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游戏走向海外的本土化策略研究
2021-06-02王朝晖叶萌周胡非
王朝晖,叶萌,周胡非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1620)
中国网络游戏发展迅猛,2019年中国游戏市场销售额达到2 330.2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长了8.7%,这主要受利于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游戏的快速发展。从移动市场来看,腾讯、网易出品游戏占据了收入榜前十,获取了极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中小游戏企业生存条件艰难。与此同时,中国网络游戏在海外市场表现亮眼,增速达到16.7%。因此,中国网络游戏走向海外成为产业突破发展限制、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提升绩效的必经之路。
1 中国网络游戏走出去的背景及意义
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经过20余年的积累,不断汲取海外游戏经验,从代理运营走向自主研发,创造了大量外汇收入;同时,全球范围来看,玩家与游戏、玩家与玩家的互动,缩短了地理距离,有助于消除隔阂,促进跨文化沟通。不仅如此,模拟游戏世界逐步成为社会学家研究人类未来社会的有效手段。由此可见,中国网络游戏走出去具备经济、社会、科学研究等多重价值。
1.1 中国网络游戏的兴起及发展现状
中国网络游戏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过程。最早一批的游戏企业如盛大、金山、完美世界、九城、网易、腾讯等,乘着海外游戏进入中国的浪潮,通过代理模式成长起来,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化企业,并向海外推出了大量优秀游戏作品。
1999年7月,第一款图形游戏-UO《网络创世纪》进入中国,创立了诸多网络游戏规则;仅隔一年,华彩公司发行了第一款中文网络图形游戏《万王之王》,这也是第一款中国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自此开启了中国网游新篇章。2001年末,盛大网络代理韩国游戏《传奇》,并于2003推出自主研发的《传奇世界》;2005年4月,九城代理的《魔兽世界》登场,引发全国网吧硬件服务升级。随后,《刀塔》《英雄联盟》等MOBA竞技网游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玩家,中国职业选手也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了光辉的战绩。延续到手游来看,《王者荣耀》持续火爆,在海外也取得了不错的营收。中国网游游戏也正是在模仿中一步步创新,从输入到输出,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2019年,网络游戏持续增长,手游年产值达1 581.5亿元,占整体规模的68.50%。其中,企业自主创新和国际化运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自主研发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82.08%,较去年增长15.30%[1]。从出口来看,对比相关行业发现,中国游戏市场2017年出口额为530亿元,是同年度中国电影出口额的10多倍。由此可以,作为文化产业的代表,游戏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力。如今,中国游戏产业格局发展到以国内市场为主导、国际市场为突破口并继续开拓国际市场新阶段[2],海外目标市场也不仅局限于文化相近的日韩及东南亚地区,俄罗斯、中东地区以及欧美市场持续开发,营收稳中有进。
1.2 中国网络游戏出口承载多重价值
一方面,中国网络游戏走出去的同时,带来了持续的经济收益,2019年海外市场实现收入111.9亿美元,同比增长16.70%。同时,随着行业的蓬勃发展,就业岗位的数量也进一步被激发。国家人社部称:86.00%电竞从业人员薪资水平较当地的平均工资高出1~3倍,电子竞技员薪资普遍高于当地平均薪资。对于促进就业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国内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头部大厂如腾讯、网易,垄断了大量资源,马太效应显著。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有利于减少竞争,调整行业企业结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显然,中国网络游戏蕴含着诸多中国传统文化,如仙侠类游戏带有传统中国风,其服装、道具、角色、背景故事特色浓厚。游戏作为社交纽带,间接起到了传播文化促进交流的作用。中国网络游戏在被海外游戏玩家喜欢的同时,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并喜欢上了中国文化;作为科技密集型产业,网络游戏从设计制作到运营维护都需要大量技术支持,一大批重视技术和运营的中国游戏企业成长起来。中国网络游戏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提升了企业整体技术运用水平,一批优秀企业最终用高质量的游戏产品打开了国际市场。
