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未来教育:何谓、为何与何为

2021-06-02张澳龙肖慧捷李姝霓易兰妃蓝雅苹储德平

黑河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博物馆发展教育

张澳龙,肖慧捷,李姝霓,易兰妃,蓝雅苹,储德平

(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我国教育事业新形态,加快了线上教育的发展。其中,博物馆线上展览服务的开展促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与学习型社会的加快建设,博物馆教育在教育事业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面向未来的教育已成为必须探索的课题。关注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解读未来教育内涵及发展方向,以未来教育价值取向为指引,深入思考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成为博物馆的责任与使命。

一、博物馆未来教育的意涵

(一)未来教育的意涵

兰国帅等提出未来教育图景是教育现代化的延续,抑或是对教育进行彻底的颠覆性变革,这是未来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1]。约翰·汉尼斯认为未来的教育与实践应专注于将学生和孩子培养成为T型人才、拥有创新自信的人才与终身学习者。朱永新在谈到未来教育时提出在职学习,即学习—工作—学习阶段式交替是未来教育一个新的方向[2]。蔡福莹认为未来教育是一种新的理想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为人的发展服务和促进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3]。褚君浩认为未来教育是信息化技术高度应用的智慧的教育[4]。余胜泉提出未来教育有三个核心的关键词,即个性化、适应性和选择性,新的教育是适应个性发展的教育,是灵活、开放、终身的个性化教育,这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时代的未来教育[5]。

国内外学者对未来教育的观点各不相同而且也有不同的侧重点,但还是能归纳出一些共识:一方面未来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具备创新等核心素养的新型人才;另一方面未来教育更加注重高新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强调学习者的自由全面发展。基于此,可以把未来教育定义为:未来教育是面向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注重培养学习者新型核心素养的旨在服务于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博物馆未来教育的意涵

国内有大量关于博物馆教育的定义,如周婧景认为,“博物馆教育”在狭义层面指的是馆内实施的教育,在广义层面强调的是博物馆无处不在,包括了展览、收藏及研究等。张丽表示博物馆教育是以藏品为核心,以藏品研究为基础,由博物馆专业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对公众身心施加影响的、刺激公众发生某种变化从而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6]。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定义没有明确博物馆教育的对象性,或片面认为博物馆教育的对象仅是在博物馆中的观众。而国外学者约翰·H·福克林·迪尔金指出博物馆已经逐渐将重视观众及他们在博物馆教学上感兴趣的方面作为自身的责任,未来博物馆教育不再局限于教育部设计的特殊课程或产品[7]。莱利·霍帕宁认为未来博物馆是一种将未来学观点纳入博物馆规划和决策的尝试,并引入促进博物馆面向未来发展的方法[8]。从表面上看博物馆未来教育是在博物馆教育基础上加以“未来”的时间概念,实则是博物馆教育与未来教育和未来技术的高度融合,且三者相互促进。未来教育强调的时间性在博物馆教育上表现为阶段性,即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四个阶段。博物馆教育强调的社会教育功能及文化性在未来教育上表现为教育和文化的发展趋势。

因此,“博物馆未来教育”是以传统教育为基础,以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为指引,依托智慧博物馆独特的教育资源,综合利用各种高新技术与观众进行双向互动、学习以促进观众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博物馆未来教育虽以博物馆传统教育为基础,但二者却有诸多不同,表1是博物馆传统教育与博物馆未来教育的比较。

表1 博物馆传统教育与博物馆未来教育的比较

在博物馆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下,打造智慧博物馆有数字化、智能化及智慧化三个阶段。数字化是将实体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等可视化信息;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自动化,是指根据输入的物质或者信息做出有限客观的反映;而智慧化则是指通过搭建完整的博物馆智能生态系统,综合考虑观众、导师、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做出的无限的、不确定的主观反应,主要表现在虚拟参观、互动展览、社交分享、自主学习等方面。

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发展正处于数字化与智能化两个阶段,智慧化博物馆尚在试点。因此,博物馆未来教育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实现智能化普及与智慧化应用。图1是博物馆未来教育框架图,博物馆未来教育是以智能化为基础,一方面,利用VR、AR、全息投影等新兴技术实现观众、导师及馆藏文物之间的实时互动,利用人工智能协助观众实现学习自主化、文物内涵系统化与导师教学个性化,另一方面,利用区块链技术为构建个性、智能教育体系提供数据保障[9]。虚拟现实展厅是博物馆未来教育发展的预测成品,主要是利用大数据和5G移动技术整合线下智能展厅与虚拟现实展厅相关资源,实现线上观众与导师之间的实时互动和数据共享。

图1 博物馆未来教育框架

二、博物馆未来教育的意义

(一)发展博物馆未来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博物馆未来教育能够为精神文明建设、公共教育发展发挥超前作用。作为未来教育的重要基地[10],博物馆不断进行未来教育的探索与创新,进而使博物馆教育功能服务于社会的发展是重要发展趋势。其次,博物馆未来教育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斯科特·克拉茨指出,博物馆可以帮助学习者发现激情,并在培养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和协作、综合信息、现实世界适用性、创新和创造力、团队精神和合作等核心技能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11]。再次,博物馆未来教育能够为终身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提供平台,减少教育准入障碍,促进公平的教育机会环境建设。最后,博物馆未来教育能够促进我国人力资本的高质量发展。周浩波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内生变量[12]。博物馆未来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国民受教育的层次、拓宽其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渠道,不断提高全社会新知识的累积效应,从而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发展博物馆未来教育的必要性

