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教学障碍访谈研究

2021-06-02刘燚飞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7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线上教学

刘燚飞

摘 要:“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更有助于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但是,如今大多的线上教学仍然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开展灌输式教学,由此可见,“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教学还面临着很多障碍。本文对河南师范大学本科生的访谈调查结果显示,从学生的视角来看,主要障碍包括学生主体、教师客体、制度、环境等层面的因素。据此,采用要素分析法来解释其形成条件,并结合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意图构建一个基于学生视角的“以学生为中心”线上教学模型来完善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和推进高校教学改革。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线上教学;访谈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7.071

1 研究背景

“student-centered”是西方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指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成长角度重新审视和建设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课堂教学环节。要充分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平等地分享参与学习和研究的经历,提供及时而又有建设性的反馈和疑问。

总的来看,国内外的有关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型或课程体系为主要聚焦点,以课堂中心学生为直接对象的较少。并且就研究方法而言,大多数相关研究主要是以大样本问卷调查为研究方法,有的甚至没有加入调查,采用小样本的深度访谈法较少,将质性资料与量化数据结合起来的研究更为稀少;研究思路也较模式化,采用宏观全面的原因论证和说理性分析,多以课前学生自主预习—线上课堂学生参与为主教师答疑为辅—课后延展的线上教学模式,较少提出系统性、彻底性、普适性、可持续性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在研究内容上较片面,仅关注于疫情下的线上教育缺乏长远的研究计划和探究热情,考虑疫情当下的线上教学模式构建和形成线上线下实质等效的教学效果,缺乏对于建设线上教学长效机制的深入思考。

面临现在疫情逐渐向好以及“互联网+教育”不可逆转趋势,我们的研究方向不应只局限当下,而应该深入探究构建怎样的“以学生为中心”线上教育模式、课程、教材等以供发挥持久性动力和提供学术性价值。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研究、收集质性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以疫情期间开展的众多线上课程为例,在类属分析与情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线上教学进行研究,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线上教学模型。

2 研究过程

为深入研究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线上课堂教学的现存障碍,了解解决对策,笔者在国内某大学(以下简称S大学)开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障碍和对策调查”,参考《我国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问卷》设计与检验——基于“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实证研究——基于2012年“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数据分析等调研结果,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展开问卷调查,采用现场发放填写、现场回收和线上发放表格等方式,S大学共有3563名本科生和教师提交问卷,其中可用于研究的有效问卷34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98%,本次调查是随机抽样,其中各年级人数占比分别为28.71%、35.26、20.4%、15.63%;从性别上来看,男生占比43.6%女生占比56.4%。此外,对S大学2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研,从任课及时的职称上来看,教授占比15%,副教授占比40%,讲师占比25%,助教占比20%。

为深入研究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课堂障碍,本研究在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深度調研法,对教师和学生开展了三轮深入访谈。

第一轮访谈——集体访谈:第一轮访谈点集中设置在S大学疫情期间开设的部分线上课程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例如,家庭教育课程、概论课程、大学英语、新闻采访学、现代汉语等,访谈对象是在此时间段内学习这些课程的20余个班级,共计学生1000余人。一轮访谈主要围绕“你认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线上课堂教学现存的障碍?围绕学生和教师校对简单谈谈”,采用开放性集体访谈,通过集体座谈的方式了解课程开展情况和所存在的障碍。通过与被访谈者的集体座谈来获取信息,营造轻松愉悦的访谈环境,引导受访者表达真实感受,对研究问题畅所欲言,并从中筛选和挖掘问题关键点,意在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式寻找二轮受访者。通过分析本轮开放型访谈所转录的文本,对文本进行编程,共计8万余字,从中寻找主题词和本土概念,拟定下一轮的访谈提纲。

第二轮访谈——结构性深入访谈:家庭教育学课程是S大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定点实验课程,本轮访谈深入该线上课程,就参与本门课程的6个班级共计420名学生和3名任课教师展开调研。首先,访谈前将访谈问题标准化,围绕研究主题制定详细的标准化访谈提纲。使被访谈者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回答问题,有效对调查过程加以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来自被访谈者方面的误差,提高可靠度。同时,也为后期的量化统计做准备,获得的资料便于比较和进行量化处理。在分析第一轮访谈的材料基础上提出“学生方面具体存在哪些障碍?教师方面具体存在哪些障碍?”等问题,围绕“家庭教育课程”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以小见大,反映研究问题。