不仅如此,网络游戏的发展,其意义似乎超越了游戏本身,全球范围的游戏用户资源或许成为未来国际竞争重要方面。Jim Gile[3]和William Sims[4]提出,基于大数据技术和虚拟游戏世界的研究,成为预测人类社会未来的便捷手段。虚拟世界有着现实世界的基本规则,通过调控相关变量,起到经济调节的作用,有助于社会治理。同时,在资产数字化视角下,用户本身也成为宝贵资源。因此,中国网络游戏走出去对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都意义重大。
1.3 中国网络游戏出口的政策引导及他国借鉴
在政策引领的态势下,中国网络游戏高速发展。2009年,国家文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提升游戏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促进民族原创网络游戏发展;2010年,“中国原创网络游戏海外推广计划”正式实施,一大批游戏企业放眼海外,进一步拓展业务,自主研发水平大大提高,网络游戏走出去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优良载体。从游戏产业支持政策来看,市场越来越规范,引导效用愈加显著,大批优秀企业及优秀游戏作品乘势开拓海外市场。
中国网络游戏走出去起步较晚,借鉴他国游戏产业走向海外的成功经验,有助于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韩国与中国文化相近,因而更具参考价值。为振兴民族游戏产业发展,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产业初期的游戏产业振兴政策、中长期发展计划、联合企业对产业投资、对产业出口海外支援、产业人才培养、新技术开发等[5]。从产业结构来看,韩国游戏拥有庞大的产业群体,包括数千家游戏制作与经营企业、游戏协会、游戏大学、研究员及有线电视和卫星广播专业游戏频道等。韩国媒体的积极报道,游戏健康理念,也为游戏广泛传播打下了基础。可以看出,良好的政策支持、系统化的产业发展路径、相关教育的配合及传媒氛围的营造等助力游戏企业健康高速发展,都是值得借鉴的经验[6]。
2 中国网络游戏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与国内统一的市场相比,海外市场拥有更为复杂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给中国网络游戏的国际化运营增加了难度。更为深刻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一款游戏吸引并打动跨文化地区的玩家,成为游戏从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的问题。当前,中国网络游戏走出去已十分普遍,可以说成果丰硕,但依旧面对着发展瓶颈和新增难题。
2.1 产业增长趋势放缓,内生增长动能不足
从国内份额来看,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已经出现了较强的资源垄断现象,腾讯、网易发展成为游戏巨人,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八成份额,中小企业生存空间狭小,这也造成了行业体制僵化,缺乏创新精神。新的游戏创意一经推出,大企业利用微创新和平台渠道优势,能迅速占领新市场,形成了大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中小企业无法盈利的困境。同时,社交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实质上分配了网民闲暇时间。短视频、网络直播等软件平台,吸聚了大量公众的目光,游戏玩家的游戏黏度和消费热情有所降低。诸多不利因素都制约了游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从海外市场来看,近10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表现亮眼,实现了较高速度增长,但增长趋势放缓,似乎进入发展瓶颈期(见图1)。一方面由于行业整体基数超过110亿美元,持续增长的难度越来越高,年增长率降至16.00%左右;另一方面,游戏产业逐渐成熟,缺乏新的增长引擎。如技术突破难,包括画面渲染、人物设定、场景模型构建以及服务器运营等。同时,缺乏游戏概念和玩法的引导,5V5竞技类及沙盒类游戏概念均来自海外,侧面反映出创新力度不足。再者,政策引导转化力度仍需加强,继续鼓励优秀游戏企业布局海外市场。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网络游戏内生增长缺乏动力。
