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对我国国家制度的认同情况及对策建议
——基于对疫情时期全国1234名青少年调查的实证分析
2021-06-02
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1]。当前中国正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高全社会的国家认同感,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向心力”,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成为了一个重要命题。在这一命题当中,青少年就是关键的“答卷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尤其是其对国家制度的认同状况是一个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的重大战略问题。
2020年伊始延续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次“大考”,青少年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感知国家制度的运行机制,更新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在中外疫情防控措施的对比中进一步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色和显著优势的认知。因此,在疫情防控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青少年对国家制度认同状况及其存在问题的调研对于了解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发展变化状况及其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设计
国家认同是一国公民对国家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认知和评价,具体而言,包含我国公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高效的防控工作有效地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鉴于此,本次问卷调查将聚焦疫情防控中青少年对国家制度认同状况,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笔者面向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广西、四川、西藏、新疆、青海、山东、山西、福建、湖北、湖南、浙江、江苏、辽宁、安徽、黑龙江、内蒙古、云南、贵州、海南、河北25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所中学进行了随机问卷抽样调查,涵盖了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制学校、中职学校等,共发出调查问卷12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34份,有效率为98.72%。在调查对象中,男生占47.3%,女生占52.7%;高中生占74.2%,初中生占20.8%,中职学生占5%;群众占34.2%,共青团员占65.8%。
在问卷编制过程中,笔者从理论角度、现实角度、国际比较和未来预期四个方面分别设置了有关问题来了解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认同情况;从学校教育、朋辈影响、家庭教育、团学活动、对社会民生的感知、对时政新闻的关注等方面设置问题来分析影响青少年国家制度认同的主要因素;同时,也通过青少年国家制度认同教育、青少年历史国情教育、中小学思政课质量、团队组织教育作用等角度来分析当前青少年国家制度认同中存在的问题,并综合以上各方面情况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为了保证调研的效度和精准度,笔者还分别对20多名初中生和高中生进行了质性访谈。现从认同情况、影响因素分析、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青少年对我国国家制度的认同状况
新冠肺炎疫情对当代青少年来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挑战,给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然而广大青少年在这场大考中的表现让我们感到十分惊喜,他们不仅经受住了各方面的严峻考验,而且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感得到显著增强。调查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当代青少年在理论认知、现实生活、国际比较和未来预期四个方面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给以高度认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空前提升。
(一)从理论认知角度,青少年对我国国家制度各方面呈现普遍性的高度认同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国家制度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考,全面考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理论是否能够经得起实践的考验,这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究竟“行不行”的问题,而青少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度则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来走得“远不远”的问题。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多选题,让学生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中认同的项目进行选择。研究发现,青少年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的认同率全部超过82%,其中11项显著优势的认同率超过了85%,4项显著优势的认同率超过了90%。认同“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比例最高,达到96.76%;认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比例达到94.49%;认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比例是93.11%;认同“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比例是90.52%;认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比例是89.74%。青少年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显著优势的整体认同率达到89.45%。
(二)从现实生活角度,青少年对我国国家制度认同感显著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青少年亲身经历了我国疫情防控的全过程,他们在“宅”家隔离、网络直播课程学习等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之中感受着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效能。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即“从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看,您认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下列显著优势在疫情防控中体现的程度如何?”和“相比疫情发生以前,现在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有什么变化?”研究发现,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在新冠疫情防控斗争中的体现程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在疫情防控中体现得“非常明显”的达到87.68%;认为“比较明显”的占11.99%,可见青少年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是高度认可的。而从疫情前后的情况对比来看,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程度也有非常明显的提升。青少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表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程度“显著增强”的达到77.96%,“有所增强”的为20.26%,可见大多数青少年对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集中全国力量开展疫情防控斗争所取得的重大胜利是十分肯定的,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治理能力充满信心的。
(三)从国际比较来看,青少年充分肯定国家制度及治理体系
中外差别化的政治体制使其采取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也截然不同,为了解青少年在疫情防控中外对比下对其国家制度认同的影响情况,我们让受访者思考“您认为疫情防控中,与国外相比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表现如何?”研究发现,从国际比较角度来看,青少年认为在疫情防控中,我国与国外其他国家应对疫情采取的态度和成效对比,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表现得“非常好”的达到88.9%,认为表现得“比较好”的占10.45%,这些数据充分说明通过疫情防控措施及其成效的中外对比下,99.35%的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高度认可的。
