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水地膜”:旱作技术实现增产奇迹

2021-06-02武竹青

科学导报 2021年28期
关键词:环县旱作现场会

武竹青

“我在往兰州的高速路上,前几天在河曲县参加了一个九省区渗水地膜谷子技术试点示范现场会,现在去甘肃省环县参加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示范现场会。‘渗水地膜旱作技术这几年推广力度不小,每年可推广百万亩渗水膜……”4月20日,记者电话采访了正在赶往甘肃环县的山西农业大学研究员姚建民。

近年来,在长城沿线干旱少雨、广种薄收的吕梁山、燕山-太行山、六盘山三大贫困片区,姚建民带领团队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50多个贫困县的村村寨寨,累计推广示范500万亩渗水地膜旱地穴播技术,增产粮食5亿公斤,增产幅度超过30%。

从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姚建民一直在旱作农业方面深耕探索。在长期的调研中,他发现半干旱地区小雨量降水发生频率高达72%,遂将分散的小雨量无效降雨汇集成局部有效大雨作为技术攻关的突破口,开展了从覆盖材料到耕作机械再到农艺技术的全方位研究。他不断突破技术难关和瓶颈,先后独立研制出可以使雨水入渗又能够锁住水分的渗水地膜新产品,与有关农机厂合作研制出适于山地梯田的2MB-1/4、2MB-1/3、2MB-1/2可转弯系列铺膜播种机,实现了开沟探墒、铺膜压膜、定量覆土、精播镇压、波浪微地形集雨等多道工序的一次性作业。

2018年起,他又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合作开展“PPC树脂合成示范生产与生物降解渗水地膜产品研发”,攻克了生物降解地膜直角撕裂强度小的共性难题,生产出薄型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亩用量和亩投资成本比市场上降解地膜分别降低了40%和50%,实现了节本、增效、环保,为解决农田白色污染提供了新路径。

“有的省在农村推广以残膜一对一换新膜,这种回收工作虽然减少了农田白色污染,但费工费钱,不是根本的出路。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的大面积推广,将会使4亿亩地膜地彻底更新换代。我国已经在新材料的研发上取得巨大进展,我们的吹膜工艺及辅材上也取得突破性专利,消除白色污染指日可待。”作为一位专业研究旱地农业的专家,姚建民对消除白色污染充满信心。

為了使新产品、新技术尽快应用到生产中,姚建民常年奔波于基层,冬季开展课堂技术培训、春夏季深入田间实地指导,从作物种植到苗期和中后期的管理,他都亲自到田间指导。山西今年春季雨水少,冷凉时间长,他抓住这个间隙早早便开始安排今年的试点试种工作。

4月7日,他参加了九省区渗水地膜谷子技术试点示范现场会,会上,他向与会人员现场讲解渗水地膜旱作技术要领,推广示范适用于河曲县山区经济适用、环保低耗、操作简便的农业机械,全面实现杂粮生产耕、种、收、管、防全程机械化。4月18日,在山阴县合盛堡乡启动了8万亩有机旱作渗水地膜优质谷子春播仪式,开播仪式上,姚建民向与会种植户们对渗水地膜研究背景、谷子地膜覆盖技术模式、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技术原理等作了详细讲解。

“过去半干旱地区谷子亩产最多不过500斤,这几年山阴县、神池县等地的几十万亩示范基地的谷子,亩产都在1000斤以上。”姚建民高兴地说。

山阴春播仪式启动后,4月20日,他又连轴转地赶往甘肃省参加环县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示范现场会。21日,又驱车赶到陕西省延安市,准备4月29日在该市召开的全市全生物降解渗水膜示范现场会。

“去年宁夏西海固,在旱情严重的情况下,采用‘渗水地膜种植谷子,实现了亩产1426斤,产值4278元的好成绩”。姚建民向记者介绍了宁夏示范基地的示范效果。

宁夏海原县王塘村,年降水量仅320毫米。2018年,姚建民被科技部聘请为“东西部合作科技支宁专家”,在王塘村建立起千亩“渗水地膜机穴播谷子”示范基地,一举创造了旱地谷子亩产1292斤的纪录,大面积推广平均亩产达到600斤,与传统谷子亩产200多斤相比,成倍增长。“渗水地膜”成了百姓的“香饽饽”,仅两年时间宁夏就推广了近30万亩。

其实姚建民已退休多年,但他的脚步不停,一直走在耕耘的路上,他带着他的团队和“渗水地膜”旱作技术,不断创造着奇迹,让众多农民看到了农业的希望。他坚定地向记者说:“我将继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充分发挥生物降解渗水地膜旱作增产技术研发推广的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环县旱作现场会
带着故事看砖塔
“互联网+名厨亮灶”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初探
山西省举办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典型创建推进培训班
行走环县
环县的土
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杭州拱墅区召开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研究
北京市召开2016年中小学校园足球课堂教学现场会
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北京现场会举行
旱作对水稻的生理生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