图1 2010—2019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增长率
2.2 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游戏企业要想走出去,需要不断积聚优秀的跨文化人才。各国各地区法律政策不一,价值观差异明显,风俗习惯也纷繁复杂,必须仔细甄别和规避,因此人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游戏产业规模扩张,带来了人才严重供给不足。据伽马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份,中国游戏企业招聘人数42.8万人,游戏开发、运营和设计岗位需求占绝大比例。其中,80.00%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但大企业更偏向本科及以上学历。从细分市场电竞行业来看,2018年从业人员约5万人,岗位空缺26万人,预测5年内才缺口将进一步扩大至200万人。
职业教育是人才孕育的基础,游戏专业长期挂靠在其他专业之下,缺乏独立性和体系,制约了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跨文化角度来看,人才匮乏更为严重。首先,缺乏跨文化设计人才,难以深刻了解目标市场风俗习惯及行为方式,设计更为本土化产品;其次,缺乏国际化营销人才,无法从营销推广、团队运营、赛事策划、法律问题规避等方面,促进游戏落地推广。最后,缺乏对游戏玩家通识教育以及电竞选手、游戏主播的培养,难以给观众带来更为精彩的比赛,带动游戏人气。
2.3 游戏质量需要提升,品牌形象有待优化
随着游戏行业体量越来越大,单品开发周期越来越短,游戏同质化问题严重。只是简单本土化改良,无法吸引海外玩家。部分学者提出中国网络游戏太“中国化”加大了与国外玩家距离,缺乏国际元素,制约中国网游出海[7]。
游戏品质是延长游戏生命的重要因素。美国暴雪公司十分注重游戏品质,一款游戏可以开发10年,这种对游戏的执着和对玩家负责的态度,造就了其十年磨一剑的匠人精神和业界的高度称誉:暴雪出品,必属精品。相反,国内许多游戏公司紧跟市场热点,当一款游戏大火时,必定有数款类似游戏出现在市场,同质化十分严重。同时,山寨模式盛行,许多游戏几乎除了角色背景存在差异,打怪、战斗回合制等完全相同。“抄袭”一直都是游戏行业当中的一个灰色地带,你抄袭我一点,我抄袭你一点,不易甄别,似乎习以为常,一般被侵权企业也只是发布维权公告,很少对簿公堂,最终以私下和解居多。
玩家对游戏的评价对游戏传播的影响很大,国外玩家普遍吐槽中国游戏缺乏精品,大多以赚快钱为中心。同时游戏缺乏均衡性,普通玩家辛苦练级,最后被氪金玩家秒杀。其次,中国盗版游戏广告在谷歌等平台盛行,粗制滥造,疯狂洗脑。Evony公司与资深游戏媒体人的官司,牵扯出部分中国游戏企业的不良形象[8]。因此,争做游戏精品,以质而不是以量取胜,同时强化形象和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
3 中国网络游戏走出去的本土化策略
本土化策略,指企业努力进入目标市场,成为目标市场一员所采取的适应策略。就游戏而言,它要求游戏不将自身定位为外来者,而是融入文化,从而成为当地一员落地生根,通过调整自身适应环境而获取长远发展。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主要面临增长趋势放缓、人才匮乏、营销推广不到位、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诸多问题,中国网络游戏走出去本土化策略可以作为解决海外市场“水土不服”的手段。
3.1 以人为本补缺口,专业岗位重渗透
中国网络游戏走出去的核心在人,通过人才本土化带动设计、营销和服务本土化。近些年,产业的高增长导致人才缺口越来越大,尤其是具备跨文化支持业务发展的人才缺乏。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力资源本土化很有必要,各关键决策出发点应当以人为本。
从设计来看,当地人才对于本土文化理解更深,游戏设计可以充分融入本土文化,拉近玩家的代入感,提供更易上手的游戏产品。同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为游戏提供大量新元素、新素材,从而提高游戏品质。从营销来看,本土化人才更了解当地习俗和行为方式,尤其是法律法规,能规避大量潜在风险。利用平台及大数据技术,实现广告最重要的功能作用,即大流量和精准投放[9]。同时,配合营销推广活动,能拓宽延伸各渠道深度,充分挖掘玩家数量。加之代理合作模式,也能为开拓市场,降低进入门槛和风险。基于中国游戏产品在国际上存在一定的负面评价,提升服务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土化运营能提升系统效率,增强游戏体验,通过口碑效应,达到重塑品牌形象的目的。