第三轮访谈——非结构性深入访谈:本轮访谈开展个体访谈,通过前两轮访谈的总结与归纳,选择参与过一二两轮访谈中部分具有代表性观点和研究意义的同学和教师作为受访者,进行第三轮的深入访谈。未补充结构性访谈法缺乏弹性,较死板,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有利于访谈双方进行深入的交谈,充分发挥访谈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轮访谈中有:男生6人,女生5人,大一学生3人,大二学生2人,大三学生3人,大四学生3人,人文学生5人,理工类学生6人据此,所寻找到的本土概念归纳为学生、教两个维度和5个主题,本研究将从这些维度和主题出发,进行类属分析和情景分析,更加真切地反映研究问题。

3 研究结果

通过分析资料和整理调研数据,打破从研究者的视角对事先的假设进行检验和量化分析的单一视角、改变完全使用定量研究的框架模式,转向基于学生视角的解释性情景分析和归纳性类属分析。结合本土概念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类,发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障碍主要来自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现将从学生维度展开论述分析——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目标,学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围绕《我国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问卷》设计与检验——基于“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实证研究——基于2012年“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课外时间分配特征及对学习收获的影响——基于2016年J大学学情数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实证研究——基于2012年“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数据分析等现有调查研究基础,并结合在S大学范围内开展的调研研究,分析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三方面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障碍。

3.1 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固化障碍:

受传统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并未真正转变“以学生为中心”,仍是按部就班的跟着教师的讲授,没有在根本上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应对新介入教育的线上教学方式,不能够灵活转变和调整学习方法,仍采用之前的线下学习方式,很难适应线上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有一定益处,但笔者就是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就算是老师很卖力的让我们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做中心,但是我好像就习惯于跟着老师学习,不想自己主导去参与什么课堂活动。”

3.2 学习习惯

时间管理障碍:

大多数学生表示,作业一般都是学习委员提醒大家或者是线上学习系统后台提醒才会想起来去完成,通常都是在上交作业截止时间的前一分钟,大学生学习拖延现象普遍存在,线上学习也将这一弊病暴露无遗,守着最后截止时间完成作业已成为常态。“每次都想着早早完成,但是在家线上学习不比在学校,看着别人学习了自己也过去学习,在家好像只适合休息,一点都不想学习,所以每次不管多早开始准备,最后准时卡着上交时间。”大多数受访者谈道自己时间管理,但也有少数同学表示,线上学习更加考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形成制定每日学习计划表会对克服该问题有很大效果。

课堂参与障碍:

“线上学习隔着屏幕丝毫没有正式上课的感觉,老师也监督不了我们,不想参与互动,一小会儿就跑神了”,存在这样课堂参与障碍的受访者不在少数,大多数大学生表示在线上课中参与度不高,一是懒得去参与,除非是老师将参与课堂活动与课程考核评价挂钩;二是线上课程局限性太大,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参与,就感觉很多都是形式化的参与,没有起到实际效果。“老师准备提问、互动、游戏等辛苦,我们学生疲于应对各种抢答、交流、探讨也很累,其实实际意义不大,更别提课堂还给学生了”,受访者表示。

3.3 学习态度

学习动机障碍:

“一些考察课程不参与考试,大多数都不会挂科,就是为了修够学分,期末好好写写作业就行”。部分本科生的学习动机低下,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自身学习要求较低,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区别化对待,抱有得过且过的侥幸心态,学习动机较为功利,并不想通过课程学习获取知识并课程评价上取得较高成绩。

学习倦怠障碍:

学习倦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沮丧、疲乏、不滿意、焦虑、抑郁、冷漠、迷惑、无力、低自尊等消极的心理,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三个维度,是一种不健康的学习心理状态。“学生学习倦怠是实现线上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在障碍之一,僵尸班极大地削弱教师们的教育热情”。访谈反馈得出,不少学生在参与线上课程过程中出现态度散漫、纪律松懈、学习效率低等行为,对任课教师也多是冷漠和不尊重。

4 研究结论

基于以上类属分析和情景分析,可以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实现障碍归纳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型。学生维度主要分为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三个板块,细分成固化的学习方法障碍、时间管理障碍、学习自制力障碍、学习动机障碍、学习倦怠障碍五个方面。

除了上述被普遍提及的障碍,学生的自陈报告和访谈结果还显示出一些可能阻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标实现的障碍。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构建一些有关的基本知识模型和框架,有效形成系统知识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赵炬明,高筱卉.关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17,(8).

[2]赵炬明.关注学习效果:美国大学课程教学评价方法述评——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6):9-23.

[3]赵炬明.聚焦设计:实践与方法(上)——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2):30-44.

[4]孙晓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5]汪雅霜.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实证研究——基于2012年“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数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01):32-36.

[6]王纾.研究型大学学生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2009年“中国大学生学情调查”的数据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04):24-32.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线上教学
高职英语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