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跳花棚” 旅游利用潜力评估以及开发研究

2021-06-02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吸引力旅游者承载力

程 鹏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广东 茂名 525000)

1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创造力。[1]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到来和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业的飞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深化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之间相互影响。如何通过提炼非遗文化核心使其为地方旅游业发展增光添彩,同时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保护非遗文化一直是非遗旅游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以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跳花棚” 为例,深入分析了非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与开发策略。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产价值与旅游开发价值关系辨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遗产价值与旅游开发价值双重属性。遗产价值是指其作为地方文化的代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借助外在物质承载体展现其独特的地方文化属性,吸引旅游者进行参观。如川剧变脸,已经成为四川旅游中不可获取的旅游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属性依赖于其遗产价值,换句话说,遗产价值越高,越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其旅游开发价值就越高。也正因此,非遗旅游开发的前提是对其保护,只有基于对非文化遗产保护的开发才是长久的,才能真正展现非遗独特的文化价值。

非遗利用潜力是指从旅游业发展角度,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被有效地转化为吸引旅游者的旅游资源,实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推广非遗文化的可能性。非遗利用潜力高与低的核心在于其旅游开发价值大与小。

所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潜力取决于其旅游开发价值,而其遗产价值又直接决定了其旅游开发价值。

3 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潜力评估机制构建

3.1 理论基础

3.1.1 旅游吸引力

决定某一地域或者资源能否成为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资源的核心在于其是否对潜在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吸引异地游客前往参观游览。旅游吸引力好比吸铁石,散发出一定的磁场和吸引力,能够吸引 “磁性物” ——旅游者自发前往。

旅游吸引力大与小并非完全由旅游资源本身所决定,还受到旅游者、旅游者与旅游资源之间的关系影响。[2]目前国内外关于旅游吸引力的研究理论主要有 “推拉理论” (认为旅游吸引力分为旅游需求引力和旅游供给引力,吸引力强弱受到市场和产品供给的影响)、 “显性隐性理论” (该理论主要根据旅游资源开发情况进行吸引力区分,开发前还不能吸引旅游者称为隐性吸引力,开发后则是显性吸引力)、 “正向负向理论” (部分旅游资源被开发中破坏严重,反倒会对旅游者产生负面影响,成为负向吸引力)。

总而言之,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旅游吸引力、旅游者动机、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文化差异程度等共同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强弱。

3.1.2 文化承载力

随着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提高、旅游产品增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前往游览。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给旅游目的地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带来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当旅游行为超出当地的承载能力,则这种影响更多是呈现出负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居民心理方面、当地文化方面和管理方面,这三个方面也是非遗旅游目的地文化承载力的组成部分。

当旅游者到非遗旅游目的地旅游时,也是客源地文化与非遗文化交融、渗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势文化会对弱势文化造成极大的影响,造成文化交流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可能会使非遗文化失去其本身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慢慢地被同化。为了保证非遗文化的遗产价值,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考虑非遗文化地的文化承载力,确保一切资源开发都是基于对非遗文化保护的前提。

3.2 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潜力评估模型

3.2.1 评估指标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行为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其开发过程要考虑市场的需求。[3]只有符合市场当下与未来需求的旅游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旅游者的认可,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潜力评估模型中要融入市场吸引力因素。

非遗旅游开发与旅游目的地的交通、区位、其他旅游产品之间的联动关系密不可分,因此也要将这些因素融入评价模型中。

表1 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潜力评估指标体系

除此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一种文化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还要考虑其独特的遗产属性,融入非遗保护、当地居民心理承载力等相关指标。同时还要考虑开发过程中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本文在综合分析以上因素和结合前人研究基础上,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评估模型(如表1所示)。同时采用由IBM推出的官方在线SPSS软件(网址为https://spssau.com/front/spssau/index.html)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统计,基于SPSS软件中KMO测度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二级指标因子合适。

3.2.2 “跳花棚” 旅游利用潜力评估

3.3 “跳花棚” 简介

“跳花棚” 由福建传入广东化州茂名区域,是当地重要的传统民俗活动,一般情况下在二十四节气中的 “小雪” 至 “大雪” 期间择日举行,每年只表演一次,一次一天。 “跳花棚” 是当地人祈求神明庇佑、风调雨顺、百业兴旺、族人健康、国泰民安的一种重要形式,很多时候也是人们 “还愿” 的一种形式。

“跳花棚” 不是一种单纯的舞蹈形式,而是包含了许多傀儡戏的元素,包括戏棚搭建、演员表演、演员步伐、角色安排等。其整体表演风格幽默夸张,有固定的 “科本” ,表演内容丰富、多样,表演动作复杂多变,以 “跳” “蹬” 为基本动作,同时还搭配堂鼓、高边锣等打击乐。2011年 “跳花棚” 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化州市文化馆获得跳花棚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跳花棚” 的传承和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其分析,可以深化我国传统宗教观念了解程度,了解我国福建、广州一带的民间习俗等民间文化。

3.4 调查方法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 “跳花棚” 的开发价值,本文主要通过向专家、市民和旅游者发放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潜力评估表以了解其开发利用价值,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回收率94%,说明整个数据具有可参考价值(最高得分5分,最低得分1分)。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38%的专家认为 “跳花棚” 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色。62%的专家认为其在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播上具有较高价值。27%专家认为其可以作为茂名一带的主要旅游吸引物。通过对游客和居民问卷发现,有6%的游客非常了解 “跳花棚” ,52%游客非常感兴趣,有75%游客愿意把 “跳花棚” 宣传给自己亲朋。