此外,聘用多国籍团队,尤其当地人才,也能有效降低劳务派遣成本。同时,也能减少因为海外派遣,带来的诸如环境适应、与亲人相隔等问题。但是,人才本土化不意味着全部启用当地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的管理类人才,才能将整套体系运营下去,促使本土化落地生根。
3.2 文化入手促创新,精耕细作出精品
文化的覆盖面十分广泛,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游戏设计之初,把握文化共性,在推向目标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将当地文化加以融合,能有效解决同质化问题。从文化角度来看,对于美的追求,特色的画面和游戏背景故事及系统的可理解性,营造沉浸式体验都是游戏的亮点。同时,传统文化走出去要解决人类共同的需要与问题,才能更加广泛的传播,这也是游戏承载文化的价值[10]。
文化差异容易造成文化冲突,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大挑战和隐患。德国大众深谙其道,进入中国市场后,通过政府合作,逐渐成为“国产品牌”,有效避免跨文化冲突;同时,文化差异也可能带来机会,成为跨文化优势[11]。麦当劳的快餐文化带来的跨文化体验,帮助其85.00%的店开到了美国境外。游戏设计融入的文化差异,更能创造新奇的跨文化体验,吸引不同玩家参与到虚拟世界中来。
游戏要想成功走出去,设计之初就要不光吸引国内玩家,更要考虑是否能被国外玩家所接受。负责完美世界海外业务,竺琦公开表示:“我们不做不能出口的游戏”。从题材来看,中国网游游戏中仙侠类、历史策略类中的文化属性可以进一步发掘。二次元游戏如《阴阳师》《崩坏3》持续火热,预示着玩家群体的变化,该元素也能成为新的增长点。另外,产业链延伸如影游结合、电子竞技、游戏直播、游戏周边等,都可以创造新的动力。
游戏开发周期的缩短带来了游戏本身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直接导致游戏精品缺乏,玩家持续兴趣不高,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从本质来看,游戏质量带来的游戏体验是吸引玩家的最重要因素。游戏企业应当专著资源投入,追求质量而不是一味追求速度,精耕细作打磨少数产品,才能塑造精品。
3.3 线上线下齐发力,加强合作谋共赢
营销推广有助于快速传导信息,带给玩家最及时的体验。从线上来看,可以通过制造热点话题,游戏发布前期宣传造势,请当地明星代言来提高知名度。同时,配合广告活动,利用大数据技术,集中在目标玩家身上打广告,避免盲目推广、声势浩大产出甚小的局面;线下则加强游戏互动,如举办比赛,邀请新闻媒体报道,亦可举行主题活动和参加游戏展,提升知名度。游戏企业可以参加当地游戏协会、联盟等,与当地游戏企业加强联系,扩大影响范围。
对于实力雄厚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设立子公司的形式,搭建独立营销渠道,整合产业链,将利润大部分锁定在公司内部;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代理模式更合适,通过合作协议,游戏授权,将复杂的推广交付给合作企业。利用当地成熟的营销体系,借助大平台快速推出游戏,做到快速反应。最终,利润共享,风险共担,多方共赢。
3.4 本土运营强服务,重塑品牌新形象
对于部分新市场,合作或许是游戏开拓的较佳模式[12]。而对于熟悉的市场,游戏企业应当在当地建立服务中心,把握游戏上游,自主运营,向企业端可加强产业延伸如游戏IP授权,向个体端则更贴近消费者,获取一手资料,对于市场反应也更加及时。另外,游戏企业应当将自身定位于服务性质,为玩家提供快乐,而不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沉溺其中,想尽办法让消费者买单,更多的应当关于玩家本身的身心发展。只有站在消费者角度,提升玩家满意度,游戏才能真正被接受并保持活力,培养一批忠诚游戏玩家,获得持续的收益。
单个游戏产品或者对于游戏企业的口碑,应当引起企业管理者足够的注意,品牌形象对于产品生命周期及玩家互动和持续获利影响重大。从服务玩家角度出发,建立全球化的服务中心,利用舆情系统,及时收集与反馈玩家需求,对于建设性意见及时克服对接,同时增加节日奖励、特色活动、生日祝福等,加强玩家互动,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4 结语
中国网络游戏在海外创造利润的同时,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文化,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国网络游戏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利用本土化策略能有效打开并深挖市场,解决现阶段发展瓶颈和面临的问题。相关游戏企业应当从吸引和培养人才的角度入手,在设计、营销和服务等方向上发力,以制作精品游戏为目标,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