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康复外科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2021-06-03曹艳张玲李娜乔琼显

癌症进展 2021年7期
关键词:炎性根治术胃癌

曹艳,张玲,李娜,乔琼显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手术室,2CCU,河南南阳473000

胃癌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与遗传、饮食、环境等因素有关,且存在地区差异。临床研究表明,胃癌由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性增生逐渐进展而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胃癌根治术术后患者常发生出血、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并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为减少患者的创伤、促进患者的术后快速恢复,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模式被应用于外科手术领域。ERAS主要目的是优化患者的围手术期治护过程,减少患者的创伤应激,促进康复。临床研究显示,ERAS用于结直肠手术中效果显著,患者的住院时间由原来的8~13天缩短至4~5天。本研究探讨ERAS理念在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②首次行根治术治疗,术前未接受放化疗;③生存期>3个月;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③合并全身性系统疾病;④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90例胃癌患者,依据围手术期干预模式分为对照组(

n

=33)和观察组(

n

=57),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ERAS模式干预。对照组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38~72岁,平均(46.58±11.27)岁;肿瘤部位:胃体9例,胃窦11例,贲门-胃底13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26例;年龄35~70岁,平均(46.11±10.36)岁;肿瘤部位:胃体17例,胃窦18例,贲门-胃底2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术前6 h禁水、术前12 h禁食、术前1天及手术当天进行灌肠。术中保持手术室温度为25℃,湿度为50%,覆盖薄毯保温,常规放置胃管和引流管。术后采用静脉自控式镇痛泵镇痛,视患者疼痛程度调整药量,首次排气后拔掉胃管,饮食由流食转为半流食、普食,拔出导尿管后适量活动。

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ERAS模式干预,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术前协助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并针对性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②手术前1天与患者及家属详细交谈,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治疗方式、手术过程、术后并发症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等),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并及时进行疏导,对于异常紧张的患者可给予镇定药帮助睡眠。③术前10小时口服10%葡萄糖溶液800 ml,并于术前2小时再次口服400 ml;术前0.5~1.0 h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④术中,在患者血容量、组织灌注稳定的条件下,尽早进行液体复苏;不常规放置胃管,仅保留1根引流管;术中提供保温毯保暖。⑤术后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同时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使用缓泻剂、促动力剂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尽早拔出胃管、导尿管,并做好管理;患者清醒后少量饮水,术后1天开始给予少量流食,逐步增量过度至普食;术后1天鼓励下床活动,直至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指标,包括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②术后2 h和术后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8、IL-10。③术后2 h和术后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包括 CD3、CD4、CD8,计算CD4/CD8。④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出血、感染、深静脉血栓、吻合口瘘和肠梗阻。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手术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的比较

2.2 炎性因子的比较

术后 2 h,两组患者TNF-α、IL-1β、IL-8、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TNF-α、IL-1β、IL-8、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术后2 h,且观察组患者TNF-α、IL-1β、IL-8、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2.3 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术后 2 h,两组患者 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和CD4/CD8均高于本组术后2 h,观察组患者CD8水平低于本组术后2 h,且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患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6%(3/5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18%(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3.876,

P

﹤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n(%)]

3 讨论

ERAS是于1997年由Kehlet首次提出,并于2007年引入中国,此后被应用于临床多个领域。ERAS模式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对传统管理方法进行优化,以减少应激反应,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表明ERAS模式能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既往研究表明,术前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和知识宣教,不仅能够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还能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临床研究显示,术前12 h禁食、术前6 h禁水,不仅不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还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和不适感,术前适当补充液体葡萄糖可提高患者耐受性。针对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可避免器官功能损伤,减少组织损伤和心脏负荷,同时还能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组织供氧,因此,可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出血、吻合口瘘、肠梗阻等均是胃癌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胃管、导尿管和胃肠道功能管理均可减少并发症的风险;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通过优质管理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有助于降低DVT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TNF-α、IL-1β、IL-8、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表明ERAS模式干预可降低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炎性反应发生率。IL-1β是由位于2号染色体的

IL-1B

基因编码,与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胃酸分泌有关,而胃酸分泌可能与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有关。TNF-α是常见的促炎因子,通过激活NF-κB通路产生炎性反应,已证实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关。IL-8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淋巴样细胞分泌,通过激活中性粒细胞,诱导释放溶酶体,从而激活T淋巴细胞,加强机体免疫功能。研究显示,IL-8在胃癌患者的胃黏膜组织中高表达。IL-10通过抑制辅助性T细胞1和B淋巴细胞在炎性反应中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且临床研究已证实,IL-10的表达与胃癌进展有关,可联合其他炎性因子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魏雪莲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优化手术过程可达到降低炎性反应的作用。

T淋巴细胞在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CD3可直接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CD4通过刺激其他免疫细胞产生免疫应答;CD8可直接作用于靶细胞,杀伤作用强,同时还参与免疫抑制过程;CD4/CD8可直接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研究显示,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水平及CD4/CD8均明显低于健康者,且与胃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ERAS模式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ERAS模式干预可降低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增强免疫功能,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炎性根治术胃癌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头孢他啶钠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
胃癌癌前病变有哪些,该如何早期发现和治疗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CLCA4基因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意义
胃癌筛查首选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