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四”纪念话语之嬗变
——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2021-06-02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对五四运动的纪念和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将“五四”纪念作为开展青年工作的重要主题活动,并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四”纪念话语的演变历程和丰富内涵,对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工作的历史经验,在新时代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学习与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五四”纪念话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近代以来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广大劳动人民成为新中国的主人。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如何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就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共发表“五四”纪念社论及领导人在“五四”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全文5篇。通过对这些代表性文本的词频分析可见,在排除无意义词后,前十位高频词分别是:青年、学习、人民、建设、劳动、社会主义、青年团、教育、科学、革命,其中最能体现时代特色的高频词为:学习(57次)、建设(54次)、劳动(41次)、青年团(28次)、教育(24次),如图1。
图1 1949~1956年间《人民日报》“五四”纪念代表性文本词频分析图
(一)号召广大青年接受教育,学习科学技术
20世纪50年代,全国人民正以极大的热情为建设新中国而不懈努力,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很低,真正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少之又少,广大群众只能依靠体力劳动进行生产。因此,通过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年的文化素养和科技水平,就成为新中国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五四”纪念文本的词频分析可见,“学习”成为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高频词,而与“学习”一词相连用的多为“科学”“技术”等词汇,这说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以“五四”纪念为契机,多次强调广大青年要认真学习,接受教育,掌握科学技术,为祖国生产建设服务的思想。
《人民日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四”纪念日发表《青年要精通业务 掌握科学技术》的社论,要求青年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才能精通各种业务,不仅学生需要学习,青年技术工人也要进行学习,逐渐成为既能进行体力劳动,又能进行脑力劳动的新型劳动者[1]。1953年5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青年们发出更大的光和热的时候》,高度赞扬了我国广大青年在各种社会改革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勤于学习、虚心求教的良好品质,指出正是这些品质的发扬使得广大青年成为各种运动中的骨干分子,为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1954年5月4日,时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胡耀邦做了《立志作社会主义的积极建设者和保卫者》的讲话,指出“近代化工业,和农业社会主义的改造,都要求具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和政治觉悟的青年,去学习技术,掌握技术”[3]。这一时期的“五四”纪念话语还多次强调要向苏联学习,“中国青年学习苏联,不但要坚定不移地学习苏联的建设经验,学习苏联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经验,而且要学习苏联青年的高尚品质——柯察金型、马特洛索夫型、奥列格型、卓娅与舒拉型的品质”[2]。新中国成立初期“五四”纪念话语对“学习”主题的凸显,既适应了新中国发展科学技术推进工业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的殷切期望。
(二)号召青年投身建设新中国的浪潮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千疮百孔、一贫如洗,为了改变这一积贫积弱的面貌,建设新中国成为了首要任务,广大人民迅速投身到新国家的建设之中。从对这一时期“五四”纪念文本的词频分析来看,“建设”也是颇具代表性的高频词汇,且多与“新社会”“国家”“事业”等词汇连用。1950年5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五四以来的三十一年,我们是破坏一个旧社会。现在这个新的时代,则是要建设一个新社会,要消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所遗留下来的贫穷和落后”[1]。1953年5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新中国的建设速度与青年们的成长速度息息相关,目前我们进入了新的建设时期,这就需要全国广大青年发出更大的光和热,在新中国的建设道路上不遗余力的前行[2]。1954年胡耀邦在纪念五四运动3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也强调,在我们的国家中有近百万的青年参与了基本建设,所有这些建设活动都是国家不可或缺的,这些青年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能手[3]。这一时期“五四”纪念话语对“建设”主题的凸显,既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热潮,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利用一切时机号召青年投身新中国建设的努力。
(三)重视发挥青年团的作用
1949年4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青年团”一词在建国初期的“五四”纪念话语中频繁出现,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高频词汇。1950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立一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呼吁这一代青年和青年团员能够精通业务,掌握科学技术,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去为人民服务[1]。1954年是五四运动35周年,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诞生5周年,五四青年节当天《人民日报》高度评价了青年团在祖国建设过程中发挥的突出作用,“青年团员的忘我劳动精神,带动广大青年奋不顾身地投入国家建设事业。青年团在青年群众中的核心作用,今后必将更加增强,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4]。胡耀邦也在纪念大会上肯定了青年团成立五年以来取得的成就、做出的贡献,指出“青年团用自己多方面的工作成绩,得到了祖国人民和广大青年的信任,在青年团的旗帜上增加了光彩”[3],并号召全团在党的领导下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新中国成立初期“五四”纪念话语对“青年团”的强调,一方面肯定了刚刚成立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团结青年投身新中国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并将青年团作为党开展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
