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联合抚触护理对新生儿黄疸持续时间和排便情况的影响
2021-06-02梁巧云吴结英陈翠瑶梁锐娟麦亚映
梁巧云, 吴结英, 陈翠瑶, 梁锐娟, 麦亚映
(中山市博爱医院 产科,广东 中山,528403)
新生儿黄疸指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胆红素代谢障碍,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皮肤、巩膜和黏膜等黄染的现象[1]。目前,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主要为蓝光照射治疗[2],在治疗的同时配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黄疸消退。抚触护理是护理人员以按摩油为介质,与新生儿皮肤进行接触的方法,具有促进其生长发育、滋润皮肤和辅助退黄的作用[3]。在患儿特定穴位进行按摩,可以促进其肠胃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从而排出患儿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进而加速黄疸消退[4]。本研究以80例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探究穴位按摩联合抚触护理对其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过中山市博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80例黄疸新生儿,并将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穴位按摩联合抚触护理,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纳入标准:① 符合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5];② 胎龄≥37周;③ 日龄0~30 d;④ 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伴有原发性肝胆疾病;② 产妇存在糖尿病或梅毒等影响新生儿健康的疾病;③ 同时参与其他医学研究。2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持续护理5 d。护理人员为患儿营造安静和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清洁,温度适宜,每天通风、消毒;接触新生儿需动作轻柔,佩戴口罩并消毒双手,避免新生儿感染;每日测量新生儿的黄疸指数,密切监测其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对新生儿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及早的预防处理。患儿在护理的同时接受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每照射1~2 h后暂停2~4 h,每天照射总时间为6~8 h。
1.2.2 穴位按摩联合抚触护理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穴位按摩联合抚触护理,持续护理5 d。
1.2.2.1 护理培训 组建护理小组,由专业人员对护理小组成员进行穴位按摩和抚触护理培训。小组成员在进行按摩和抚触操作之前将双手十指紧扣,然后平放至患儿腹部,5 s后双向旋转患儿双肩4~5次,缓解其对抚触和按摩的陌生感和紧张感。
1.2.2.2 穴位按摩 护理人员保持双手清洁,按摩时手法轻柔,用力均匀、适度,注意避免损伤患儿的皮肤。护理人员用中指指端在患儿肚脐旁顺时针小回旋按摩其脐部;用手掌在其腹部顺时针大回旋按摩腹部;用拇指对患儿的双手拇指螺纹面,从指尖至指节处进行推拿以清补脾经;用拇指从患儿环指指尖到指节处推拿以清肝经;用食指和中指沿患儿前壁正中,从腕部推拿至肘部以清天河水。取穴足三里、脾俞、胃俞、肝俞、胆俞、天枢和涌泉穴,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着力,按摩以上穴位;每次10 min,每天2次。
1.2.2.3 抚触护理 在新生儿进食1 h后,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抚触护理,每天2次,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10 min,具体操作为:① 头部抚触,护理人员用两手大拇指指腹从患儿眉间向两侧轻抚至发际,双手大拇指从下颔中心处沿两侧脸部轮廓向上轻抚,左手轻托患儿头部,右手指腹从一侧前额发际向后方轻抚,中指在耳后乳突处稍停留轻轻按压,注意避开囟门部位,另一侧换手同法轻抚。② 胸腹部抚触,护理人员双手放于患儿肋下缘与腋中线交叉处,同时向其肩部轻抚,再由肩部抚回原处,交替进行,双手按顺时针方向轻抚患儿腹部,避开肚脐和膀胱。③ 四肢抚触:护理人员固定患儿上肢不动,由上臂轻抚至手腕,手腕处用拇指和食指进行按摩,用拇指从患儿掌心慢慢按摩至手指,从手指两侧开始,轻轻提拉每个手指,另侧上肢同法。腿部由大腿根部向脚踝轻抚整个大腿,而后固定患儿小腿,按摩脚踝和足部,另侧下肢同法。④ 背部抚触,护理人员协助患儿取俯卧位,以其脊柱为中心,双手从脊柱中间向两侧轻抚,从上背部轻抚至臀部,从头顶沿脊柱抚至臀部。护理时,护理人员保证室温在25 ℃左右,防止温度过低或过高,引起患儿不适,进而影响护理操作。将患儿置于专门的护理操作台上,护理人员清洁双手,取适量按摩油于掌心,两手相互摩擦,变暖后开始进行抚触护理操作,操作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新生儿皮肤。抚触期间密切关注患儿反应,有哭闹不止或肤色变红等不良情况发生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处理。患儿在实施护理的同时接受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每照射1~2 h后暂停2~4 h,每天照射总时间为6~8 h。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症状 记录2组患儿的黄疸持续时间(从开始治疗到全身皮肤、巩膜、黏膜黄染症状消失为止),护理后首次排便时间,每天排便次数和胎便转黄的时间。
1.3.2 胆红素水平 于护理前、护理3 d和护理 5 d 后,抽取2组患儿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西门子,型号:RLMax)检测其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