(四)从未来预期来看,青少年对我国国家制度充满信心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对未来的预期将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这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一个问题,即“您认为五年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将如何发展?”研究发现,71.87%的受访青少年认为五年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将进一步“大大增强”,24.8%的青少年认为这些显著优势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有所增强”,综合来看,96.67%的受访青少年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对国家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通过上面的调研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得出结论: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验,我国绝大多数青少年在理论认知、现实生活、国际比较和未来预期四个方面均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给予了高度认同,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充满信心。
三、青少年对我国国家制度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调研显示,广大青少年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认同状况受到学校教育、朋辈影响、家庭教育、团学活动、社会民生、网络媒体和制度对比等七大因素的深刻影响。
(一)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理想、增长能力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最核心、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大影响。而思政课是学校教育中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形成与发展影响较大的。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判断性问题,即“我学校的思政课老师在讲课时充满感染力”,研究发现,76.67%的青少年认为他们所在学校的思政课老师的课堂是充满感染力的,对学生是富有启发性的,还有20.82%的青少年也基本认可他们学校思想课老师的教学成效。这说明,目前普通中等学校的思政课教学还是取得一定成效的,这也是本次调研发现绝大多数青少年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呈现出高度认同感的重要原因。
(二)朋辈影响
同学和朋友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伙伴,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经历,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也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两个判断性问题,一是“我身边的大多数同学对我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充满自信”,二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对我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充满自信”。研究发现,关于“我身边的大多数同学对我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充满自信”,75.53%的青少年认为“完全符合”,21.97%的青少年认为“基本符合”;关于“我最要好的朋友对我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充满自信”,81.83%的青少年认为“完全符合”,16.16%的青少年认为“基本符合”。可见,绝大多数青少年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对我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是充满自信的,而这也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对我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的认同程度。
(三)家庭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关于“我的家人对我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充满自信”判断性问题。研究发现,79%的青少年表示家人对我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非常有信心,20%的青少年认为他们的家人对我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充满自信,这表明我国99%的青少年所在家庭对我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是高度认可的,这也充分体现抓好家庭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
(四)团学活动
青少年长期在学校学习生活,因此学校团学活动对青少年的思想引领、素质拓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两个判断性问题,一是“学校团委开展的团学活动注重思想政治引领,而不是单纯搞活动”,二是“学校的团校或团支部经常开展团课引领青少年思想进步”。研究发现,关于“学校团委开展的团学活动注重思想政治引领,而不是单纯搞活动”,认为“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青少年分别达到76.19%和20.74%;关于“学校的团校或团支部经常开展团课引领青少年思想进步”,认为“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青少年分别达到76.19%和21.39%。可见,抓好团学活动、团校培训和团支部建设对于深化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增强青少年对我国国家制度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五)社会民生
社会民生是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切感受,青少年的主要生活场景虽然集中在学校和家庭,但是他们和成年人一样实实在在地感受着、体验着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综合性选择题,即“您对我国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保、社会管理、文化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八个方面的满意度如何?”我们得出的研究数据如表1。
表1 青少年对各社会民生项目满意度情况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对于我国教育领域、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管理、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6个方面感到“非常满意”的均达到60%以上,青少年对我国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管理、文化体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等5个方面的整体满意度(表示“非常满意”“满意”)达到90%以上,特别是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度最高,达到94.87%;青少年对我国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满意度也分别达到了94.79%和94.31%,可见近几年来我国在公共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是取得显著成效的。以上数据说明青少年对于我国社会民生整体情况是比较满意的。
但是,青少年对我国的就业保障制度“非常满意”的只有48.37%,对就业保障的整体满意度只达到84.95%,这可能是与今年我国就业形势受疫情的影响变得更加严峻的原因有关;青少年对我国住房保障制度“非常满意”的也只有46.83%,对住房保障的整体满意度只有80.08%,是八个民生领域整体满意度最低的一项,说明当前的住房问题带给社会民众的心理压力也同样传导到了青少年群体。
(六)网络媒体
当代青少年群体是“网络原住民”一代,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等方方面面都和网络媒体密不可分,网络媒体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思想品德、价值观形成均有着重大影响。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两个判断性问题,即“我经常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了解国际国内时政”“我主要通过手机上的各种媒体软件了解时政”和一个选择题“你了解时政的媒体渠道有哪些?”研究发现,56.16%的青少年经常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了解国际国内时政,60.21%的青少年主要通过手机上的各种媒体软件了解时政,经常通过手机了解社会新闻的青少年达到96.7%。关于青少年了解时政新闻的网络媒体渠道,我们发现微信、微博和QQ占据了青少年获取信息的网络媒体渠道前三甲的位置,分别达到77.18%、67.18%和49.03%;通过网页了解社会新闻的为49.19%;选择通过头条、B站和抖音获取社会要闻的青少年分别达到47.18%、42.42%和38.31%;还有11.05%的青少年通过国外网站了解社会时政消息。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受到网络媒体的极大影响,这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七)制度对比
