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的南县发展探索
2021-06-02徐珺
摘 要:乡村振兴是围绕我国“三农”问题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根本动力。乡村产业振兴是一项高投入、高技术的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各地普遍面临参考经验缺乏、体制机制滞后、涉农项目资金短缺、科技创新乏力、研发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本文以南县发展稻虾产业的探索实践为分析对象,详细介绍南县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考和新的做法,为其他地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乡村产业;改革体制;南县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7.00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重点在于产业振兴。益阳南县地处湘北洞庭湖冲击平原,地势平整,土质肥美,江河密布,气候适宜,是水稻种植黄金地带。长期以来,南县是全国闻名的产粮大县,水稻则是其主要种植物。近年来,由于产能过剩、水稻品种改良进度慢、品牌建设推进难、消费者习惯升级等,南县稻米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和严峻考验,其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农户的收入跟着紧缩。按照推进产业兴旺总体部署,南县解放思想、发挥优势,积极推广“稻虾共养”生态种养模式,着重发展稻虾产业。为了打响稻虾品牌,带动县域农户脱贫致富,实现稻虾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互融互通的格局,南县把稻虾产业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谋划和布局,改革体制机制,强“稻虾产业”发展之“根”;强化品牌建设,壮“稻虾产业”发展之“干”;培育示范帶动典型,繁“稻虾产业”发展之枝;突出科技支撑,茂“稻虾产业”发展之“叶”。
1 改革体制机制,强“稻虾产业”发展之“根”
体制机制不畅已成为阻碍“稻虾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南县为了破解体制机制桎梏,培育适宜“稻虾产业”的强壮“根系”,于2019年设立了专抓稻虾产业发展的稻虾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正科级事业单位),先后编制了《南县现代农业发展建设规划》及《南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稻虾)建设规划(2019-2022)》,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稻虾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强做优稻虾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意见》等文件。
一是创新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在符合各级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对涉农资金进行整合优化,重点保障稻虾产业发展优先支出。优化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新增粮食产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涉农项目资金,统筹使用形成“多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个”的格局,重点支持稻虾产业发展。2019年南县整合涉农资金达3.2亿元,其中近2亿元用于稻虾产业龙头企业培育、示范基地建设、科技创新研发、市场渠道拓展、品牌培育推广等方面。
二是创新引导激励机制。“政府搭台,企业农户唱戏”。不断完善产业引导政策,引导企业和农户加入稻虾产业发展中来。引导企业方面,对进行规模经营、生产优质品种、高端农产品,设备升级改造,开拓一二线城市市场的企业进行奖补。引导农户方面,通过产业分红、优价供应种子等生产资料、免费技术指导、优价农机服务、订单保底收购、劳务用工、应急支助、免费信息共享等措施,引导农户发展稻虾产业。为了降低农户种养风险,政府鼓励和支持农户购买稻虾养殖保险,主动承担50%的保险费。
三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出台了《南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奖励办法》,鼓励农户将土地流转给种养大户、农村合作社、龙头企业。对签订3年以上流转合同并实现经营面积达300亩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一定奖励,并对乡、镇、村给予相应奖励。
四是创新利益连接机制。稻虾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稳定利益连接机制,形成了委托帮扶、产业帮扶、用工帮扶、直接帮扶等长效机制,从而带动农户脱贫致富。比如南县龙头企业溢香园通过提供优良品种,保底收购农户粮食,既保证了7个贫困村及多个自然村农户的利益,也确保了溢香园公司的原料品质及供应,实现公司和贫困村及自然村农户利益双赢效果。目前,该企业已实现委托帮扶87户、产业帮扶147户、带动农户35440户,其中贫困户帮扶102户,共计帮扶1005人,平均每户增创收入1500元左右。
2 强化品牌建设,壮“稻虾产业”发展之“干”
南县传统集中种植的水稻品种——黄花粘,市场竞争力弱,亩产利润空间较低,要提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就要求强化品牌意识,努力培育能被市场认可稻虾产品品牌,不断提升稻虾产业发展主干的支撑力、生命力,让稻虾产业发展之树能支撑乡村振兴。
一是注重产品品质。首先,选育优良品种,提高稻虾产品竞争力。通过对优质水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和示范,选定全县稻虾米重点推广品种。其次,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实现标准化种养。颁布了《稻虾生态种养技术规程》《南县小龙虾》等多个省级以上标准,严格种养标准。同时,对全县养殖大户进行标准化种养培训。最后,制定监管办法,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制定了《南县稻虾种养投入品监管办法(草案)》,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检查门店150多家,抽检样品200多个,监督种养基地建立生产档案,确保流通环节产品品质。
二是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大力推进稻虾种养区域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现已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稻虾产品达19个,“南县小龙虾”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县稻虾米”获得中国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同时,加强区域稻虾米品牌的培育、认定、宣传。为了实现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初步建立了使用“南县稻虾米”公用品牌的准入制度。
