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研究

2021-06-02王文婷刘舒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9期
关键词:日语毕业生专业

王文婷 刘舒

[摘           要]  为明确社会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首先对国内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日语专业建设提出见解。研究发现,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涉及多个行业,企业更希望招聘复合型日语人才;日语专业毕业生的综合业务能力有所欠缺。因此,日语专业建设需要丰富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就业指导。

[关    键   词]  日语专业;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9-0186-02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进,我国双边、多边贸易合作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语言基本功扎实、知识结构完备、创新能力卓越、国际视野开阔、跨文化沟通能力出众的创新型外语人才,外语类专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背景下,日语教育者也应该审时度势,积极响应国家和社会号召,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我们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在此背景下,除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外,高校的学科专业应遵循服务需求导向与社会需求逻辑(李立国,2017)。第五届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高等教育应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检验标准,以学生评价为优先(钟美荪、孙有中,2014)。

因此,日语专业建设必须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只有从社会需求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了解社会对日语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生个人的求职需求,才能更好地建设日语一流专业。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教学反馈、企业招聘标准三个方面总结了日语专业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

(一)就业去向

王延红等(2019)对于广东省韶关学院的日语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只有10%的畢业生在日企就业,67.2%就职于非日资企业。李锦淑(2016)对于青岛农业大学的日语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发现,从事工作与日语有关的人数比例为68.8%。曹文婷(2017)对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日企是日语本科生的主要就职企业类型。钱宇超、李美子(2011)针对浙江省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发现,选择人数最多的单位类型是国内外贸公司(73.5%),其次是日企(10.96%)。

并且,李锦淑(2016)发现日语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涉及贸易、翻译、教育、食品、房地产、旅游、政府等多个部门,其中从事与贸易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比重最大,其次是翻译行业和教育行业。周军、隋吉原(2010)调查发现,日语专业毕业生所就业的领域涉及信息通信业、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批发业、运输业、零售业、饮食酒店业等,工作内容涉及口译、笔译、IT、事务、人事、服务、培训、财务、金融、市场销售等,而其中口译、笔译的比例仅占27%。

(二)就业地

刘双喜、陈君、刘舒(2013)发现在河北省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生中,选择人数较多的就业地为大连、青岛、烟台、北京、上海、宁波、苏州、广州等城市。李锦淑(2016)发现,超过60%的日语专业毕业生选择去沿海地区就业,有17.5%的学生选择返回家乡(非沿海地区)。王延红等(2019)发现,53.1%的学生就业首选地是珠三角地区,29.7%的学生就业首选地是家乡。

(三)就业满意度

刘双喜、陈君、刘舒(2013)发现,所调查的学生对专业对口率、薪酬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和岗位发展的满意度都比较高,均在60%以上,说明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比较可观。李锦淑(2016)发现,对目前的工作状况并不十分满意但仍能接受的人数比例高达70.7%,明确表示不满意的占6.4%,表示非常满意的人数占22.9%,表明绝大多数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状况是满意的。

二、毕业生教学反馈

赵美娟、王会花(2016)对于某外语院校毕业生的调查分析显示,毕业生对于核心课程的满足度较高,学生对学校的教学总体满意。但是,有效的口头沟通能力、针对性写作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被毕业生认为是就业过程中最重要的几项能力,但是学生所掌握的这几种能力对于岗位工作要求的满足度很低。

张中锋、滕豪(2017)在日语专业学生就业调查研究中发现,日语专业毕业生对于语音、语法、日本文学、历史、日本概况等传统的日语课程存在异议并希望减少此类课程的设置,而对于与就业相关度较高的课程,如应用日语+专业技能、应用日语+业务技能、口译、日本企业文化等课程抱有较大兴趣,希望学校可以适当开设、增加这类课程。

三、企业用人标准

(一)招聘岗位

周军、隋吉原(2010)通过对常州市两大人才市场的调查发现,招聘日语人才的企业所需岗位主要分为三大类,即日语语言工作,管理、技术工作,商贸工作。其中商贸工作岗位所需人才数量最多,且大于前两种岗位所需人才数之和。这说明企业对翻译等具有较高语言专业能力的人才需求较少,并且企业通常需要既懂得日语、英语等语言,又懂得经贸业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术,他们不太愿意雇佣只懂得外语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外语毕业生。刘双喜、陈君、刘舒(2013)也发现,企业有明确表示精通计算机或其他专业者优先等倾向。