在访谈中,青少年纷纷表示此次疫情使他们更加深刻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相比所具有的显著优势,对国家制度的认同感更强,使他们比疫情之前更加主动地关心国家大事。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判断题“我国的政治制度与美国和欧洲国家相比具有显著优势?”研究发现,98.02%的青少年对此表示认同,可见经历过疫情之后,青少年对于我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高度认同,对于我国的国家治理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外,为了深入了解青少年对我国本次疫情防控工作的整体认知情况,我们设计了一个概述题,即“在疫情防控中,让你深深感动的10件事是什么?”我们从1234名青少年的反馈中梳理出有效的描述性词条11632条,让同学们深受感动的事情多达上百种,其中排在前10位词条依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全国力量积极开展疫情防控斗争”902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891条;“医护人员舍生忘死充当逆行者”826条;“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疫”697条;“84岁钟南山院士出征武汉”410条;“志愿者默默奉献”324条;“老师们辛勤开展网课教学”283条;“我国短时间建好火神山雷神山医院”147条;“‘90后’‘00后’勇担时代责任”115条;“我国为国际社会提供抗疫援助”108条。另外,人民军队、快递哥、武汉封城、口罩、网课、警察、保安、居委、社区、环卫工人、华人华侨、张文宏、李兰娟、李文亮等也都是青少年在疫情中深受感动的高频词。
以上数据表明,在学校教育、朋辈影响、家庭教育、团学活动、社会民生、网络媒体和制度对比等多方面因素的叠加影响下,青少年对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领导全国人民积极抗疫的功绩是高度认可的,有效推动了青少年对我国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认同感的增强。
四、青少年国家制度认同教育方面存在问题分析
(一)国家制度认同教育工作机制不健全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是开展国家制度认同教育的重要阶段。调查发现,还有6.1%的受访者所在学校不重视或者不太重视国家制度认同教育,32.7%的受访者表示学校很少组织开展国家制度认同教育,30.8%的青少年反映所在班级偶尔开展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有5.8%的青少年表示所在班级从来没有开展过任何关于理想信念、国家制度认同的活动,10.8%的青少年表示他们并不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反映出目前青少年国家制度认同教育工作机制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学校的办学思想未能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唯分数论”的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
另外,在访谈中,进一步发现我们对不同学段的特殊性和理想信念及爱国主义教育的阶段性规律研究不足,教育的阶段性特征不突出。在教育目标制定、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方法选取等方面重复雷同,缺乏循序渐进的连续性,降低了后续学段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有效性,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循序渐进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尚未真正形成。
(二)历史国情教育存在短板
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历史观是国家制度认同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调查显示,有13.4%的青少年对我国的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和改革开放史根本不了解;62%的青少年表示对国内时政新闻了解不多,甚至有10.7%的受访青少年基本上不关注国内时政要闻;4.1%的青少年表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没有什么感知;3.1%的青少年对本世纪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没有足够信心。
以上数据表明,当前我国面向青少年的历史国情教育还存在短板,部分青少年对国内时政新闻了解不多,少数青少年对我国的基本历史、现实国情和未来规划缺乏深入了解和认知。这意味着虽然青少年对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呈现出普遍性的高度认同,但在历史、国情教育的纵深发展上仍存在着短板,尤其是如何通过生动活泼、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历史国情教育提高青少年对国内时政新闻的关注度、兴趣度值得关注。
(三)中小学思政课尚有提升空间
思政课对于培养和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思政课教学质量直接影响青少年国家制度认同教育的成效。调研显示,10%的受访者表示学校没有专门的老师来上思政课或道德与法治课,16.1%的青少年表示学校开展的国家制度认同教育过于形式主义,效果不明显,10%的青少年认为学校的国家制度认同教育的方法要改变。数据反映出当前我们的中小学思政课水平还有待提升,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获得感有待增强。在访谈中发现,导致这一问题的其主要原因是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力量还较为薄弱,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不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跟不上当前思政课改革要求,导致思政课的内容、形式、水平和质量都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访谈发现,目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思政课教师编制短缺,很多学校出现思政课教师任务偏重、课时量过大的情况;很多临聘的思政课教师与编内教师在多方面的待遇上有明显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稳定性;初高中思政课教师中担任行政职务的比例较高,导致本学科看似人手足够但实际上一线教学任务和行政任务过重;有部分思政课教师并不是本学科毕业,专业性有所不足;部分民办学校的思政课教师素质偏低、流动性强,一人任教多个年级甚至跨学科任教,收入待遇与公办学校相比差距很大;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改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后,新课程要求的新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有明显变化,教学还要体现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许多中老年老师难以适应。
除了上述问题外,调查及访谈还进一步发现,团队组织教育工作、中学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等方面在制度建设及体制保障上仍存在着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五、加强青少年国家制度认同的对策建议
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制度自信教育是共青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战略任务。青年一代能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关系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关系国家长治久安[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推进,显著提升了青少年对国家制度的认同感,但这种高度认同感在疫情之后如何有效地巩固,并内化为青少年持久的国家认同感,强化青少年的“四个自信”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并采取积极行动。各中学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要从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完善学校思政教育体系、加强网络思想引领、优化实践育人机制、加强历史国情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六个方面向青少年群体讲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深厚历史底蕴和显著优势,引导广大青少年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精准提升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认同感。
(一)深化理想信念教育
《共青团大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大纲(试行)》明确要求中学团组织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通过主题教育、理论学习、交流研讨等途径,采取交流讨论、情感融入、示范引领、时尚吸引等多种方式,加强国家制度认同教育[4]。这为中学团组织深化团学活动的思想内涵指明了方向。中学团组织、少先队组织应深化初一建队仪式、初二离队仪式、入团仪式、14岁青春礼、18岁成人礼等活动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增强成长动力。如何通过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团学活动来引领青少年向上向善,把青年凝聚在团组织周围,坚定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是广大中学团组织谋划团学活动时必须要认真考虑的。
