务联盟”,志愿者可凭志愿服务时长兑换服务和实物,兑换的物品可以本人使用,也可以委托社区送给有需要的困难居民。

以服务换服务的志愿服务模式,推动了下应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从量变到质变的有机转换,也激发了群众主动参与社区管理的热情和活力。如今,人人参与志愿服务,已成为下应街道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猜你喜欢

工单志愿街道
客服工单监控技术的开发与研究
以志愿,致青春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工单制”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基于RPA技术的机器人在配网调度工单发布工作中的应用
热闹的街道
小行动 大志愿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街道生活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基于分布式数据库Cedar的高效工单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