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结合情志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干预效果
2021-06-02冉珊周樊华
冉珊, 周樊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湖北 武汉,430022)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之一,以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等为主要症状[1]。目前中医药在该疾病治疗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与特色,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2]。中药保留灌肠是中医药特色疗法,使药物直达病灶,促进肠道黏膜修复,改善肠道微循环,具有疗效确切且经济安全等优势,在缩短病程和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病程长且反复发作,患者在长期的中药灌肠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不适感和负性情绪,不仅使治疗难度增加,也会使治疗效果下降。中医情志护理以患者为中心,以稳定患者情志和协调七情为目标,对负性情绪的缓解和预后效果的提高均有所帮助[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中药保留灌肠结合情志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n=50)、对照组(n=50)。纳入标准:① 溃疡性结肠炎参照《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5]的诊断标准;② 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 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排除标准:① 合并肠梗阻、局部狭窄和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② 合并原发性疾病,如肝、肾或心脑血管等;③ 对中药过敏;④ 对中药灌肠不耐受;⑤ 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对比2组的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灌肠中药药液的温度控制在37 ℃左右,过高或过低的灌肠液温度均会产生不良影响。根据患者肛门情况采取适宜直径的肛管,针对肛门狭窄或已行肛门手术的患者,宜采用管径较小且较软的肛管。护理人员协助医师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用小枕头抬高其臀部,轻轻将肛管插入肛门,插入深度15~30 cm。灌肠过程中遇到阻力时不宜继续插入,应后退调整角度再缓慢插入。灌肠过程中若发现患者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师。灌肠结束后,让患者继续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使中药在直肠内存留时间大于2 h。患者排便后需用温水清洗肛周,便前、便后涂抹肛周护理油。患者每天行2次中药灌肠治疗,1个疗程为14 d。
1.2.2 护理方法
1.2.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至出院。实施中药灌肠治疗前,护理人员先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如介绍中药灌肠的目的和作用、讲解相关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以及治疗结束后做好健康宣教。
1.2.2.2 情志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情志护理干预至出院。① 组建情志护理小组:成立情志护理小组,小组组长定期组织成员学习情志护理相关的知识,并在中医专科护士的指导下制订中药灌肠情志护理路径。② 创建情志护理档案:小组成员为患者建立情志护理档案,评估患者的情志状态,根据其实际状态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实时反馈并做好交接班。③ 情志护理方法:小组成员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等进行针对性的情志护理。a. 移情易性法,治疗前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焦虑状况,以及对中药灌肠的配合程度,向患者和家属讲述中药灌肠的目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采用中医情志护理中的移情易性法指导患者适度地转移注意力,如借助多媒体或卡通图片等,缓解其恐惧和紧张情绪;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耐心为其答疑解虑,从而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中药灌肠治疗。b. 安静神志法,营造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注意保暖,保护好患者隐私。治疗中部分患者因过度紧张导致肛管无法插入时,采用中医情志护理中的安静神志法指导患者深呼吸,待患者放松后再慢慢插入。c. 五声宣泄法,患者行灌肠后由于短时间内中药药液充盈肠道,以及肛管的刺激,其肛门处会有坠胀感,促使其便意增加、疼痛感增强。此时,护士应陪伴患者,密切观察其有无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或腹痛等症状。结合五声宣泄法调整患者情绪并耐心与其沟通,也可播放轻音乐,帮助其缓解紧张或焦虑等不良情绪。d. 顺情解郁法,中药灌肠治疗结束后,护士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鼓励其说出内心想法。对其反常情绪表示理解、同情和支持,耐心为患者答疑解惑,消除其疑虑。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状态 2组的焦虑状态以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抑郁状态以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SAS的分界值为50分,≥50分存在焦虑情绪;SDS的分界值为53分,≥53分存在抑郁情绪。分值越高则焦虑或抑郁程度越严重[6]。
1.3.2 临床疗效 干预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为:① 完全缓解,黏膜病变基本消失,临床症状消失,黏膜恢复正常;② 显效,黏膜病变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黏膜有轻微炎症;③ 有效,黏膜病变有所缓解,临床症状也改善,但黏膜仍有炎症;④ 无效,临床症状和黏膜未见改善或加重,溃疡面增加或出现新的溃疡面[7]。总有效率=(完全缓解+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3 症状改善时间 比较2组患者腹痛、腹泻、黏液便和脓血便的改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焦虑和抑郁情绪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相较于干预前,2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更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的为74.00%(37/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2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腹痛、腹泻、黏液便和脓血便的改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见表4。
表4 2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3 讨论
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不良的饮食习惯增多,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且该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对其生理和心理均造成一定的负担。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但复发率高且并发症多,容易产生耐药性。中药灌肠治疗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且药物不经过胃和小肠,能够避免药物对上消化道的刺激,具有起效迅速、治疗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等优势[8]。在中药灌肠治疗中,科学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预后。以中医基础研究为依据的情志护理通过分析患者的实际病情和心理状态,给予其一系列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消除其不良情绪,便于身体康复[9]。因此,在中药灌肠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情志护理对于控制其病情进展具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在干预后的SAS、SDS评分相比于干预前均降低(P均<0.05),观察组的评分均更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4.00%,P<0.05);观察组的症状(腹痛、腹泻、黏液便和脓血便)改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这提示中药灌肠结合情志护理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促进其病情恢复。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中药灌肠疗法可使药物直达病灶,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有助于促进药物吸收,从而使治疗效果提高,起到预防疾病反复发作的作用。传统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情志的正常与否与健康密切相关。情志正常可使身体处于正常状态并远离邪气;情志失常则使机体升降失调、气血运行紊乱、五脏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各种病变[10]。吴平[11]的研究发现,中医情志护理可以调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七情,改善其脏腑功能,加快疾病康复治疗的进程。情志护理是根据护士的语言、态度、表情、行为等,影响并改善患者的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12]。与常规护理相比,情志护理因人、因时对患者进行疏导,缓解其心理和生理压力,促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从而促进疾病尽早恢复。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中药灌肠联合情志护理通过运用中医的情志学说,重视患者心理的个体差异和整体性,在患者灌肠过程中给予言语安慰, 疏导其不良心理状态,使自身抗病能力增强,加快疾病康复[13]。将中药灌肠与情志护理联合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不仅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还可起到身心兼治的效果,进而提高整体疗效。
综上所述,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中药灌肠治疗结合情志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促使病情快速恢复,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