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意共生: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2021-06-01周璇

关键词:例文说明文松鼠

周璇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选取了《太阳》《松鼠》两篇课文作为说明范例。下面,基于“言意共生”探讨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一、运用单元例文,认识说明的“言”

说明文的主要作用在于介绍一种事物,分为说事与说理两类。说明文独特的文体决定了大部分人关注文章的内容,缺少对“言”的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精炼、准确,能够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准确表达。如《太阳》一文中,作者从距离、体积、温度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知识,表达了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密切,分别运用了说明文中比较典型的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而《松鼠》一文,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松鼠的外形,而在介绍外形的五句话中,有三句话与松鼠的尾巴有关。在说明一项事物的时候,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出示说明对象的实物,让学生先观察,发现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再让学生围绕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最后,引导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注意用词的准确。

二、搜集素材,找到说明的“意”

一篇优秀的作文,一定传递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说明文在陳述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有作者情感的表达。如《太阳》一文说明了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密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太阳的赞叹。《松鼠》一文中,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如何表达自己的“意”,需要合理取舍说明事物的素材。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围绕松鼠,说一说自己想了解什么,学生可以从松鼠的外形、觅食、筑窝、产仔、分布、活动等方面搜集;教师接着出示例文,让学生观察作家布冯写了松鼠的哪些特征。学生通过阅读例文,发现作家写的往往是读者想知道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的时候要有“读者意识”,即要关注读者想知道什么。最后,教师还可以出示布冯《松鼠》原文中的段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为什么编者在语文书中把松鼠捕捉鸟兽吃、叫声像黄鼠狼般尖锐、用树皮坐船尾巴当桨的内容舍弃。学生通过认真研究文章主题发现,这些内容与松鼠“温顺、善良”的性格无关;用树皮当船尾巴当桨的素材来源于“听说”,与说明文的“准确”特点不符。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材的方法,首先是选取说明对象最具特点、最具有代表性的方面写。其次,选材要服务于情感表达。在说明文写作中,写作对象往往是身边熟悉的事物,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可以是动物、植物、物品,也可以是美食、美景等。学生占有了大量的作文素材,还要学会取舍,选择能够表达同一情感需要的内容。最后,要关注选材内容是否科学合理。如在《鲸》中,作者在开头写道:“我国曾经发现过一头重达四万公斤的鲸。”编者把原文中的“捕获”改为“发现”,体现的是对海洋生物的爱护,具有海洋生态意识。教师在梳理作文素材的时候,要给学生渗透时代意识与社会责任。

三、掌握写作方法,实现“言意共生”

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说明文追求科学性、准确性,是学生认识事物、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作文教学应当旗帜鲜明地捍卫学生由“言”到“意”的实践。

首先,是由“言”向“意”的迁移练习。在《松鼠》中,作者描写小松鼠的外形,通过“清秀”“矫健”“美丽”“玲珑”等形容词,“格外”“常常”“老是”等副词,“帽缨型”等比喻的方法,表达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在作文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这些方法实现“得言得意”。

其次,是由“意”向“言”的快速捕捉。通过两篇例文,我们不难发现,在作文过程中,“意”的表达需要“言”的参与。如介绍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时,需要通过适当的语句过渡,实现前后衔接的自然、合理。

最后,是在“言意共生”中打开作文视野。本单元的作文教学内容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与单元导语、课文、例文相互联系的。只有明确这样的学习要求,才能在单元整体学习中,不断指向写作要求,实现作文教学的科学定位。教师要有单元意识,还要有学段意识,实现说明文写作的深度开发。

总之,“学”与“用”是作文的双通道,学生只有在“言”和“意”中不断地“走几个来回”,才能实现说明文作文教学的科学、有效,才能不断提高作文能力。

猜你喜欢

例文说明文松鼠
说明文阅读专练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小松鼠
松鼠
松鼠
松鼠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