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1-06-02秦晓云

关键词:躁动全麻负性

秦晓云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手术室,江苏 无锡,214062)

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指使用全麻药物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抑制。全麻下行手术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可能会出现定向障碍、意识模糊或嗜睡等,严重者还会出现肢体躁动和过度挣扎等情况,加之手术应激会使其身体机能下降,进而导致其生命安全受到不良影响[1]。疼痛可导致患者发生麻醉苏醒期躁动,出现负性情绪,血压和心率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影响其手术效果[2]。精细化护理是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连续性护理措施来改善患者的预后[3]。本研究探讨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对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以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纳入标准:① 无全麻禁忌证;②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为Ⅰ级或Ⅱ级;③ 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患者依从性较好;④ 具有良好的沟通和理解能力。排除标准:① 术前存在意识或语言障碍;② 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③ 存在麻醉药物过敏史或为易过敏体质;④ 合并血液系统疾病。2组间年龄、麻醉时间和ASA分级等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时间为手术前12 h至患者出院前1 d。术前护士向患者讲明手术的重要性,告知其麻醉期间的重要注意事项;术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协助手术医师处理,确保患者安全;术后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等基本体征,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吸痰和镇痛等处理。

1.2.2 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 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护理时间为手术前12 h至患者出院前1 d。① 术前精细化护理:术前访视时,医护人员详细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和重要性,以及麻醉的不良反应和相关解决方案,同时讲解引流管置入的必要性。针对负性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护士了解其负性情绪的产生原因,与患者家属共同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积极与其沟通,适当转移其注意力。② 术中精细化护理:手术期间当患者体温低于正常温度时,护士使用加温毯帮助其恢复体温。对手术所用的液体加热至37 ℃左右,避免因体温过低而引发应激反应。对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保证其呼吸通畅。③ 麻醉苏醒期护理:患者进入麻醉苏醒期后,护士详细检查其呼吸道,当呼吸道出现异物时,采用合理的方式及时处理。协助患者吸氧治疗,确保其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同时适当调整患者的体位,避免因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而压迫到血管。使用束腹带对麻醉苏醒期患者适当约束,并根据其躁动情况适当调整束腹带的松紧。当患者处于苏醒前期时,护士尝试与其沟通,并评估其苏醒程度。④ 术后精细化护理:手术结束后,护士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加强巡视,动态监测其生命体征。关注其是否存在呼吸不畅或呼吸道梗阻情况,保证其呼吸道通畅;并观察其是否存在语言、意识或听力障碍;定期检查导尿管的固定情况和引流管的通畅情况。⑤ 疼痛护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对应的镇痛处理,提前告知患者手术后残留的麻醉药物会引发身体的不适感。保持病房内清洁且温度和湿度均适宜,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营造舒适的康复环境。

1.3 观察指标

1.3.1 苏醒情况 记录2组患者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

1.3.2 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 评估2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1~4级的表现分别为平静、不平静但可被安抚、不可被安抚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好斗或存在定向障碍[4]。2级为轻微躁动,3~4级为躁动。

1.3.3 负性情绪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5]评测2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2 h的焦虑情绪,评分与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测2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2 h的抑郁情绪,评分与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1.3.4 麻醉苏醒期生命体征指标 记录2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的生命体征指标,包括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苏醒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比对照组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苏醒情况比较

2.2 2组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比较

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躁动期2级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3级和4级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比较[例%]

2.3 2组负性情绪比较

术前,2组间SAS和SD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2 h,2组的SAS和SDS评分均较同组术前降低,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2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分)

2.4 2组麻醉苏醒期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观察组在麻醉苏醒期的心率慢于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氧饱和度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麻醉苏醒期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3 讨论

麻醉苏醒期躁动属于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会造成患者神经兴奋和躁动等[7]。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心理状态异常,同时还可能会引发切口裂开和导管脱落等情况[8]。患者术后受引流管的牵引,发生躁动时可能导致非计划性拔管,躁动严重者会发生坠床。此外,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分别处于较快、较高水平,极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大,故临床需要采取合理、科学且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保证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安全性,提高其术后恢复效果[9]。

在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中,术前、术中和麻醉苏醒期实施的连续性护理措施,可改善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的躁动情况和负性情绪[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精细化护理能改善接受全麻下手术患者的苏醒情况。究其原因,对行全麻下手术的患者实施麻醉苏醒期护理,使其呼吸道情况、血压、血氧饱和度、体位和约束程度得到干预,并且根据患者发生躁动的程度进行个性化护理,从而有效缩短了苏醒时间。刘乐春[11]的研究结果证实,对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实施手术室护理有助于降低躁动的发生率,且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躁动3级和4级的发生率降低,SAS和SD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针对全麻手术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全麻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其躁动的发生。究其原因,术前帮助观察组患者了解手术的安全性,并讲解引流管置入必要性,以及麻醉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措施,避免其因紧张或恐惧等情绪影响手术效果,缓解其负性情绪,从而减少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与高石娟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苏醒期的心率减慢,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差异均自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通过检查患者的听力和意识、关注引流管等管道的通畅和固定情况,以及实施个性化的疼痛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麻醉苏醒期的生命体征指标。

综上所述,全麻下行手术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后,能够有效缩短其苏醒时间,降低其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改善其负性情绪,且有效提高手术和康复效果。

猜你喜欢

躁动全麻负性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道路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