本文涉及的因子总共23个,通过SPSS软件因子分析23个因子的权重如表2所示。指标的得分系数越大,说明指标与因子之间的关系越紧密。

表2 “跳花棚” 旅游开发潜力指标得分情况

10.其他配套设施情况 0.142 3.56 0.506 11.遗产的适游期长度 0.109 3.64 0.397 12.对应的空间载体 0.118 3.18 0.375 13.与周围环境匹配程度 0.121 3.89 0.471 14.遗产的研究情况 0.254 3.44 0.874 15.传承者情况 0.276 3.58 0.989 16.遗产的记录和储存 0.274 3.53 0.968 17.旅游目的地居民保护意识 0.195 3.35 0.653 18.遗产旅游是否带来经济发展 0.135 3.37 0.455 19.目前开发现状 0.130 3.35 0.435 20.政府是否采取保护措施 0.131 3.37 0.441 21.高参观率对遗产的负面影响 0.120 3.11 0.3732 22.高参观率对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影响 0.124 3.12 0.387 23.旅游者意向度 0.127 3.21 0.408

根据前文分析 “跳花棚” 旅游开发潜力主要受市场吸引力和文化承载力的影响。市场吸引力的得分主要受旅游价值因素指标(F2)和其他相关者因素(F4)影响。文化承载力则受到遗产价值因素(F1,代表因子1的指标打分之和,后面以此类推)和文化承载力因素(F3)影响。再结合权重指标(W代表相应因子权重,W1=0.236,W2=0.274.W3=0.138,W4=0.352),可以得出市场吸引力得分(S1)和文化承载力得分(S2)。

经代入计算得出市场吸引力得分3.47,承载力得分1.45。结合尺长吸引力承载力矩阵模型,可以发现 “跳花棚” 具有高市场需求和中承载力,是比较适合旅游资源开发的非遗文化资源。

4 结论与开发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 “跳花棚” 非物质遗产四个因子分析发现,在市场吸引力因素中的其他相关者和旅游产品开发对其旅游开发有重要影响。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在相关者因素中旅游目的地居民的保护意识得分较高,同时其所占的权重较高,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向当地居民普及相关 “跳花棚” 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通过提高当地居民的自我文化认同感,营造浓郁的文化旅游氛围,从而增加旅游者的体验感。但是由于 “跳花棚” 目前开发程度不够,整体而言对茂名一带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偏低,这也致使旅游者的旅游意向不高,该指标在整个其他相关者因子中排名比较靠后。

从旅游价值因子分析来看,由于茂名地区整体交通状况良好,自然资源丰富, “跳花棚” 可以作为当地旅游的一种重要旅游产品进行开发,但是在现有的 “跳花棚” 活动中,旅游者依旧能够感受到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通过其动作与内容感受到当地居民祈福时的精神状态。从遗产价值因子分析看, “跳花棚”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但是却存在与之不相匹配的低知名度和低影响力。

从文化承载力指标可以看出,当地居民对于 “跳花棚” 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非常重视,已经意识到其传承对于当地文化发展的意义。

4.2 开发策略

4.2.1 提高当地居民文化保护意识,营造体验氛围

当地居民既是 “跳花棚” 非遗文化的经历者、传承者,也是非遗文化旅游的受益者。随着我国旅游业从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向体验旅游的发展。旅游者越来越注重在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体验感。

通过对茂名一带当地居民进行 “跳花棚” 非遗文化内涵普及,营造非遗文化旅游氛围,可以提高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感,从而提高 “跳花棚” 非遗旅游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4.2.2 注重非遗文化研究,培养传承人

非遗文化旅游开发是基于非遗文化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因此要注重对 “跳花棚” 非遗文化保护。一方面要在社会中广泛宣传其意义与价值,吸引更多年轻一代参与到 “跳花棚” 学习中;另一方面,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尊重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建议,为其提供良好的 “跳花棚” 创新空间。

为了吸引年轻人参与到 “跳花棚” 表演中,当地相关主管部门可以针对年轻人开展 “跳花棚” 文化和动作教学,提高其对 “跳花棚” 的认知程度。[4]同时,积极组织当地表演者参与到国际性的展示舞台,提高 “跳花棚” 的世界知名度。

4.2.3 创新表演形式,提升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吸引更多旅游者,给旅游目的地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保护 “跳花棚” 。

一方面要注重将 “跳花棚” 基础舞蹈动作与现代舞蹈动作融合,同时借助声、光、电等技术,实现表演形式的创新,提高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忠诚度和重游率。另一方面,在创新舞蹈形式时,要注重对传统 “跳花棚” 形式的讲解与传播,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同步,使其葆有生命力,不断增大影响力。

“跳花棚” 是融音乐与舞蹈动作为一体的民间文化形式,必须要注重其文化载体类型的丰富,如戏服、舞台、乐器等。通过赋予这些道具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可以提高 “跳花棚” 的文化价值,进而在旅游开发中提高其吸引力。

猜你喜欢

吸引力旅游者承载力
高邮市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内置加劲环T型管节点抗冲击承载力计算
超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学特性及形变研究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吸引力1
吸引力2
听说你低估了一辆车的承载力
跟踪导练(三)4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