一方面,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加快建设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新时代呼唤面向未来、启迪智慧的教育改革。构建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博物馆作为推进我国教育创新与改革的重要力量[10],必然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另一方面,中国的未来教育决定着未来人才的培养规格与培养模式,更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国力及在全球的竞争力[12]。作为研学旅行的重要基地,博物馆通过自身独特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特点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在潜在人才培养中做出有效贡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三)发展博物馆未来教育的紧迫性

首先,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博物馆未来教育作为对传统教育的重要创新和对未来教育的积极探索,急需解决资源分配不均衡、技术利用不充分、人才供给不给力及合作机制不成熟等问题,加快开展线上教育与展览服务和高新科技的转化应用,从而在引领未来教育发展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其次,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急切要求博物馆在教育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博物馆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必须关注未来教育的发展,关注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素养的变化。最后,虽然我国博物馆教育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博物馆未来教育发展还处于萌芽状态,急需馆校、馆企、馆际协同发展,加强法律法规约束、建立行业标准、准入机制及科学评估体系,以期为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贡献更大的力量。

三、博物馆未来教育的意向

(一)博物馆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分析

1.博物馆未来教育形态

首先是博物馆未来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随着3D模拟技术、AR/VR数字体验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博物馆未来教育与家庭教育将不限于实地教学,线上互动更加高效便捷。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博物馆开启线上展览模式,使得博物馆教育的时空性被打破,居家游览等方式为博物馆未来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提供了更多可能。其次是博物馆未来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馆校合作将是博物馆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不断加强,博物馆未来教育必然要依托馆校合作,教学方式将由单一的线下师生教学到线下线上双向师生互动、线上博物馆直播课程分享等,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互动不断加强。最后是博物馆未来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博物馆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充分拓展博物馆公共服务功能,将博物馆打造成一个教育平台和互动窗口,通过线上线下授课、自主探究、智能服务等多种教育模式,让观众在学习与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受益。

2.博物馆未来教育内容

一是在文化需求方面,人们不再局限于文史知识、地方文化发展史、艺术藏品或其他学科知识,而是更加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生命健康教育、自然生态教育等,其内容传播方式也要求更加多元化、人性化。例如西安自动化健康检查中心创立的“健康博物馆”展示了慢性病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向人们传达合理膳食的健康理念,通过专家健康大讲堂等方式加强对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教育。二是在人文情怀方面,博物馆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通过各类科技人性化设施实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例如通过设置“盲人高空避障眼镜”“图像辅助阅读项目”“老人防摔倒预警”等AI设施,协助视障、听障等残疾人以及老幼病孕群体更加舒适安全的参观博物馆,让博物馆成为集收藏、展陈、教育、娱乐、开放、人性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3.博物馆未来教育理念

首先,注重以人为本。区别于传统灌输式教育,博物馆未来教育“教”围绕“学”来开展,最大限度地开启参观者的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观众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其次,注重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博物馆未来教育是针对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博物馆未来教育应不断完善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创新教育方式,注重观众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最后,注重自主创新与体验式学习。博物馆未来教育以开发和训练观众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理念之一,在参观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启发观众的创造性。结合博物馆主题,通过发动观众进行创意动手体验、模拟情景式体验等,有效培养观众的自主创新能力。博物馆未来教育注重培养观众的多元核心素养,图2是博物馆未来教育四大核心框架。

图2 博物馆未来教育核心框架

(二)博物馆未来教育发展策略探讨

1.运用高新技术,构建多元探究情景

一方面,在博物馆内部可利用5G技术、区块链技术、3D技术、全息技术、VR/AR技术等新兴技术,创造多样化情景模拟式体验,打造智慧博物馆,让观众充分感受馆藏文化的魅力。如在博物馆内构建智慧教育空间并配备教育机器人,弱化虚拟与现实分离,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等。另一方面,在博物馆外部可构建博物馆未来教育智慧化平台。运用5G、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如VR/AR互动游戏、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为观众提供个性化互动服务,创造智慧化服务新体验,打造新型博物馆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推动博物馆未来教育智慧化发展。

2.寻求多方合作,构建长效合作机制

一方面,博物馆应与学校加强合作。博物馆未来教育的实现,要依托于馆校合作,将多学科知识融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加强教师教育指导与培训。深化馆校教育结合,推动教学应用化、综合化、智慧化发展,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自主探究能力和教师的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博物馆应与政府、媒体、企业及其他相关部门或行业加强合作。通过调动多主体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各行业优势,推动博物馆未来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如“5G+大数据+AI”的博物馆未来教育模式,将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博物馆教育进行融合,充分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为观众提供优质的博物馆未来教育服务。

3.整合优势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一方面,整合各类优势资源,打造博物馆未来教育资源库与共享平台,优化馆藏资源与教育资源利用及共享。可由实力较为雄厚的国有博物馆、大型博物馆牵头,联合中小型博物馆共同推动博物馆未来教育系统总体运营,实现优质资源高效利用与共享。另一方面,运用高新技术等资源,强化各类移动终端产品开发,完善资源流通渠道,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使博物馆的文化交流功能与社会教育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转化应用。例如建立博物馆官方融媒体平台,对接企业、学校及其他部门或合作方的官方平台,建立资源互通渠道,促进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4.培养专业人才,深化教育系统创新

首先,转变“重引进,轻培养”的用人理念。通过对博物馆人才培养和持续充电,不断提高博物馆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和竞争力,始终保持人才的引领性。其次,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博物馆未来教育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博物馆未来教育应加强高素质文博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以满足博物馆未来教育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需求,从而保障博物馆未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主动性、创造性。博物馆未来教育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跨专业的技能与知识,其中包括管理、策划、技术等多个层面的知识。因此,博物馆需要加强培养具备传播、展览、策划、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推动博物馆未来教育系统的整体创新。

猜你喜欢

博物馆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博物馆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露天博物馆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