二、斗争与劳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五四”纪念话语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落地开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缺乏经验,“左”的错误也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纵观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人民日报》共发表“五四”纪念社论及领导人“五四”纪念讲话全文14篇。通过对这些代表性文本的词频分析可见,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高频词分别是:革命、人民、斗争、社会主义、劳动、学习、文化、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工农,其中最能代表时代特色的高频词为:斗争(185次)、劳动(118次)、学习(83次)、文化(76次)、无产阶级(70次),如图2。
图2 1957~1977年间《人民日报》“五四”纪念代表性文本词频分析图
(一)与各种反动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局势仍然十分严峻,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巩固。通过对“五四”纪念文本的词频分析可见,“斗争”是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高频词,而与“斗争”一词相连用的多为“帝国主义”“革命”“反侵略”等词汇。1959年五四运动4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发扬光荣传统 建设伟大祖国》,指出:“四十年来的经验证明,无论是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无论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特别是知识分子的青年,必须紧密地同工人农民相结合,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武装自己的思想,才能进行坚强的斗争,取得伟大的胜利”[5]。同年,胡耀邦在纪念五四运动40周年讲话中号召青年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武装自己,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渗透[6]。1961年《人民日报》在“五四”纪念社论中号召广大青年“不断增强对资产阶级思想的免疫力,提高革命自觉性和警惕性,努力在政治斗争、思想斗争和阶级斗争中锻炼自己”[7]。1963年五四青年节当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斗争,我们要做好准备迎接这一艰巨、长期的过程[8]。这一时期“五四”纪念话语对“斗争”主题的凸显,体现了党和国家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高度重视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号召青年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与各种反动思想和行为作斗争,保持政治定力。
(二)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劳动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生产力发展水平仍十分落后,而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对这一时期“五四”纪念文本的词频分析来看,“劳动”也是颇具代表性的高频词汇,且多与“英勇的”“人民”“生产”“体力”“脑力”等词连用。1957年五四青年节《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为着社会主义而劳动》,强调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的劳动,我们要反对轻视劳动、贪图享受的作风,积极参加劳动生产[9]。邓颖超在《纪念五四运动40周年给青年们的信》中,对青年提出了“逐步使自己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成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新人,为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努力奋斗”[10]的殷切期望。1967年《人民日报》发表“五四”社论《知识青年必须同工农相结合》,告诫知识青年要牢记尊重劳动人民、向劳动人民学习、为劳动人民服务[11]。这一时期“五四”纪念话语对“劳动”的强调,凸显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培养青年的劳动品格,始终把青年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力军。广大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劳动,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是时代赋予青年的光荣使命。
(三)突出无产阶级政治
“无产阶级”一词作为具有时代特色的高频词,集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五四”纪念文本中。1966年5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把革命的火炬一代代地传下去》,强调“突出政治,是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的需要,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在青年中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不仅关系当前革命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下一代的培养和成长,关系国家的命运和革命的前途”[12]。1967年《人民日报》在“五四”纪念社论中教育广大青年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锻炼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为坚强可靠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11]。1969年五四运动5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联合社论,号召青年学习毛泽东主席的《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民主主义论》等论著,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1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五四”纪念话语对青年要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强调,虽然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培养坚强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对国内外形势判断的失误,在政治运动的裹胁下其纪念价值及现实指导意义受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建设与改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五四”纪念话语
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蓄势待发之际,做好青年工作,使青年在新长征中继续发挥突击手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时期《人民日报》共发表“五四”纪念社论及领导人讲话全文32篇(其中社论17篇,领导人讲话15篇)。通过对这些代表性文本进行词频分析可见,前十位高频词分别是:青年、社会主义、人民、建设、精神、发展、改革、革命、学习、现代化,其中最能代表时代特色的高频词为:建设(423次)、精神(327次)、发展(290次)、改革(228次)、历史(185次),如图3。
