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愁记忆的特色小镇规划研究
——以兰州市安宁堡桃花小镇为例

2021-06-02林杨杰杨恩义徐海燕

园林 2021年6期
关键词:安宁桃花乡愁

林杨杰 唐 红 杨恩义 徐海燕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兰州市安宁堡桃花小镇为例,在建立乡愁景观元素体系的基础上,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安宁堡街道的居民及游客进行乡愁记忆感知分析。调查得知居民乡愁感知主要体现在自然田园景观与趣味活动体验方面,而对于乡村文化类景观要素感知度相对较弱。基于调查结果对安宁堡桃花小镇进行规划研究,以乡愁景观元素为载体,借鉴古安宁堡整体布局形式,融合休闲娱乐、民俗展览、工坊体验、文创周边等多种形式内容,按照现代文旅与商业空间组织动线,构建体验丰富、再现乡愁记忆的桃乡风情小镇。

乡愁记忆;乡愁景观;特色小镇;安宁堡;桃乡文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同时也导致城乡二元格局的分裂,传统乡村受到巨大的打击[1]。为保护和发展传统的老旧城镇,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2]。目前,虽然特色小镇的内涵没有确切的界定,但新型城镇化要求特色小镇具有特色、产业、绿色、生态宜居的特点[3]。当下特色小镇建设以文化引领作为建设发展的主线,以提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作为规划设计创新点和再生点;以挖掘文化资源、培塑文化价值、传承地域文化和发展文化产业为主要目标;对当地的特色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产业资源等实行深度整合[4]。

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是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5]。记住乡愁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当地特色文化的保护,留住乡愁最关键的就是要大力开展特色小镇的建设。刘沛林[6]认为,加大文化保护,大力开展特色小镇建设是留住乡愁的重要路径。姚亦锋[7]提出不仅要留住个人的乡愁,更要留住民族的文化乡愁。留住乡愁首先要尊重传统乡村文化,其次是保护乡村建筑文化。肖周燕[8]认为乡愁是人们内心深处对于家乡文化的留恋。塑造乡愁和留住乡愁要从文化、建筑、景观和产业等方面入手。总之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应根植于乡土文化,以留住乡愁作为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赋予小镇更多的文化内涵。回顾近几年兰州特色小镇建设历程,规划大多只注重对物质基础建设,而忽略了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安宁堡自然环境优美,传统文化丰富。如何让乡村留住乡愁,让游客记住乡愁,是安宁堡桃花小镇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兰州市安宁区安宁堡桃花小镇为例,探究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如何实现特色小镇建设,既能保留原有乡村的乡亲乡情,又能推动乡村经济的本质发展,将改善人居生活环境质量和对当地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作为规划目标,打造具有乡愁记忆的特色小镇。

1 乡愁的内涵

1.1 乡愁的产生与复现

乡愁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指漂泊在外的特定人群从内心深处生成的一种对乡亲乡情的情感共鸣,因此可把乡愁当作一种集体记忆[9]。城市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进城从事社会劳动。乡村逐渐成为城市的“附庸品”,变成城市资源的大后方[10]。从社会层面来讲,近些年“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现象越来越多。在空间层面上,农村的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而农村人口却逐年减少。由于社会层面与空间层面的双重影响使离乡人更容易勾起思乡情绪,这其中不仅包含着对故乡的思念,也包含对亲人的挂念。随着对故乡记忆的逐渐模糊,乡愁就这样形成了。

在当下新型城镇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复现乡愁显得格外重要。其关键是将乡愁元素加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从人民意愿、社会制度以及乡村建设3个层面进行展开。从人民意愿层面出发,首先考虑人的主观诉求,采取渐进式的规划策略;在社会制度方面,要始终坚持以城乡共赢的理念作为建设目标;在乡村建设层面,留住乡愁的前提是加大对乡村遗产的保护。着重对乡村的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和保护,把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使乡愁得以复现。

1.2 乡愁景观载体

乡愁景观,是指与人文景观相融共存,能反映当地地域特色、富含特定家乡文化、使人产生归属感的景观,“乡”不一定是指乡村,也可能是故乡、本乡。“愁”不是忧愁、伤感,而是一种特殊的家乡文化[11]。因此,乡愁景观不仅是生态环境之美,更是一种记忆、一种传承和一种归属感。