(二)注重因素

钱宇超、李美子(2011)在对企业注重毕业生哪些能力的调查当中发现,企业最关注的因素中,占比最大的分别是沟通能力(15.98%)、工作态度(14.18%)、口语能力(14.18%),而学生所重视的学习成绩只占了1.27%,排在第十位。而企业认为毕业生的不足之处中,排名靠前的是知识面狭窄(29.32%)、沟通能力弱(27.07%)和缺乏实践经验(19.55%)。

李锦淑(2016)关于用人单位注重哪方面的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占比最大,同为77.1%,排在第三位的是环境适应能力,选择比例为58%,而日语专业能力仅排在第四位,比重为55.9%。

王延红等(2019)研究发现,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条件的前三名依次为社会实践经历、综合技能、专业技能。

四、研究简评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

通过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研究可以发现,不同地区以及不同高校的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单位类型有较大不同。广东、浙江的毕业生去日企就业的比例较少,更多人选择了非日资企业就业。北京的毕业生就职于日企的比例较高,并且这些毕业生就业时所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包括教育、食品、旅游、政府、通信、制造、服务、建筑、金融保险、批发、运输、零售、酒店等,工作内容涉及口译、笔译、IT、事务、人事、服务、培训、财务、金融、市场销售等,而其中从事口译、笔译的人数较少。在就业地方面,多数日语专业毕业生都会在大连、青岛、烟台及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及北上广等大城市就业,只有少部分毕业生会回到家乡就业。在就业满意度方面,多数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较高,说明多数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自我定位相吻合。

(二)毕业生教学反馈

通过毕业生教学反馈研究可以发现,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对外语基本技能的培养基本认可,对学校总体教学满意度较高,说明在学校接受的外语教育能够较好地满足职场需要。但是毕业生的沟通、写作、管理等基本工作能力还有待加强,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不能很好地满足职场对于这些基本能力的要求。而在课程设置方面,学生希望学校可以增加与就业相关度较高的课程。

(三)企业招聘标准

通过对企业招聘标准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虽然各位学者调查的时间、地点不尽相同,但是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在企业需要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岗位中,多数为管理、技术、商贸等岗位,翻译类岗位较少。因此,企业不大愿意雇佣只懂得日语专业知识的人才,而需要既精通日语又具备其他岗位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除了专业知识以外,企业通常非常重视毕业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社会实践经历等综合素质,甚至很多企业对于这些素质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过专业知识能力。而知识面狭窄、沟通能力弱和缺乏实践经验是企业认为日语专业毕业生还有待提高的地方。

五、建設日语专业的改进措施

(一)丰富课程体系,实现跨专业人才培养

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涉及多个行业,如旅游、通信、制造、建筑、金融保险、批发、运输、零售、酒店等,因此在大学期间除日语语言知识外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对于日语专业人才就业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专业限制,日语专业教师对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比较匮乏,能给予学生的帮助有限。因此,应与其他专业建立合作关系,鼓励学生选修相关专业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实习机会

通过毕业生的教学反馈可发现,日语专业毕业生的语言能力可以满足职场需求,但是在职场综合素质方面得到的锻炼较少。例如,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商务文件写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职场文化等,“社会人”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在学校是难以获得的。因此,应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多去企业参观、实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前感受职场氛围,学习职场文化,锻炼职场所需的综合能力,以提升学生自身的竞争力。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日语专业教师往往精通日语语言及文学知识,但是缺乏企业希望毕业生所具备的其他专业的知识技能。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具备综合能力,可引进聘用兼职教师制度。除外籍日语教师外,还可聘用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介绍公司业务、职场文化、各岗位的工作内容等,或聘用企业的培训人员为在校生进行职场礼仪、商务技能等培训,由此可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加强就业指导

许多日语专业的大学生在刚刚进入大学时没有形成人生规划意识,对未来就业没有想法,感到茫然。到了大三、大四阶段才开始着手考虑自己的人生规划。可是此时大学生活已经过半,剩下可规划的学习时间也非常有限。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从大一入学起开始,尽早帮助学生建立人生规划,以便学生可以合理利用大学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另外,除辅导员等行政教师外,日语专业的任课教师也应参与到就业指导工作中,为学生介绍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形势,帮助学生尽早选择兴趣方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李立国.“双一流”背景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调整优化[J].大学教育科学,2017(4):4-9,121.

[2]蔡基刚.一流本科课程与专业建设的重组新概念:以外语学科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12.

编辑 刘莉琴

猜你喜欢

日语毕业生专业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赢在耐心
部分专业介绍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