图3 1978~2012年间《人民日报》“五四”纪念代表性文本词频分析图
(一)号召青年勇担使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建设”是一个国家永恒的主题,国家要发展就离不开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建设”有不同的目标与任务,但归根到底都是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在这一时期《人民日报》的“五四”纪念文本中,“建设”一词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四化”“经济”等词汇相连。1978年《人民日报》的“五四”纪念社论就强调,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今天,摆在广大青年面前的任务,就是发扬‘五四’光荣传统,走在新长征的前列,发挥突击作用,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作出最大贡献”[14]。1984年习仲勋在纪念五四运动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广大青年唯有奋起直追,培养自己的创造、创新精神,献身于伟大的改革和建设事业,为国家“四个现代化”建设扫除障碍,才能实现我们建设高度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15]。1985年五四青年节《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奋发进取 建功立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和翻两番的宏伟目标,使国家和人民更快地富裕起来,是当前最大的政治,是历史赋予青年一代的光荣使命”[16]。2004年五四运动85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弘扬五四精神 肩负历史使命》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当代青年运动的主题”[17]。这一时期《人民日报》的“五四”纪念话语反复强调广大青年要始终站在国家建设的前列,勇于担当历史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可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五四”纪念成为号召广大青年在新时期的国家建设中走在前列的重要契机。
(二)让五四精神放射时代光芒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在每个时代都成为照亮青年前进的灯塔。从对这一时期“五四”纪念文本的词频分析来看,“精神”一词首次高频呈现,将五四精神与新的时代联系起来,赋予其更深刻的时代意义,是这一时期“五四”纪念话语的鲜明特色。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含义。1979年五四运动60周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爱国主义在今天应该表现为热爱社会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18]。1989年五四运动7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发扬五四精神,推进改革和现代化事业》指出,爱国主义在今天“集中体现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建设一个新中国而进行的艰苦奋斗之中”[19]。1999年五四运动80周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强调,“我们今天讲爱国,讲进步,就是要奋发图强,艰苦奋斗,集中智慧和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这是爱国和进步最深刻的内涵”[20]。2008年5月3日胡锦涛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使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21]。此外,五四精神所蕴含的民主、科学等精神也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如1999年《人民日报》的“五四”纪念社论指出,“今天讲民主,讲科学,就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坚决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以尽快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20]。这一时期的“五四”纪念话语除了深入阐发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这一特色外,和“精神”一词相关的还有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实干精神、务实精神、求知精神等等,显然“五四”纪念活动也成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渠道。
(三)适应改革发展的时代命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和发展成为时代的新命题。“发展”“改革”作为这一时期高频呈现的“五四”纪念话语,从国家发展和青年进步两个角度表现出了以改革谋发展,以创新求进步的时代特色。
新时期治国理政要以改革发展作为行动指南。1989年五四运动70周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我们要在一些改革问题上达成共识,“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走下去,逐步向现代化迈进”[19]。1994年五四运动75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肩负起跨世纪的历史重任》指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今年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22]。改革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代名词和指向标,也是广大青年的根本行动指南。1984年习仲勋在纪念五四运动65周年大会上号召全国青年走改革之路,“经常了解改革,议论改革,研究改革,做改革的闯将和标兵”,以大无畏的创造精神奋起改革,展现社会主义中国的崭新面貌,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15]。同年,《人民日报》发表五四社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纪念五四运动六十五周年》指出,“中华雄飞宇内,希望在于青年”[23],党和国家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要有步骤地引领广大青年参与到改革的行列中来,走在创新发展的前列。2012年,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殷切期望广大青年充分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再立新功[24]。这一时期“五四”纪念话语不仅鲜明地传达出了国家治国理政的方向和目标,更表达了对青年投身改革、在改革的社会大课堂中积极创造时代价值的殷切期望,为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事业做出了科学引导。
四、青春与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五四”纪念话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进,时代要求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国梦激发青春力量,在奋斗中彰显人生价值。这一时期《人民日报》共发表“五四”纪念社论及领导人讲话全文8篇,通过对这些代表性文本的词频分析可见,排在前十位的高频词分别是:青年、时代、青春、奋斗、人民、中华民族、实现、社会主义、发展、复兴。其中最能代表时代特色的高频词为:青春(133次)、奋斗(112次)、中华民族(92次)、实现(86次)、复兴(58次),如图4。
图4 2013~2020年间《人民日报》“五四”纪念代表性文本词频分析图
(一)放飞青春梦想