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方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异同导致了地域文化的差异,不同地区产生的乡愁意象也有所不同。而乡愁景观直接或间接承载了这类乡愁意象。依据乡愁承载元素的差异,乡愁景观的载体可分为物态乡愁景观载体和非物态乡愁景观载体[12](表1)。物态乡愁景观是指以物态形式构成的乡愁景观载体,包括“乡景”“乡食”。而非物态乡愁景观载体是指以村民的行为活动及精神文化等非物态形式存在的乡愁景观载体,包括“乡音”“乡俗”“乡趣”等[13]。

表1 乡愁景观载体元素体系

2 安宁堡桃花小镇乡愁记忆提炼

2.1 安宁堡桃花小镇概况

安宁堡桃花小镇(图1),位于兰州市安宁区西部,仁寿山景区区域内,项目占地面积21.4 hm2,基地南侧紧邻北滨河路,北侧靠近北环路,东侧为中海河山郡居住区,距最远客运站20 km范围内,交通条件便利;项目所处地区安宁堡有“金城第一堡”和“十里桃乡”之称,安宁堡地区的文化在历史更替的过程中传承发展,其兰州鼓子、安宁剪纸、安宁刺绣、安宁太平歌等一系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研究乡愁文化元素提供了可能。基地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有文溯阁《四库藏书》图书馆、九州台森林公园、仁寿山公园、天斧沙宫地质公园。截至2018年安宁区年接待游客125万人次。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建设桃花小镇提供较好的基础。

1. 项目地区位图

2020年6月,对安宁堡街道的黄家滩、红艺村、仁寿山景区和兰州职业技术学院4处地方的居民和游客展开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发放问卷共80份,每地各20份,收回问卷共74份,回收有效率为92.5%,运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表2)。问卷主要涉及3个层面的问题:(1)最容易让您回忆起“乡愁”的方式习惯是什么?(2)什么场景容易让您感受到乡村气息?(3)最能勾起您“乡愁”的景观元素有哪些?[14]考虑到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不同,针对部分人群采取的调研方式是居民口述、笔者代填。总体上,人们对于乡愁的感知主要集中在自然田园景观与趣味活动体验层面,而对于乡村文化类景观要素感知度相对较弱。

表2 调查问卷发放情况

2.2 乡愁记忆感知分析

2.2.1 安宁堡街道居民及游客乡愁记忆调查

对于“乡愁记忆调查”的两个问题分别各设置3个选项,最终筛选出选项相同的问卷与各地发放总问卷数的比值可得知(表3):(1)最能勾起居民及游客“乡愁”情感的是家乡生活方式(37.375%),其次是饮食习惯(32.625%),影响最小的是家乡方言(30%);最令居民及游客感到乡村气息的场景是生活场景(38.375%),其次是耕种场景(31%),较弱的是娱乐场景(30.625%)如集市赶集、逛庙会等等。安宁堡不同的地区都有其独特魅力:如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对耕种场景更为敏感,黄家滩村的生活场景更能引发当地村民的乡愁记忆,仁寿山景区的游客普遍认为家乡的生活方式最能勾起其乡愁记忆。

表3 安宁堡街道居民及游客乡愁记忆调查(单位:%)

2.2.2 安宁堡街道乡愁景观元素调查

对于“最能勾起乡愁的景观元素”这一问题,设置山水、旧街道等7个景观元素选项。通过筛选调查对象所选择的景观元素与各地发放问卷数量的比值可得知(表4),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老民居(19.5%)、旧街道(17.25%)、乡土特产(17.25%)和旧风俗(15%),这反映了当地居民留恋的“乡愁”景观元素主要是传统民居、风俗习惯和美食特产。黄家滩的老民居、仁寿山的旧街道、红艺村的旧风俗、学校周边的特色美食,这些元素无不体现安宁堡街道乡愁景观与文化特色,在对桃花小镇的规划建设中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

表4 安宁堡街道乡愁景观元素调查(单位:%)

