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系物对职业健康的危害研究
2021-06-02余向东
项 莹 余向东 王 锐
(1.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2.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3.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马鞍山市卫生和计生监督执法局)
随着苯系物使用的逐步减少和职业接触限值的进一步降低,工作场所因苯浓度过高而造成的急性中毒及群体性污染已基本杜绝,但长期持续低浓度苯及苯系物的暴露对涉苯职工职业健康的影响依旧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通过分析苯系物危害与对职业健康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控制措施,有助于改善涉苯工人的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1 苯及苯系物的危害
苯是一种简单的环状有机化合物,自然存在于原油中,是汽油的重要组成部分[1]。苯也是在化石燃料(石油产品、煤炭,还有少量的木材)不完全燃烧时形成的[2],此外它是许多化学品生产的重要中间体。过去,苯主要用于工业涂料、油漆去除剂、黏合剂、脱脂剂、变性酒精和工艺美术用品[3-6],如今,越来越严格的职业接触限值和行政法律地实施已限制了苯在这些方面地使用。涉苯职工在生产区域长时间与苯及苯系物地接触可能导致慢性和急性苯中毒,慢性苯中毒指苯及代谢产物引起细胞变异,抑制造血功能,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白血病;急性苯中毒是指吸入高浓度蒸汽,导致眩晕或昏迷。
2 苯系物对职业健康的影响
目前,职业性苯中毒仍有发生。为此,国内外学者对中毒现象和影响因素[7]进行了深层次地分析。Audrey Blanc-Lapierre 等[8]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发现,长时间暴露于低浓度的苯、甲苯和二甲苯中会提高涉苯工人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同时接触苯和苯乙烯会提高涉苯工人患呼吸道肿瘤的风险。
林辉等[9]通过对2015—2017 年某诊断机构慢性苯中毒的案例进行分析,对苯中毒的诊断思路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84.44%的劳动者被确诊为疑似慢性苯中毒,其中体检是最普遍发现慢性苯中毒的途径。在疑似慢性苯中毒的患者中,有65.56%的患者存在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血小板偏低症状,9%的患者有出现了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制定标准来衡量疑似苯中毒以及通过更多途径体检时对病人进行苯系物接触史的了解,从而进行合理地鉴别诊查十分重要。
朱德香等[10]通过对涉苯企业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小私企占到涉苯企业的大多数,主要涉及化工产品制造业、油墨印刷业和运输业,主要涉苯工作岗位为喷漆、涂装、运输和印刷工等。此外,通过对《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报告系统》2015—2017 年的报告进行对比[11],职业性苯中毒地诊断需要经过从就诊、检查疑似职业性苯中毒、申请职业病诊断、确诊,再到上报信息系统这一系列步骤,繁杂的程序中出现任何差错都会导致最终报告职业病人数的不准确[12]。这表明因苯系物导致的职业病潜在患者仍可能有相当大的数量,其中的危害不可小视。
李巍等[13]通过对重庆市涉苯工人的职业健康情况进行调查,提供了由苯系物导致的职业健康伤害与预防方法。从13 683 例涉苯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出发,分析了涉苯工人的发病特点:第一是性别特征,在调查中发现女性相比于男性有更高的白细胞偏低检出率,这种血象的异常原因在于男女生理的差异,致苯系物对女性工作者的危害更严重;第二是年龄特征,随着涉苯工人接触苯系物时间的增加,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降低的检出率也有所提高。这说明苯系物对涉苯工人造成的身体伤害具有累积效应[14],因此对涉苯工龄较长员工的健康体检应当引起特别注意,同时用人单位应尽量减少女性员工在涉苯岗位工作。
陈仁强等[15]通过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涉苯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涉苯工人的知识水平与苯系物致病率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文化水平和工龄的提高,涉苯工人因苯系物导致的外周血象异常率有明显减少,这是由于文化程度越高、工龄越长,工人的自我防护意识与学习、接纳职业卫生知识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在确保工作区域针对苯系物防护设施有效运行的同时,要针对不同岗位涉苯工人的不同特征进行不同深度、不同方向,更加具体有针对性的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将工龄较短、文化水平较低的工人作为重点教育对象。
高培吉等[16]在现场调查中发现,在高密市80 家制鞋企业中,仅有0.36%的工人在上岗前进行了职业卫生与安全防护知识培训,而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的佩戴率仅为64.08%,而成鞋车间空气监测点苯超标率高达39.73%。同时,付士武等[17]对比了涉苯工人是否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及工人白细胞的检查结果(表1),这说明企业和劳动者都应该对苯及苯系物的危害引起更高的重视,以提高防护水平。
周国峰[18]通过调查苯中毒职业病患者的工作情况,并对罹患苯中毒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患者工作环境中检出的苯浓度低于检出标准,但在绝大多数案例中都出现了甲苯、二甲苯浓度的超标。这是由于市场上销售的苯系物溶液都含有苯成分,在使用过程中的逸散导致了苯中毒。
3 对苯系物职业性接触的控制措施
3.1 从危害源头治理
加强源头治理,对涉及苯系物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与规模严格把关,对涉及苯系物的工艺进行严格审查。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可替代苯系物的生产材料少,相关工艺又不能完全做到无人作业,因此对涉及苯系物的工艺流程的优化、设备的升级改造、合理的密闭通风系统设计是源头治理的重中之重[19]。工艺流程的优化应首先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是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安全问题,在尽量采用无毒或低毒生产原料的同时,根据是否接触有毒有害原辅材料科学划分工作岗位,严格有害与无害分开、高毒与低毒分开的原则,并根据不同岗位的接触情况设置不同的健康检查项目与检查周期[20];其二是对作业场所的通风、有机废气地治理以及原料、产品、废料地运输进行合理地布局安排。
3.2 合理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实施
切实可行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对工作人员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针对工作区域的所有作业岗位,健全苯系物原料的管理方案。首先,在工作区域必须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标准,设定相应警示标识,按《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设定告知卡及警戒线,在告知牌上清楚写明相关苯系物的理化性质、职业危害以及应急救援方法。其次,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职业卫生防护地培训。涉苯工人上岗或转岗,必须进行专项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在工作场所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按照规程操作设备并定期检修,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确保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有效,最大限度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21];做到与时俱进,真正让涉苯工人对苯系物的危害有认识、有理解、有防治的手段。最后,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具体的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不断完善责任体系,明确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涉苯工人的主要职责以及奖惩办法,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在承担主体责任的同时,加大对防护设施的投入,杜绝违法违规现象[22]。
3.3 监管力度与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加大
卫生健康部门需加强与安监或应急管理部门的联系沟通与协调,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在职业健康监管职能调整期,卫生健康部门应积极主动作为,尽可能缩短真空期,迅速落实各项工作[23]。对涉苯企业新改扩建项目中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控苯系物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24],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必须严格监管把控,坚决执行。对苯系物超标或者工艺落后的涉苯企业,加大执法检查频次与力度,严格按要求进行作业场所的整改与治理,整改不力的用人单位,纳入“黑名单”管理,在一定时间内限制其投资、建设等。监督用人单位法律法规地贯彻落实和健康监护档案地建立,加大整治与监察力度。同时,对未落实管理制度、未健全职业卫生档案、防治措施不当等违规违法行为,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4 结论
由苯及苯系物导致的职业性苯中毒对涉苯工人的职业健康危害十分严重,通过用人单位对涉苯岗位苯系物地控制与整治、严格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联合安监部门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可有效改善涉苯工人的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