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越来越注重从青年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来庆祝五四青年节,“青春”成为这一时期“五四”纪念话语中最具代表性的高频词汇。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提出,“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25]。2014年5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为实现中国梦激发青春力量》,强调青年要想创造永恒的青春,就要把自己的奋斗与国家和民族的需要结合起来[26]。2017年5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当代青年才能以奋斗刷新青春的意涵,承载起国家和民族的光明未来”[27]。2019年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积极支持他们在人生中出彩,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绩点赞、喝彩,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28]2020年5月4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青年的节日问候和寄语,“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29]。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未来掌握在青年的手中。让广大青年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中找准个人坐标和前进方向,放飞青春梦想,是新时代“五四”纪念话语的鲜明特色。
(二)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无奋斗,不青春。当代青年是同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从对这一时期“五四”纪念文本的词频分析来看,“奋斗”一词的高频呈现是这一时期“五四”纪念话语的又一特色。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就讲道,希望广大青年能够做一个有理想、敢创造、能创新、本领硬、品格高的时代新人,在奋斗中留下无悔的青春篇章[25]。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要担当起时代给予的光荣与责任,为此广大青年要勤学、善思、修德、明辨、务实,在时代的大潮中建功立业[30]。2018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31]。在2019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更是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能够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养,并希望青年“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28]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投身到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斗精神与担当意识。习近平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讲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32]习近平还在2020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谆谆教诲广大青年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29]。“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仅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共同心声,也是党和国家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成长指明的方向。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目标的提出,为青年一代指明奋斗的方向和前进的道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从对这一时期“五四”纪念文本的词频分析来看,“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等词的高频呈现是这一时期“五四”纪念话语的鲜明特色。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就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25]。广大青年要敢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上下求索,开拓创新,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2019年,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列举了众多青年英雄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奉献青春的故事,勉励广大青年致敬、学习英雄,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28]。2020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29]。值此两个百年历史交汇之际以及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历史新时期,“五四”纪念话语吹响了广大青年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集结号,号召广大青年以时代和国家民族的发展为己任,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时代挑战,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者和弘扬者,更加有力地推动民族复兴与时代发展。
五、结语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五四运动对中国青年具有极其重大的开拓性意义,正是从五四运动起,青年在爱国救国中的先锋地位才被全社会所公认,青年的思想自由、政治参与、生活改善、教育、职业等各种切身问题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而五四运动纪念日也在岁月洗礼和思想沉淀中被中国共产党确认为中国青年的专属节日,并成为党和国家开展青年工作、教育引导青年、弘扬五四精神的重要契机。从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人民日报》“五四”纪念文本的词频分析可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五四”纪念话语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内涵主旨,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强调学习与建设等主题,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凸显斗争与劳动等主题,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突出现代化建设与五四精神等主题,直至新时代以来宣扬青春与奋斗,体现出党和国家青年工作的与时俱进以及不同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有幸遇见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将承担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性关口,广大“后浪”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跑出更好的成绩,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就是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