2.3 乡愁记忆元素梳理

挖掘安宁堡乡愁景观载体是建设具有乡愁记忆特色小镇的重要途径。安宁堡桃花小镇乡愁载体可划分为物态乡愁载体和非物态乡愁载体。前者的代表元素有:老建筑、旧街巷、老院落、枣树、安宁白凤桃、安宁酒枣、安宁软儿梨、安宁古堡、白家铺子侯马亭、明长城遗址、烽燧台墩遗址、安宁堡城隍庙(清乾隆57年所建)、安宁堡关帝庙、李家庄大槐树等;后者的代表元素有:兰州鼓子、安宁剪纸、安宁刺绣、安宁太平歌、染缬艺术、安宁桃花会、安宁蟠桃会、安宁社火、安宁灯会、安宁烟火、安宁狮舞、安宁堡祈雨等。这些都是建设桃花小镇的关键性元素,都是象征性与地方性很强的乡愁标志物。规划以安宁堡的桃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为文化特征,以体验传统民俗文化为特色,建造兰州鼓子传习所、安宁染缬艺术院和畅音台等乡愁文化体验中心。兰州鼓子传习所主要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形式,开展兰州鼓子教学班,促使其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安宁染缬艺术院作为古代丝绸印染工艺的发扬,通过展览展示、互动参与等体验方式,使更多的人了解染缬工艺、传播染缬文化价值;畅音台作为露天戏台置于广场一侧,为兰州鼓子及各类小型演出等提供演艺场所。

3 基于乡愁记忆的特色小镇规划策略

3.1 规划总体构思

基于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规划拆除重建原有村庄,积极探索充满乡愁记忆的安宁堡桃花小镇建设模式,创新“乡愁”建设理念,秉承“文化传承与保护”和“环境改善与提升”两大特色主线。景观规划部分以乡愁元素为规划核心,即从肌理环境、布局形式、院落组合、乡土植物4个部分出发,将乡愁元素有机植入桃花小镇的规划建设中。在文化产业建设方面以物质产业与非物质产业为主,物质产业如安宁堡白凤桃产业,非物质产业如兰州鼓子的传习所等。

从“记得住乡愁”的设计理念着手,依托金城第一堡——安宁堡为文化切入点,明确项目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整体关系。结合安宁堡自然环境的特色,以桃乡文化为灵魂,加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等元素,突显人文关怀,营造极富个性的公共空间和建筑形态。安宁堡桃花小镇(图2)重点规划主要集中在东南区域,以安宁堡历史遗迹和民俗文化作为核心,运用传统四合院建筑、乡愁场景雕塑以及富含乡愁记忆的乡土植物等形式对安宁堡当地历史民俗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整体布局形式延续小镇历史文化肌理,复原安宁古堡原有布局的四分之一,再现古城墙、城门、角楼等建筑元素。以鼓楼为中心,以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展开的十字街道为布局模式,结合南巷、东巷、北巷3个巷子,形成“一心、两轴、三巷”的空间结构(图3),构造文化、历史、情怀和谐共生的整体空间格局,再现小镇的历史遗存,提升其文化底蕴,同时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审美需求融入不同业态,丰富游客的游玩体验。

2. 桃花小镇总平面图

3. 空间结构图

3.2 景观提升策略

通过前期对安宁堡乡愁景观元素调查可知,田园风光、传统民居和生活场景最能让居民游客感知到乡愁,桃花小镇建设应加强乡土田园、乡土文化氛围保护与营造。从乡村自然生态、地景地貌、民俗风情中提取乡愁文化符号元素,如古树、古建筑、青砖、老墙等。具体提升策略主要从园路、建筑、小品、植物4个方面着手[15]。

(1)园路景观。桃花小镇的主干道为青石板和小青砖铺砌而成,既满足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功能,又能体现安宁堡街道的民俗风情与文化特色。部分支路和水渠旁的铺装由排水性能极好的碎瓦片以及碎砖拼接形成。这不仅是一种装饰美,同时也是展示乡愁记忆,传递思想感情的一条重要渠道。

(2)建筑景观。以街巷和院落结合形成总体布局,以北方明清建筑风格为整体基调,提取北方传统建筑的特色元素,如朱红色大门、镂空花窗、坡屋顶、飞檐等,并将其运用到桃花小镇的建筑设计中(图4)。青石板路面、红砖墙、花窗、灰瓦彼此形成一幅极具“乡愁韵味”的画面。

