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江南是一生的使命

2021-06-02邹孝听

现代苏州 2021年8期
关键词:周庄水乡江南

邹孝听

杨明义,著名画家。

采访前夕,杨明义发来几张照片,大厅里的花木,院子里的宠物,还有形态各异的佛像雕塑,以及巨大的作画空间。在京郊的别墅里,他养了两条狗和九只孔雀。虽未实地踏访,却能从照片一隅“窥探”出杨明义在北京的生趣日常。这样的片段似乎是采访前的缓冲,让记者对杨明义有了更生动的认识。

“有意思”,是最直观的感受。而在此后近两个小时的交谈中,杨明义也时不时地表现得很有意思,他的故事实在是太丰富了,又岂是俩小时能说完的?他开玩笑说“最近在准备献礼建党100周年的展览大作,每天闭门创作,跟你一聊又花掉了俩小时”。可见杨明义对创作的狂热,而他的作品,百分之九十画的都是江南。

不管是在苏州的四十四年,还是去美国的十二年,又或是长居北京的二十一年,江南的印记始终镌刻在他的心里。在中国,应该没有哪个画家,像他这般乐此不疲地画家乡,对他来说,画江南是一生的使命。

我太爱江南了

留美,却从来没想过要留在那里

在杨明义的印象中,去美国四年后第一次回国,回到家乡苏州,道路坑坑洼洼,灯光昏暗,与美国宽敞明亮的高速公路形成鲜明对比。心里的落差是肯定有的,但他坦言,留美第一天,便没想过要留在那里,这个想法在此后的漫长时光里从未发生改变。他对留学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我到美国是学艺术的,那里有很多博物馆,可以看世界各国的艺术品,了解大艺术家的成长故事。

的确,留学对他来说是有收获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国外的先进意识,当中国水墨与西方色彩融合,展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杨明义的画在美国得到认可。作为苏州人,他很自豪。他自诩骨子里浸润着江南文化的灵魂,而江南文化相较于代表着中华民族气质的大江大河来说,体现的是中国文化温文尔雅的一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艺术和文学修养。

“我在美国的博物馆里看到中国四五千年前的青铜器,还有佛像雕刻、吴门四家等江南文化的代表,包括后来在日本东京博物馆的一个中国画展上看到好多吴门名家的画,都很感动。江南文化是在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彼时的杨明义未曾想过中国会发展得这么快,苏州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而与此同时,宝塔、园林等古老的建筑又保存得这么好,江南还是那个江南,他从心底感到欣慰。

啊,这里实在是太灵了!

无意成为发现周庄第一人

有人说杨明义生长在这不易的时代,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以至于他这一辈鲜有闻名遐迩的画家出现。然而他并不在意,对他而言,名和利不是目的,对艺术的狂热才是他获取多巴胺的源头。

第一次發现周庄,激动得不得了,给在美国的好朋友陈逸飞写信,喊他一定要到周庄来看一看。陈逸飞真的来了,此后创作的《故乡的回忆》里的周庄双桥,对江南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河人家进行了浪漫化的创作,让中国的水乡之美赢得了全世界的掌声。

杨明义也因此被称誉为“发现周庄第一人”。往事在他心里历历在目,那是1978年的冬天,他们画画的人在苏州博物馆内的一间办公室,一天中午闲来无事,他四处转悠,被一张桌子上的照片吸引住目光。照片被压在破碎的玻璃板下面,江南水乡映入眼帘,杨明义想把照片取出来,却发现它早已黏在了玻璃板上。他索性拿出速写本,把照片里的画面画了下来,到处去问这是什么地方。然后当时苏州没有一个人知道,后来有一次到浙江去有人告诉他那是周庄,他激动得要死,赶紧问人家怎么去。

“那时候去周庄太难了,要坐船,每天只有一班,冬天早晨天还没亮,5点半到南门轮船码头,沿途经过10多个小镇上下乘客,到达周庄要下午1点半了。尽管舟车劳顿,但看到周庄的那一刻,一切都值了!这里太好了!拍电影都不需要布景,完全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的建筑,每个角度都好看。”杨明义带去的两卷胶卷一下子全部拍光。

此后的两三年间,他陪同吴冠中等画家去周庄写生,周庄越来越出名,他笑称“周庄是我们画家画出来的”。

江南没有了

恋旧的审美如何紧跟时代发展?

杨明义说:“我们是经历大时代变革的一代人。”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他,依稀记得年幼时坐着马车从苏州古城到虎丘;去灵岩山自行车要骑一个多小时;天平山更远。现在开车很快就到了。时代不断向前,再看水乡,杨明义心生感慨:“江南没有了,水乡就像城市中间的小盆景,被高楼大厦包围了。”

恋旧的审美如何紧跟时代的发展?他直言个体永远拉不住时代的发展,作为艺术家,要走在时代最前沿。“学了传统技艺后,也要画出时代的气氛,以及对新时代的感悟。所以我会去画东方之门,去画园林的新气象,以及全新的苏州城。”

艺术离不开时代的发展,杨明义也会在画里反映出苏州的变化。三年前,他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创作了《今日苏州人间天堂》,北寺塔、双塔、吴门桥、平直桥,太阳在东方之门前冉冉升起,古今穿越,传统与现代激情碰撞;北京机场贵宾休息室40平方尺的作品《日出东方 春暖人间》展现了朝气蓬勃的现代苏州;为苏州柏悦酒店创作的90平尺的作品《水乡朝晖》,悠久历史名城跃然纸上;6月即将在他的回顾展中面世的100平尺的作品《日出之城》,是他人生中创作的最大一张画,下了大功夫,三个月闭门创作,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感情以及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