三是拓展稻虾销售市场。优质稻虾产品不仅要“稳得住”本地市场,也要积极“走出去”。首先,整合本省资源,先在本省范围内作好产销对接,使稻虾产品“稳得住”湘土。比如南县政府主动对接以销售小龙虾为主的长沙现象级网红餐饮文化品牌“文和友”,开展深度合作。其次,引导企业、协会利用好电商、展会、商超等渠道,让稻虾产品“走出去”。为了使稻虾产品“进电商”,建立南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内设有8个服务中心,包括了物流配送中心,稻虾产业服务区,促进45家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带动建立641村级服务站,从而实现所有行政村电子商务的完全覆盖。完善县域范围内物流配送体系,有效整合供销E家、雨后中国的线上销售渠道和线下运输能力。与多家电商平台合作,已开设农村电商网店80余个。在“进展会”方面,定期组织“南洲稻虾米”“南县小龙虾”等优质产品赴一二线城市参加展销活动,提升了南县小龙虾、稻虾米知名度。在“进商超”方面,鼓励企业在全国各地开设销售网点、专销店和柜台,提高稻虾米市场占有率。
四是创新品牌营销路径。通过选送特优品牌稻虾产品参加国际大赛,提升产品国际影响力。2019年“南洲稻虾米”斩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在北京天安门《辉煌中国》地域成果展商,《南洲稻虾米、南县小龙虾》宣传展板主展厅展出,反响较好。先后邀请、接待上级主流媒体38批次,刊发稻虾产业宣传稿件100余篇。成功举办了特色小龙虾捕捞节、“我来扮禾”庆丰收等节会活动。
3 培育示范带动典型,繁“稻虾产业”发展之枝
依托品牌优势、精准定位、以创新抢先机,打造稻虾产业发展的示范典型,形成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让稻虾产业促脱贫的枝头繁花灿烂。
一是打造稻虾产业发展示范点。为助推南县稻虾产业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南县在南山村启动了生态稻虾第一村产业示范园项目,着力推进土地流转,让农户变股民;着力推进金融助农,通过城投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借款资金达4亿元;着力推进河湖治理、农田水源、村容村貌、生态环境、产业结构“五个方面”升级改造,使之成为稻虾产业发展的示范点。
二是建设稻虾示范基地。目前,全县已建立了8个万亩稻虾产业示范基地,22个千亩稻虾产业示范园区,并成功打造了省級稻虾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稻虾示范基地采用“示范基地+龙头公司+村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极具竞争力稻虾产业集群,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4 突出科技支撑,茂“稻虾产业”发展之“叶”
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方面的动能减弱,农产品安全问题频发,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农产品竞争力下降、农村劳动力紧缺等问题都制约乡村产业振兴。在这种情况下,将科技创新以知识、信息、技术等新生要素运用到乡村产业发展中,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农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南县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稻虾产业效益变革中的作用,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端、加工端、流通端和消费端中。
一是生产端,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完善稻虾种养技术。已有10所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合作在南县设立科研试验基地,组建稻虾产业技术攻关团队,开展稻虾田优质水稻种养、小龙虾种苗繁育、“稻虾+螃蟹”新模式、绿色防控等技术研究并有所突破,已有一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小龙虾两种繁育场,每年减少50%以上化肥、农药投入,提升了稻虾米品质,提高了农民种粮收益。
二是加工端,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稻虾产品精加工。南县龙头企业为小龙虾加工行业的技术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比如顺祥食品有限公司被授予“中国小龙虾养殖和加工产品研发中心”“农业产业化国家工作重点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贸易出口模范企业”,拥有自己发明专利达30多项,其中汤料虾还获得湖南省社会科学管理技术成就奖,该公司生产的小龙虾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小龙虾产品深精加工的发展趋势加快。
三是流通端,创建信息化集散平台,实现生产和市场信息共联。通过搭建了“洞庭虾网”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市场和农户间价格信息共享,建立种养基地、农户、加工企业、冷链物流平台的利益新联结,为多方提供综合性服务。
四是消费端,推进质量溯源系统建设,保障消费者权益。稻虾基地建设有智慧农业系统,在物联网技术地加持下,可以实现对稻虾种养殖全溯源管理,提高稻虾产品的契约属性,从而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触及很多农业转型升级等深层次问题,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还有太多的痛点、难点需要破解。从县级这个层面上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会存在共性问题:制度改革阻力羁绊、市场把控能力欠缺、技术创新力度不够、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农户固有观念难移、资金缺口大等,还有一些个性问题,比如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千差万别,各地面对的问题和困难各不一样。因此,乡村产业振兴不能机械地照搬和复制,应该创造性地借鉴优秀经验,根据各自资源禀赋、量体裁衣,精准施策、系统推进,才能交出令人满意的乡村产业振兴“答卷”。
参考文献
[1]石洪斌.谁来振兴乡村?——乡村振兴人力资源支撑体系的构建[J].治理研究,2019,(06).
[2]石会娟,李占祥,刘慈萱,等.城郊融合类乡村产业振兴思路探讨——以西安市雁塔区三兆村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9,(1).
[3]姜松,喻卓.农业价值链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9,(03).
作者简介:徐珺(1990-),女,汉族,湖南浏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