4. 古堡驿馆设计图

(3)景观小品。主要有环形廊架(图5)、景观廊桥(图6)、场景雕塑(图7)、座椅、指示牌、照明设施、垃圾箱等。设计融入当地乡土文化和乡愁景观元素,从而实现人们对乡愁记忆的寄托。城门前广场置以场景雕塑,再现安宁堡历史记忆。座椅、指示牌、垃圾箱等用质感朴素的老旧材料,从而让景观小品更具乡愁感染力,使人产生心理的共鸣。

5. 环形廊架

6. 景观廊桥

7. 杨一清雕塑

(4)植物景观。经调查统计最能勾起“乡愁记忆”的植物是桃树、槐树、枣树等。这恰是安宁堡的乡土树种,因此乡土气息浓郁的植物配置方式是留住乡愁的重要手段之一。将山桃、帚桃、紫叶桃、红叶碧桃等作为基调树种,既可体现安宁堡桃文化,又能突出乡土特色,以此唤起人们心中深处的乡愁记忆。

(5)节点景观。通过建设重要景观节点和公共空间,营造乡愁氛围。对小镇景观进行内涵衍生,植入乡土文化,完善小镇的景观节点,并围绕小镇入口、公共活动空间等节点展开设计。其中在西入口处设置古牌坊,将其作为进入小镇的标志(图8);入口前花舞广场设置形似随风飘散的片片桃花花瓣,可引导游客进入,并通过微地形丰富竖向变化(图9)。由于公共活动空间集休憩、情感交流和文化宣传等功能于一体,规划将居民的生产、生活与民俗乡情、地域文化、生态和自然等元素相结合,在安宁堡塑造一个突显人文关怀、再现乡愁记忆的桃花风情小镇。

8. 桃花小镇西入口

9. 花舞广场鸟瞰图

3.3 业态重构路径

乡愁是珍贵的人文情怀,留住乡愁是构建文化旅游产业体系的核心诉求,建设乡愁景观对一个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桃花小镇规划依托安宁堡特色乡愁景观元素,如白凤桃、安宁古堡、侯马亭、驿站等,将桃花小镇及整个十里桃乡区域联动起来,消化更多的人群、社会资本,推动消费,带动区域发展。通过城乡融合的手段,与桃乡文化、文旅产业以及农业建构良好关系。以完善的配套设施服务当地村民,吸引热爱乡村场景及乡村建设的人在当地置业安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物业空间、就业机会及其他配套服务,解决需要面对的生活问题,提供经济保障,帮助人才“走进来、住下来、干起来、有未来”,从而实现一个“农创+乡创+创业+乐业”的众创画面。

3.3.1 桃产业

建成的桃花小镇依托现有桃产业基地,为未来打造整个区域的全产业链(图10)夯实基础,设置产品运营中心,以参观游览、零售、餐饮美食、工艺坊、文创馆等为主,对经过初加工与深加工后的产品进行统一的运营管理,最终将产品输出到旅游体验的项目中,使产业与旅游相结合,促进消费。

10. 品质桃产业

3.3.2 文创街巷

采用街巷式的商业空间布局是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形式,游客漫步其间,体验古时街巷熙攘热闹的生活氛围。同时以古堡驿站(图11)为媒介,在街巷中植入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和文创产品,如安宁蟠桃、安宁太平鼓、染缬艺术、安宁剪纸等,吸引不同年龄阶层游客消费。文创产品的开发,是以新的审美视角,通过新产品形式让现代年轻人了解并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

11. 古堡驿站

3.3.3 特色活动

整合当地现有文化及社会资源,如各大高校资源、非遗传承人、手工艺人等,与其合作举办节日活动、小型演艺、教学、才能展示等,融入各个业态且丰富小镇内容形式,最大限度调动游客各种感官体验,带动人气从而提高消费水平,同时对当地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4 结语

新型城镇化核心任务之一是“记得住乡愁”。本文从安宁堡的历史溯源、自然资源、乡土文化、人文景观等方面着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筛选出当地居民认为能引起乡愁记忆的元素,以桃花小镇为例,从文化元素、空间结构、特色景观、产业项目4方面阐述如何将乡愁景观与小镇规划相融合,建设一座具有乡愁记忆的特色小镇。希望能为其他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新思路。

猜你喜欢

安宁桃花乡愁
永远的乡愁
乡愁
九月的乡愁
桃花琐话
还鸟儿一个安宁的家
清明,又见桃花红
赢来安宁献给党
安宁的战争
回头一望是乡愁
桃花纷飞,曾许你一眼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