“《日出之城》一画,我把最主要的位置给了苏州文化地标北寺塔,努力去把古老苏州和现代苏州的发展表现在这张大画之中,让苏州人观后有种自豪感。”杨明义的上述四幅作品都有一轮朝阳闪耀其中,他感慨自己很幸运生长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速度”令人感动,“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苏州今日的朝气蓬勃。”

我对她太了解了

苏州就是我的母亲

杨明义对苏州太了解了,他说“苏州就是我的母亲,画江南是一生的创作重点”。 他曾在美国、日本、欧洲多国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多次举办画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江南。

杨明义的画太有江南意境了,这与他早前的经历离不开关系。在五七干校劳动的半年多时间里,他画小河、杨柳树、黑瓦白墙、稻田。画不完,画不腻。“我对苏州的农村,对水乡江南,最有感情,画出来太有意境了,太幸福了。不管我到哪里,我一天到晚都在画苏州。”

小时候经常去宝带桥一带游泳,他就画了很多顶桥;寒暑假,去唯亭找穿着水乡服饰的农民当模特;去拙政园写生,夏天画荷花,秋天画红叶……杨明义对艺术创作的热爱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也不为过,有一回,他和另一个画画的同学到乡下写生,碰到人家办婚礼,好奇这俩孩子怎么大年夜也不回去过年,杨明义这才意识到那天是除夕。“村民热情得要死,留我们吃年夜饭,我们就带着画夹,在大年夜吃了场酒席。”

既然杨明义这么爱家乡,又为何长居北京呢?他直言,长居苏州会疲掉,在外地看苏州,能更全面地观察、识别、认知。

想拿最好的东西给大家看

艺术和生活是分不开的

据说杨明义为苏州柏悦酒店创作的《水乡朝晖》成了镇店之宝,很多人慕名前往。谈及创作初衷和目的,他告诉记者,当时柏悦酒店打电话请自己画画,他挺高兴的,跑了很多国家的酒店,对不同酒店的设计、装修很感兴趣。他曾幻想过,这个世界上的品牌酒店能够展览出全世界最好的艺术品,做成24小时不闭馆的美术馆。“艺术和人们生活是分不开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文化自信变得至关重要。让艺术无处不在,大众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水平。”

又不是画张地图,怎么把苏州最好的东西融到画里呢?这张90平方尺的画,杨明义画了两个多月,每天都在构思:颜色红一点还是淡一点?新城怎么画?房子要虚还是实?树要绿一点还是浅一点?他形容创作就像跳高一样,提高一尺都很难。他在《何以最江南》的访问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只想每一筆下去都要对得起这个历史悠久得令人惊叹的城市”。真是耐人寻味啊。

最终,他的画里出现了9座桥,正好与苏州的中国第9家柏悦酒店呼应。与此同时,意大利大理石背景墙,日本松树造景,活泼生趣的锦鲤……世界级酒店品牌与中国著名画家,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TIPS

杨明义的江河湖海

漂洋过海,海归归来。

今天,我们一起与杨明义,重看江南。

Q:您曾说过画江南是一生的使命,您对江南文化的理解在不同阶段有什么变化吗?

A:江湖有句话叫“宁可听苏州人吵架,也不听XX人讲话”,苏州人温文尔雅,我好多外地来的朋友,跑遍了五湖四海,结果被苏州文化所感动,想尽办法要来定居。对于我来说,不管跑到哪,苏州怎么变,骨子里永远装载着江南文化的灵魂。

Q:您喜欢喝绿茶,吃苏式面,这可以说是江南文化留在骨子里的印记吗?

A:是的,做一个苏州人很幸福,吃碗阳春面都开心的。去美国,我随身带着碧螺春,泡一泡,香喷喷,这是江南的味道。地域的印记是特殊而刻骨的,如天平山红枫与美国、日本的就不一样,它俩一个太鲜艳,一个太工艺化,苏州的红枫才是真正古老传统的自然的味道。

Q:出国前,您在苏州生活了44年,是在江南文化的滋养中成长的,对您来说,江南的魅力在哪里?

A:就像美女的评判标准因人而异,眼睛大一点还是小一点,长一点还是短一点好看。在我眼里,江南的魅力大概就是各种各样的桥,黑瓦白墙倒映在水里。

Q:您曾很渴望去北京,去美国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真正出去了之后,您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和您的家乡有什么不同?

A:异国风采,各有千秋。但我心目中重要的还是家乡,我想让全世界欣赏到江南的美丽。

Q:让江南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的年轻群体关注到我们的传统文化,对此您有何见解?

A:江南文化不是快餐,深层次的东西不是一两天所能体会的,需要不断体验、学习、总结,才能对几千年的文化有更客观的理解。文化是城市最响亮的品牌,通过杂志、书籍、电影等,慢慢将文化渗透到每个人的心里,这才是文化上的胜利。

猜你喜欢

周庄水乡江南
水乡情
落日之下的画卷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可圈可点
周庄古镇
新水乡歌
绣江南
水乡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