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故事
2021-06-03编撰编辑部
编撰_编辑部
App必须“+”
没带个“+”号的app,现在怕是不存在了——这并不是赶时髦随大流的心态造成的同质化,而是“+”确实便利而实用。加好友加群可以是“+”,发布内容也可以是“+”,甚至这个“+”的符号还可以灵活多变,心形或五角星是加收藏,大拇指是点赞,甚至根本没按键,无意间按住屏幕的时间稍微长一点你就自动“+”上了。因为直接关乎app的各项指标,所以为了积极的结果,如何把这个“+”安排出一个合适的形状和位置,也就成了运营中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细节。
细化的“加量”
所谓“加量不加价”已是过时的笼统概念和营销口号,如今的“加量”与“加价”是商家下功夫做文章的重中之重——加5元换购的鸡腿、加1元换购的茶叶蛋;加冰有去冰、少冰、正常冰;加糖有微糖、三分糖、五分糖、七分糖;满二十五减三,满五十减十,第二杯半价,买三杯赠一杯……一切只为消费者在形成“划算”的印象并满足占到“便宜”的心理后,能心甘情愿地掏腰包。
年龄+,数字or限制?
关于年龄,我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到了什么样的年龄,就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
18+,你该去上大学了;25+,你该结婚了;30+,你该生个孩子了……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看上去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实则是用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强行要求自己跟上同龄人的节奏。事实上没有人的节奏是一样的,而年龄也只是一个人细胞增长的时间,不能成为自我设限的理由。最好的时光,不是18岁的稚嫩,也不是30岁的成熟,而是任何年龄,任何阶段,都能做好当下的自己。
体检表上的那些“+”
尿常规3个“+”,尿糖4个“+”,血糖3个“+”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真理性,愈深入中年愈显得颠扑不破。当然,并不是所有体检单上的“+”都意味着隐忧,某些表示抗体检测阳性的“+”就是好事。总之身体的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引发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考,是很多人开始给自己做减法的起点。值得思考的倒是,这个减法的“起点”会不会(被)设置得太迟?它又是否,只能是做完加法之后的选择?
喜提N+1?
风靡一时的“喜提体”原本源自微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调侃的人“提”不到的。新一代职场人似乎更有反内卷的勇气,他们拒绝加班、排斥996,但是否也有直面生活的能力?还有待观察。但无论如何,对国家和个人来说,就业都是大事,法律必须给出保障。如果员工非自愿离职,用人单位要依法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N+1”。“喜提N+1”之后的人生,也许仍然一地鸡毛,还是要继续严肃以待的(握拳)。
众筹:公益or生意?
2014年,“众筹”一词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众筹模式被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报,从此被更多人熟知。“众筹”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众人的力量,集中大家的资金、能力和渠道,提供一种社会援助。通过众筹,可以让更多有想法、有梦想的人去创业,去造福别人,为社会创造价值,充分发挥着1+1>2的力量。在这项事业里,每个人都是正向的1份子,当然其中也不乏怀疑的声音,众筹到底是为梦想买单,还是为利益买单?比如某众筹平台上市引发网友热议。当大众的善良和爱心被消费,产生信任危机,在所难免。
加鸡腿/鸡腿没了
“后期加鸡腿”“摄影师加鸡腿”“文案加鸡腿”……广泛存在于网络评论中的“鸡腿”奖励就如同“秀儿”一样是网友们对于精彩演绎的独特赞许,但与称呼意义上的“秀儿”不同,“鸡腿”更像是一种情境上的设定——表现出色,盒饭加菜,以资鼓励,评论仿佛就有了老板评定待遇的风范底气。相对的,加是奖励,减就是不满,如果是不尽人意的表现,“加鸡腿”也就会变成清一色的“鸡腿没了”。
“开黑”在即,只待“+1”
网络游戏最主要的乐趣之一,就是组队打副本或团战,因此在讲究队伍配合前,首要条件是要能凑足人数,但手机与平板电脑的屏幕和对话框本就大小有限,时间紧迫也让人不想在打字上花太多工夫,于是最简练醒目的“+1”就成了约定俗成的惯用语,用途自然也就不局限于网游“开黑”。发起一个聚餐的号召,就会有一群人跟进“+1”;对某个观点表示认同或反对,找好阵营就可以用“+1”报到;拼团抢折扣,就要从“+N”不断倒数到“+1”……“+1”可谓是当下最迅速有效的表态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