同时,各中小学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学科课程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5]。因此,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并非只是思想政治课的事,而是与中小学各学科都有关系;理想信念教育也并非只是学校德育干部和班主任的事,而是与每位教师都息息相关,每个老师都有对青少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责任。通过全体教师从不同学科角度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强化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完善学校思政教育体系
青少年的绝大多数时间在校园度过,学校教育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学科课程、校园文化、团学活动、实践活动、教育管理等方面发挥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要求“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5]。《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四个自信’”[6]。
从调研数据看到23.33%的受访青少年认为学校思政课教师的感染力还不足。因此,中学应切实开好思政课,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培养,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感染力;应建好青少年团校,完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提升团课质量;应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主题教育中讲好中国故事,增强青少年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要推动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课程质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取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在教育灌输和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同时,应把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主题班会、团课、少先队活动课、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纳入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中。
本次调研,我们发现讲好志愿者、军人、医护人员等英雄群体的故事,讲好武汉保卫战的故事,讲好全国人民抗疫的故事对于增强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是非常有益的。
(三)加强网络思想引领
新时代,青少年大量在网上聚集,可以说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已经无法脱离互联网。通过我们的调研,也看到青少年高度依赖微信、微博、抖音、B站、头条等等网络媒体来获取信息和开展生活交往。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团中央微博、团中央B站、团中央青微工作室的新媒体产品、国产动画《领风者》等等都是青少年非常喜爱的网络媒体和产品,因此各级各类团组织应大力推进“共青团+互联网”的工作,进一步加强“智慧团建”系统建设,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和格局;学校团组织、团支部要充分利用微信、QQ、微博、钉钉等新媒体,构建学校共青团网络工作矩阵,推进各项共青团工作;同时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热点事件,设计开展符合青少年特点的线上主题团日活动、主题团课等,加强网络思想引领,这种新颖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模式在疫情期间已经被实践证明是非常便捷且富有实效的。如何用好网络媒体这种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途径和手段来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凝聚青少年的人心,是新时代中学团组织必须要快速修炼的基本功。
(四)优化实践育人机制
实践育人是共青团得天独厚的组织优势,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7月2日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明确要求“团员队伍建设也要严,在团员标准要求上严起来,从把好入团质量关入手,抓好入团以后的教育实践,带动广大青年一起前进”[7]。中学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要积极开展团员、少先队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团员和少先队员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社区服务、困难帮扶、劳动锻炼等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青少年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帮助青少年在参与社会治理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活力,加深青少年对社会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教学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校园文化、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法治教育、生态环保等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组织开展红色研学,让青少年在行走中学习革命历史,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活力和社会主义中国的繁荣昌盛;定期组织召开团员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少先队代表大会,征求学生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让青少年在实践参与中感知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组织开展“模拟人大”“模拟政协”社团活动,让青少年在活动中体验我国政治制度。通过以上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实践中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力,增进对我国国家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优势的认同。
(五)加强历史国情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我国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让青少年更多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更多感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发愤图强的光辉历程,更多认识新中国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8]。各中学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应面向青少年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青少年牢记历史,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帮助青少年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深入开展国情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引导青少年准确全面地认识了解我国的发展现状、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帮助青少年全面认识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增强国际比较,坚定制度自信和国家认同。
(六)高度重视家庭教育
调研发现,71.9%的青少年表示父母对自己有过理想信念、前途命运方面的指导,而且大部分家长是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来对孩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父母在孩子理想信念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各中小学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要切实抓好家长学校建设、家委会建设,整合各方面资源,支持引导广大家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以身作则、耳濡目染,用正确道德观念塑造孩子美好心灵,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增强青少年对我国国家制度的认同是一项关乎党和国家未来的战略性工程,也是共青团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做贡献的重要举措,需要广大团干部为此长期努力、久久为功,需要各级团组织广泛整合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宣传教育,共同努力做好青少年的国家制度认同教育,让青少年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从而不断增强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自信心和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