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与食品文化的融入思考
2021-06-01龚丹丹
龚丹丹
摘要:当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中国的食品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思想,尤其是中国传统的食品文化更是闪耀着中国古代思政的光芒。将食品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不失为当下思政教育的一条新途径。本文从高校当下的思政教育现状切入,探索食品文化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教育;食品文化
引言
在重视学科融合教学的当下,思政教育自然要紧跟教学的潮流,将食品文化融入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可以说是一种教育方式上的创新。这项创新举措在实践中发挥出了相当大的作用,它从独特的角度让学生参与到思政教育的课程之中。但不容忽视的是,两者的融合前所未有,产生了一些以往教学中并不存在的问题,给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将食品文化完美融入思政教育课程之中,值得每一位教育从业者深思。
一、全方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思想上要肯定二者的融合
教师是教育之中的传道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认知,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要想实现二者之间的良好融合,势必要借助教师的力量,这就要求教师对于两者的融合有着全方位的认识和准备。教师要在思想层面上对于二者的融合建立起正确的认识。传统的思政教育关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政治理论的教学,但是从食品文化的角度来解读思政却是前所未有的。对于那些较为保守的教师来说,将二者融合自然也就不那么容易被接受。因此,教师需要打破自己的原有认知,从内心深处有意识地将二者联合起来看待,避免对二者融合的过多批判。只有从思想上做出改变,才能够在实际的教学中将想法付诸实践。
(二)充实食品文化的知识框架
了解食品文化的相关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探讨二者的融合,自然需要相关知识的支撑,如果对于食品文化的知识没有一点了解,最终只能将食品文化的皮毛附属在思政教育之上,自然也就无法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教师可以走访当地小胡同里的小店,实地去感受当地的美食文化,在街头巷尾寻找最原始的食品文化,从中体味属于中国的传统食品文化,并时时记录自己在走访中的感受,将自己的感想整理之后,从中发掘出思政教育的内容。除了实地的走访、探查,教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互联网上有众多的美食博主,其中不乏专注于制造中国美食的博主,教师可以观看这些博主的视频,发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因素。数以千计的观看不如自己动手尝试一次来得令人印象深刻,教师在闲暇时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中国传统美食,从中真切地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味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人的勤劳勇敢,强化教师的思想认识。
(三)夯实思政教育的基础
对于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师来说,学习食品文化的知识固然重要,但也要认识到二者融合中,思政教育才是根本,如果抛却这个根本,一味地追求食品文化,无异于舍本逐末。二者融合的关键一方面需要教师了解食品文化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对于思政教育课程有着深刻的理解,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将难以达成思政教育的目标。教师要时刻关注最新的时事动向,掌握最新的思政理念,在这个前提之下,教师再根据具体课程的要求,将食品文化融入其中。
二、运用新式教学方式方法
(一)配套新式课程标准
二者原本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将二者融合教学之后,自然也就不能完全地采用其中一种专业的课程标准,要集二者之特点,形成一套全新的课程标准,这套标准并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就课前准备来说,教师需要明确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确定本节课程教学所要传达给学生的观念是什么,在确定此主题之后,根据主题来选择相应的食品文化内容。若本节课要让学生体会长征精神,就可以选择长征时期红军战士粮食的图片,让学生从贫瘠的物资中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艰难和大无畏精神。教师也可以根据思政教育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提前查阅他们认为能够体现课程内容的食品文化,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之中,将思政教育与食品文化相融合。
(二)配套新式教学方法
新式的融合除了需要新式的课程标准外,自然也需要新式的教学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无疑是各类教学工具的使用和教育资源的运用。当下的互联网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网上各类优质资源层出不穷,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提前查阅下节课所要涉及的食品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相关食品的背景故事以及制作步骤等等,并要求学生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思政理念。思政理论多半是难懂的,而食品文化却是生动的,教师可以集两者之特色,将晦涩的思政理论与诱人的食品文化相结合,最为便捷的方式便是使用各类食品视频资源。教师可以在课上播放相关的美食视频,比如说最近火热的李子柒,可以在创作中让学生喜欢中国美食,进而激发起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某些条件较为优越的高校,教师甚至可以将真正的美食带入课堂,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动手制作中国美食,让学生从指尖上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文化之美,进而强化学生的思政理念;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学校,可以以假期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假期时在家中制作美食,与家人一起完成这一独特的任务,既能够强化学生对于中国的热爱,也能够让学生热爱家庭、亲近家人,这也是一种独特的思政教育。
三、采用全新的考核标准
检验融合效果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考核,但基于二者融合的特殊性,需要确定不同于以往的考核标准,既要注重思政教育方面的考核,也要体现食品文化方面的考核。基于现在高校的考核标准,不再单一地依靠期末考试这种终局性的考核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形成性的过程考核方式,对于二者融合的考核来说,最适合的便是兼采这两种考核的方式。就形成性的过程考核来说,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学生通过食品文化对思政教育的理解程度是考核的重點内容,教师要通过学生课堂上的举动来确定学生是否通过这一形式获得了思想上的提升。如果学生产生了思想上的偏差,只关注食品文化方面的提升,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最好的提醒方式便是在过程性的考核中给学生较低的评价,并明确改正的办法。就期末考试这一终局性的考核方式来说,传统的考核是闭卷考试,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但是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尽可能选择那些将思政教育与食品文化相融合的题目,避免单一性的试题。除了闭卷考试,教师也可以采用实践报告的方式来进行考察,让学生将自己的实践过程形成一份报告,教师根据报告来为学生做出评价。可以说,实践报告是更为适合的考核方式,其兼顾了思政教育的思想教育目标和食品文化的动手操作要求,对于二者的融合来说更为有利。
四、结束语
思政教育专业的授课内容立足于以往与现在的各类思想政治,就其表面来看,与食品文化没有任何的关联,但若从思政教育和中国食品文化的本质来看,两者有着密切关联。中国的食品文化中天然地蕴含着思政教育的内容,但毕竟二者分属于不同的学科门类,要想实现二者的融合需要求同存异。首先,作为传授者的教师要强化二者融合的意识,加强对于思政知识以及食品文化相关知识的学习;其次,针对教学内容的改变,要更新相关课程的标准,并采取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法;最后,采用全新的考核标准,运用多种考核手段,既重视形成性考核,也要重视期末的终局性考核。