1.3.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护理后,记录2组患儿发生低温、腹泻和皮疹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黄疸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黄疸持续时间分别为(6.53±1.31)d和(9.46±1.89)d,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058,P<0.001),说明穴位按摩联合抚触护理可有效缩短黄疸持续时间。
2.2 2组排便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后首次排便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每天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胎便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排便情况比较
2.3 2组胆红素水平比较
护理前,2组间血清TBIL和DBIL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3 d和5 d后,2组的血清TBIL和DBIL水平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在护理3 d后的血清TBIL和D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5 d的血清TBIL和D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胆红素水平比较
2.4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关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结果显示,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均以低温、腹泻和皮疹发生。护理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提示穴位按摩联合抚触护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见表4。
表4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主要病因为胆红素水平升高,临床治疗以降低胆红素水平为主,并辅以维持患儿内环境稳态[6]。胆红素水平居高不降会引发高胆红素血症,而未结合的胆红素能够透过新生儿发育不完善的血脑屏障危害其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其生长发育[7]。有研究[8]表明,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儿抚触护理、穴位按摩可以有效促进其痊愈。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属“胎黄”范畴,母体湿气过盛或湿热内蕴等会直接传给胎儿,而新生儿的脏腑功能薄弱,胎毒不易排出,湿热内侵、邪毒内犯会对新生儿脏器造成损伤,加重病情[9]。
本研究实施穴位按摩联合抚触护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黄疸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李男等[10]的研究结果也显示,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缩短新生儿黄疸的持续时间,促进患儿排便,这提示穴位按摩联合抚触护理能有效促进黄疸消退。可能原因是,科学的抚触护理可以增强迷走神神经性紧张,促进激素释放,从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使新生儿感受到熟悉的子宫感觉,提升其安全感,增加患儿治疗依从性,有效促进疗效,缩短黄疸持续时间。新生儿胆红素大部分存在于胎便中,因此胆红素水平与排便密切关联。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后的首次排便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缩短、每天排便次数增多(P均<0.05),提示穴位按摩联合抚触护理能有效促进排便。可能原因是,腹部抚触按摩可以有效促进胃肠道内良性激素生成,提升患儿的胃肠和代谢功能,从而促进其排便。袁淑莉[11]的研究显示,鸟巢式护理结合俯卧位抚触护理能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提示穴位按摩联合抚触护理能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而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护理3 d和5 d后的血清TBIL和D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可能原因是,腹部抚触按摩能促进排便,从而加快胆红素排出,有效调节胆红素水平,最终加快黄疸消退,使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12]。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穴位按摩联合抚触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中医理论认为,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是由于外感湿热、寒湿阻滞、淤积而黄,病变在脾胃,因此需要健脾和胃、理气消滞、清热通便。本研究选取的肝俞、胆俞和涌泉穴可以疏肝利胆;足三里、天枢穴能够健脾利湿;脾俞、胃俞能够促进胃肠蠕动。穴位按摩可以通过调理脾胃,改善患儿的肠道功能,促进通便代谢,从而降低其体内胆红素水平,尽快消退黄疸。
综上所述,穴位按摩联合抚触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效果显著,缩短黄疸持续时间,调节胆红素水平,从而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